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Art We Live

最近的生活狀態有點焦慮。

看到英國作家馬特·海格的一條生活建議:

“不論在任何地點、任何時刻,試著去發現美。一張面孔、一句詩詞、窗外的雲、風力田。美可以淨化思想。”


偶然想起在廣州K11看到的一句話,In Art We Live。我想,如果只能選一樣東西來對抗焦慮的話,那一定就是藝術。


Olafur Eliasson

大自然的魔術


Eliasson 的作品更像是關於自然的魔術——綠草地上的白霧裝置、黑色空間裡的彩虹雨,都像他創造的藝術幻境。

溫暖且治癒 | In Art We Live

溫暖且治癒 | In Art We Live

Fog assembly, 2016

他童年的夏天經常在冰島度過,那裡變化莫測的河流、冰川、彩虹都成了創作素材。


2018 年 Eliasson 在北京紅磚美術館舉辦了展覽「道隱無名」。

人們可以在空間裡感受環繞的彩虹雨,隨著身體的運動,彩虹也會發生變化。明明身處一個幾乎密閉的空間裡,卻如同置身自然。

溫暖且治癒 | In Art We Live

溫暖且治癒 | In Art We Live

北京紅磚美術館還保留了這個巨大的黃色鏡面,步入這個空間,像是走進了不會落山的太陽。

溫暖且治癒 | In Art We Live


Echigo-Tsumari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


「越後妻有」在日語裡,代表被白雪覆蓋的村落。這是位於日本新潟縣南部的一片土地,是日本少有的大雪地帶。

從 2000 年開始,每三年就會舉辦一次大地藝術節,草間彌生、徐冰都曾在這裡創作過。

溫暖且治癒 | In Art We Live

內海昭子,For Lots of Lost Windows

在大地藝術節舉辦前,這裡曾是廢棄著很多田地、房屋的地方。藝術節的興起讓這個落寞的地方重新打起了精神。

俄羅斯藝術家卡巴科夫把詩歌搬進了梯田裡,這些「從天而降」的文字,也鼓舞了梯田的主人福島爺爺重新開始耕作。

溫暖且治癒 | In Art We Live

Ilya Kabakov,梯田

北京建築師馬巖松的工作室在這裡創作「光之隧道」,隧道口的山水像夢境一樣地把人包圍,空靈又奇幻。而更美好的是,這些情景都是真實存在的。

溫暖且治癒 | In Art We Live

Ins:madarchitects

越後妻有就是一片露天的自然美術館,藝術家們的作品保留在這裡,讓大地散佈著隨處可見的詩意。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每三年舉辦一次,上一次是在 2018 年。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關注官方網站的活動信息(有中文版)。


James Turrell

我的作品可以把你帶到天空

溫暖且治癒 | In Art We Live

James Turrell 的作品,是在空間裡創作各種各樣的光,而傳播的媒介,就是觀看者的感官。


溫暖且治癒 | In Art We Live

James 曾經是一名飛行員,在 16 歲就獲得了飛行執照。也許因為早期飛行跟天空密切接觸,在他的眾多空間作品裡,天空都成了「畫布」。他在很多城市都有的 Skyplace(比如北京東景緣的 Gathered Sky),是一個有著天花板開洞的矩形空間,可以讓參觀者在日落的一小時,躺下來靜靜觀賞天空。天花板的 LED 燈會作為附加光線補充天空的顏色,微妙的色彩直擊內心。

溫暖且治癒 | In Art We Live

北京東景緣的 Gathered sky,From jamesturrell.com

躺在地板上看這個方形的天空,只有當鳥群或者雲朵飄過的時候,才會感覺到天空是真實的。

整個空間靜謐又抽象,靜靜凝視一個小時,就像靈魂出竅一樣,短暫地離開「自己」,進入一種無意識的狀態。

北京的 Temple東景緣 會在每週六、日和週一的日落時分開放展覽,如果有機會可以在地圖上搜索前往。


In Art We Liv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