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26機槍到底多麼優秀?為何二戰前後全世界都在仿製捷克式機槍?

軍武文齋


二戰時期,儘管重機槍是參與國步兵主要的火力支撐,但事實上輕機槍才更受步兵歡迎,並基本上能夠配發到每個步兵班,畢竟是5發栓動步槍的黃金時代,班組輸出的火力較為稀薄,因此對輕機槍的依賴性非常大。

相對於重機槍而言,輕機槍儘管火力要遠遜,但畢竟重量較輕,一般在10公斤左右,身強力壯的機槍手,一個人都能扛起來,行軍打仗和轉移陣地,有著比重機槍更好的戰場靈活性和機動性。

ZB-26輕機槍,讓捷克軍火名聲大振,此槍外表最大的特徵是其20發彈匣裝在槍匣上方,導致其瞄準基線要移向彈匣左側;此外,能非常快地更換槍管,操控熟練的射手,數秒鐘內就能完成,是ZB-26輕機槍另外一大特點。

此槍儘管由於彈匣容量有限,火力持續輸出能力較遜,但由於射程遠有效射程1000米,且射擊精度非常高,因此英國人從捷克布魯諾兵工廠購買了此槍的生產權,在ZB-26基礎上研發了布倫式輕機槍,也是二戰時一代名槍,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將ZB-26的20發直彈匣,改成了容彈量更高的30發彎彈匣,提高了布倫式輕機槍的火力。

中國從捷克進口了3萬餘挺ZB-26輕機槍,不包括各地軍閥通過非法渠道購買的,加上國內各兵工廠的仿製產品;此外,還有些軍閥通過購買零配件,運回國內進行組裝等。

ZB-26輕機槍在中國軍隊中的擁有量不下10萬挺,網絡上有推文說至少有10萬侵華日軍成了ZB-26輕機槍的槍下之鬼,可見此槍為抗戰勝利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綜上,屬於導氣式的捷克B-26輕機槍,採用開膛待擊方式,有利於彈膛的冷卻,儘管20發容彈量不高,但裝彈卻非常快捷,動作非常可靠,彈丸殺傷威力大。

在二戰中,憑藉其出色的性能,ZB-26輕機槍出口到了20餘個國家,在戰場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並被英國、中國等主要二戰參與國大量仿製,成了二戰時的一挺著名的輕機槍。


國平軍史


嚴格的說,捷克式機槍並非單指ZB26機槍,還包括了ZB27、ZB30、ZB30J、ZB33等等。而且在國民政府採購ZB26機槍時,已經不是性能最優秀的機槍,而是捷克已經開發出了ZB30機槍,ZB26機槍正在被淘汰處理,所以價格比較便宜。財力受限的國民政府一眼看中其低廉的價格,因此大量採購。

機槍出現以後,其強大的火力很快吸引了各國軍隊的眼光,然而馬克沁等機槍太重,不適合伴隨步兵作戰,因此各國也紛紛開發了很多重量較輕、適合衝鋒的士兵攜帶的輕機槍。

一戰以後,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兵工廠也陸續開發了布拉格I式、布拉格II式等輕機槍,並最終演變出了布拉格1-23輕機槍。布拉格兵工廠破產以後,捷克國營兵工廠得到其授權,生產被改名為M24的布拉格1-23輕機槍。1926年M24機槍開始大量生產,並正式被命名為ZB26機槍。

ZB26機槍最大的優點是槍管更換非常方便,這對於槍管很容易發熱的輕機槍來說非常重要,畢竟輕機槍不像重機槍那樣有巨大的散熱系統。而且其性能可靠,重量適中,方便士兵攜帶,操作簡單,所以很快引起了很多國家的興趣,像英國也仿製ZB26機槍生產了布倫機槍,並大量裝備了英聯邦國家。

捷克後來在ZB26機槍的基礎上,又開發了ZB30機槍,主要是改善了ZB26的一些缺陷,改進後的ZB30機槍內部結構有較大變化,和ZB26機槍的零件也不能通用,所以可以算作一種新機槍。

