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外婆家門口的高塘會館


高山流水:外婆家門口的高塘會館


小時候,我是在外婆家長大的。外婆家在鎮子上,鎮上有個會館,有一、二百多年的歷史,大約是道光年間建的,或者也可能是乾隆年間的。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年代久遠。二層木樓,外牆灰磚雕刻精美。

外婆家距會館不到百米,有時我和外婆一起去,有時我獨自去。那時會館裡面的院子早已改成了學校。四十多年前的我,四、五歲的樣子,每天黃昏,我都會到會館門口去玩,有時我和外婆一起去,有時我獨自去。會館的門墩是兩個青石獅子,很是精美,我總喜歡騎在獅子背上玩,騎在上面感覺在騎馬,雖然沒騎過馬,總是覺得沒區別。村上別的小朋友也會在這個時候來這兒玩。

學校院子裡除了有幾排教室,東面有一個大操場,操場最北面是一個露天的舞臺。操場經常會開會,舞臺上有張桌子,公社幹部在上面講話,下面各村的社員坐在各自的小板凳上,我也經常倚在外婆身旁一起聽,我沒有聽懂講的啥,只記得聽著聽著,大家一起跟著臺子上的人喊口號,我一直好奇那包裹著紅綢子的話筒咋能讓人的聲音變大。

臺子上除了開喊口號的會,有時也會開公捕公判大會,先是領導講話,然後上來一隊穿藍制服的公安押著四、五個或者七、八個人上來,用粗繩一捆,有一回捆完後使勁摔在地上,起來後掛個紙牌牌又押下了。

舞臺上不只開喊口號的會和捆綁人的會。我喜歡的是有時上面也唱戲,從幕後走出幾個穿著花花綠綠的人,背上斜插幾個小旗或者長長的羽毛,手裡端著明晃晃的刀,轉著圈,並不打,也不殺。有時會出來一個官,腰間套一個大大的圈,戴著兩個長耳的帽子,留著長長的鬍子,咿咿呀呀不知唱著什麼。我一直疑心古時的官吃飯時那鬍子擋住了,怎麼吃去,我就不太喜歡那伊伊呀呀的長鬍子官了。反倒喜歡現代服裝的戲,有個長得很帥很精神的叔叔,舉著一盞紅燈,聽大人們說叫李玉和,他妹妹以及那個李奶奶,都是好人。後來知道那是樣板戲《紅燈記》。

轉眼快五十年過去了,多年不曾回去,去年回‘去時,會館已被欄杆圍起來了,只是感覺當年的大石獅子小了許多。是當時的我太小還是如今的我太老?真說不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