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叛逆真的是我們的“心病”嗎?


孩子的叛逆真的是我們的“心病”嗎?

“叛逆”是父母們提的頻次最多的詞!多數父母,都對孩子叛逆的“病”,感到無奈。

但是,父母們,你們對孩子的“叛逆”是怎麼定義的呢?是因為他不按您要求的做,刻意跟您對著幹?還是因為他不好好學習?還是他堅持自己的想法,而這些想法你不認為是對的?

都說,“叛逆”是家長們的一大“心病”。的確,是心病,是父母的心理問題。

父母口中所謂的“叛逆”,其實是自己情緒,是因為自己對孩子的要求和控制慾望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情緒而已。

孩子的叛逆真的是我們的“心病”嗎?

陳先生,作為一個父親,因為他的嚴厲,他兒子小雨從小都很怕他,在別人眼裡,小雨就是個乖乖孩。

但初中開始,陳先生開始感到小雨不像以前那麼聽話了,認為自己的管教鬆懈了,於是盯的更緊了。但是成績卻一直在退步。

到了初三,小雨成績一落千丈,這個成績下去是不可能考的上高中!陳先生著急上火,於是責罵小雨就成了家常便飯。

有一天,陳先生收到了小雨寫給他的一封信。

信裡,小雨說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計劃,有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和方式,希望父親能給他自主的空間。”

信裡同時提到:“當他面對父親時就容易緊張,就怕被罵,就想逃避,甚至還有過離家出走的念頭;在父親身邊,他就不自信,就容易自我懷疑!他也想好好唸書,考不好時,心理難受,多想這時候能得到父母的安慰和鼓勵。”

陳先生看完這封信時,不禁流下了眼淚,意識到自己錯了,自己一直覺得兒子還沒長大,覺得兒子貪玩、叛逆。

從那以後,陳先生就開始改變,每當想發火時,就會想到這封信,火氣就控制下來了!

最後,小雨通過努力,考上了當地的中學。

孩子的叛逆真的是我們的“心病”嗎?

雖說是我們的孩子,但他們畢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人格、心理、思想、認知、情緒、精神、愛好等等,他們也想要有自己的自由和獨立空間,也需要被尊重。

我們身為家長,是否應該捫心自問?我們有沒有尊重孩子的思想和選擇?有沒有用同理心去體會孩子心理的痛苦?有沒有真正去傾聽孩子的心聲?有沒有心平氣和的跟孩子溝通?

如果沒有,又憑什麼要求孩子尊重我們呢?

老子《道德經》所云:“生而不有,為而不恃。”要求和控制孩子不是我們的權利,不要用親情去綁架孩子,孩子不是我們的傀儡,不是我們發洩情緒的對象。

孩子的叛逆真的是我們的“心病”嗎?

教育孩子是一場自我的修為!孩子的叛逆,正是一個信號,它提醒我們:我們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我們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他們對孩子的控制慾望太強烈!孩子在面對我們時很累……

孩子小的時候,面對父母的嚴厲和控制時,無法抗爭,只能忍耐,漸漸的心裡產生了壓抑和痛苦,但又有苦說不出。

很多時候,那些很乖巧的孩子,表面看起來是乖,其實是無奈,是一種心理問題。但他們到了有一定行為能力時,他們就會奮力抗爭,而這在父母眼裡,就變成了叛逆!

所以,每當我們覺得孩子叛逆時,是不是要回看自己的內心和行為?是不是要思考孩子為什麼叛逆?

如果孩子只是堅持自己的主見,那是好事。我們應該尊重並鼓勵他的這種獨立思考能力,並學會先傾聽,幫他分析,一步步引導他。

而,如果孩子是刻意抗爭,對我們的言語和行為產生牴觸心理。就說明我們從小的教育方式出問題了,已經給孩子埋下了心理病根。

這時候,我們是否應該先暫時放下教育孩子的念頭,而是先教育自己,自我成長,提升自己對人性心理的認知,提升自己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