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何仙姑巧要銀元築洛陽橋

洛陽城南有條洛河,河水緊靠洛陽城,由西向東流去。相傳,在古時候洛河的渡口上有個規 矩,橫渡的船隻不到一百人不能起錨。為啥哩?因為河裡浪大水急,不夠一百人壓不住船,就會 出事。許多不夠一百人的船撐到河心,河鬼興風作浪,大船被淹沒了,死人不計其數。 這年臘月二十七,渡河的人少,船在岸邊直等了三天三夜,只有九十九人,差一人不夠一百。 這可怎麼辦?正是臨年挨節的時候,大家等得心急火燎,都說:“開吧,開吧,不能在船上過大年 初一呀!”船公也想,大家說得有理,於是就起錨開船了。

民間故事——何仙姑巧要銀元築洛陽橋

船快行到河中間,水鬼興風作浪,船隻左右搖晃,眼看就要沉沒下去。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 忽聽空中有個女人的聲音:“船上足夠一百人,當中還有個蔡狀元哩。”她這一搭腔,浪小了,船 穩了,在風平浪靜中渡到了對岸,大家安安穩穩下了船。

民間故事——何仙姑巧要銀元築洛陽橋

大家走下船來,你看我,我看你,都在瞅誰是蔡狀元。可是大家瞅來瞅去,你也不像,我也不是,反正都避免了一場大難,就高高興興地走了。大家越走越遠,河灘裡撇下一個小腳大嫂。 她婆家姓蔡,自己已經身懷有孕。她忽然想到,莫非自己懷著一個蔡狀元?想到這裡,她撲通跪 在河灘裡,向天許願:“孩子長大真的中了狀元,不修墳,不祭祖,先修座洛陽橋。” 一晃二十來年過去,蔡家的兒子受了十年寒窗苦,上京趕考真的中了狀元。幾年過後,蔡狀 元帶著月積年累的銀兩回到家鄉,稟吿母親,要修墳祭祖。母親說:“孩兒,祖要祭,墳要修, 可是眼下最關緊要的是修一座洛陽橋。”接著,她把當年渡河的往事給孩子講了一番。 蔡狀元聽了母親的敘說,感到老人的話情深意長,就決定修一座七十二孔的洛陽橋。 洛陽橋很快動工興建了。可是橋修成七十一孔的時候,蔡狀元的錢用光了,剩一孔合不攏。 蔡狀元正在作難時,忽然洛河裡飄來了 一隻龍頭船。船並不稀奇,只是那船上龍頭的眼睛忽忽閃 閃發亮。船劃到未修的那一孔橋的地方,穩穩當當的停住了。那船上坐著一位聰慧貌美的女子, 身邊跟了一位僕女。僕女開腔了:“俺家小姐要招親了,要是誰家公子的元寶能投中那龍頭上的 眼睛,俺家小姐就嫁給誰。”她這個話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河岸上站了一片人,洛陽城的公子哥 兒都帶著元寶想來碰碰自己的運氣。他們投啊投,元寶在河裡堆起來有一孔橋高,一直連到河岸 上,可是誰也沒有投中龍的眼睛。那些公子哥兒正在焦急的時候,忽然那隻龍頭船像浪花一樣晃 了幾晃再也不見了。這時,公子哥兒們才想到那可能是河神顯靈了,一個個都準備去河裡搶元寶,恰在這時,有個人一拐一拐地挑著一擔豆腐腦,慌慌張張地從修起的七十一孔橋上趕來。他跳到 那堆元寶上,象是跌了 一跤,一擔豆腐腦倒了上去,只見元寶堆上起了 一股青煙,那元寶被豆汁 焊成了結結實實的一孔橋。定睛看時,那個人卻和青煙一起消失了。蔡狀元心裡好生奇怪,這兩 個人是誰呢?好像在哪兒見過。哦,對了!在“八仙過海圖”上看到過這兩個人,女的是何仙姑, 男的是李鐵柺。於是,連忙跪倒在地,拜謝八仙相助修橋之恩。

民間故事——何仙姑巧要銀元築洛陽橋

從此,洛河上架起了七十二孔的洛陽橋。至今在群眾中還流傳著這幾句話:

蔡狀元積德行善,何仙姑巧要銀元, 拐腿仙趕來幫忙,洛陽橋行走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