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國由“大學擴招”變成“技校擴招”,資源傾斜技校,能培養出德國那樣的優秀技工嗎?

蕭子北


培養優秀技工是個系統工程,“技校擴招”和“資源傾斜”是必要但不充分條件,還需要一系列配套改革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技校擴招“叫好不叫座”

我國的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起步很晚,新中國成立後因為大規模生產的需要,包括技工培養在內的職業教育經歷了黃金時期,但是隨著“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傳統思想影響,以及學歷教育的過度擴張,職業教育進入了長時間的低迷期,直到1996年才正式頒佈了《職業教育法》。隨著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邁進的現實需要,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和“工匠精神”,職業教育才真正迎來了發展得春天。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100萬人”,在《關於做好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中也明確提出,“確保全國技工院校學制教育招生人數穩定在120萬人以上,2019年全國技師學院力爭擴招20萬人”。

但是這兩則“好消息”並沒有在學校、家長和學生中引起多大反響,因為絕大多數的學生瞄準的是“學術型大學”,連“應用型大學”都不是首選,何況是處於學校鄙視鏈最末端的技師學院和技工學校呢?對這些家長和學生來說,“技校”是否擴張,擴招多少,是完全不在考慮範圍之內的事情。對於學校來說,在學校評比和教師評比時,中專和職高(初中評比)、專科(高中評比)都不在在有效評分之類,技師學院和技術學校是完全忽略的。

因此,說起“製造大國”都知道技術人員的重要性,但是讓孩子主動報考技術學校或技師學院,那是不可能的事,因為“丟不起人”。如果孩子中考成績達不到普通高中的分數線,雖然完全可以去普通中專、職業中專或職業高中,家長寧可付出高額的贊助費、擇校費讓孩子去民辦高中,也不會讓孩子去中職學校。即便在中職學校裡也存在鄙視鏈,升學類中職學校>就業類中職學校>技術學校。

德國職業教育概況

為保持經濟競爭力,德國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師。——德國前總統赫爾佐格

德國是職業教育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職業教育是教育系統中的非常重要的子系統,是政府、社會、企業(又稱“教育企業”或“實訓工廠”)與個人的共同行為,形成了從學徒培訓到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多階段、多功能、多架構的完備體系,體系高度分化且具有高度的靈活性。

德國高水平的職業教育主要體現在:

(一)有廣泛社會基礎和優良傳統

在德國,技術工人在社會上享受與政治家、教育家、企業家、工程師等“高等職業”同樣的聲譽和尊敬,技工工資高於全國平均工資,普通技工的工資普遍比大學畢業生的工資高,不少行業的技工工資遠高於普通公務員。

(二)科學的“雙元制”職教機制

雙元制目前在德國職業技術教育領域內佔據主導地位,並在政府及各界的扶植下日趨完善、合理、有效。學員在職業教育期間所學內容與企業需求實現“無縫對接”。受培訓者以“學徒”身份在企業內接受職業技能和知識的培訓,聚焦解決“怎樣做”的問題;在職業學校裡以“學生”的身份接受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理論和普通文化知識教育,聚焦解決“為什麼這樣做”的問題。

中國和德國職業教育的對比

在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方面,我國和德國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在不“諱疾忌醫”的前提下,我做一個客觀的比較,也有利於我們找到差距和努力方向。

因為悟空問答的答題框不能製作表格,我用圖片形式表述。(原稿還涉及到教育體制、法律依據、考核辦法等方面,因為差距不大以及篇幅原因,做了一定刪節。)

在我國“技校擴招”的困境

(一)傳統觀念的難以發生根本性轉變

正如上文中“叫好不叫座”所提的,包括技校在內的職業教育與“學而優則仕”不在同一軌道上,職業教育往往處於報考志願的最底層,有的學生不填寫職業學籍的志願,寧可無學可上也不選擇職業學校。因此,職業學校難以招到良好的生源,大多數是達不到其他學校錄取線的“淘汰生”,主動報考的高分段學生比例太小,部分職業學校被稱之為“差生集中營”。新招收學生的整體文化基礎偏低,無法開展高質量、快節奏的教學,部分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不高,帶有自暴自棄的心理,教學和管理難度都很大,育人質量難以保證,結果造成新一輪的生源困境,陷入惡性循環。

改變社會對“技術學校”“技術工人”“技校學生”的成見和偏見,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包括招生體制、辦學模式、用工政策、用人評價等多方面的協調和改進,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也不是靠一紙政令就可以完成的。

(二)缺乏優良的職業教育資源

教育資源是育人的基礎保障,缺乏優良職業教育資源是無法談論優秀技工的。但是,技工學校的學生80%是畢業後直接就業,缺乏進一步的學業晉升空間和渠道。即使有機會從“技工——高級技工——預備技師”進修,也大多限於技師學院,與高等職業教育是脫節的。而職業教育資源是不願意向技工和技師傾斜的,從下面的例子就可以看出。

