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人活於世,誰不是寄生


奉俊昊的電影,常常看得人堵心。《寄生蟲》也是一樣。

世俗社會對寄生蟲的通俗定義,就是到處混吃混喝、遊手好閒、不事生產的人。此處的寄生蟲三個字,劃重點的是“蟲”。

電影裡的那一家子,雖然住的是半地下室,蹭的是樓上的wifi,活得落魄潦倒,但他們還是積極地通過找工作改變現狀。在這個層面上,寄生蟲三個字的側重點是“寄生”,而非“蟲”。

這兩者是不一樣的。前者是自暴自棄沒救了,後者只要運氣好,就能逃離地下室,挺直腰桿做個人。

其實說到底,寄生蟲並不是窮人階級獨有的,某種概念上,富人也是寄生蟲。階層爬得越高,要依賴的人也越多。需要保姆做家務、需要廚娘做飯、需要司機開車、需要園丁打理花園......雖然富人會說:我是付工資的,但依附性質是一樣的。沒有了窮人幫工,他們的生活一樣會陷入狼狽。

所以從這一點上看,其實並不存在階層對立。電影裡的三戶家庭,也並非各自的階層典型,拿他們當社會形態的標本來分析階層,並不具備說服力。但是,這三戶家庭在生活的交集中折射出來的幾個點,卻是可以拿出來當標本的。

1,窮人的荒誕

《寄生蟲》的劇情比較誇張,如同一則寓言,藉助一個粗略的皮相故事,來呈現骨胳的力度。所以劇情充滿了巧合以及荒誕感。

電影開頭,街道上噴殺蟲劑消毒,金家人故意不關窗,說想趁機殺一下家裡太多的蟑螂,結果被燻了個半死。看到這裡,我忽然想起了蕭紅筆下東北農村的窮人們。他們在街上撿到人家用過的藥膏,會不管自己有沒有病,也不管那膏藥治過什麼人的病,姑且撿起來貼自己身上。反正那是藥,反正不花錢。聽上去匪夷所思,但順著邏輯一捋,發現這種事情真有可能會發生。

這就是荒誕。窮人的生活,就建立在這種荒誕之上。都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有時候窮人的愚昧也是源於生存環境。

2,富人的善良

今年最厲害的一場颱風利奇馬肆虐的時候,上海一名女編劇因為通馬桶一事上了熱搜。她住著小2000萬的房子,因為馬桶堵塞,物業在臺風天無法及時來修,自己全身傷痛忙活半天尿都飛到了臉上還搞不好,導致情緒崩潰,揚言要報警、要揍樓管、要找律師,傾家蕩產也要告死物業那幫人。

長篇的牢騷裡,她借《寄生蟲》這部電影自嘲,說好不容易混到精英階層了,已經能聞出別人身上地鐵站的味道了,結果堵塞的馬桶瞬間把她打回了底層,從貴婦變成了一枚悍婦。她又說自己懂人情世故,理解別人的難處,颱風天餓著肚子也不叫外賣,這是在標榜自己的善良。但是檄文最後兩行的怒氣,讓善良漏了風,變成了偽善。

這就是情境對人的異化。窮人的愚昧囿於生存環境,富人的偽善往往落敗於真刀實劍的生活硝煙。

所謂階層,或許可以凸顯一些表相上的差異,但是深入骨子裡,人性本能是一致的。

《寄生蟲》裡的樸社長夫妻,外表看著高貴優雅,私底下愛愛時,男的對女的說:你穿上那條廉價內褲我會更興奮。女的則在情緒興奮時跟男的嚷嚷:給我買毒品。光鮮的外表下,他們原始的慾望也跟底層一樣粗鄙。

電影裡,金家兩夫妻坐在樸家豪宅裡感慨,人是因為有錢才會變得善良。

《寄生蟲》:人活於世,誰不是寄生


但是身為富人的樸社長夫妻,能與人為善,都是在不危及自身利益的前提下。

如果行善只是舉手之勞,花上幾個小錢,收穫別人的讚美,得到良心的安穩,何樂而不為?但是,一旦眼前形勢對他們形成威脅,他們就善良不起來了。


樸社長在車裡發現一條女人內褲,懷疑司機跟女朋友在自己車裡玩車震。樸太太又從遺落內褲這一非常態情節,推理出女方可能是癮君子。繼爾聯想到他們可能會在車裡藏毒連累他們,於是什麼善都顧不上了,只想趕緊開掉司機。

