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聽風暴》:竊聽的背後是人性的覺醒與藝術的抗爭

前言:

二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被美英法蘇四國佔領,分裂為東德和西德,柏林牆的建立,開啟了兩德間長達28年的隔離。1984年的東德,人民受到國家安全部(斯塔西)秘密警察的嚴密監控,這是一個由10萬專職人員,20萬線民所組成的情報機構,其標語為:我們無所不知。

由弗洛裡安指導的電影《竊聽風暴》所講述的故事便發生於這個時期,這部電影於2006年上映後,幾乎橫掃當年德國及歐洲電影節的重要獎項,並於次年獲得第79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成為載入電影史的一部重要影片。

影片講述了一個充滿溫暖的人性故事。身為東德秘密警察的魏斯曼在第一次見到劇作家德萊曼時,便認為他並非眾人所認為的絕對清白。同時,身為文化部長的漢普因為被德萊曼的女友克里斯蒂娜所吸引,出於私慾,命令文化部長古畢茲開啟對德萊曼的全面監聽工作,以找到他涉嫌反動的證據。魏斯曼是此次監聽工作的負責人。

在監聽過程中,他被這對藝術家夫婦對生活的熱情和理想的追求所吸引、感染,開始接觸到藝術的他也感受了此前從沒有過的震撼,他開始同情這對伴侶,越來越不能忍受漢普、古畢茲等人對於藝術、對於藝術家人格的肆意壓迫與毀滅,多年來對於秘密警察制度的信仰開始崩塌。他暗中幫助德萊曼,將他的“反動行為”隱瞞下來,並帶走可以作為指認他“反動行為”的關鍵證據,德萊曼逃過一劫,他卻因為失職被罰此後20年在地窖拆信。兩德統一,斯塔西的秘密檔案被公開後,德萊曼知道了魏斯曼曾經為他所做的一切,專門為其寫作《獻給好人的奏鳴曲》一書以示感謝。

《竊聽風暴》:竊聽的背後是人性的覺醒與藝術的抗爭


《竊聽風暴》是對二戰及冷戰歷史的重新審視反思,但影片選擇了一個更為溫和的角度,在揭露東德秘密警察制度的黑暗和對人民的擠壓、迫害的同時,選擇作為斯塔西一員的魏斯曼為主角,以他的轉變和覺醒作為故事的主線,來凸顯黑暗現實下人性和藝術的力量。基於影片精彩的劇情和溫暖的人性,本文將從“人性的覺醒以及對暴力的抗爭,藝術對政治的抗爭”的角度解讀影片《竊聽風暴》的魅力所在。

《竊聽風暴》:竊聽的背後是人性的覺醒與藝術的抗爭


01人性的覺醒:魏斯曼的覺醒是一條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對絕對信仰的質疑,對自我的救贖之路。

在監聽藝術家德萊曼及其女友克里斯蒂娜的過程中,魏斯曼被他們關於藝術和生活的熱情所感染,在經歷三次重要時刻的覺醒之後,魏斯曼“背叛”了一直信仰和尊崇的秘密警察制度,選擇站在藝術家一方與黑暗的公權制度相抗爭。

1.第一次覺醒:對溫暖生活和藝術的嚮往

監聽過程中,魏斯曼開始慢慢走進德萊曼的生活,那是一個與他自己枯燥、乏味、嚴格自律的生活所不同的另外一種生活,有知己好友,有摯愛伴侶,豐富而生動,明亮而純粹。

在德萊曼的生活中,可以自由暢談,也可以紅臉爭辯,尊崇高雅藝術,也不掩飾凡俗慾望,他對這樣的生活產生了好奇,於是不自覺地開始卻嘗試這種與他以往的人生完全不同的體驗。他開始有孤獨的感覺,不再隱瞞內心的慾望和對溫暖的渴望,對藝術產生興趣。他潛入德萊曼的家中,流連於那裡彌散的溫度,甚至拿走了那本布萊特的詩集。

我特別喜歡他躺在沙發上讀那本詩集時的鏡頭,暖黃的光映著他的臉,鏡頭慢慢升高,他的眼裡有光,神情是一種純粹而平靜的快樂和滿足。他乾涸而枯竭的內心第一次被藝術的光芒所照亮。

《竊聽風暴》:竊聽的背後是人性的覺醒與藝術的抗爭


2.第二次覺醒:對秘密警察及其所代表的正義的質疑

第二次的覺醒是雅斯卡自殺後,德萊曼為紀念他,彈奏了獻給好人的奏鳴曲—貝多芬的“激情奏鳴曲”。鏡頭一轉,魏斯曼聽著鋼琴曲感動不已,淚流滿面,那是一種油然而生的震撼和共鳴。

如何定義好人和壞人,在魏斯曼傳統認知中,那些質疑東德制度的人都是壞人,都是所謂的反動派分子,而包括他在內的秘密警察,是清除反動分子,保衛黨和國家的好人。而事實真的如此麼?

