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裝備處:為抗“疫”前線築牢安全屏障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卻異常激烈的戰爭,前線是無數英勇的白衣戰士與死神搏鬥,與病毒抗爭,後方也有眾多後勤保障人員支持著抗疫一線的戰友們。醫學裝備處正是這樣一支在應對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訓練有素的隊伍。抗疫戰鬥打響後,在隨州市中心醫院黨委統一安排部署下,醫學裝備處主任湯擁軍同志迅速將文帝和龍門兩個院區醫療設備資源整合,投入到抗疫一線的各個病區,併成立了兩支醫學裝備應急保障隊,24小時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勇士們提供必需的“槍支彈藥”。

醫學裝備處:為抗“疫”前線築牢安全屏障

文帝院區設備保障隊 、龍門院區設備保障隊

面對疫情變化,患者救治需要大量醫療設備及物資,作為醫院醫療設備的保障部門,醫學裝備處任務艱鉅、責任重大,醫學裝備處湯主任充分發揮全科人員主觀能動性,一方面面向社會發布捐贈急需的醫療設備公告;另一方面在湖北境內設備物資儲備嚴重不足、物流不暢通的情況下,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七聯繫商家往返奔波數千公里,從河北、江西等地緊急採購有創呼吸機、心電監護儀、注射泵、病床等,奔赴鄂州、襄陽、仙桃等地採購空氣消毒機、紫外線消毒車、病歷消毒櫃等急需設備,保障了急診EICU和重症醫學科搶救設備需求,為新開的各個感染病區解了燃眉之急。

疫情就是命令,保障就是責任。大年三十,我院接到在原杏林培訓中心設立隔離點的緊急任務,急需對沒有空調的9個房間安裝空調,副主任劉朝暉和好不容易聯繫上的一個安裝工人一起搶裝空調,兩人在刺骨的冷風中一干就是一整天,一直加班到深夜都沒吃上飯。一天早上,龍門院區氧站機房負壓機組突然燒壞,物流停運電機配件無法運送到位,城區維修商鋪又沒有開門,劉朝暉步行著一條街一條街地尋找,終於在3個小時後找到了一家開門的商鋪,購買到類似配件,連夜完成搶修保障了病人吸痰。擴建感染病區之初,有部分病房沒有氧氣,氧站的鄧景念和夏瀚就每天不間斷往各個病區運送氧氣鋼瓶,並安裝到位保障使用。在龍門院區負責各個感染病區擴建的王真,一個晚上要準備好兩個病區的病床、氧氣等基礎設備,由於沒有搬運工,他就自己把一張張病床從這個病區搬運到另一個隔離病區,通常是幹到深夜才能回家。一個多月來,像這樣的深夜加班在醫學裝備處是家常便飯。

醫學裝備處:為抗“疫”前線築牢安全屏障

搶修隔離病區空調、擴建病區搬運病床、感染病區運送氧氣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醫療設備保障與前線的醫務人員並肩作戰,為打贏疫情提供強大後備力量,湯主任帶領科室全體人員日夜堅守,為疫情保障工作做出默默的奉獻。湯主任在疫情期間負責整個院區醫療設備捐贈對外聯絡和調配,通常一天要接打上百個電話,填寫和核對數份捐贈文件、感謝信,回覆捐贈微信和信息,對社會各界表達謝意。截止到目前醫學裝備處共接收到83個單位和個人捐贈的大小設備及器械共1000餘臺件,包括大量的無創呼吸機和消毒機、心電監護儀、血氧儀等,這些新冠肺炎病人所急需用到的設備,通過兩個院區醫療設備保障隊第一時間送入抗疫一線的37個臨床、醫技科室手中,無一出錯,得到了兄弟科室們的一致好評,保障了全院抗擊疫情一線的醫療設備需求。


醫學裝備處:為抗“疫”前線築牢安全屏障

湯擁軍主任帶領設備保障隊搬運以及發放捐贈設備到疫情一線


醫學裝備處:為抗“疫”前線築牢安全屏障

向急診EICU運送CRRT、向感染病區運送呼吸機和監護儀

醫學裝備處:為抗“疫”前線築牢安全屏障

工程師們在疫情一線搶修醫療設備帶,保障病人吸氧和霧化治療

一個多月來,醫學裝備處全體人員堅守崗位,履職盡責,白天到各個病區設備消毒、巡查,夜晚等待貨車到達後卸貨並安裝調試。面對感染科隔離病區的設備故障他們不畏危險毅然向前,掀起了一股抗擊疫情的青春風暴。原本計劃春節期間休婚假的劉洋放棄新婚假期,馬勇、陳代江克服困難在大年三十晚上12點封城前從鄉鎮趕回隨州,項竟博、汪國慶、葉磊、陳忻傑4人一直住在科室從沒回過家,這就是醫學裝備處的工程師們,他們用疲憊的身影保障抗疫一線勇士們充足的設備物資,他們帶著對醫護人員的崇高敬意譜寫著青春的樂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