2014年教育部提出,要將國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學校中的600所地方本科高校實行轉型,嚮應用技術型轉,向職業教育類型轉。

令人歡欣鼓舞的計劃提出將近6年,600所準備轉型的本科院校感覺“嚮應用技術型轉,向職業教育類型轉”是自掉身價,紛紛轉向學術型、綜合型。關於“轉不動”的窘境,有消息稱,“要推動600所本科學校的轉型的表述是不準確的”。

(三)“校企合作”難以深層融合

“校企合作”是培養優秀技工(技師)的優良平臺,但是在國內“校企合作”的融合度遠不如工業發達國家。剛才說了德國的雙元制和學徒制,我們可以再看一下日本的“終生僱傭制”,就可以分析出我國難以深層次校企合作的原因。

中日企業的發展模式不同,日本企業75%以上是終身僱傭制,員工一生都在一個企業裡工作,企業有時間也有意願培養新員工,而自己培養的員工對於企業的忠誠度和契合度都很高。而與之對應的是, 中國企業在“育人”和“挖人”之間更傾向於後者。

其實,“挖人”的企業也有苦衷,不是不願自己“育人”,是成本和風險都過高。

1. 中職生年齡較小,自我約束能力較差,還達不到應有的職業道德和責任心,在頂崗實習過程中隨便離崗離職,有時會出現“團伙”不打招呼就離職的現象,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這是企業普遍反映的問題。

2. 學校目前的人才培養水平達不到企業的用人要求,學生的專業知識比較差,技能水平相對較弱,很難達到頂崗實習的要求。

3. 學生眼高手低,不願從事一線生產、服務工作,一心想坐辦公室、當主管。

4. 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貢獻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對校企合作的費用得不到合理的補償,企業在校企合作中難以實現責權利對等。

5. 校企合作缺乏起協調服務作用的第三方。校企合作是學校和企業兩個利益主體之間的合作,應有第三方進行協調、監督和服務,這樣才能保證校企合作順利進行。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還沒有任何組織和機構起到第三方的作用。 以上這些因素嚴重影響著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使校企合作難以廣泛、深入地開展。

培養優秀技工的路還很長

我們需要科學借鑑以“雙元制”為代表的先進職業教育模式並通過本土化實踐,實現學校與企業物質和智力資源共享,實現學校與企業之間人才培養的順利對接和深度融合,努力探索符合地域特點、經濟建設和學校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培育數量更多、質量更優的具有專業技能與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人才。


Hello翻譯官


中國讀技校的大部分是大學篩完以後剩下的,教育的實質無非是篩出同齡人裡面更牛逼的人。以前一流單位招專科,後來一流的單位招本科,再後來只招碩士博士,仔細想想,招的這些人不管什麼學歷都是那個時代經過篩選後金字塔尖的人。要想能有德國的技師,那得讓金字塔尖的人去讀技校才可以。


bobzhg


首先介紹下我自己,本人從事機械行業十六年,在國企,私企,外企都呆過。中專技校畢業,個人目前年收入差不多10萬左右。然後為什麼說左右呢?目前在外企負責設備維修,座標天津,全年下來靠工資的收入也就是6萬左右(扣除五險一金等)。剩下的就是平時在外面接點活,跑滴滴。就目前這麼多年我自己就覺得這個行業特別沒意思,每天身上特別髒,有時候辦公室的人從你身邊過都不樂意多看你一眼,所以現在我自己都討厭這個行業,之前遇到什麼問題還特別喜歡研究下,還看看這之類的書什麼的,現在就希望混著,什麼都不想幹,所以平時出門和別人聊天都不會說自己是在工廠上班的,我都會告訴人家我就是跑跑車,接點活之類的。我身邊和我同齡人基本上60%都轉行了,有的自己乾點小買賣,有的去賣保險,賣車,賣房,有本事的利用之前的關係有的就自己搞一個公司,或者小型加工廠。這個行業真的不行,收入少,社會地位低,最主要的當你一心覺得我想鑽研這方面的知識,但是你得收入沒有提高,並且當你和別人聊天時候,人家說的什麼你是什麼都不懂,所以到最後你得人脈越來越窄,如果收入有提高也行,就怕像我這種也不是大學畢業,學了半天人家也不可能給你太高的職位,然後多少年以後身邊連個朋友都沒有,所以我現在不太想鑽研這什麼技術,什麼問題,多接觸一些其他行業的人,多一些朋友,這樣你可能會發現更多的路,最後我奉勸看完的朋友,如果你是大學畢業,你學的這個專業,你也想從事這個行業,那麼一定要規劃好你的道路,條理清晰,一步一個腳印也會有發展。如果你不是本科畢業並且年紀小,或者沒從事過這個行業,那麼我奉勸你一句,別想了,這個行業你進來就算是掉坑裡了,只要你自己覺得自己頭腦還算機靈,快走去幹點別的吧!千萬別進工廠尤其是一線生產的操作工,根本就沒有人那你當人看。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什麼本事,也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身邊連個朋友也沒有,也不想交什麼朋友,或者你家裡比較富裕,就想找個地方混日子,那你就可以去工廠上班,記住別在意收入多少,自己累了就休息,不想幹就不幹,誰說也不好使。最後再說一遍,這個行業真是特別沒意思!


