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聊学丨成都中心城区初升高有哪些升学方式?适合哪些考生?


“壹牛2020中考聊学”第4讲之“中考不等于初升高”已经分享结束,还没有来得及查看的家长今天也为大家整理了“聊学分享”文字版供大家参考!

接下来,我们将从大家最为关心的,也是关乎孩子全程升学规划的学习方法,学业提升,志愿填报(中高考),升学指导,家庭教育,大学和专业选择技巧(高考)等主题入手,分期分专题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分享!敬请期待!敬请关注!

>>延伸阅读—中考聊学第二讲


壹牛2020中考聊学”第4讲之“成都中考的秘密之中考不等于初升高


我们平时所谓的中考,常常有两个不同层面的意思。狭义来讲,就是6月13、14日“一生一世”难忘的考试,以及这场考试所决定的升学;广义来讲,代表的是整个初中毕业高中升学,也就是完整的“初升高”。通过前面壹牛关于升学率的分析就可发现,6月那场中考所决定的升学,只是初升高的升学方式之一,还有近6000人在此之前已经升学。


所以如同高考一样,除了高考裸考,还有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港澳高校等多种升学途径。中考也是如此,在中考裸考之前,或者之后,其实都还有很多的其他升学途径。


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只有全面掌握你所拥有的选择,才可避免盲人摸象、错失适合的升学机会;也只有清楚各个选择的条件和利弊,你才可能取舍得当,不至于一时冲动、掉进“坑”里。


那么,成都中心城区初升高(中考)有哪些可选的升学方式?适合哪些考生?又有哪些具体要求呢?


  • 根据政策和经验,我们来为大家梳理了一下:
中考聊学丨成都中心城区初升高有哪些升学方式?适合哪些考生?

成都中考(初升高)可选升学方式及适用考生概述图表


中考聊学丨成都中心城区初升高有哪些升学方式?适合哪些考生?

成都中考(初升高)可选升学方式及适用考生概述图表

本表由壹牛家长圈独家整理,谢绝转载!


上表用不同色块显示出来有五大类。其中纵列第1列“序号”之后就是“户籍”和“学籍”;横行第一大类里面有16行。也就是说户籍和学籍都在成都“5+2”区域的,至少有16种公开的可选升学方式;而第二大类里,户籍不在但学籍在的,更有17种公开的可选升学方式。当然本表主要是站在成都中心城区角度来整理的,后面那些户籍和学籍均在中心城区之外的情况,应该比整理出来的多。


举个例子来说明本表的使用:比如某考生为成都“5+2”区域户籍,在嘉祥郫都校区就读,由于现在嘉祥郫都学籍已经归属郫都区,所以学籍属于郊区(市)县,也就是学籍在“5+2”区域之外,那么该考生属于五大类情况中的第三类,即考生在初升高(中考)时有如下几种选择:


一、办理回城生手续,参加“5+2”区域中考,待遇等同于统招生;


二、留在当地参加成都中考,则可以:

1,在当地借考,作为调剂生参加郫都区当地公办高中的中考录取;


2,作为郊县生,凭成都中考成绩填报“5+2”区域中479四个分校的面向郊区(市)县招生的志愿;


3,参加479三校本部以及师大附中、川大附中、铁路中学、北二外成都附中等校的外地生考试招生录取;


4,参加集团内高中面向分校的直升考试或优惠录取(嘉祥郫都校区从2017年起没有直升锦江本部的名额,但类似情况的嘉祥北城校区有进入嘉祥本部高中的优惠政策);


三,参加“5+2”区域以及“新增6区”的如新都、双流、绵阳等地的各类学校自主招生考试等等。


上表只是一个概述,希望能帮大家有个通盘了解。同时通过此表,我们可以看出成都初升高(中考)其实升学方式众多,适用考生也各不相同。当然,每种升学方式都有其关于成绩、身份及招生人数等限定要求,并非该类考生都能满足。比如针对第二类中户籍在“5+2”区域外,学籍在“5+2”区域的考生,按理各区或学校的校内直升或区内直升按指标到校生政策要求是必须具备“5+2”区域户籍才行,但实际操作中,就算是同一区的,有的学校就能招外地生,有的学校就不招。这在去年的青羊区、锦江区的区内直升时都有出现。


所以我们不仅要了解中考政策,也要关注这些政策的实际执行,更要深入了解每类升学方式的具体要求。接下来我们将围绕相关升学政策、信息、攻略和数据,希望给大家更准确的介绍,更详细的参考,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