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道兒時的菜,證明小時候家裡窮,你會說什麼?

煙臺Pang子


我是70後的,那時候的農村還是集體生產隊。

那時生活條件很差,從來沒有買菜吃。只是每家每戶一塊小菜園子,也不像現在各式各樣的菜都種,只是蘿蔔白菜土豆。

一到冬天,醃一缸酸菜。這一冬天,就是今天白菜,明天酸菜。

我最不願意吃的就是燉白菜了。沒有油,更沒有肉。只是偶爾有幹部下鄉派飯的時候,在白菜裡放上一把蝦皮。這樣我也不愛吃。

所以,到今天,我也絕不吃白菜。

我最愛吃的一樣菜叫“老爺菜”。

把鹹蘿蔔(我們這叫瓜子)或者是土豆搽成絲,放入缽中,打入一個雞蛋裡,放入蔥,鹽(那時候沒有各種各樣的調料的,這就不錯了)攪拌好,上鍋蒸。

蒸好了,聞著味就香啊!可是,這也撈不著吃啊。

“老爺菜”,顧名思義,那是老爺子的菜。那時候爺爺還在,所以就連爸爸也不能吃。饞哪。

只有被特殊照顧的時候(像病了時)才能上爺爺的桌上吃到老爺菜,還不敢大口吃,只能在靠自己這面掏一個洞,慢慢吃。

到今天我也愛吃這道菜,我經常做。一缽土豆絲,打入兩個雞蛋,蔥花香菜,各種調料,香油,料酒,少放點鹽,拌好,上鍋蒸。

我可以不吃飯,單單吃一缽老爺菜。


遛狗曬太陽安


記得上小學放學回來在家裡吃晚飯,一碗米飯快吃完時,竟發現碗底還有個雞蛋,是一整個用豬油煎好的香噴噴的荷包蛋,抬頭看看桌子上的全部是素菜,看到旁邊家裡老少九個圍著大桌子吃飯的父母、哥姐們碗裡也沒有,我不明白為什麼就我碗裡有,不敢吃,坐在邊上的母親用眼神示意我別聲張快吃。吃完才知道,這天是我的生日,估計是怕弟和大我三歲的二哥也會要,拿不出,母親才會用這種辦法讓一大家中某一個家庭成員在不露聲色中感到這天對他來說是個不一樣的日子。

一個荷包蛋,這是兒時的一道菜,40多年後還清晰記得。比起現在孩子生日宴會,禮物,蛋糕🍰,甚至生日party!唉,一輩子難忘,最好的一道菜。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XXXX


小時候啊,我91年的,家在農村,爸爸媽媽也沒啥文化,平時都在家務農,吃肉啥的逢年過節吃一次,家裡邊養的雞鴨豬全是用來賣錢湊學費以及留作其他開銷,記憶中吃的好吃的應該就是包子吧,每年只有端午節媽媽才會包點臘肉包,味道是真的美!

但是臘肉包也只是一年吃一兩次,平時覺得吃的好吃的應該是“醬油拌飯”吧

現在想想以前家裡怎麼會那樣呢?媽媽說的最多的就是沒買鹽的錢了



趣學教資


能吃到菜的,還不算窮。

小時候在兵工廠長大,父母雙職工,但是爸爸經常把錢寄給他哥哥,救濟他們一家。所以生活一直不富裕。

好在工廠裡的煤炭、電爐、鍋爐房什麼的近水樓臺用起來很方便。一次到工廠媽媽的車間去玩,正趕上吃中午飯。發現媽媽的午飯很簡單,沒有菜,就是鋁飯盒裡放上大米和水,再倒點豆油、鹽,放入鍋爐上一蒸。但是吃起來,好香啊!


動向1


我生於七十年代,那時候都很窮。一到青黃不接的時候,飯都吃不飽!我們家姊妹三個,我是長女,爸爸和媽媽都得到坐產隊掙公分,用來領口糧,我就負責帶二個妹妹兼做飯。七月的時候家裡的糧已經接不上溜了,沒有辦法,只能吃玉米,先是呼著吃!可用不了半個月就老了,咬不動了。我和兩個妹妹餓呀,我們就用刀把玉米粒削下來,削了滿一大盒。拿到碾子那去軋面,可我才七歲,二個妹妹一個五歲,一個四歲,推碾子大費勁了,多虧鄰居幫忙,玉米在石碾下啪啪的響著,冒著漿,一圈一圈轉得人頭暈眼花,這時的玉米是不能完全變成面的,還有很多皮也只能這樣,收到盆子生,順便再軋些黃豆,做些糙豆麵。一起拿到家,先把面和上,水不能太多,多了就散了!到園子裡拔一棵還沒長心的白菜,切成小丁,鍋燒熱放入一些軋的豆麵,炒拌一會放點水,鍋邊起泡放入切好的白菜丁,加鹽加水加大火,用手團起和好的玉米麵,貼在鍋邊上,蓋鍋大火燒開一會,停火。大多二十分鐘,飯好了,還記得媽和爸下工回來看見我們做好的玉米餅子和小豆腐那種既高興又心酸的表情,爸說孩子們會做飯了!四十年多年過去了,每每想起當初做的第一頓飯,推碾子的頭暈感覺還是隨之而來,那粗糙塞牙的玉米麵皮子也好象還在嘴中!


