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半的寶寶會什麼?

納納和悅悅


兩歲半也就是30月齡了。這時候的寶寶已經是個小大人了,但無法明辨是非,養育者的引導就很重要了。以下從五個方面來分析寶寶會什麼。

一、關於大運動。30月齡的寶寶很多都會跑和跳了。寶寶可能很喜歡在高處蹦蹦。這時候父母就要細心了。

二、關於精細動作。兩歲半的寶寶的精細動作已經發展的很好了。串珠穿針引線可能都不在話下了,寶媽陪玩時要注意防止誤食。兒童的安全剪有些寶寶也會使用了。

三、關於語言發育。這時候的寶寶很多都可以和大人交流。有些可以說一整句話,有些可能只會說字詞,這就需要父母多花時間和孩子交流了。

四、關於社交方面。寶寶對周圍環境更感興趣了。寶寶開始對某個小朋友感興趣了。

五、關於生活自理方面。如果精細動作引導的好,很多寶寶都會獨立吃飯、穿衣脫衣了。還有一些寶寶可以獨立如廁了。但很多寶寶還是無法做到的。


樸雅育兒


我家同花順剛好兩歲半,會些啥呢?

大運動:

會蹦蹦跳跳,愛跑好動精力旺盛,帶出去爬木棧道,能走8000步,累了坐下休息,也會跟你商量要抱一會兒。拍照會配合擺造型,跟遇到的路人打招呼,問好,看到泥土上的小蟲子會仔細觀察,比較喜歡走他好奇的路,鑽各種縫隙,犄角旮旯,愛探索。

精細運動:

有飯局時,給他一個小碗一雙筷子,能自己吃東西,吃飽了玩小汽車,能把一個新車拆成各種零件,自編自導各種情境,一會兒救援一會兒修車一會兒排隊,比較享受過程,也會拉著你的手互動,這時候配合一下他的角色。

拆裝---享受過程

語言:

坐車出遊,看到外婆位置小,會說外婆你辛苦了,注意安全。知道照顧你的情緒,媽媽你別生氣,我下次注意。看繪本,能講出大概故事,會根據經驗來判斷用什麼詞表示,比如吵鬧的環境,要求你們說話小聲一點,別影響他看電視。

會說車子開的慢悠悠,自我介紹會說請多多關照,還要跟其他小朋友做好朋友。

社會性:

特別願意幫忙做家務,什麼都是我來幫忙,我自己來,昨天晚飯,北京烤鴨自己包了六個,吃了兩個,哥哥爸爸媽媽一人一個,玩了一個,會主動要求,餓了想吃東西,渴了要喝水,飯桌上要喝西瓜汁。

知道輪流和合作,商量比強勢有用。

認知:

做什麼事都有興趣,但持續時間不長,特別喜歡玩各種場景的角色遊戲,自己是水果店老闆,結合積木賣各種水果,還會告訴你沒貨了,打電話叫送貨,然後結賬歡迎下次光臨。能唱幾首中英文兒歌,聲律啟蒙幾首,都是聽多了潛移默化來的,興趣比刻意引導有用,小朋友還是以遊戲為主。

這就是我家30個月的小朋友。




莫晴飛在家早教


我家小外孫女剛好25個月就喜歡看抖音,嚇得我把抖音卸載了[大笑][大笑]


用戶1181895765862


不知道你們家娃娃兩歲了沒有,如果到的話,那些過來的媽媽會告訴你,兩歲的寶寶很可怕。很難再像以前那樣對付他們了。哭鬧是經常地事情,說起來,好多媽媽都經歷過這種事情,也很有發言權,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被“折磨”的吧。

@手機用戶:我閨女快要兩歲了,現在是要什麼就得給什麼,你不給,她立馬往地上一躺,然後再一轉,咦,地都給拖乾淨了。

@是是非非:我家男娃剛兩歲,一不如意就上演孟姜女哭長城,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他發現自己躺錯了位置,不能引起你的注意,就偷偷爬到你旁邊再次倒下,繼續哭。

@工資背影:我兒子兩歲了,但是從一歲半開始就鬧著要自己吃飯,自己喝水,問題是他說話不清楚,全是靠猜,猜對了他就嗯,猜錯了,立馬嚎給你看,我都快愁死了。

這個時候的孩子,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自己想做的事,別人不能做;東西要和自己想要的完全一樣;自己的東西,別人不能碰。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自我的意識

孩子兩歲以後,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這是他表現自我的一種方式。他們希望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不希望有父母的干預。另外他們說話能力還有待提高,語言可能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常常會用一些極端的方式來發洩。