雅斯卡,一個偉大的導演,因為不夠謹言慎行,被列入黑名單,失去指導作品的機會在孤獨和無望中過了七年,最終選擇上吊自殺,他是壞人麼?

《竊聽風暴》:竊聽的背後是人性的覺醒與藝術的抗爭


德萊曼,一個優秀的劇作家,善良而富有激情的生活者,他知道女友揹著自己和別人偷情,仍然愛她,理解她的處境,他同情雅斯卡的遭遇,一直試圖施以援手,這樣的人是壞人麼?

他開始對自己一直以來奉行的價值和信仰產生懷疑和迷惘,而事實上,以電梯裡碰到的小孩為例,大多數平民對於秘密警察的認知是“會關人的壞人”,難道存有這樣認知的所有人都是壞人麼?

3.第三次覺醒:對公權信仰的幻滅

作為文化部長和文化局長的漢普與古畢茲,對於文化藝術價值的一無所知,他們因為私慾,利用公權對藝術家進行殘忍迫害,這讓魏斯曼對自己一直所信仰的理想失望,也完成了人性的最後覺醒。

文化部長漢普對克里斯蒂娜存有骯髒而邪惡的慾望,並以強權逼她就範。因為他的介入,這對藝術家伴侶的愛情變得艱難而絕望。

克里斯蒂娜愛德萊曼,愛這個將自己視之為生命的男人,但在他們所處的社會境況中,像她一樣的藝術家,如果不想落得和雅斯卡一樣的下場,便只能妥協、屈從於權力的壓迫。因為這整個體制,因為那些手握公權的人,他們可以決定這些藝術家的事業和命運,是延續還是毀滅。而古畢茲,即使他心裡認為德萊曼對黨忠心耿耿,但為了迎合上級的私慾,為自己掙得一個光明前程,仍然不惜一切代價要抓到德萊曼的反動證據。當他洋洋自得地說起對付藝術家的審訊策略,炫耀審訊的成果時,魏斯曼發現作為文化局長的他對於藝術家人格和創造力的毀滅,對於藝術的毀滅,沒有一絲的動容。

這便是他為之服務的掌權者—殘忍、無知、虛偽、骯髒。他的信仰終於徹底垮塌,背叛了一直為之效命的秘密制度,轉而幫助原本該是敵人的藝術家伴侶。

《竊聽風暴》通過藝術家伴侶德萊曼及克里斯蒂娜對於生活的熱情,對於藝術的尊崇和信仰來照亮了魏斯曼灰暗的內心。讓他看清了一直所信仰的公權制度在自詡正義表象下的虛偽、齷齪和醜陋。讓他完成了一段自我救贖之旅,由公權機器轉變為一個真正的,有良知和溫度的人。

《竊聽風暴》:竊聽的背後是人性的覺醒與藝術的抗爭


02政治與藝術的對抗:代表平等和正義的政治表象下是權力的鑽營與對人格、藝術的殘忍碾壓,但與之相對抗的藝術的力量是更為強大的。

電影中對抗的雙方是以漢普和古畢茲為代表的掌權者,和以德萊曼為代表的藝術家。正是通過他們所展現出來的人物形象,我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政治權力的殘酷黑暗以及藝術的純淨崇高,也更能理解魏斯曼的轉折與選擇。

1.漢普和古畢茲:政治公權

漢普作為主管文化的部長,肥胖、油膩而猥瑣,對於文化藝術的價值一無所知,因為雅斯卡不夠聰明和忠心將他永久列入黑名單,轉而扶持與秘密警察關係親近的導演史瓦伯,最終導致事業被毀的雅斯卡上吊自殺;因為對克里斯蒂娜邪惡的慾望,便以藝術生涯為威脅強迫她與自己發生性關係,命令手下監聽她的男友德萊曼,以便找到證據徹底毀滅這個親黨的無辜劇作家。

他的在場伴隨著的是骯髒的性慾、虛偽的場面話、殘忍的指令和對下級工作不力的咆哮訓斥。

古畢茲是文化局長,也是漢普的手下,他是一個精明而善於權力鑽營的人,他和魏斯曼曾經同為大學同學,當時成績差於魏斯曼的他,做到了文化局長的位置,成為魏斯曼的上級。他曾對魏斯曼說: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成敗。在他的心裡,工作的專業與否,事實的真相與否都是其次,結果的成敗才是最重要的。為了討好漢普,為自己進入中央鋪路,他可以違背自己內心的判斷,猜度上級的喜惡,無條件服從上級的命令。是他直接導致了這對藝術家伴侶最後的悲劇。

