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了,這些都是盜墓賊“留下來”的嗎?文物之“迷”


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蹟,距離我們年代十分久遠,但其中一些文物可以說是個“迷”。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些文物的“迷”。看看“亂入”博物館的啤酒蓋、啤酒瓶、飯盒、手機殼等。

確定不是啤酒蓋?

上海博物館藏 銀香盒

懵了,這些都是盜墓賊“留下來”的嗎?文物之“迷”

這件文物的形狀像一個啤酒蓋。事實證明這不是啤酒蓋,它確實是明朝的銀香盒。頂蓋直徑2.8釐米,底部直徑2.5釐米,高度1.2釐米,面上刻著“香”字,證明是香盒。這是一種女性用的香粉盒。香盒通常是用玉、金屬等材料製成的。

誰把“啤酒瓶”放進了展櫃?

西安博物院藏 元代琉璃酒瓶

懵了,這些都是盜墓賊“留下來”的嗎?文物之“迷”

這條綠柱石水晶串飾和現在女性戴的一樣嗎?然而,它卻出人意料地是幾千年前的漢代手工藝品。它晶瑩剔透,精緻華麗,與現代水平不相上下。

綠柱石水晶串飾是1990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黃泥崗1號墓中出土的,說到這串飾,它背後有一個烏龍事件,當它在首次出土時,由於當時有限的識別技術,它被誤認為全部都是水晶。直到2002年,人們發現除了水晶外,還有綠柱石類寶石(包括綠寶石、海藍寶石等)也被發現。

誰把手機殼忘在博物館了?

鄭州博物館藏 新石器時代石鏟

懵了,這些都是盜墓賊“留下來”的嗎?文物之“迷”

從文物的角度看,古人的智慧已經預見到了21世紀的趨勢,我們不得不感嘆。

石剷平面上有穿孔,兩個孔從兩側對鑽穿成圓孔。正是由於這兩個圓孔的存在,視覺效果就像手機外殼。新石器時代是以使用磨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石鏟的主要用途是:一是用於墾荒、翻地的實用勞動工具;二是用於祭祀的用品。

山西博物院藏 銅耙

懵了,這些都是盜墓賊“留下來”的嗎?文物之“迷”

癢癢撓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不僅解決了困擾背癢的大問題,而且反映了再“癢”也不願求人的傲骨。“癢癢撓”進入博物館了?事實上,不是,這只是個巧合。在古代,中國重視農業,限制商業。耙是農業生產中的一種傳統翻地農具,曾經是農民必備的農具之一,在中國有1500多年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