讀城記----膠州(八)膠萊運河與官山海

前一篇文章講琅琊郡,我提到過紹興人勾踐在吳越爭霸打穿江蘇之後遷都日照;

其實是避難;

我的另外一個山東老鄉蒲松齡,在距日照100公里的嶗山,寫下了《聊齋志異》,他還有一副對聯寫這個故事: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越滅吳,是歷史上最早最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國戰,之一;

比他早800年的,是周滅商,但那是歷史的偶然,屬於最早的黑天鵝事件;

比他晚150年的,是田單火牛陣即墨城反攻,帶領僅存莒縣即墨兩城的齊國迅速收復失地,恢復齊國;這卻是歷史的必然;

地圖上連線日照和平度,看看是不是我們以前劃的那條膠萊河?

而齊國能反攻成功,靠的就是田氏家族海上貿易提供的財力保證;

大部分能知道火牛陣的,基本能知道田單這個人;

讀過小學的,基本都會知道田忌賽馬;

而沒讀過小學的,雞鳴狗盜都可為君子,更要感激孟嘗君,他也姓田,田文;

田姓在齊國那是相當的牛,放在今天,他們,都姓,趙!!!!!

在這100年前,田氏代齊,齊國首富也是戰國首富華夏首富世界首富,田氏一族,篡位取得了齊國的政權;資本的力量!

並有了戰國第一霸主,齊威王;當然也姓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就是他。

田氏所代的,是姜姓的齊,就是姜子牙的姜,對,就是封神榜的姜子牙;

《雪中悍刀行》,一出現姜姒這個名字,就知道小泥人一定是主角兒;褒姒本來就是烽火戲諸侯這個橋段中的主角。。。。

姜姓,呵呵,不好意思,這個是春秋第一霸主的姓。

江小白,不對,姜小白,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春秋第一霸主;

齊桓公,不是他真的牛,是因為有個比他更牛的人,在幫他;

這個人,就是管仲,後世尊稱管子,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守護者,更加著名的是青樓祖師,不知道兩千多年後長安厚街等地的酒店是否有拜其牌位;大概率還是沒有吧,要不然現如今東莞地位可是媲美帝都魔都的第三大都市,根本用不著用低價地皮吸引華為,一亮粉紅招牌,足矣;

祖師爺死後150年,另外一個山東人,孔子,說了這麼一句: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意思就是說如果沒有管仲,我們還在過茹毛飲血的苦日子,要感謝他,這是人民的大救星;

咳咳,我們山東人就喜歡這麼商業互吹,大家習慣就好;

其實不為過!

商朝的商,就是商人的商,貿易立國,酒池肉林山珍海味;周代的農業社會,被髮左衽粗茶淡飯;

讓整個華夏扭轉這個趨勢,造就400年春秋戰國盛世,給秦漢大一統打下基礎的,就是管仲;

那時候沒有汽車沒有火車沒有手機沒有電腦,人是最大的生產資料;

要保證人活著,首先要保證有糧食吃;山東本來地就不多,咋辦;

歷史上第一次的分責任田,包產到戶,管仲提出來了;這可是在我們歷史課本所謂的奴隸社會呦;

有了糧食,就可以打糧食戰爭,就好像現在美國打石油戰爭;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與國下絆子使陰招所謂國與國經濟戰,就是從他開始的。

有了糧食,吃飽了,就尋思著做大做強;無商不富,那就改革開放,擴大通商;降低商稅,鼓勵貿易;十一屆三中全會?

以上只是可以讓民富,國強呢,那就三個字,官山海;

官,是國營的意思;

山,就是鐵,打仗耕田都需要鐵,沒有鐵,打架用石頭,那是夏朝以前採集社會的事;

海,就是鹽,沒有鹽,肉類無法保存,光吃乾飯沒有鹽,再壯的人也沒力氣,打架不能光靠嘴巴,得用拳頭;

齊國就是家裡有礦,有礦,有礦,一國營,國有企業不僅不會發不起工資,待遇還很好;比中國菸草中國石油還有錢。


再然後就是開辦國營青樓了,給每個失足人員發放許可證,讓她們為國出力賺錢;

而其中有打給齊王的工作報告中講到,為了大王爭霸天下,可以用之贈送鄰國大臣,作為間諜使用,不知道呂不韋是不是學了去?只是最終秦國滅齊,在春秋戰國劣勢之下反殺成功,大半原因在於齊國間諜網絡被爆,這是不是有點反諷?

有了物質基礎,咱管仲不是沒有追求的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硬是要得。

有了這些,齊國想不富強都不行。不過隱患也埋下,官僚資本主義,田氏,就此登上歷史舞臺,為300年後田氏代齊開始打基礎;

還是中學歷史課本,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

那秦始皇之前中國人用什麼,你猜對了,用齊刀;

現在的美元叫什麼,DOLLAR,是不是還叫叫刀?

秦始皇為什麼要急吼吼的統一,因為在這之前,就算齊國滅亡,齊刀還是硬通貨;

齊國用貨幣統一了整個中國,這也就是最終田單在孤守一城之後仍能戰略反攻的最大資本。

可惜秉著貿易戰的青銅齊國,最終被主張侵略的黑鐵大秦所滅;

所幸到了漢朝,漢武帝又重拾鹽鐵策略,才有了不破樓蘭終不還。


管仲的成功,給後世無數帝王樹立了管理樣板;

鹽鐵專營,起碼在冷兵器時代,都是最重要的國策;


讀城記----膠州(八)膠萊運河與官山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