解決方法

孩子到了兩歲以後,最好的做法是尊重他們的規則。假如哥哥去上幼兒園,妹妹也一定要求去,媽媽可以帶著妹妹去幼兒園轉一圈,這樣既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又尊重了他們的意願。他們就會開心了,就不會哭鬧了。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問題,媽媽們稍稍做一些讓步還是可以的。

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育兒的一些經驗心得,現在的科技發達,我就嘗試用數字產品幫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後也試用果很多款名為“早期閱讀”或“學字”的應用軟件,都不是十分滿意,要麼是到後期課程需要交費,要麼就是說是免費,但內置廣告頻繁,影響學習效果。直到朋友向我推薦了 ,【貓小帥學漢字】應用。讓我知道孩子如果先接觸漢字,感受漢字,感受漢字閱讀帶來的樂趣,可培養孩子的初步語感,給孩子帶來更多學習興趣。後來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使用了一段時間,發現課程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可以讓孩子持續學下去,並且每一個關卡還都有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鞏固先前所學內容。我們家長也可在設置中設置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孩子的用眼習慣。


久隱517


學會用筷子:2歲以後小兒的雙手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首先,能很好地用勺子自己吃飯,不撒飯。看見大人用筷子也要求用筷子吃飯,最初拿不好,經過練習,很快就會用筷子吃飯了。注意開始時要教給他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如果姿勢不正確要隨時糾正。

倒水不灑:手拿東西比較穩,能自如地將孩子杯子裡的水倒在另一個杯子裡而不灑出來,自己端杯子喝水。

學會用剪子:手持剪子剪紙的動作,對小兒有莫大的吸引力,看到大人剪東西,孩子總是湊在眼前,爭著要剪子。可以給孩子一把圓頭的小剪子,教給小兒將紙剪成各種形狀,寶寶專心致志地坐在小凳上,展開想象的翅膀,將一張白紙剪成皮球、蘋果,以及只有寶寶自己才能看懂的小鳥、小兔子……。小兒學會用剪子能鍛鍊手指的靈巧性,發展想象力,將大腦的思維想象通過手指的活動變得形象化。這是一項值得學習的手工操作。但是,2~3歲的孩子學用剪子存在一定的危險性,要告訴小兒,萬一剪著手,會流血、疼痛的,使小兒明白在操作中要加倍小心的道理。

畫畫:能模仿用正確的拿筆姿勢畫畫。孩子喜歡拿筆隨心所欲地亂畫,這種亂塗亂畫的線條對成人來講毫無意義,但這卻是孩子真正的創造性。父母要鼓勵孩子,稱讚畫得好,並且要善於觀察,通過塗畫了解他在想什麼,探詢他的思維想象脈搏,提高智能水平。如小兒在畫汽車,那麼就帶孩子去看車,找出車的特徵:四個輪子、方向盤……。孩子畫畫的意義不在於繪畫的技巧,而主要是培養觀察力、觀察力和想象力。

用橡皮泥捏動物和物品:五顏六色的橡皮泥或麵糰、黏土是孩子喜愛的玩物,稚嫩的小手能捏成小鴨子、碗、盒子、皮球等各種動物和物品。玩橡皮泥和揉麵團不僅能發展小兒的觸覺和手部肌肉的力量,還有助於幼兒形成守恆概念。也就是說不管物體以什麼形狀或排列方式存在,其數量、重量、體積不變。例如桌上擺有兩份同等數量的扣子,均按一字形排列,其中一份兒釦子與口子之間不留空隙,另一份兒則釦子間的距離拉大,問孩子哪份兒釦子都,他會盯著擺得長的那份兒說:這個多“;當著孩子的面,將兩塊兒一樣大小的橡皮泥搓成兩條粗細不一、長短不一的長條,問他哪塊橡皮泥大,孩子保證選擇又細又長的那條。這就是說幼兒還不具備理解和認識守恆的概念。玩橡皮泥和揉麵團能夠使小兒體會一塊橡皮泥不論是變成長的、方的還是圓的形狀,其量卻沒有變。守恆概念的學習將有助於孩子對數學的理解。

拼圖和套桶玩具:幼兒喜歡玩拼圖玩具,2歲半以後能拼4~6塊分割的圖案,也喜歡套桶一類的玩具。將幾個大小不一的小桶按照大小順序依次裝進大桶裡,通過對實物的擺弄,既鍛鍊了手的靈活性和準確性,又學習了大小順序。


艇暄麻麻


這個要看家裡怎麼培養了,基本上這年齡的寶寶都會說話了。其他的就要看大人如何要求了,如果比較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那麼孩子就沒有自理能力什麼都不會。如果能刻意的去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那麼2歲半的孩子起碼會自己吃飯,穿褲子穿衣服了。