對樸家老管家也是一樣。金司機誣陷她患肺結核,樸太太一看這會危及一家子健康。於是,什麼舊情都不顧念了,趕緊辭退了事。

金司機給樸社長開車,樸社長嘴上說自己不是在試乘,讓金司機放輕鬆點,但他手上卻一直端著半滿的咖啡杯,看會不會潑出來。

在這些性命相見的事情上,富人的善良都有點“偽”。藏在善良面具下的是精緻利己主義。讓人起反感的,往往就是這種“裝”。你越裝,人就越想來戳穿你。上海的女編劇,就是栽在這上頭。

3,富人的單純

很多人對《寄生蟲》的詬病,是說導演把富人的單純拍成了傻白甜。認為富人之所以能混到這個階層,不可能單純成這樣。其實這裡有個前提,樸太太是全職太太,沒有被社會教乖過,可能更容易相信人。


但你說她單純嗎?並不。付基澤薪水的時候,明明給得比前任老師少,卻騙他說給得更多了。她並不單純,她只是蠢。但她蠢的前提,是她應付的這家兩個孩子太聰明。深諳讀心術,總能把話說到你想聽的點上,把事情做到觸動你心的份上。

能讓有錢人脫開階層桎梏以誠相待的前提,經常是某個算命大師算中了她的命途,讓她崇拜。或是某個心理學家切中了她的病灶,讓她產生共鳴。又或是某個文人的觀點讓他們有醍醐灌頂的頓悟。再不濟就是特別能幹,能幫他們解決生活上很多問題。

比如電影裡的樸太太,聽基澤教女兒做題時要控住氣場時,內心產生認同。又在基婷煞有介事解讀小兒子表現在畫作上的創傷時被說中心事,有了共鳴。金先生在給樸社長開車時,也曾說過一段聽上去樸實,細品之下卻有至理的話。

拋開電影不講,想想娛樂圈有那麼多大牌明星被氣功大師王林騙,就可以一窺富人的心路歷程了。

樸社長一家輕易地接受了金司機一家,是因為高看了他們。而這,得歸功夫於金家一雙兒女的小聰明。

4,窮人的小聰明

窮人如果想改變命運、跳出階層能靠什麼呢?努力當然很重要,但天分和小聰明也不可或缺。毫無疑問,金家兄妹都有點小天分和小聰明。

《寄生蟲》:人活於世,誰不是寄生


金基澤教英語能力可能不行,但他會玩概念。這年頭,就屬概念能忽悠人。

《寄生蟲》:人活於世,誰不是寄生


金基婷則把哥哥的“氣勢”理論實踐化,給樸家小兒子上課的第一天就開始控場。跟樸太太談話時要求女管家離開,上課不許樸太太旁聽。


騙子騙人,腔調和氣場都很重要。


還記得《歡樂頌》裡的曲綃筱嗎?她有小聰明,但沒真才實料,去跟人家談生意,被高級工程師看低。她咋呼著要學一些唬人的詞,先把人給鎮住,吸引過來,再讓他們慢慢看到自己的實力。

基婷使的,也是這種小聰明,先把人給鎮住。

後來一家人聯手設計趕走女管家,是基澤寫好了劇本,一次次教父親排練,幫他控制講話的語氣、表情。就這手段,都可以上電影學院教課了。

還記得《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元載嗎?這傢伙也是個窮人,但他奸滑,擅長讀心術及精神控制,達官貴人一個個被他忽悠得團團轉,最後他果然跳出所在階層,當上了宰相。

窮人的小聰明不可小覷,如果生活中遇到那些能輕易讀懂你、看透你的人,要小心。如果不生異心,他們可以做朋友。一旦生出異心,你會防不勝防。

5,階層的氣質是金錢決定的嗎

電影裡,基澤對階層生髮感慨,是在樸太太為兒子的生日舉辦快閃派對時。他看著草坪上那一堆各司其能的賓客,感觸地說:這些人都是臨時被通知來開派對的,看上去卻都那麼從容。

在他眼裡,這份從容,就代表著階層差異。

《寄生蟲》:人活於世,誰不是寄生


我想起一篇親子文章裡寫到,孩子在學校鬧出糾紛時,有錢人家的父母通常都會問清楚原由,如果孩子沒錯,面對校方權威會據理力爭。但窮人家的父母往往不分青紅皂白,先把孩子打一頓,然後再低聲下氣跟老師賠禮道歉。

《寄生蟲》裡也是,基澤第一次看到醉鬼在家邊上撒尿,只敢躲在家裡憤怒。後來找到工作賺到了錢,底氣就壯了,敢揣著石頭去叫板。

《寄生蟲》:人活於世,誰不是寄生


所以他認為,從容是跟底氣相關的。而這撐著底氣的,就是錢。但我覺得,這方面的階層差異,其實就是心態的差異,無欲則剛,有求則亂。

想起“合肥四姐妹”裡,最小的張允和在定居美國後,把大姐張元和也接來美國,那時她自己經濟也不寬裕,一家人帶姐姐出門自駕遊都是露營居多。結果姐姐各種抱怨住得不舒服,她卻覺得很能適應。

