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导致近3000人伤亡仍有恃无恐:获得这2个重要国家力挺

  新闻大家都知道了。当地时间5月14日,加沙民众聚集起来抗议美国将大使馆搬迁到耶路撒冷,以色列悍然开枪射击,至少造成59人遇难、2700人受伤。一边是血与火,一边是鲜花和掌声。美国总统的女儿伊万卡和女婿库什纳、财长姆努钦、副国务卿沙利文等一起参加了新馆揭幕仪式,顺便庆祝了以色列建国70周年——这一天也被巴勒斯坦视为“灾难日”。

以色列导致近3000人伤亡仍有恃无恐:获得这2个重要国家力挺

川普通过视频向开馆仪式表达祝贺,并力挺以色列:“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以色列有权在自己的国土上选择建都地点,可多年以来,我们却迟迟没有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这个现实。”美国驻以色列大使呼应了白宫的观点,还强调“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成立仅仅11分钟后,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就第一个承认了这个新生的国家。”

以色列导致近3000人伤亡仍有恃无恐:获得这2个重要国家力挺

如果说上述言论传达的信息还不够清晰,华盛顿的声音可以做出具体解释。美国副总统彭斯在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举办的庆祝独立70周年招待会上“饱含深情”地发表了演说:“美国一直与以色列站在一起,共同对抗激进的恐怖组织。在这里我要重申美国的承诺,以色列的事业就是美国的事业、以色列的斗争就是美国的斗争,以色列的价值观就是美国的价值观。善必战胜恶,自由必战胜暴虐。”彭斯还赞美川普退出伊核协议的正确性,并保证绝不允许伊朗获得核武,因为这是对以色列的庄严承诺。在这个活动上,以色列表彰了为本国做出巨大贡献的70个美国公民、家族或组织,还为川普颁发了勋章。探客认为,这个勋章上面沾满了巴方民众的鲜血。

而面对近3000人的伤亡,白宫副发言人表示,加沙地带出现悲惨的情况责任完全在哈马斯,以色列数周以来都一直努力不使用暴力手段稳定局面,是哈马斯故意挑起的争端。

以色列首脑内塔尼亚胡在5月14日的表态是:任何国家都有权利保护自己的疆界,以色列军队只是在自卫。恐怖组织派出数千人冲击边境,想要突破安全围栏,我们将继续采取果断行动维护主权和公民安全。我们勇敢的士兵将保卫这座大使馆。

联合国安理会5月15日谴责了以色列的暴行,但相关声明却遭到美国的一票否决。15个成员国中有14个同意对以色列追责,只有美国反对。巴勒斯坦方面愤怒地指责美方的冷酷无情,但却无济于事。

美国和以色列实现了目的,却无法一手遮天,更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愤慨。

以色列为了此次迁馆向86个国家发出请柬,但半数以上都没有出席,其中12个国家明确拒绝。而出席仪式的30个国家代表都来自一些中北美和非洲的小国。换句话说,56个国家都没有给以色列这个面子,其中包括美国的铁杆盟友们——英法日澳等——都没有赏光。事实上,早在2017年底的联合国会议上,128个国家不赞成“把耶路撒冷定为以色列首都”,美国的盟友几乎全部倒戈。如今的局面也是意料之中。

法国谴责以色列在加沙地带滥用暴力。马克龙与阿巴斯和约旦国王通电话后表示,巴勒斯坦人有保证安全和享受和平的权利。法方还重申“不赞成美国把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而耶路撒冷的地位“只能由各方在国际谈判的框架内确定。”

俄罗斯批评特朗普的一意孤行带来大规模伤亡,但似乎又乐见美国与国际社会为敌。俄方讽刺美国“已经把撕毁国际共识当成了家常便饭。”

土耳其决定召回驻以色列大使,还怒斥美国给该地区带来了危机和冲突。埃尔多安痛骂以色列是“恐怖国家”。

黎巴嫩首脑声明:美国把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是一种赤裸裸的挑衅,完全埋葬了和平。

德国则坚持“耶路撒冷是巴以2个国家的共同首都”,还拒绝派遣人员参与美方的庆祝迁馆活动。

不过,道义上的支持与声援并不能改变现状。阿盟虽然决定在5月16日召开特别会议讨论这个问题,可也只是象征性的支持巴方。“海外探客”认为,美国和以色列冒天下之大不韪,用4个字可以概括:有恃无恐。自川普入主白宫之后,中东形势呈现“美退俄进”的重大变化,对以色列来说是个难得的扩展势力的机遇。

以色列导致近3000人伤亡仍有恃无恐:获得这2个重要国家力挺

在中东有影响力的国家里,伊朗正在为维护核协议而穿梭访问中俄欧盟各方,沙特王储本-萨勒曼刚刚在4月访美,与美国在10个领域签署了4000亿美元的协议,还与犹太组织进行了“跨信仰对话”。值得注意的是,在沙特与卡塔尔断交风波中,以色列选择公开支持沙特。这2个国家在联合对付伊朗方面存在共同利益,更何况经济大不如前的沙特也需要犹太财团的投资。

萨勒曼扬言“10年到15年之内收拾伊朗”之时,伊朗与什叶派控制的伊拉克形成“准联盟”,继续巩固“什叶派之弧”。而曾经的“盟主”埃及自顾不暇,7年前的动荡至今仍未消停,经济形势一落千丈,GDP骤降5%,旅游业受到重创、外资纷纷抽逃、失业率居高不下,还饱受恐怖主义威胁。埃及实在没有余力再去支持巴方。现在看来,真正受到孤立的不是以色列,而是苦难的巴勒斯坦。

以色列导致近3000人伤亡仍有恃无恐:获得这2个重要国家力挺

一个残忍的事实是,美国和以色列目前的确可以在片土地上为所欲为。弱肉强食的现实从来没有过丝毫改变。向国际社会祈求道义援助,当然会得到呼应。问题是,如果想收复失地,依靠外力是办不到的。从探客小时候开始,巴方人民就英勇地向以色列军队投掷燃烧瓶、石块,部分武装还会从加沙向以色列发射准头很差的“火箭弹”,偶尔搞个自杀式袭击。这么多年过去了,以色列的F-16A/B已经陆续退役,开始装备隐形战机,而巴方的反抗手段还是老一套。好不容易培养个火箭专家,结果4月21日还在马来西亚被不明身份的枪手干掉。科技实力的差距导致巴方与以色列的差距越来越远,而且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巴方的财源(关税)掌握在以色列手里,在教育、文化、研发等方面以色列的领先程度恐怕要用光年来计算。全世界人民都同情以鸡蛋碰石头的大无畏精神,但又都忙着学习和借鉴以色列的先进科技。以色列不仁,美国不义,可这些都不是怨天尤人、徘徊不前的理由。踏踏实实地从教育抓起,抱个正确的大腿,逐步实现世俗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占领文明的高地,方有逆袭之可能。(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