ZB30機槍出現以後,捷克就開始處理原有的ZB26機槍,國民政府因為其價格便宜,大量購買了ZB26機槍,並進行了仿製。在抗戰時,因為日軍有絕對的火力優勢,所以重機槍在日軍的炮火下損失較重。而ZB26機槍重量輕,方便轉移陣地,所以可以打一會就走,利於保存。

所以在抗戰裡,ZB26機槍成為中國步兵火力的中堅,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不沉的經遠


拿ZB26的特點對標一下當時其他輕機槍就知道了

ZB26最優秀的點,快拆槍管

這功能有啥優勢不用說了吧,輕機槍的火力持續能力很重要,但槍管很容易打熱。而快拆可以讓管子熱了之後丟一邊涼快去,換根管子。

當時一水機槍比如

B.A.R

、DP大盤雞、歪把子之流都沒這功能。

還有槍管上的提把讓你不用手套就能換管子,不像戰後,美國人的M60早期還得帶個石棉手套。

雖然說20發的彈匣容量偏少,這雖然是個缺點。但考慮到那會機槍手都有副手,打空彈匣後由副手換彈的速度也不是很慢。小彈匣在某種情況下比大盤雞和MG的彈鼓、彈箱更有戰術靈活性(不過這個其實兩者各有優劣,不能算誰好誰壞)

ZB26的導氣活塞和槍機上還有相當多的凹槽,這個設計是為了能容納跑進活塞式和機匣內的雜物汙物,以提高可靠性。而且在活塞室的管子上還有小孔,方便活塞運動的時候排出汙物。另外他還有快速裝填的壓彈機,方便將5發的步槍彈夾快速壓入。

這種細節上的設計在當時而言非常優秀。

當然,上置彈匣的設計會導致照門和準心偏左,這頓精度不利。槍機偏移式和7.92較高的膛壓讓他比較容易抽斷殼,槍管的散熱肋其實沒啥大用,反而提升了加工複雜性。


其實我想說,就他能快速換管子這個就能秒掉當時其他一杆的輕機槍了。當然德棍的MG34和42屬於那種劃時代的,比不了。另外ZB26別看我們也能加工,那是因為銑削件技術含量低,但是效率也低。不像MG42那種衝壓件,生產效率高得多,但衝壓這種技術我們那會壓根沒能力去玩。


瘋狗的輕武


捷克斯洛伐克的ZB vz.26輕機槍設計於20世紀20年代,也就是一戰剛結束的時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可以全自動射擊的機槍第一次大展手腳,成為了步兵的火力支柱。但是戰爭打著打著就有很多人發現馬克沁,哈奇開斯等機槍的重量太重了,重量更輕的輕機槍的需求逐漸顯現。

但是當時的輕機槍設計原始,做的好的也不過空槍12千克重的劉易斯輕機槍,而捷克斯洛伐克設計的ZB26輕機槍僅重10千克,體積小巧,機動性很高,還具備快速更換槍管的功能,簡直就是眾人想象中的理想型輕機槍,於是各國紛紛購買。

ZB26輕機槍在當時確實性能不俗,但並不是性能最好的,比如他不能很好的兼容輕尖和重尖兩種不同的彈頭。輕尖彈彈頭重量比重尖彈輕,兩者在膛壓和初速方面也有所不同。碰上ZB26輕機槍的導氣孔非常靠近槍口,對於發射藥的燃燒週期更加敏感,在發射重尖彈時會對導氣系統產生更大的壓力。

後來改進過後的ZB-30輕機槍在導氣系統上加入了一個調節鈕,能夠自主調節導氣量大小,避免了這個問題的發生。英國的布倫輕機槍也是ZB26輕機槍的一種改進型號,準確的說是基於ZGB-33設計的。他不但加入了導氣調節鈕,還把導氣孔後移了。因此在抗戰時期加拿大援助的79勃然(使用ZB26彈匣,7.92mm口徑的布倫)理論上講設計比ZB26輕機槍更加優秀。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戰後,從從奧匈帝國獨立出來。捷克斯洛伐克作為奧匈帝國的軍工生產基地,軍工生產能力在當時也不落下風,在獨立後得到法國的大量援助,號稱世界第七強國。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柯達兵工廠是歐洲第二大兵工廠,僅次於德國克虜伯兵工廠。ZB26機槍在擁有雄厚軍工生產能力的捷克斯洛伐克加持下,能力自然不俗。


