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人:英雄李曉紅“如有新的治療方法,可先在我身上試驗”

還記得2003年的非典嗎,和我們現在的處境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次次的戰役當中多少中華兒女奮不顧身,挺身而上,我記得一個這樣的人,她代表了抗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和非典病毒連續奮戰了六天,最終還是被感染了,她表示“如有新的治療方法,可先在她身上試驗,願以她的生命換取更多人的生命。”小編一邊哭一邊寫為我們的英雄致敬!

中國軍人:英雄李曉紅“如有新的治療方法,可先在我身上試驗”

最美的人

李曉紅(1974年7月-2003年4月16日)97年入伍01年入黨,榮立三等功一次,學雷鋒標兵。1992年高考,崇尚救死扶傷的李曉紅,報考了河北醫科大學,五年後走出學校,她選擇了部隊,成為了一名軍醫。畢業後到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工作。

由於早已有一段時間身體不適,醫院批准2003年3月24日開始休假,當疫情來臨的時候,她清醒的意識到,白衣天使要在特殊的戰場上衝鋒陷陣了,她本可以“躲”過去的,但是她選擇了放棄!3月25日醫院收治了一名發燒病人,病人的症狀她基本可以確定:非典?驚出了一身冷汗!27日中午,這名患者被確診。26日開會的時候,她提出來自己的見解,之前蒐集的資料成了他們診斷和治療的依據。李曉紅的未雨綢繆,讓本來以為被打的措手不及的戰鬥有了系統的防範。

中國軍人:英雄李曉紅“如有新的治療方法,可先在我身上試驗”

感染隨時會死人

非典的確診給醫院帶來了焦慮和不安,然而,李曉紅本可以有理由,理所當然的走開,卻選擇了,留下。我是醫生,已經有了和非典病人的接觸史,我怎麼能當逃兵,本可以躲過災難的她,選擇了與疫魔短兵相接。2003年3月30日,她開始發高燒,誰都沒想到,她短暫的生命開起了倒計時。很快就燒到了39度多,一夜用了整整一瓶酒精退燒。當天下午,她就以患者的身份住進了當初自己戰鬥的地方。

軍區爭取到4個指標轉到全軍最權威的治療傳染疾病醫院,轉到那裡治療,就意味著生的希望,她卻堅定地說:“我年輕,抵抗力強”應該先轉年紀大的,病情重的同志。4月6日中午,專家組認為病情危急,需要立刻轉院,醫院領導決定不再和她商量,強行轉院,當她看到戰友郭主任在擔架的時候,才允許戰友把她抬到擔架上。

得病後她從來都沒把自己當病人,強調自己是醫生,3月31日上午發著高燒的她,整理了8名人的治療方案,才給自己掛上了吊瓶,她的從容鎮定,和無私無畏的人格魅力,驅散了戰友心中的陰霾,4月4日病情加重,為了切斷傳染源,組織決定到某隔離點治療,命令下達後引起了不小的恐慌和波動,沒有人下樓,沒有人登車,在這時曉紅堅定的說,“有醫護人員和我們一起走,怕什麼?!相信院裡領導和戰友們絕不會撇下我們不管!”幾句真心話,觸動眾人心。看著大夥全部下了樓,曉紅才拖著病體走下來。

中國軍人:英雄李曉紅“如有新的治療方法,可先在我身上試驗”

實在是沒有跟多的照片


住進醫院後,記下這裡的用藥劑量和治療方案,記下她用藥後的反應,傳回隔離點,從這一天起到曉紅犧牲,她的愛人7次為後方提供治療方案的修改意見和建議———這是曉紅用生命書寫的珍貴處方。轉院第四天,使用呼吸機,意味著病情加重,這是生命的警告,同是醫生的曉紅怎能不知道,這是她緊要關頭!此時的她已經不能說話了,她在紙上寫道:“有什麼新藥需做試驗,有什麼新的治療方法可以先在我身上試一試,我願當個試驗品,為早日治好非典做點貢獻。”

曉紅的病情,牽動著親人和戰友的心,不知多少人為她流過淚,然而她一滴眼淚也沒有流過,當病魔突然襲擊,包括曉紅在內的多名醫生護士一下子變成了病號,曉紅忍著高燒依然微笑:“哪有醫生被病嚇倒的?她用微笑傳遞著信心和希望。怕父母擔心,他們像往常一樣每週一次通電話,她連喘帶咳的說不了一句完整的話,兩位老人已經知道,病情加重了,哭聲從話筒裡傳出,淚水順著電話線流淌,曉紅卻用盡全力讓父母聽到她一如往常的笑聲,雖然笑聲喑啞,斷斷續續,每次通話,她都是用手敲話筒,一下,放心,兩下保重,三下別哭了。

中國軍人:英雄李曉紅“如有新的治療方法,可先在我身上試驗”

4月16日凌晨,曉紅在愛人的淚水中,寫下最後的留言:“我不後悔。嫁給了一個我最愛的人我不後悔,跟你來到北京當兵我不後悔,選擇了一個我喜歡的職業我不後悔。我治好了那麼多病人,你應該替我感到驕傲和自豪。”3時30分,28歲的曉紅永遠閉上了眼睛,安靜的面龐沒有一滴淚水,彷彿仍然含著微笑。

6月3日,曉紅生前工作的武警北京總隊醫院矗立起一座她的塑像。

6月20日,小湯山醫院最後一批非典患者康復出院。

6月23日,從全軍和武警部隊抽調小湯山醫院的千餘名醫務人員開始撤離北京。

6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對北京實行“雙解除”,即解除旅行警告和從非典疫區名單中除名。

中國軍人:英雄李曉紅“如有新的治療方法,可先在我身上試驗”

笑容還是那麼迷人

李曉紅是我們最愛的人,但更是軍人和戰士,在與“非典”短兵相接的日子裡,她用28歲的生命留給這個世界一個令人心碎的微笑。作為一名醫生,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她以自己的血肉之軀,詮釋了“白衣天使”的最高榮譽。她善良勇敢的心曾和社會一起律動,她身上體現了全體醫務人員捨生忘死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