他的在場伴隨著的是獻媚的奉承、精明的籌算以及對結果的不計手段的追求。

《竊聽風暴》:竊聽的背後是人性的覺醒與藝術的抗爭

2.德萊曼:藝術的力量

德萊曼是天才劇作家,與激進的雅斯卡和豪瑟相比,他單純而寬容,是天真的理想主義者。相信人性,相信藝術的力量,雅斯卡的自殺讓他醒悟作為藝術家的社會責任,他冒著被抓的風險,寫作關於探討東德自殺現象的文章,並想方設法將其發表在西德的明鏡週刊,將東德不為人知的黑暗境況公諸於眾;同時他也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熱愛生活,會和小孩子玩球,會讓鄰居幫忙打領帶,會熱熱鬧鬧地舉辦生日會,與朋友分享快樂,會和女友耳鬢廝磨,絲毫不掩飾慾望。

他的在場伴隨著的是溫暖的色調、生動的喜怒哀樂,對藝術的敬畏和對他人、對這個社會的同情與關切。

影片中政治以暴力鎮壓藝術,但藝術卻能以溫柔的力量喚醒純良的人性,所以本來站在政治公權一方的魏斯曼,會被藝術家,被藝術所感召,從而成為反抗政治公權的支持者。

《竊聽風暴》:竊聽的背後是人性的覺醒與藝術的抗爭

03人性與藝術的力量:是溫暖的人性及藝術的感召使得魏斯曼內心的良知被喚醒,從而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成為反抗暴力和強權的力量。

1.秘密警察魏斯曼:從公權機器的支持者到反抗者

一開始作為秘密警察的魏斯曼克己、禁慾,過著機器一樣精準、乏味、枯燥的生活,他的家空曠、冷清,毫無一絲作為人的生活氣息。他信仰秘密警察制度,站在公權一方,憑藉自己高水平的專業將一個又一個不守本分的反動分子送進監獄。

但在監聽德萊曼和克里斯蒂娜的過程中,他蒼白、冰冷而變態的內心,被這對藝術家伴侶所照亮。他被他們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理想的追求所感染,被藝術的純粹的力量所擊中,由一個毫無感情的工作機器變成一個有溫度的人。讓他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信仰徹底幻滅,他選擇與暴力和政治對抗,維護創造藝術的人,維護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本應有的溫度。

《竊聽風暴》:竊聽的背後是人性的覺醒與藝術的抗爭

2.拆信工魏斯曼:反抗的代價

覺醒的魏斯曼成為德萊曼暗中的朋友,他隱瞞德萊曼等人秘密寫作探討東德自殺現象,揭露東德社會黑暗現實文章的“反動”行為,使得文章最終能夠順利在西德的“明鏡週刊”發表,引起極大振動,在古畢茲獲知德萊曼為文章的作者,部署對他的證據搜查時,利用自己的身份提前潛入德萊曼家中,拿走了作為關鍵證據的打字機,使得搜捕行動無功而返。但為此,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他被罰在地窖做一名拆信工,此後20年不得升遷,日復一日地做著單調、乏味的拆信工作。

但與做一名雖然可以發揮自己的專業才能,卻需要違揹人性與良知的秘密警察相比,他更願意選擇做一個普通的拆信工,因為這樣,他可以作為一個人而不是機器活著。

人性與藝術的光芒照亮了曾經作為公權同盟者、迫害者的秘密警察魏斯曼,他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不惜一切代價為捍衛藝術尊嚴,與強權暴力做抗爭的反抗者。這就人性與藝術的力量。

《竊聽風暴》:竊聽的背後是人性的覺醒與藝術的抗爭

結語:

特別喜歡影片結尾部分的處理,查閱檔案的德萊曼,知道了當年魏斯曼對自己的暗中相助,他沒有與魏斯曼見面表達感謝,而是為他寫作了《獻給好人的奏鳴曲》。最後的鏡頭,魏斯曼開翻開德萊曼的新書《獻給好人的奏鳴曲》,看到了扉頁寫著的:這本小說謹獻給HGWXX/7,致上最深的感謝。這份情感的流轉和不言自明的默契,通過藝術的力量,更加強有力地傳遞出來。

一如雅斯卡曾經送給德萊曼的“獻給好人的奏鳴曲”,這個世界永遠不乏好人,也永遠不乏對好人的讚美和感激。藝術與人性的光芒永遠閃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