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細菌VS病毒,哪個更厲害?

很多人搞不清病毒和細菌的區別,其實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生物體,病毒比細菌小得多,只有細菌的1/100甚至1/1000大小,它倆也不是朋友,你可能不敢相信,多數病毒是以細菌為食物的。

影響人類健康的疾病,其實主要分三類:

1. 細菌類:如霍亂、鼠疫等,曾經是人類的最大敵人。

2. 病毒類:如SARS/本次的新冠病毒以及艾滋等。

3 . 基因導致的疾病,典型的就是癌症。

1.細菌


科普|細菌VS病毒,哪個更厲害?

一般情況下細菌結構

細菌,是在自然界分佈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有機體,是大自然物質循環的主要參與者。

細菌是有細胞壁的,它可以獨立於動物、植物,單獨存活在空氣中、土壤中,所以以前傳播非常廣。

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從1347至1353年,短短6年時間卻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被稱之為“黑死病”的大浩劫,也就是今天我們所稱的鼠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


科普|細菌VS病毒,哪個更厲害?

1347至1353年的歐洲鼠疫

細菌耐高溫,耐高壓,耐鹽鹼(嗜鹽菌),對於極端惡劣環境適應能力極強,細菌分佈極為廣泛,從大氣層上界到海底均有分佈。甚至外太空及外星球都有細菌分佈。

科普|細菌VS病毒,哪個更厲害?

火山口也存在細菌

一般來說滅菌徹底要這樣做:

在121攝氏度,0.1兆帕的環境下滅菌21分鐘才能殺死細菌芽孢,或者直接在火焰上炙烤才能徹底滅菌。

但是並不是每一類細菌都是有害的,人體細菌數量可達10萬億個,約是人體細胞的10倍,其實多數情況下,人體內細菌都會保持“和平共處”的原則,而且部分細菌還起著維持我們身體代謝的功能,從某種意義上講,細菌也可以說是人體的保護神。

科普|細菌VS病毒,哪個更厲害?

和平共處

比如口腔細菌可以助消化,潔口腔;皮膚上部分細菌代謝物可以促進細胞生長、延緩衰老、減少皺紋產生;胃腸道的我們常說的益生菌可以促吸收、利成長。

而我們對於很多致病的細菌是採用抗生素來治療的,我們現在熟知的青黴素,頭孢類,萬古黴素,紅黴素,四環素等都屬於抗生素類,而使用抗生素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在殺死細菌的時候,是不傷害人類身體的。

這是因為所有的抗生素,攻擊的都是細胞壁,抑制細胞壁的合成,簡言之就是用抗生素阻止細菌在繁殖的時候形成細胞壁。而細菌的細胞壁就像是坦克的裝甲,起著最外層的防護作用,主要由多糖、蛋白質和類脂類構成,還具有維持形態、抵抗滲透壓變化、允許物質通過的重要功能。


科普|細菌VS病毒,哪個更厲害?

因此,抑制細胞壁的合成會導致細菌在低滲透壓環境下不斷溶脹至破裂死亡,或者與細菌細胞膜相互作用,增加細菌細胞的通透性,打開膜上的離子通道,使細菌內部的有用物質漏出菌體或電解質平衡失調而死,而作為哺乳動物的我們,細胞中因為沒有細胞壁,所以不會受到這些藥物的影響

但是目前也存在抗生素濫用問題,抗生素濫用會帶來哪些問題呢

抗生素使用得越多,就有越多細菌開始能夠進行適應,一些細菌沒有一下子被抗生素直接殺死,隨著它的下一代繁衍,就會進化得越來越強大,能夠抗擊我們對付它的種種武器。

在北極一些無人居住的地方,發現了一些能夠對抗青黴素的超級細菌。而且發現這種超級細菌在北極這樣極端的環境下,依然能生存,甚至是“良好生存”。

更甚者,研究人員發現,在國際太空站的環境裡,太空站的浴室和健身房都找到了五種抗藥性細菌。

對付這些超級細菌,人類還沒有辦法,只能通過各種抗生素同時上的方法來治療,但是隻要細菌的感染還沒有導致器官大規模壞死,就基本不會死人的。


2.病毒

病毒,是由一個核酸分子(DNA或RNA)與蛋白質構成的非細胞形態,靠寄生生活的介於生命體及非生命體之間的有機物種,它既不是生物亦不是非生物,目前不把它歸於五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菌物、植物和動物)之中。

科普|細菌VS病毒,哪個更厲害?

大多數病毒的直徑在10-300納米(nm)。一些絲狀病毒的長度可達1400nm,但其寬度卻只有約80nm。大多數的病毒無法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而掃描或透射電子顯微鏡是觀察病毒顆粒形態的主要工具。

病毒是與人體細胞完全一樣的一種結構,沒有細胞壁,所以必須要在動物體內才能存活,一旦離開宿主的身體,幾分鐘內甚至幾秒鐘內就會死亡,這是與細菌最大的不同。

所以病毒是不會通過空氣、物體傳播的。

而且人體完好的皮膚可以絕對阻擋絕大部分病毒的入侵。比如欄杆,是不會傳播病毒的,除非前面一個病毒攜帶者剛摸過這個欄杆,幾秒內我們接觸這個欄杆,並且接觸的手上剛好有傷口,病毒才有萬分之一分的機會,從這裡侵入。

但病毒可以通過飛沫傳播,也就是說,在密閉的空間中(火車、飛機、地鐵、電梯),病毒攜帶者打個噴嚏,會飛出很多的飛沫,而正好另一個人短時間內吸入這些飛沫,就有可能被傳染。


科普|細菌VS病毒,哪個更厲害?

