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酒和好喝的酒,有什麼區別?

說實話!你為什麼分不清楚好酒和好喝?


曾經聽過有人說“只有最有品位的人才能喝出這瓶酒的好……” ,我只想說:“我呸!”那些所謂“懂酒”的人常說,要多喝,多練,時間久了就會喝了。這話總是令人很鬱悶,就好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千古難題,不喝怎麼能懂,可是不懂又怎麼喝?


好的酒和好喝的酒,有什麼區別?


1、觀察軟木塞。開了紅酒以後,應先目視檢查,軟木塞不可爛、不可變形,然後把浸酒的一端放在鼻前聞一下。如果有黴腐味,表示酒儲放不良,已經壞了。


別以為聞軟木塞是噱頭。根據統計,有3%-5%的紅酒因為軟木塞出問題而變質。因此,假如有黴腐味,就不能喝此瓶酒酒。


2、看是看酒的成色。為了正確觀察,把杯子放在白色背景的前方,微微向外傾斜酒杯。注意是否有木屑或雜質,同時觀察酒的顏色-咖啡色,壞了;紫紅色,酒的年紀很輕;中間色澤深(暗紅),外圍帶褐黃色,好酒。


好的酒和好喝的酒,有什麼區別?


3、聞是聞酒的味道。將杯口整個罩住鼻孔,深呼吸。高級的紅酒聞起來味道很「厚」-讓人感覺它很濃很複雜,需要「很多很多」的氧氣,「很長很長」的時間,才可能將所有香味散發出來。有時候一杯酒慢慢品了一個小時,還是感覺香味越來越濃,濃到後來讓人有點捨不得喝(聞起來好香,喝起來卻沒那麼香)。原因很簡單-鼻子的靈敏度遠遠超過舌頭。聞完了,覺得味道很厚,是個好兆頭。


4、接著試飲,淺淺一口,含在口中,用舌尖將酒液推向口腔的四周,儘可能讓所有味覺細胞都感受一下。試飲,是客人要求退酒的最後時機。儲存不當的酒,會有黴腐味,試飲不滿意,可以要求退貨。侍者這時可能也會試喝一點,如果真有問題,有商譽的餐廳必然會收回。


5、倒酒

高級紅酒的酒瓶都有人蒐集(有的酒標是一幅畫-藝術)。為了避免酒液「流花」酒標,正確倒酒是讓酒標的正面朝上此外,年代老的酒(超過8年10年),瓶底一定有木屑。即使3、5年,有的也有木屑。因此倒酒時要小心,除了不可晃動酒瓶,倒到最後,還要留一點在瓶的肩部。把酒瓶整個倒翻過來,試圖倒盡最後一滴酒,是不正確的。


好的酒和好喝的酒,有什麼區別?


6、醒酒 紅酒開瓶以後,看酒的類型、質量,以及成熟程度,先靜放15分鐘至 1個小時,讓它與空氣「呼吸」進行化學作用。假如沒有耐性,可以直接倒進酒杯(依國際標準,不要超過杯子容量的三分之一),甚至晃動酒杯,加速酒與空氣接觸的機率。


晃動酒杯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拿起酒杯向內搖晃(右撇子逆時針,左撇子順時針)。這種方法杯子懸空,要晃動得均勻,得有點技術。另一種方法是用食指中指夾住杯腳,整個手掌平貼杯底,將杯底壓在桌面如同磨墨般地旋轉。旋轉,要小力一點。酒不幸灑出杯口,當場讓人臉紅。


7、品酒 好的紅酒是藝術品。對於藝術品,不要「喝」,而是「品」。每次品之前,先晃動酒杯,再用鼻子深吸一下,然後淺嘗一口,讓酒液在口腔保留一段時間,之後才「有點捨不得」地嚥下去。


為什麼好酒是好酒?

1. 平衡度

2. 複雜度

3. 愉悅感

(請在閱讀以下文字前,先把上面三行字默唸10次)


平衡度


好的酒和好喝的酒,有什麼區別?


首先,聊聊平衡度與其說,它是評價一款酒是否“好喝”的標準,不如說,這是界定一支酒“不難喝”的門檻。

我有時吃到鍋包肉,發現太甜了,不夠酸,又油的時候,就是因為一種味道過於突出因而掩蓋了其他的風味,大寫的難吃。葡萄酒何嘗不是?無論是吃喝還是審美,我們所追求的,無非“和諧”二字,但凡平衡失調,它便失去了“美”的價值,萬物皆如是。


好的酒和好喝的酒,有什麼區別?


好酒必須也是如此:我們所講的“平衡”,在葡萄酒中要簡單很多,無非酸、甜、澀(單寧)、香、質地幾個元素之間的和諧比例,高甜度必須以高酸度來支撐、而細膩香氣就意味著不能有粗糙單寧。過酸或過甜的酒必定不討喜,或是聞起來香氣馥郁入口質感平平也是令人失望。


所以,平衡度幾乎成了判斷一支酒品質優劣的第一道門檻,尖酸、甜膩、苦澀、浮香,等等,一旦給人帶來不愉悅的失衡感,便失去了躋身“佳作”行列的那張入場券。


複雜度


好的酒和好喝的酒,有什麼區別?


過了平衡一關,我們再來考慮複雜度。複雜,並非否認“簡單”的美德。只是通常情況下,越是有層次感的事物,越是耐人尋味。


我從沒搞清楚過,一道合格的魚香肉絲需要多少味調料,就好像,一本《紅樓夢》到底能講出多少種人生。少女心滿滿的網絡小說可以看得人一夜花痴,卻不比一部“石頭記”讓人百看不厭。


好的酒和好喝的酒,有什麼區別?


葡萄酒的所謂“複雜度”,並不是說要從一支酒當中聞出一百種花香來。層次感來自於香氣類型的變化,一杯複雜度優秀的酒,可以從花香果香,到植物、香料、動物、烘烤,變化多端。多個維度的香氣組合,就像是小說中個性各異的十二金釵正冊副冊、又副冊,越讀越有趣,越喝越有內容。


當然,複雜度對於葡萄酒品質來說並不是絕對的追求。對於個別產區或特定品種的葡萄酒,人們也會追求截然相反的“純淨度”,就好像吃割烹料理,要極至還原食材自身原貌。


再貴的酒,如果喝起來沒有愉悅感,也未必稱得上好酒。


好的酒和好喝的酒,有什麼區別?


愉悅度


品酒雖然有邏輯,但喝酒到底還是一件感觀的事。再多的客觀邏輯也是為了配合主觀的感受。上面提到的平衡度和複雜度,無非是分析一支酒是否可能帶來主觀愉悅感的部分依據。而眾所周知的卻是,影響主觀感受的因素太多太多,個人偏好不可忽視。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不能硬拗直男讀《紅樓夢》,就好像別要求文藝女青年說得出超過十個三國人物。當我遇到不喜歡的酒,我便不再關心它是否是“好酒”,反正,喝了也不爽。


於是,在說了一大堆道理之後,我們迴歸到了最本能的狀態——遵從自我的體驗。“我”喝起來愉悅的,才是好酒!


酒逢知己,氧化(壞了) 能忍;話不投機,貴腐(最有名的甜酒) 也酸。


Cheers! 祝你在葡萄酒的路上,越喝越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