她們出生於同一階層,卻無法保持一致的“從容”,說到底,就是心態關係。心態失衡了,所謂階層矛盾就出來了。

6,人性的惡意


《寄生蟲》裡面,如果樸社長知道自己一個不經意的嫌棄表情,會招來殺身之禍,不知道心裡會怎麼想。

很多人將金司機殺害樸社長的舉動視為底層對富人的憤怒,其實我覺得這無關階層,這個舉動,要歸結到人性。


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當下情境中的“刺激物”很重要,所以才會有“激情殺人”的說法。

如果金司機的女兒沒有被胸口插刀,如果樸社長沒有在這個關鍵時刻催著他去開車送他兒子上醫院,就算樸社長面對臭烘烘的底層小人物再怎麼捏鼻子,他也不會起殺心。

《寄生蟲》:人活於世,誰不是寄生


所以,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在對抗性事件中,如果要保護好自己,就要規避“著火點”,不要在關鍵時刻還蓄意去引火,否則必引火燒身。


《寄生蟲》這部電影,表面上是在拍階層,其實洋蔥剝下去,裸露的還是人性。


富人,尤其是出身底層的富人,更在意對自己階層邊界的維護。電影裡,樸社長家牆上掛著他拿技術獎的表彰,而新科技這塊,最容易一夜之間造就有錢人。成了有錢人後,一個很想撇清從前的生活陰影,另一個,恐懼現有地位的失去,所以他們對界限非常敏感。


樸社長在自己汽車裡看到女人內褲,一開始憤怒的不是司機在他車裡玩車震,而是為什麼要在他坐的後座,為什麼不去前座......後來他流露出對前女管家被辭的不捨,也提到女管家很懂分寸,說他最討厭越線的人。對界限的過份敏感和維護,讓他的言行舉止有了更多偽善的意味。而最後,也正是這份偽善激怒了金司機。

窮人呢,人性的本質是一樣的。雖然金司機的老婆嘴上說著自己如果有了很多錢,也會變得善良,但事實上,當她的地位站得稍高一點之後,不假思索地對比她更低一層的前女管家表現出了惡意。


造就窮人和富人階層對立的,從大的層面講,也是人性之故。


金司機失業,女管家一家投資的蛋糕店倒閉,看上去是國家經濟的衰敗。但細究下去會發現,那是開蛋糕店的老闆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盲目擴張,把化學材料應用在蛋糕裡,失了人心才倒閉的。


一家蛋糕店是如此,百家、千家企業肯定也是如此。經濟下行,失業率激增,人性的貪婪是主因。


7,一次翻身的機會


《寄生蟲》看完,我還有個感覺,那就是:也許這些寄生蟲們需要的,僅僅就是一次翻身的機會。

金家人並非惡人,或許有小奸小壞,那也是被社會逼到這個份上。金家人如果能保住這份工作順利做下去,也會存夠錢買平地上明亮的房子,過上體面的生活。同時,為與這生活和身份相配,他們也會變得相對地善良起來。但他們運氣不好,比他們更低的那個層級為求自保,把他們也拉了下去。

《寄生蟲》:人活於世,誰不是寄生


你可以將之歸因社會、歸因人性,但最終這個答案是無解的。

人可以逼自己努力上進,也可以抓住機會躍龍門,但是你鬥不過無常的際遇。

我想起老家有一對做生意的小夫妻,廠房不慎失火,損失巨大。賣光了房子也還不上銀行貸款,妻子帶著孩子走了。男的到處借錢,從家庭作坊開始,一步步發展,好不容易有了點起色,又趕上地域性環境治理,廠子被封,生活再受重創。屢次打擊之下,最後自暴自棄,啃老度日,還整日罵爹罵娘,成為寄生蟲一枚,看不到站起來的希望。

我有時候忍不住會想,他需要的可能只是一次翻身的機會。如果生活對他能和顏悅色一次,能讓他賺上小小一桶金,估計他的命運就會改變了。

但是,誰又是那個全能的造物主呢?


就像現在正在經歷的新冠肺炎,打破了多少人的人生計劃。底層人的苦難自不消說,原本春風得意的中產階級一樣被打回原形。哪怕站在最高階的那些人,一樣無法對抗大自然的反殺。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整個人類都是寄生蟲,大自然是我們最大的宿主。無法真正掌控自己的命運,這才是生而為人最大的悲哀。


《寄生蟲》:人活於世,誰不是寄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