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之前寫一些宗教相關的審美文的時候,提到過一些關於聖母像的東西。

然後文章留言區就被“聖母像好美”,“求作品名字”之類的留言給攻陷了。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宗教的內容,一般相對來說都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可是宗教藝術卻有這樣直穿人心的力量。聖母像即使大家不知道她們的來龍去脈,也不妨礙大家被那一滴清冷的淚所打動。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叔覺得聖母的形象能夠吸引大家,是一種純粹感性的審美作用,借聖母的眼流自己的淚,是一種強大的共情之美。在高緹耶的那場時裝秀裡,聖母的形象被運用到了極致。各位模特都被施以聖母的造型,成就了一場驚為天人的高貴肅穆之美。而現在互聯網上,隨便搜一下,還可以搜到各種各樣的聖母仿妝。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說明什麼?說明聖母形象的審美生命力真的很強。眼淚簡直是她最好的武器。

審美原型,人類的審美共識


叔從美學的視角看過來,覺得這是一種審美原型不斷拓展的結果。而一個審美原型的美學價值高不高,就要看它的生命力有多強。有沒有對人一擊必中的能力。 審美原型的概念其實很好理解。“ 原型“一詞源於希臘語 意為“原始的或最初的形式” 。他們認為在千差萬別的具體事物後面有一個共相, 一個本質。


把握住了這個本質,就能夠說明一切具體的東西。



柏拉圖提出了“理式”的概念,而康德則認為柏拉圖的理式是事物本身的原型。在弗雷澤的《金枝》裡面, 他又

將“原型”理解為一種“原始的神話儀式” , 這樣就賦予了“ 原型”人類學上的意義。舉一個最最最簡單的例子。兒童畫。未經過藝術訓練的兒童,提筆最先畫什麼東西?太陽,中間一個圈,外面是放射狀的線。水,幾條波紋線。月亮,一個鐮刀形。草地,山頭,兒童畫的標配。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甲骨文、emoji、現代文字


他還會畫什麼?喜、怒、哀、樂。都是最簡單的形式,但是他會理解,會表達。即使一個人不懂什麼叫“獨愴然而涕下”,他也懂得最基本的傷心,即使是一種毫無理由的傷心。


這些東西就是最基本的原型。神話、文字、藝術都是從其中發生出來的。 比如太陽的審美原型。無論是阿波羅,還是赫利俄斯,還是中國的日神東皇太一,有關太陽的崇拜和審美無所不在,自由女神還得舉個火炬呢。我們對紅色的偏愛,本質上就是對太陽的渴求。延展出關於憤怒、鬥爭、熱血、權力的激昂美。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阿波羅號飛船,太陽代表人類探索的勇氣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甄嬛也需大紅色來配


月亮的審美範式,是太陽的鏡像,太陽有多熱烈,月亮就有多靜謐。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夏加爾的月亮和情人


而喜怒哀樂的基本情感,體現是我們作為社會性的動物,有表達自己的需求,通過情感的流露,與周圍人達成內心的聯結。悲傷是一種聯結的方式,通過聖母的眼淚,觀看的人能從中找到一種歸屬群體的安全感。共情就成立了。 為了讓這種悲傷的感染力最大化,聖母的形象就要更加地悲愴、柔順、脆弱。這是一種修辭的手法。聖母的形象就意味著一種全身心的依賴,無上的包容和安全感,她為你擔憂不為私利,為你流淚而毫不吝惜。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這種原型的存在是滿足人類內心深處的自私和自戀。期待無條件的愛,無限的關注。聖母婊可不是什麼好詞。但是恰恰體現了聖母的重要屬性,無限的情緒價值的提供。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很多直男更喜歡李沁的田小娥,甚過張雨琦,多一份脆弱感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聖母系長相,端莊脆弱


看了那麼多聖母像,叔也發現了聖母系長相的共同特徵,其實跟我們中國的菩薩長得還挺相似的。有神話說法說中國的神和西方的神其實是同一個神話起源。不過咱們不討論這個。 什麼長相特點呢?叔要先說一個Y字結構對原生氣質的影響。Y字結構,即眉骨與鼻骨所形成的角度,角度越小,面部衝擊力越強,反之則氣質越沉穩越端莊。 大多數聖母像的Y字結構都是平角,即眉骨與鼻骨近乎垂直。極端者眉骨與上眼瞼幾乎平行。中庭偏長,臉型均勻流暢。眼型也是四邊形,黑白分明,比例均衡,傳遞情感的能力很強。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角度較大的是親近柔和的長相,比如森繪梨佳、石原里美、允兒等等。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角度中等的是帶有強烈情緒、風情的長相。風格美人多是這一類。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角度最小的是視覺衝擊力極強的臉。像戴文青木、hyde,都屬於這類。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叔覺得Y字結構能夠提煉出一個人基本的面部情緒。一個角度較小的臉,即使面無表情,也比角度較大的臉看起來更加生氣,情緒更加強烈。



