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究竟好在哪兒?


由香港影星曾志偉之子曾國祥執導、陳可辛的金牌搭檔許月珍監製的《少年的你》,雖不見得是迄今為止國產青春題材裡質量最優的一部,但4天6億的票房成績無疑已經刷新了類型電影的新紀錄。

爆款反響的另一邊,電影的豆瓣評分又迥異於青春系列“高熱度低評價”的歷史風評,襯托下顯得別具一格,最終分數非常有望停留在8分以上,算是票房、口碑雙線並重的典範。

《少年的你》究竟好在哪兒?

陳念

我第一次留意到這部電影,是在6月份上影節期間的行業論壇,其中一位圓桌嘉賓是淘票票的CEO李捷,他介紹自己近年來偏愛的都是《小偷家族》《迦百農》這類文藝片,而後又愛屋及烏地推薦了即將上映的幾部電影,其中就有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的《少年的你》。

這樣一部電影,原本應該是6月27日就與觀眾見面,但卻在公映日期的三天前突然宣佈撤檔,成為了年度撤檔風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時隔數月再次上映,原版是否更具開創性,自是一樁難言之謎。不過即便是目前的版本,已經足夠完成對同類型題材的縱向突破。

1

在《少年的你》之前,國產青春片裡帶“少年”二字的,其實亦有可評之作。《少年班》(2015)拍出了少年的無奈,幾個神童費盡心機出人頭地,還是難擋萬人迷急不可耐地躺進了富二代的車後座;《少年巴比倫》(2017)拍出了少年的傷感,品性狂狷的主人公一無所有,無處可去,卻幻想把一個熟透了的御姐長留身邊。

《少年的你》究竟好在哪兒?

歐豪、張譯主演的《少年》

還有楊樹鵬的《少年》(2016),也不失為一部有誠意的力作,它重點刻畫了少年的機巧與隱忍,而它的問題也在於此,過於精密、繁複的劇作,導致少年英雄的角色嚴重失真,讓人難以設身處地地代入。這就類似於極致的恐怖片,其情境一定是與生活真實高度貼合的,它的絕大多數情節越是接近日常,它最終能營造的恐怖效果就會越駭人。《少年》則遺憾地淪為此中反例。

而當下這部《少年的你》就做得很好,凡是在中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下經歷過高考的觀眾,都能對片中那個高中復讀班的所處狀態感同身受。它不是刻意地擺物件、掛標識、喊口號,濃妝豔抹地對內地中學生態做搬運,而是真正理解了一個普通個體在一個不以理性為驅動的集體之中面臨的精神重壓。

《少年的你》在基調上的寫實,讓它之於特殊情節(校園霸凌)的敘述變得真實可信。

《少年的你》究竟好在哪兒?

2

在儘量不劇透的前提下,我想說的是,這部電影裡有對那種“所有人不用對所有人負責任”的冷漠人情的控訴,有對一個油膩的成人社會和它派生邏輯的徹底不信任,有一個弱勢清醒者置之死地不求後生的決絕。在這部電影裡,你能看到純粹的愛與純粹的恨,純粹的辯證、純粹的取捨,純粹的激昂大義、蹈死不顧。

在《少年的你》裡,鄭警官告訴同僚:“我和你不會(這麼做),但他們是少年。”這句話之所以比“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更值得被當做金句,是因為它點明瞭少年做選擇時的不惜代價。為什麼不惜代價,因為橫豎都會被辜負,不如豁了乾死了算。

審訊室內言語對峙的橋段,是對是枝裕和《小偷家族》(2018)的模擬,在兩部情節迥異的電影中,身陷囹圄的主人公都在對審訊者的道德反詰中取得完勝。二者戳到的,與其說是司法制度的短板,不如說是人性的短板,與法律規則相較,人性的隔膜才是真正應當修訂的頂層設計。

《少年的你》究竟好在哪兒?

《小偷家族》劇照

3

電影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鄭警官告訴陳念,小北被判了死刑,他已過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陳唸的世界轟然倒塌,他在對鄭警官的咆哮中洩了密,鄭警官得到想要的答案後,又向陳念坦言,小北沒有被判死刑,是自己在騙她。

接下來陳念有一通哭,這通哭比監獄相會那段更讓人難受,因為她懷疑了一位不該懷疑的人。小北以前告訴過她,自己未滿18歲,她信了;鄭警官以小北會死來脅迫她,她立刻就推翻了小北未滿18歲的事實,她要救小北是真的,她相信小北曾騙了自己,一瞬間也成了真的。

陳念之所以該哭,是因為那個少年從始至終沒有騙過她,即便是在這個“技術環節”,他也沒有騙她,他是那麼地直接了當,值得她拋開一切雜念去信任。

《少年的你》究竟好在哪兒?

小北

成人用一個少年絕對不齒的方式,騙取了一個對少年來說最有利的結果,這是《少年的你》最核心的一處矛盾。乍看上去,成人世界再次勝利了,它堂而皇之地收編了少年頑抗到底的雄心,然而,我卻覺得這裡實際是一道妙筆,妙在它真實刻畫了成人繳械少年時的醜惡嘴臉,即便那張臉偶爾會有一個名字叫做“高尚”。

高尚者上天堂,卑鄙者走四方。卑鄙者忘了的是,高尚者寧願上天堂。

/ 魯舒天 /專欄作家,影評人,在騰訊-大家、澎湃新聞-湃客、蘭闍、肆客足球、騰訊新聞-巔鋒問答等處設有專欄。天:筆名先、魯大師,在騰訊-大家、澎湃新聞-湃客、蘭闍、肆客足球、騰訊新聞-巔鋒問答等處設有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