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最特殊的一部史書——《三國志》

今天為大家分享一部史書,希望打擊能喜歡。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曹魏、蜀漢、東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二十四史》中最特殊的一部史書——《三國志》


《三國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為特殊的一部,因為其過於簡略,沒有記載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職官、禮樂、律歷等的“志”,不符合《史記》和《漢書》所確立下來的一般正史的規範。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為了避免曹魏的《魏書》與北魏的《魏書》相互混淆,北宋王朝在鹹平六年(1003年)將三書合為一書,最終成書。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三國志》全書共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三國志》名:為志其實無志。魏志有本紀,列傳,蜀,吳二志只有列傳,陳壽是晉朝朝臣,晉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國志》尊魏為正統。

《二十四史》中最特殊的一部史書——《三國志》


說起《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華陽國志》《晉書》有記載。(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陳壽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

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鉅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二十四史》中最特殊的一部史書——《三國志》


陳壽出生時,蜀國已經是後主劉禪登基,2歲時諸葛亮逝世。是一個完全的蜀人,30歲時蜀亡。以史官身份成為魏臣,直到吳亡之後開始寫《三國志》。

他是從蜀到晉,歷經一切分分合合的人。所以需要解決很多現實問題,比如在蜀國被滅之後,前蜀人在魏國娶妻的話,蜀國魏國兩個正妻的問題該如何處理?

總體來說,陳壽的時代不比司馬遷的時代,司馬遷的時代是漢朝最好的時代,但陳壽的時代是亂世與初一統的時代。陳壽作為當時的史官,研習過當時的三部最經典史書,《史記》、《漢書》、《東觀漢記》,史學素養是毋庸置疑的。

《二十四史》中最特殊的一部史書——《三國志》


在內容方面,《三國志》沒有撰述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志和表,是個缺失,縱使本紀列傳內容也顯得簡略。唐朝房玄齡撰寫的《晉書·陳壽傳》,承認陳壽“善敘事,有良史之才”,又認為陳壽因為私仇而在書中有所表現。說“丁儀、丁廙有盛名於魏,壽謂其子曰: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丁不與之,竟不為立傳。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諸葛瞻又輕壽。壽為亮立傳,謂亮將略非長,無應敵之才;言瞻惟工書,名過其實。議者以此少之。”至於《三國志》對於晉朝皇室的敘述時有曲筆、粉飾,則屬事實,備受批評。

《二十四史》中最特殊的一部史書——《三國志》


在史實方面,《三國志》因當時政治條件、陳壽個人私仇以及其所參考的材料等方面原因,在部分史實方面記載有曲筆,部分人物記載有嚴重的背離。魏書部分所主要參考王沈所著《魏書》,《史通·直書》批評《三國志》和《魏書》對於司馬家族對諸葛亮的作戰不利閉口不言,有失史家之風範。清朝國學大家錢大昕為何晏辯誣,批評《三國志》記錄不實,指出陳壽這幫人因為何晏與司馬懿有過節,所以給寫的傳記多有汙衊之詞,而何夔、裴潛、鄭渾、杜畿、陳矯、衛覬、賈逵、王昶等人,因為這些人子孫在晉顯達,他們的傳記頗多溢美之詞。

《二十四史》中最特殊的一部史書——《三國志》


宋代唐庚則批評《三國志》以“蜀”稱呼劉備、劉禪的政權,認為終此政權,自己從未使用過“蜀”字,而陳壽為了顯示魏晉的正統,故意使用蜀而不用其正式國號“漢”,是前所未聞的史家不書國號的怪例。並認為作者用意如此,則其書中褒貶也不可信。唐庚還記載王安石稱:“三國可喜事甚多,悉為陳壽所壞。”並勸歐陽修重修三國史。

《二十四史》中最特殊的一部史書——《三國志》


歷史巨人毛澤東一貫強調“研究我們民族的歷史”,對於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奪取革命和建設事業勝利具有重大意義。為此,他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研讀歷史。《三國志》作為《二十四史》中著名的“前四史”之一,更是他反覆研讀的對象。據統計,毛澤東晚年讀的《二十四史》文本,寫下批註文字的共有15種史198條,3583個字。其中對《三國志集解》的批註文字就有25條,1739個字,幾乎佔了所批字數的一半,可見毛澤東研讀《三國志》所下功夫之深!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認真研讀他深刻精到的批註文字和有關講話,至今仍有醍醐灌頂的深深教益。

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研讀《三國志》,是這位偉大革命家分析三國著名歷史人物和重大事件的顯著特點。

毛澤東研讀《三國志》,不像一般讀書人那樣只注重背記歷史知識照本宣科,而是對史料重在辨別真偽,從科學分析史料中形成獨到見解;也不像一般歷史研究者那樣只看重繁瑣考證專注於細枝末節,而是著眼大局重在探索歷史發展變化的規律。毛澤東始終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研讀《三國志》,始終堅持古為今用原則指導當前的實踐,這一點是我們研讀歷史書籍應認真加以學習和借鑑的。

《二十四史》中最特殊的一部史書——《三國志》


喜歡讀歷史的朋友,大家應該都知道。讀史對我們的人生態度和處事的眼界都有實質性的影響和浸潤。歷史是有溫度的,歷史的背後也是有血肉的。 在記載三國曆史的眾多史書中,獨有陳壽的《三國志》可以同《史記》《漢書》相媲美,《三國志》的歷史價值,文獻價值,文學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今天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喜歡,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二十四史》中最特殊的一部史書——《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