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雙面雙玻開啟新一輪組件技術升級

PERC雙面雙玻開啟新一輪組件技術升級

自2015年國家光伏“領跑者”計劃實施以來,光伏組件轉換效率提升進入加速期,與此同時也開啟了組件技術的“高效時代”。其中,既具有高轉換效率又可實現商業化批量生產的莫過於PERC組件,2016~2017年從領跑者項目到普通光伏電站,發電量得到大幅提升,PERC技術日趨成熟,迭代傳統組件技術成為主流。

隨著補貼的不斷下調,進一步要求組件廠商推出度電成本更低的高效產品,PERC雙面雙玻組件應運而生。一手“高效”,一手“低度電成本”,圍繞光伏產業發展的兩大核心關鍵詞,PERC雙面雙玻組件正在開啟新一輪光伏技術革新戰。

PERC雙面雙玻開啟新一輪組件技術升級

增效

雙面組件,顧名思義兩面均可發電。P型PERC、N型PERT、IBC、HJT等不同電池均可製備雙面組件,一般用玻璃代替傳統背板封裝。但考慮電池成本低及技術約束小,P型PERC雙面雙玻組件當下成為被更多企業所認可的量產化路線,代表企業如晶澳太陽能、天合光能、隆基樂葉等。

雙面組件的發電量增益主要來自於背面,通過接收大氣散射光及地面的反射光,進而提高組件整體發電量。據擁有PERC雙面發電完全自主核心知識產權的晶澳太陽能測算,PERC雙面雙玻組件的發電量增益可達5%~30%。

事實上,不僅僅是測算數據,越來越多的實際電站運行數據也在證實著PERC雙面雙玻組件的高電力產出。一組來自國內首次大規模應用PERC雙面雙玻組件的黃河晨陽共和100MW光伏電站的對比數據顯示,與常規單晶相比,PERC雙面雙玻組件的單瓦發電量平均提高13.35%。

PERC雙面雙玻開啟新一輪組件技術升級

另一組數據則來自於南非Boston70kW屋頂光伏項目,該項目系非洲地區首個雙面雙玻光伏項目,電站運行數據顯示,PERC雙面雙玻組件發電量增益超過14%。

PERC雙面雙玻開啟新一輪組件技術升級

不同項目中,PERC雙面雙玻組件的發電量增益不同,對此組件供應商晶澳太陽能相關負責人解釋,南非項目由於是安裝在白色鋼板的屋頂上,進一步增加了反射率,從而提高了背面發電量。“雙面組件的發電量增益與實際應用場景密切相關,背面反射率越高,發電量增益越大,白色反光膜效果最佳。”

此外,還可通過抬高組件高度、增大組件傾角等增加背面的吸收光源,從而提高背面的發電量增益。如匹配跟蹤支架,更能凸顯1+1>2的疊加優勢,有望達到46%的發電增益。

降本

除了具備高電力產出優勢,接下來決定組件技術價值的則是量產的可行性,只有可快速普及的技術才有更高的價值。

據介紹,PERC雙面雙玻組件在電池印刷環節改變了背面結構,與原有的PERC系列產線兼容度高,在組件環節,採用現有的雙玻產線即可生產,量產化條件相對成熟。2017年初,晶澳太陽能等一線組件企業即已量產了PERC雙面雙玻組件。

從系統端考慮,由於PERC雙面雙玻組件功率提升及1500V的優勢,還可有效減少土地、支架、匯流箱等BOS成本。以上述黃河晨陽共和100MW光伏項目為例,若全部採用PERC雙面雙玻345W組件,僅安裝90MW就可以達到相同的發電量,將減少近10MW的安裝量,節省項目投資近6000萬元。

PERC雙面雙玻開啟新一輪組件技術升級

PERC雙面雙玻組件還具備雙玻組件的天然優勢,玻璃結構耐磨損、抗腐蝕性更強,透水率幾乎為零,從根本上杜絕PID現象,防火等級也由普通晶硅組件的C級升級到A級,30年功率質保,廣泛適用於高溫、高溼、沙漠、海邊等各種應用環境。

重新定義度電成本

眾所周知,作為光伏系統的核心設備,光伏組件的成本約佔總系統成本的45%。光伏組件轉換效率每提升1%,單塊組件發電量將提高約6%。有效降低度電成本,提升組件效率是至關重要的。

頂層政策也印證了這一點,不僅領跑者基地將單、多晶組件門檻提高至17.8%、17%,而且2018年工信部跟進,抬高組件行業門檻,且新建和改擴建組件企業的產品,單晶組件和多晶組件的轉換效率分別不低於17.8%和17%,與領跑者同步。這無不倒逼組件行業進行技術革新、效率“換擋”,加速平價上網倒計時。

相較常規組件,當下,PERC雙面雙玻組件無疑是重新定義度電成本的高效技術。在備受關注的白城應用領跑者5個項目中,3個項目均選擇了PERC雙面雙玻組件,成為領跑者項目組件主流技術趨勢。

PERC雙面雙玻開啟新一輪組件技術升級

當然,值得重視的是,對於雙面組件的背面功率帶來的發電量增益,目前暫無統一的行業標準度量。企業和行業積極呼籲儘快出臺標準,合理界定背面發電量增益,以充分發揮PERC雙面雙玻組件對平價上網的積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