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醫療系統:戰“疫”一線的“利矛”與“堅盾”

江門市醫療系統:戰“疫”一線的“利矛”與“堅盾”

江門市五邑中醫院感染四區的醫護人員詢問患者病情

中國小康網記者胡妍 通訊員謝元春 周穎森 這個春節,神州大地,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疫”正在打響。江門市五邑中醫院作為江門市新冠肺炎後備定點救治醫院,衝在戰“疫”的前線,做好新冠肺炎患者初篩、救治等工作;江門市疾控中心作為戰“疫”工作的“排雷手”,做好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為守護大眾衛生健康築起安全防線。

江門市五邑中醫院作為江門市新冠肺炎後備定點救治醫院,該院感染大科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起著“橋頭堡”作用。疫情一開始,該院便抽調肺病科、重症醫學科(ICU),以及其他內科系統的醫護精英,與原先的感染科,臨時組成新的感染大科隊伍,並分成感染一區、二區、四區。其中,一區、二區負責疑似病例的排查、救治,四區負責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救治。疫情期間,感染大科的醫護人員不顧個人安危,日夜堅守,衝在疫情防控最前線,盡職盡責做好新冠肺炎患者初篩、救治等工作,嚴守疫情防控的一道道“關卡”。

感染一區由原先的感染科醫護人員組成。感染科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科室,平時默默守護民眾安康,但疫情爆發時,它就成了前沿陣地。去年年末,新冠肺炎疫情洶湧來襲,有多年感染科臨床經驗的科主任胡泰洪察覺到這次疫情的嚴重性。深知責任重大,胡泰洪按照院領導指示,迅速高效地帶領科室人員開展一系列抗“疫”工作:加強查疫、防疫工作,疑似病例排查,優化流程等。疑似病例的排查工作很嚴謹,偶爾會遇到一些需要隔離觀察卻不願隔離的患者,醫護人員會耐心地給他們普及防護和法律知識,進行心理疏導。

隨著排查病人的增多,感染一區工作量逐漸增大,為了全面做好排查、救治工作,2月15日,感染二區啟動,戰“疫”就此打響。感染二區的醫護人員由各內科系統醫護精英組成,除了管治待排查的不明原因發熱患者外,還負責收治本身患有基礎病的重症發熱患者。

“應疫情防控需要,感染四區立刻開區!醫護人員馬上到位!”2月10日,接到開區通知後,感染四區臨時負責人、重症醫學科主任伍方紅迅速組織各科室相關人員展開工作,一場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戰“疫”隨之拉開序幕。感染四區是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病區,護理難度大,細節多,暴露風險高,是最危險也是最重要的地方。在這裡,醫護人員用愛心、細心為患者撥開病毒的陰霾,為他們迎來春天。

患者吳某(化名)是感染四區收治的第一個病人。該患者病情曾一度加重,出現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下降等情況,救治小組當機立斷,及時予以高流量呼吸治療儀進行氧療,結合中醫治療。醫生每天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及時調整高流量氧療儀參數,根據患者舌脈象進行中醫辨證施治等,病情很快得以穩定,避免發展成重症病例。住院過程中,患者還出現過情緒低落、失眠等表現,醫護人員耐心地給患者進行心理輔導,同時還教她中醫八段錦,叮囑她每天進行適量運動幫助康復。經過精準救治,以及精心實施個體治療,患者順利康復,兩週後予以出院。患者的主管醫生李敏儀說:“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成功在於中西結合治療。救治隔離病人,讓我深切感受到多角色為醫的重要,亦醫、亦友、亦家人。”

3月8日,是第110個國際婦女節。一大早,康復患者的家屬為醫護人員訂的花束就送到了醫院樓下。在新冠肺炎康復患者隔離區內,上演了一幕幕溫馨的場面。忙碌過後,醫生護士們看著美麗的花束和卡片上溫馨的話,聽著康復隔離者一句句的祝福,所有的疲倦一下子就煙消雲散,整個隔離區都被暖到了。

江门市医疗系统:战“疫”一线的“利矛”与“坚盾”

婦女節當天,康復患者家屬為醫護人員送上花束和卡片

疾控中心:阻擋疫情的堅盾

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未知疫情,現場流行病學調查顯得尤為關鍵,如果說臨床治療是攻克疫情的利矛,那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就是阻擋疫情的堅盾;現場流行病學作為控制疫情增量的重要關口,密接接觸者的發現與管理更是這一防線的大閘。

在江門市疾控中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離病毒最近,與病毒搶跑。在這支隊伍中,有一位技術過硬、反應迅速、工作認真、堅守一線的“女戰士”,她就是曾榮獲2019年“最美江門人”之“最美醫護者”稱號,疾控中心性病麻風病預防控制所所長、艾滋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王立華。

江门市医疗系统:战“疫”一线的“利矛”与“坚盾”

王立華與組員們在密切接觸者現場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王立華說:“黨員幹部堅持身先士卒、不懼險阻,勇挑重擔,衝鋒在前,是我們黨員應有的本色”。作為現場調查處置與密接追蹤管理組的副組長,從疫情開始就堅守在防控一線,帶領組員們隨時待命,只要接到疫情信息,她都是第一時間奔赴醫院隔離病房或者密切接觸者家中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她深知這一工作的重要性跟意義,每出現一例病例,她都要親自梳理收集到的各類資料與線索,從中發現可疑的密切接觸者。

王立華負責的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任務非常繁重。接到需對“星夢遊輪-世界夢號”遊輪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排查的任務後,她立即行動,安排組員分工合作,有條不紊的對遊輪同乘人員進行電話核實,並協調所在地工作人員對他們進行醫學隨訪觀察,僅用兩天多的時間,將江門市全部同乘人員追蹤到位。

與此同時,在另一邊一線打“防禦戰”的,還有在江門城軌站和汽車總站做排查的環境與學校衛生所青年文明號號手們。從大年初一開始到年初九,號手們以三個班次輪值的方式到車站對湖北來江、體溫異常人員進行登記及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從清晨6點的第一班車到晚上10點40分的最後一班車,他們對排查對象開展流調工作,進行備案登記,便於日後追蹤隨訪,以達到早發現,早隔離的目的。

江门市医疗系统:战“疫”一线的“利矛”与“坚盾”

李少玲號手在江門東站進行排查登記工作

青年號手林傑雄和李少玲在除夕接到工作任務後,從大年初一開始連續三天開展蹲點排查防控工作。作為第一批蹲點人員的他們迎著凜冽的寒風上崗,一直蹲點值守到晚上十點四十分,收拾好物資後,迎著撲面而來的大雨回家。那幾天江門的晝夜都在10攝氏度以下,他們盡職盡責地堅守崗位進行排查工作。緊接著,號手李福裕和黃豔珍作為第二批蹲點值守人員,日夜無縫接替,繼續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寒風中,環境與學校衛生所的青年號手們響應國家的號召,各司其職,科學防控,沉著應戰,爭分奪秒奔赴疫情防控前線,為守護大眾衛生健康築起防線,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