用戶熱愛生活的蘇子


小時候真沒覺得家裡窮,但是也沒覺得富,我家人口多。姊妹五個,還有一個叔叔殘疾,加上奶奶家裡九口人,爸媽都在在地裡做農活,做飯是奶奶做,有時候加上姑姑家的孩子,十幾口,每天奶奶光蒸饅頭就得蒸一大鍋,做飯很累的,能吃上飯就不錯了,最羨慕是鄰居家的同學,他沒有奶奶只能媽媽做飯,他媽媽蒸的饅頭又大又白還特別喧騰,跟我奶奶蒸的卷子不一樣,至於菜,最羨慕鄰居剛蒸好的饅頭,挖一個坑,裡面放油鹽,沾著吃,我奶奶不讓,非要我沾白糖吃,我不喜歡吃糖,趁奶奶不注意,往饅頭上放油鹽,是生的棉籽油和鹽,的確,的確,的確不好吃[捂臉][捂臉]我看我同學吃的特別香。結果不好吃,後來問他,他說他放的香油,我又想試試,結果因為這個,打了兩瓶香油,因為香油瓶子滑,我又是偷偷放的,所以小心翼翼的就把香油瓶子打了。被我爸媽好一頓罵[捂臉][捂臉]


我很喜歡我的名字


我姥姥村裡,有個親戚我叫大姥爺,以前吃的菜是炒蛆。沒錯,就是蒼蠅的幼蟲,公廁最常見的趴在粑粑上的蟲子。不過他們吃的蛆不是廁所裡的,是醃鹹菜的缸裡的,那時候窮的連鹹菜都捨不得多吃。

再一個,不知道誰見過徹底腐敗了的饅頭,掰開的時候會像藕一樣拉絲,也是大姥爺他們家常吃的東西。

大姥爺去年過世了,享年101歲


小樓樓wan


我必須嚴肅認真地來回答這個問題。

作為75年生人,我有資格裝逼。

關於兒時的菜,在湖南這邊,真有幾道硬菜。

在我記憶中,“瓜”字出現的最多,沒有之一。

南瓜,冬瓜,苦瓜,絲瓜,黃瓜,北瓜……靠!就是沒有西瓜。

我一年到頭就在“瓜”中過日子,最牛逼的菜,你可能想象不到。

米湯!

是的!就是米湯!

那個時候的廚房可沒有現在這麼多佐料,油鹽醬油,滿足了吧。

一碗米湯,老孃放入辣椒粉,一丁點豬油,一勺子醬油,一點鹽,搞出來,通紅透亮。老孃告訴我,這是人參湯,吃了長高。

現在,我一米七,高不奢望了,但身體霸氣,得益於最初。

所以,米湯是我的最愛。[摳鼻]


一不小心混成神


很多人以為,九零後沒吃過苦,其實不然,九零後小時候也是挺苦的,尤其是九零後農村人,而我就是九零後其中一個農村人,我告訴你,其實我們那個時候的農村,你以為只是平時很難吃上一頓肉,其實青菜也難。

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青菜?農村人家裡不是都種了一大把嗎?怎麼可能青菜都吃不上?會這麼問的,一定不知道,過菜荒(老家是這麼說的),就是沒有應季的青菜,即使每天都去淋菜,種菜,還是沒有青菜吃,這個時候,我們怎麼辦呢?天天不是蒸雞蛋,就是吃蘿蔔乾,鹹菜這些。而小孩子嘛,嘴比較挑,吃多了這些菜有時候吃不下去,換個口味,比如吃個醬油撈飯,腐乳拌飯,一碗熱氣騰騰的大米飯,澆上醬油,或者腐乳,攪拌均勻,什麼菜都不用,我能吃兩碗!!!

當然這也應該不能算菜,但是記憶中最深的就是這個了。還有,有時候放假去河邊或者小溪邊搞野,抓到一些小魚小蝦啥的,用酒槽一煮,或者鹹菜味(醃鹹菜的水)一煮,那味道也是一絕。只是自從初中以後搬來城裡,就再也沒吃過這些東西了[捂臉]


巴烈冬


家在甘肅蘭州的一個小地方!小時候冬天吃的菜,就是酸菜和土豆,天天都是麵食!我們那裡一個月吃不了一次米飯!以麵食為主!最難忘的一個菜,就是一種野菜,我們那裡叫曲曲菜,味道有點苦!涼拌吃!直到今天也一直很想吃,這種菜有季節性,剛出來就挖回來吃,長几天就更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