回來說聖母系的臉,聖母的美感就是在白色月光中從高處跌落的悲劇美感。聖母系的長相沒有攻擊性,沒有人間煙火的意味,沒有鋒利感。



把這個審美原型用到登峰造極的,就是阿佳妮。無限的柔順,清冷的眼眸,加碼的脆弱。阿佳妮的美是毋庸置疑的,鼻頭的捏夾感、鼻骨的細,都為她加持了那一份易碎。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但她的美還要多一層極端的意味,被情緒操控的岌岌可危。她的情感是如此豐沛,以至於她隨時可能暈倒,眼淚就那麼自由地從她眼裡奔湧而出。任何被她注視的人,都會得到自尊心上的極大的滿足。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美麗,脆弱,瘋狂,憂鬱。聖母系的氛圍美感。 她飾演過羅丹的情人,卡米爾,一位優秀的女雕塑家。卡米爾也是典型的聖母臉。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面部架構類似的莫妮卡貝魯奇,永遠不是聖母,她只可能是愛神。豐腴和飽滿不是聖潔美的範疇。


蘇菲瑪索,下頜的不規整是風情來源,她夠浪漫,但不是聖母系。其實是同樣架構,也是完全不同的風格走向。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奧莉維婭赫西,清湯寡水的黑髮白裙,一臉顫抖的靈魂,很聖母。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奧莉維婭赫西說明一件事,氣質這種東西就是長相本身。不過她要把下頜遮住才能偽裝一張長臉。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美國模特Jessica Stewart,聖潔又脆弱的美感。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東方美人中,也不少見這類型。過去的導演選角色眼光夠毒,演過嫦娥的女演員,都有幾分聖母系長相的特質。

中國美人裡,私以為架構最接近聖母的是陳紅。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陳紅不是單純的人間富貴花,她身上嬌憨少了些,傲氣多了些。但可惜清冷少了一點點。還是美的。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有一版《寶蓮燈》裡的嫦娥演員,顏丹晨,其實非常典型。眉眼結構也是和阿佳妮類似,一張臉上薄得幾乎沒有骨骼感,皮肉也是相當緊實,悲愴感詮釋得很到位。可惜身型比例落了幾分,後續發展不佳。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直抵人心的出塵美


說到這裡,叔覺得聖母系不僅僅是一種長相分類,也是一種氛圍,一種人設。聖母系的美人保持不食人間煙火的空靈美感,有無限的包容和溫柔,她擁有強大的體恤他人的能力,能提供最本真的母性愛。 看似脆弱,實則強大。



如果你也是面部架構平穩,骨相不突出,清淡長相的女孩,可以試試這種風格。 不食人間煙火的氛圍美怎麼打造?清淺色調的營造,神秘的美感氛圍。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白色是最萬用的顏色。如果淺藍、淺綠、灰色系不襯你的膚色,那麼白色是你萬無一失的選擇。不僅可以提亮膚色,而且材質選擇範圍很廣。注意選擇柔軟材質,不要用過於剛硬的質地,損失柔軟美感。


不太建議這個氛圍的女孩採用大量沉濁色調,會帶來過重的肅殺之氣。秀場效果追求千變萬化,但是日常只要一招鮮就好。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不同材質的淺色系也可以搭配出非常高級微妙的效果。

重色只做點綴就好,比如細腰帶、鞋子等等。如果覺得一身都是軟趴趴的看起來會不會沒有質感,配飾可以選擇質地強硬的。比如耳飾、包包、腰帶。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保持身姿的外開狀態,接納和包容的姿態。比如上肢的狀態永遠是呈現打開姿態。觀察聖母像的上肢姿態,呈現環抱狀。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對比大多數場合的女明星,都是需要營造媚態的,手臂呈收攏妝或是折銳角,爭豔或柔美。聖母系的美感必須避開這點,打開、自然就好,不比姿態。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柔和的表情管理和鈍感力。鈍感力是一種能夠將自己的喜怒哀樂暫時置於事外的思考能力,先當局外人,再當局內人。 叔覺得這種美迷人之處就在於她看似柔弱實則強大無比,

極強的同理心和換位思考的能力,共情能力很強,能夠理解他人的不易和困難。但是遇到渣男千萬不要聖母心氾濫。不要當真聖母。


李沁的田小娥不如張雨琦豔麗卻更討喜,有種美叫滿臉顫抖的靈魂

▲奶茶很有聖母系的美感



一個詞之所以能在社會範圍裡被討論,就說明大多數人對某種程序、範式有共識。聖母形象和美感也是如此。留意的話,在電影、電視劇、文學作品裡也能發現很多審美原型和演變,非常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