1926年捷克斯洛伐克軍工部門研發了一款新型輕機槍,因為在1926年成型量產,因此被命名為ZB26。這種機槍由於可靠性和精準度上在捷克斯洛伐克軍隊中反響熱烈,口碑逐漸在歐洲軍隊裡傳開。

1938年德國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後,ZB26也征服了高要求的德國軍隊,開始為自己的軍隊配備大量的ZB26,為了與之前的款式有所區別,將其更換成了與德軍槍械一致的口徑,改名為MG26/MG30輕機槍。

英國軍隊也覺得這款機槍不錯,在ZB26式輕機槍的基礎上,研發了升級版布倫式輕機槍,這種機槍還能看到ZB26的影子,幾乎是一個模塊印出來的,一直使用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當時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也配備了大量的英式武器,這種機槍一直使用到了1977年。印度軍隊至今的二線部隊還在使用經過ZB26改良版的布倫式輕機槍,印度一些邊遠山區的中小城市還能看到這種老式機槍。




我國在20年代開始引進ZB26輕機槍,很快成為中央軍和各路雜牌軍的基本標配。由於當時的官兵文化水平不高,喊不出英文標識,所以直接稱呼為捷克式輕機槍。中國人山寨的能力一直堅強,早在1927年大沽兵工廠就率先研製出仿製槍,由於各兵工廠沒有正版的生產圖紙,在各工廠的生產模板不一,導致不同廠生產的捷克式輕機槍的零件不能通用。

直到1934年民國政府決定將捷克式輕機槍作為統一制式機槍,從捷克訂購5000挺捷克式輕機槍,並最終得到了一套校槍用的模板。至此,捷克式輕機槍開始大量生產,在抗日戰爭時期,購買和仿製的數量就超過了10萬多挺,當時生產過捷克式輕機槍的修理所,兵工廠前後超過有30所以上。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憑藉ZB26的性能,在輕武器方面不至於與日軍的差距拉得太大。ZB26在火力壓制,殺傷力,穩定性等各方面全面秒殺日軍的歪把子。歪把子的槍托是向右彎曲因此得名,其最大的缺點是無法單獨由機槍手使用,嚴重依賴供彈手。而ZB28設計簡單,只需一個人就能操作,重量也僅為9.6公斤。


ZB26由槍械師哈力克設計,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可快速更換槍管。中國軍隊的ZB26輕機槍僅用一個彈匣的子彈就擊斃了近十名衝鋒的日軍,把日軍壓制得抬不起頭。

據許多抗戰老兵的回憶錄顯示,ZB26有百步穿楊的能力,幾乎是是指哪打哪,能適應各種戰爭環境,在惡劣的天氣下也能持續保持火力輸出,很少出現射擊精度下降,卡殼等問題,被日軍稱為“無故障機槍”。這彌補了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缺乏火炮的劣勢。

日軍在局部戰場中繳獲了一些ZB26,日本軍工部門結合了歪把子機槍和捷克式機槍的優點,在1936年推出了96式機槍。由於日本的鋼鐵資源有限,戰略軍需物資都向海軍切斜,因此96式機槍只在日本主力精銳部隊中配備。



抗戰勝利後,ZB26並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口徑為7.92mm的ZB26經過該制後,使之能使用7.62X39毫米槍彈,與56式衝鋒槍彈匣通用。ZB26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繼續發光發熱,為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至於ZB26彈匣朝上造成瞄準上的小瑕疵,在強大的信仰面前也是能克服的。依靠左側的準星和照門的瞄準線,槍手右手持槍時正好可以良好瞄準。ZB26左側的“圓輪子”充當表尺調節器,通過表尺可以調節照門的高度,進而調節瞄準線的斜率,滿足不同射程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