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之長”的重要性

“一技之長”的重要性

本文共計5483字,一技之長有用嗎?。

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只能代表

“經驗”,不能代表擁有“一技之長”。

相信眾多人小的時候,經常會聽父母說過的一句話:

“長大後,不管以後工作如何,一定要培養“一技之長”的本領。

以前沒有太多感觸,最近在家思考這句話,父母畢竟走過的路,要比我們吃過的大米多,這句話是“非常重要的”,假設您現在在讀這篇文章,不防靜下來思考下,“自己有無一技之長”

有人可能會說,有啊,我會社群運營,我會活動策劃,我做銷售的,顯然這是一個崗位的技能,但是不代表是“一技之長”。

在父母那一代人的眼裡,“一技之長”指的是“一個核心的技能”,一個能養活自己的手藝。

一技之長的核心不在於“一技”,而在於“之長”,這個“之長”代表著技能的壁壘性的高低,自己的技能是否在眾多同行中“顯著”,有無“核心競爭力”,技能能不能“賺錢,變現”。

步入社會工作後,我們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企業都會被灌輸“不同的想法”甚至於職業的生涯,規劃,都是根據“互聯網”,自己所在的“行業”的發展趨勢去制定的,顯然這句話是沒有毛病。

但是您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職場中有一個35歲定律,30歲之前瘋狂的想著晉升,學習,打破自己的認知,不斷的挑戰高薪。

再過5年的拼搏,車,房子,妻子,家庭圓滿的時候,多數人就會陷入瓶頸,不會像年輕時候的自己那麼的努力。

但到一定的年齡,企業不是不用35歲以上的人了,而且有更多年輕性價比高的人選了後,不是核心團隊的大齡人將會面臨企業的淘汰。

這個時候,多數人往往面臨的問題就是,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經驗,並沒有練就“一技之長”的本領。

何以理解,簡單的解釋為,“技能變現”的能力,在互聯網對於實體衝擊,發展過快的今天,技能是永遠可以培養的,但是一技之長“變現”的能力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擁有的。


“一技之長”的重要性

周杰倫

01.周杰倫“一技之長的故事”

著名歌星周杰倫在央視《開講了》的節目中,他的主題演講《你可以不平凡》被讚美,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在演講中說到,人有的的時刻,“一技之長比學歷更為重要”,不僅僅是他人個人的感觸,也是對每個人都是有啟發的,

他分享了自己音樂的經歷“感謝父母讓我學琴”,學歷不一定決定未來,但是一技之長或許能幫助自己打開一扇門。

周杰倫在節目中說:方文山也才讀過小學而已,不過,他寫的東西,卻能夠在教材裡面。每一個不平凡的人生,不一定是很會讀書的,但是你要有所熱愛的地方。

“一技之長”的重要性

正如他所說,沒有小時候的種種興趣愛好和現在一如既往的堅持,是不會有現在的成功。

他能取得今天的地位,不僅僅是後天的幸運和上帝的眷顧,更多的機會是他對音樂的執著,對樂器的專注。

就算是難得一遇的音樂才子,就是本身具有極高的音樂天賦,在現在這個時代,也未必能達到周杰倫的成就,在周杰倫的MV中,演唱會,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他的出現的地方,基本都有“鋼琴的出現”。

老人們經常說:人如果沒有一技所長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孔聖人曾經也說過,人要“依於仁,遊於藝”,技術和藝術本來就是相通的。

老一輩多講的一技之長是手藝活,比如剪髮,修車,剃頭,通過這些老手藝就可以輕鬆養活家庭。

而在現在發達的時代,“一技之長”成了底層邏輯,如何通過“一技之長”藉助互聯網的趨勢,達到變現的效果是非常的重要。


02.一技之長的不同人生道路

古人云:“一招吃遍天下”

在今天這個觀點是可以被借鑑和效仿的。

在這個競爭的時代,擁有一技之長是“人生存的底層邏輯”,比如在互聯網發展過快的今天,很多的畢業生,甚至於對工作1-3年的人來說,覺得“學無所用”

牛頓方程不能帶來工作,車子,房子,在學校學習”計算機信息化技術管理“,畢業後卻成了一名”網管“,在學校學習“酒店管理專業”,畢業後卻發現自己在酒店做起了“服務員”。

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專業並不能給自己帶來“壁壘”,而是更多的強化了自己在“理論方面的知識”。

那麼針對於這樣問題,對於普通人來說,怎麼解決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學習“一項技能”,而不侷限於“研究一個專業”。


W先生和M先生的故事:

1.W先生的經歷

今年過年回家,智遠遇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W先生和M先生都是我的老鄉,都比我大8歲左右,W先生是學工商管理的高材生,M先生則是一名廚師出身的老闆。

我們在彼此交談中得知,經濟的下滑,W先生在2019年失業了,原本在互聯網公司做高管,因為行業的不景氣,加上“年齡的增長”,自己被優化了,而優化後自己居然找工作半年沒有找到合適的。