但也不用恐慌,只要有任何一方(攜帶者或正常人),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正確佩戴了口罩,就可以完全防護病毒的入侵。目前的這種病毒,幾乎只能通過呼吸道、眼睛、口腔等直接進入人體的方式來感染。


科普|細菌VS病毒,哪個更厲害?

不過,病毒與人體細胞的生存環境幾乎是一樣的。所以人類目前沒有任何醫療手段,可以定點攻擊已經存在於人體內的病毒而不傷害自身的細胞。

也就是說,一旦感染了病毒,是沒有什麼藥能夠直接針對的去治。

目前所有的醫療手段,都是通過激素等,刺激和強化人體的免疫系統(相當於僅僅是吶喊、助威,而不是直接參與戰鬥),這是目前對抗病毒的唯一方式,所以以前感冒和發燒以後,如果化驗顯示是病毒感染,則醫生都不會給開藥,就讓回家休息、多喝水,多保溫。

人類現在還掌握了一種有效對抗病毒的手段:就是疫苗,但這種手段,也是利用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完成的。

即剝離出對應病毒的滅活病毒(不再會繁殖和危害人體),注入人體內,讓人體的免疫系統,感受到受到病毒入侵,刺激免疫系統,在沒有病毒真正侵入的時候,產生免疫細胞,這是一種定向攻擊的武器,非常有效。

所以只要有疫苗的,都幾乎可以百分之百對付這種病毒。

但還沒有疫苗的,都只能採用各種邊緣手段來對付,而不是真正意義 上的治療。就像艾滋病毒,有很多邊緣治療手段,但沒有敢說可以治療這種病。

所以呢,人類歷史上,致死率最高的,其實是細菌,因為傳播非常廣泛,可以通過河流、空氣、食物等幾乎所有東西進行傳染。

而病毒在人類歷史上,致死率很低,因為傳播比較困難,幾乎只在人口非常密集的地方,才會傳染,古代也不容易大規模爆發。

但病毒讓人害怕的,就是一旦感染,無藥可治,只能靠自身免疫系統硬扛,扛過去了就沒事了,很多還有抗體了。

有一點可以放心的,就是前面所說,在人員密集的地方,只要任何一方戴了口罩,並且記住勤洗手,就幾乎不會被傳染的,切忌自我恐慌。

我們不用過分擔心。如果要坐公交、地鐵、飛機的同事,或者去一些狹窄地方且人較多的地方,就記住戴口罩好了,不會有大問題。

此次新冠病毒傳播較廣,主要原因是前期人們不知道它,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在一段時期內會有一個快速增長的過程。主要還是因為前期沒有防範的人,被傳染上了以後,當時沒有顯露出來。

隨著大家都開始戴口罩 、避開人流集中的地方,真正掐斷傳播途徑,這個病毒自然就能控制住。峰值過後,感染人數的增幅也會隨之迅速回落。


3.基因疾病

第三個是基因導致的疾病,最典型的是癌症。人類目前是沒有任何手段治癒的。所有的治療手段,都只是針對特定的癌症,防止其出現影響人體的危險而已。

就比如“我不是藥神”中的那種神藥,只是抑制了突變基因的細胞,使之不產生影響人體健康的產物。只要一直吃這種藥,就完全像正常人一樣,但藥不能停,一旦停藥,沒有了抑制劑,那種細胞就會重新活躍起來。


科普|細菌VS病毒,哪個更厲害?

4.結語

所以,三種影響人類健康的疾病:

1. 細菌:幾乎能夠有效控制了(算是基本解決)。

2. 病毒:幾乎沒有任何有效治療手段,但當人們掌握了其傳播途徑,只要重視起來,隔斷傳播,病毒是可控的。

3. 基因疾病:現在只是研究邊緣的控制手段,離治療還差得很多。如果解決了基因疾病,則人類平均壽命過百,一點兒問題都不會有的。

從進化的角度說,細菌要比病毒高級,病毒是最早期的生命結構,嚴格意義上說它只是半生命體,像這次新型肺炎的冠狀病毒,是需要以人體的細胞為載體的。

我們最關心的病毒變異,也是目前武漢肺炎疫情最大不確定性的因素,由於它是單鏈RNA,很容易發生變異,從病毒進化的生物學方向看,變異會朝著高傳染、低致死率發展,這有利於它的繁殖,但並不是一定會這樣,大概率不等於必然,這點要清楚。

其次問題是治療,抗生素只對細菌有效,對病毒是無效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炒所有抗生素股的邏輯都不成立,對付病毒目前最有效的手段是疫苗。如果沒有疫苗,人類對病毒幾乎是束手無策的,激素療法只是抑制免疫系統,不讓它過激反應對自身造成傷害而已,有消息說疫苗在實驗室已經分離成功。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不必恐慌,做好防護措施,一切很快都會過去!


科普|細菌VS病毒,哪個更厲害?


我是科技喵神,為大家帶來一些簡單的科普知識,如果您喜歡的話,請點擊文章開頭右上角的關注,精彩的科普您將不會再錯過!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