史吧啦估大師


當一個技術工人能獨立養活全家(德國沒有計劃生育)的時候,不用這個擴招,那個培訓。人自己就會去學習更好的手藝,更精湛的技術,因為他能得到的更多。而不是當下這種人人都幹微商,各種群裡發鏈接找人砍價。60.70後為什麼願意做工人,因為衣食住行能在當時的環境下比其他人好。住房即使不能及時分配也總有盼頭,到月各種肉票布票能分發到手。現在做工人,單一個住房就很遙遠。


謝康123


我們的職業學校培養不出優秀的技師,首先,師資配置不合理,學校的教師大多是學術型學校畢業,重理論輕實踐,比如說一些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必須碩士以上學歷,你一培養技術工人的學校要碩士幹嘛?比如培養鋼筋工,至少得請幾個熟練的鋼筋工師傅來教吧?碩士能教學生下料、開彎曲機、綁紮和焊接嗎?其次,生源問題,職業類生源全是本科學校挑剩下的,都是學渣,在學習中確實是有困難的,這類孩子大多也不是乖娃娃,學校也難管理,導致成才率很低。第三,社會環境也讓好學生不願意報考職業類學校,工人的收入和技術幹部的收入差距巨大,最優秀的高級技師怎麼也拼不過普通的高級工程師。工程師是管理幹部,工人就是幹活的,社會地位也有很大差距。


小河4580769


大學生一方面就業很困難,一方面又不斷擴招,技校生一方面沒有人願意學,一方面基本都是學習不好的才上技校,一方面社會又缺技術人才,如果按照我們的體制,技校在擴招,也培養不出德國那種高級技工,理由很簡單,高級技工不單單是從學校學的,理想,價值取向,社會環境,政治環境多方面培養出來的。我個人覺得,大學生不要擴招,讓真正一部分學習好的去上大學,技校一些專業放到大學裡去學,去深造,技校其他專業擴招!畢竟學習一門技術,一個高中畢業考上大學的人去學比一個初中畢業上技校的去學要有優勢!


成者王H


就這種價值觀能培養出大國工匠那真的是笑話了,你看那個工廠不是血汗工廠,那個技工不是幹著又苦又累的工作拿著五六千塊錢的工資,說得不好聽一點還不如工地上的一個小工,我在機械行業幹了三十四年,工資才七千多一點,一身技術那又如何呢


十二月48號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我們的技校生有多少是真正想學技術的,絕大多數技校生是因為考不上大學而又想拿個文憑被迫上學,學技術需要踏實,而我們現在的年輕人過於浮躁,浮躁的背後又有太多的無奈,高房價,高醫療,高消費,讓大多數老百姓幾乎無計可施,呼籲社會學專家應該高度關注此問題,不知道說的對不對,希望大家多討論,少關注富翁,娛樂圈及一夜暴富,讓我們的年輕人在平和的心態下奮鬥,不要讓極少數人帶偏了一代人。


因為我的病是沒有感覺


轉型是正確的,中國人要禁止明星效應,阻止一夜暴富的不良風氣,修正地產經濟發展的歪風,讓多數人從事技能工作,才是強國戰略。

由於工薪階級工資有限,要調整消費物價,房價迴歸到合理水平,技工的8到10年工資買一套百平米住房,教育、醫療全免,幼兒六歲前每月䃼貼五百至一千元。

允許工人和農民自建住房,限制地產公司過度開發及壟斷行為。

讓技能工程人員得到最好的照顧,生產力才能提高,國家才能真正進入發達行列。


精彩薈生活


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的首要問題,是招初中生入學,文化知識程度偏低。從目前發展階段和各種條件來看,我國應開始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將所有中等專業學校,調整為大專教育的職業技術學校,招應屆高中畢業生。符合條件的已有職業技術院校升本。當然,成功的職業技術教育還要依靠優秀的技能型師資,實訓基地,工廠實習及工作 創新環境,工匠精神等等。相信我國一定能建設最優秀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