我瞬間感到非常的驚訝,小時候在我們那裡,W先生的爸爸為了讓他上大學,寧願耗費所有的家產讓他上學,記得一輩子攢的錢都給了他讀書了。

而今天面臨30歲左右的年齡,回到他們家中,無房無車無對象,外加破舊的房子,確實讓人“不能理解現在的時代”。

到底是個人的原因,還是時代造成的,你說他跟不上時代吧,卻在“互聯網企業上班”,你如果說跟的上時代吧,卻因為被淘汰半年沒找到工作。

“一技之長”的重要性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2.M先生的經歷

M先生是一名廚師,他成為廚師的原因也是因為“

小的時候調皮”“學習成績不好”,加上家裡面孩子比較多,沒能有機會上大學,父母便讓他在“高中畢業後”,選擇去新東方學了一本手藝。

老家的理念就是:“沒有學歷,好歹有個手藝吧”,不管是給人打工,還是自己做,至少以後不會餓著。我很久沒有回老家,而這次回家,卻發生了一件很有啟發的事情就是,“他成了一個老闆了,而且是連鎖飯店”。

幾年沒見,聊天中得知,他在從技術學校出來後,一直在“飯店”工作,從殺魚到切菜到炒菜,自己不停的學習,別人休息的時候,他在練習“翻鍋”,怎麼做配料,聽他講起曾經的經歷,都覺得非常的努力。

在工作的時候,自己也練就了一身本領之外,也攢到了一些小錢,這兩年結婚後,由於妻子有了孩子不能跑遠,走不開,家裡工資又低,只能在家裡做點事情,就“開了餐廳”

而在餐廳經營的過程中,自己並沒有停止進步,通過各種渠道學習”飯店“的發展趨勢,連鎖加盟的趨勢,自己又不斷提升學習。

所以現在才有了旗下的幾家店面,一年的淨利潤也在小百萬級別,現在也在“讀一些社會的MBA”,結交一些人脈,不僅僅收穫了家庭,事業,房子車子也有了。

“一技之長”的重要性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不同的人生經歷,卻有不同的啟發,技能是讓自己有一個“手藝”,絕活。專業是讓自己有一個在“手藝”的基礎上,進行強化,從而變得“理論實際相結合”。

對比之下,智遠認為,我們每一個人把“一技之長”放在前面,俗話說:“一技之長好防身,安身立命少彷徨”,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單單的只有技能,沒有學歷,在外界可能沒有更多的“機會去展示”,如果單單的只有“學歷”,而沒有技能,在外界看來只是”空殼的華麗“,”美麗的外表“而無內在的”實力“,是一樣的道理。

隨著社會現在就業壓力的加大,擁有“一技之長”的人更具有優越感,一技之長一方面保證了就業,還能選擇創業。

一份數據調查,只有技能的人,創業成功的幾率比只有學歷的人大的很多,而只有學歷沒有技能的人,會經歷人生的轉折和低谷期,如果又有技能又有學歷,那便會得到非常不錯的發展。

讓自己擁有一份最出色的技能,加以培養,不僅讓自己的精神有所追求,同時也能創造社會價值,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擁有一技之長,用它去探索未知的旅途。


“一技之長”的重要性

03.一技之長也會“失效”。

2019年有個較大的新聞相信很多人都有看到:

同年的3月份,

甲骨文在加州的公司進行了加大規模的裁員,被裁員的多半是“軟件開發工程師”,同時甲骨文也在招聘新的工程師,而招進來的新工程師,多半都是“雲服務領域的研發工程師”。

當時據說,甲骨文以後可能不會在中國設定獨立的研發部門,國內許多被裁的人非常不滿的一點是:“公司一直處於盈利的狀態,而且財報都是連續3年盈利,為什麼會被裁呢?

很多抗議的員工打起了口號,主要有兩個方面:

1.企業盈利狀態下為什麼要裁員。

2.反對外企只要中國的市場,不要中國的員工,要求外企把工作機會留在中國。

但是每一個企業都會出現戰略轉型,對公司來說,尤其是研發人員進行調整的時候,裁員是在所難免的。

甲骨文並不是本質出現了經營上面的困難,而是面對未來”互聯網雲計算“的大趨勢,選擇了擁抱了未來新技術。

甲骨文老一代研發人員被裁的時候,微軟和亞馬遜很多的技術人員被高薪挖到了甲骨文。

企業和技術的每一次迭代,都會拋棄一大批跟不上節奏的人,那麼有人可能會說,”我有一技之長“就是研發技能,為什麼會失效了呢?其實,本質的原因是你的一技之長跟不上社會的發展需求了。

社會或者企業新技術的出現,的確創造了很多的新崗位,但是這些崗位基本上都和老崗位的技術人員,技術水平是無關的。

就好比上面甲骨文被裁的軟件工程師很難去亞馬遜或者微軟做一名雲服務的工程師是一樣,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我有一份技能”就可以賴以生存,卻突然的失效了,亞馬遜或者微軟也不會在要了。

這種失效,比任何的衝擊都來的猛烈,有的時候甚至能讓自己懷疑,一技之長的失效,意味著,你明天可能就吃不飽飯,甚至沒有飯吃。

企業戰略升級,時代前進差距不僅僅在“技能”,而是在“階層”,如果一個擁有技能的人,無法在“認知上升級”,得到思維的遷躍,則一樣會被社會淘汰。


“一技之長”的重要性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這種局面的出現,在近幾年是頻繁的出現,因為以前即便是在一家公司的產品業務上調整了,也是在一個大的技術領域或者行業中做了微調,

做了創新部分。

比如做“線下教育的,升級做線上教育了”,做塗料的改成了“家裝一體化,或者做油墨噴漆了”,做服裝標籤的企業,改成全品類發展,做飲料標籤,電子產品說明書,飲料標籤了。

這些業務的切換,其實本質要求的是對“技術人員”“工作人員都要有大量可以遷移的技術和經驗,使得他們依然有能力和優勢在行業裡面,而現在的業務調整,往往都是顛覆性的。


顛覆性的調整是從原本的“小步創新”到“革命”

革自己命也就意味著以前的舊理念要被打碎,推倒重組。重組意味著核心團隊的思想要經過升級,團隊思想的升級,為了節約效率和成本,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更換人員”,而不是選擇“培養”,因為思想是很難培養的。

加上外界衝擊過大,企業更願意選擇想要成手的人上崗,成手帶來的不僅僅是效率,而且還有”前瞻的眼光與判斷加上實戰的經驗。

畢竟沒有幾家公司有耐心等一批35歲以上的諾基亞塞班工程師讓他們重新在企業內部學習安卓應用的開發,然後在投入到新產品開發中,企業能等,社會和時代也不一定能等。

所以,一技之長有的時候也會失效,會讓自己陷入到“經驗之談”中,在這種迭代的背後,除了一部分年輕人把自己的青春AII-IN在上面外渴望向上成長,也有一部分老人默默的退場,而退場的不僅僅是技術,體力,腦力,思維認知,還包含家庭,環境,生活等因素都存在。


“一技之長”的重要性

04.建立壁壘,核心是打造“優勢套裝”

當自己的一技之長成為了崗位發展的底層邏輯後,自己的有效壁壘,核心優勢就會在整個的崗位,業務核心優勢上有所降低。

那麼這個時候作為個人,如何組建”能力矩陣,提高核心優勢,智遠認為應該打造自己的“優勢套裝”。

何為優勢套裝:

優勢套裝是集合自己的能力,認知,知識,職業規劃,個人品質,競爭優勢,核心品牌融為一體的組合。

塑造核心優勢套裝主要大致可以分為4個方面:

1.通用的能力

2.容易培養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3.自己的品格特質

4.別人不易取代的個人品牌

職業競爭力的組成是由3個方面組成,即知識,技能,特質。

1.知識和技能很多朋友都比較瞭解,知識顧名思義,自己的學歷,學識,見識高度,技能,自己所學的專業,擅長的東西。

2.通用的能力一個崗位對人才的基本能力。容易培養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指的是在原本技能的基礎上,能否有延伸,可遷移塑造的技能。

比如會社群運營這個技能,那麼能都延伸塑造用戶運營,特質包含自己的價值觀,“品格,性格,動機等”。


如何打造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1.自我的認知,根據核心優勢套裝,找到自己通用的技能和能力,理清自己目前所處於的位置,挖掘出來自己的特質。

2.培養自己可遷移的能力和其他可以擴張的專業技能,然後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這個方面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從自身1-3年的規劃入手,可遷移能力是在原來的技能基礎上有無可以遷移升級的方面。

3.分析自己目前所在的階段,目標,崗位的核心競爭力,確認哪些是自己的核心優勢,哪些優勢是別人可以替代的,然後制定出能力的方案著手措施。

比如自己做“新媒體運營“,那麼思考自己核心是“寫作擅長”還是“用戶運營增長擅長”,這些技能哪些是別人可以複製的,哪些是無法複製的,如果都可以複製,說明壁壘性不高。

壁壘性不高的情況下,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擴充業務技能,將某項做到極致是最好的選擇,比如做市場品牌,很多人都能做,但是如果自己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則是不一樣的結果。

綜合這幾個方面,

一個人能否在職場獲得快速的成長,靠的不是單單的專業技能。

奢望“一招走遍天下”的時代早已經過去,想要在職場或者生活中,取得強有力的核心優勢,必須要學會打造自己的優勢套裝。


寫在最後:

一技之長沒問題,

指望“一技之長”長期發展就是個人觀念有問題了。

正如身邊朋友所說,學歷是敲門磚,技能是人的穩定器,如果自己沒有學歷,不妨有個技能,假設自己沒有技能,空有學歷是無法建立個人有效的壁壘,足以支撐長期穩定的生活。

環境,階段,機遇,都會造就人不同的發展

,凡事沒有絕對性,不管是從技能出發還是學歷出發,各自都有優劣勢,如果想要把優勢最大化,則需要自己有一定的“可遷移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