豆粑粑聊育兒


英語中有個詞叫「terrible two」,直譯過來就是「可怕的兩歲」。

這說的就是咱們可愛的寶寶們到了兩歲後,往往特別讓家長頭痛,比如說什麼都要自己來,特別喜歡說「不」,自己有很多主意,還老跟家長的想法反著來。

最重要的是,當孩子的意志跟家長意志不一致的時候,孩子常常情緒變得非常激動,要麼固執,要麼情緒崩潰。

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是如何度過寶寶 2 歲的,反正丁媽現在回憶起來,還是覺得挺崩潰的。

所以,丁媽請心理諮詢師來給爸媽們支支招,如何應對寶寶的 2 歲叛逆期。

寶寶 2 歲後的這個時期,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第一反抗期」,是正常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發展階段。

那麼,第一反抗期究竟是怎麼產生的?父母該怎麼伴隨孩子順利度過第一反抗期呢?

拒絕依賴,是因為長大啦!

在爸爸媽媽的悉心照料下,寶寶在第一年經過了飛速的發育生長。

到了兩歲的時候,寶寶已經能夠熟練地按自己的意願走路、抓握、用簡單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表明,孩子已經有能力「隨心所欲」地擴大自己的探索範圍,能夠到更遠、更高的地方,見到更多的人,用更多的交流方式,更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願。

這個階段,孩子的反抗行為表面上是對父母的對抗,但實際上是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是一個分化、區分與接受的過程。

分化

在與母親逐漸分離的過程中,孩子的自我意識有了「我」的概念。

區分

孩子會了解到:

  • 自己想要喝水,和媽媽告訴自己該喝水了很不一樣,自己主動倒的水也就和媽媽給自己倒的水不一樣;

  • 當自己餓的時候,並不是「靠意念」就能有食物的,需要自己動手;

  • 當心愛的玩具摔碎了,現實並不像自己渴望的那樣能夠讓玩具復原;

  • 當自己想媽媽的時候,媽媽也並不一定能立刻出現在自己面前。

自己想要喝水,和媽媽告訴自己該喝水了很不一樣,自己主動倒的水也就和媽媽給自己倒的水不一樣;

當自己餓的時候,並不是「靠意念」就能有食物的,需要自己動手;

當心愛的玩具摔碎了,現實並不像自己渴望的那樣能夠讓玩具復原;

當自己想媽媽的時候,媽媽也並不一定能立刻出現在自己面前。

接受

以上種種情況,會讓寶寶慢慢意識到,自己的「願望」和「現實」是兩回事。 而在孩子接受這個事實之後,他會想辦法來反抗這些現實,希望獲得自主感和成就感,這種願望甚至比滿足需求本身(比如喝水)更迫切。

孩子的自我意識,是需要大量這樣的實際經驗來逐漸發展的。

從「不分你我」到「自主自立」

兩歲以前,特別是一歲以前,小寶寶的生活極度依賴家長。

特別是媽媽對於嬰兒生理需求與情緒變化的敏銳察覺與反應,讓寶寶更加依賴媽媽。 這個時期,寶寶非常樂意在媽媽的懷抱中做各種遊戲。

這段時期,當嬰兒有生理和情感上的需要時,往往很快就能得到滿足,這對嬰兒形成「信任感」和「希望」品質非常重要。

然而,在這個時期,嬰兒還沒有能力區分自己和母親;也沒有能力區分自己的願望和現實。

之後,嬰兒會慢慢從這種和媽媽「不分你我」的狀態中逐漸分離,意識到自己和媽媽是兩個獨立的人,逐漸將母親視為「安全港灣」。

這個時期,孩子就會逐漸主動拉開與母親的距離,從對母親的全面依賴,向一定程度的「自立」方向發展,併為能獨立做成一件事而滿足和高興。

這個時候,寶寶已經認識到「確認媽媽在,就可以繼續探索世界」,並不需要「一直待在媽媽身邊以確保媽媽在」,非常有利於兒童發展自主意志、探索更廣闊的世界。

沒有叛逆是不正常的

相反,倒是如果孩子兩歲左右沒什麼反抗行為,那可能存在一些問題。

這種情況通常並非孩子自身的問題所致,而可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問題:

  • 家長過於嚴厲,孩子「自主」的慾望受到抑制,已經不會做任何反抗,唯唯諾諾;

  • 過於溺愛,孩子一切慾望有求必應,讓孩子持續「你我不分」,剝奪了孩子心理發展的機會,導致他依賴性非常強。

家長過於嚴厲,孩子「自主」的慾望受到抑制,已經不會做任何反抗,唯唯諾諾;

過於溺愛,孩子一切慾望有求必應,讓孩子持續「你我不分」,剝奪了孩子心理發展的機會,導致他依賴性非常強。

幫助寶寶度過叛逆期

給爸媽們的建議

在寶貝出生前,媽媽的子宮是寶貝的生活空間。子宮既是保護又是限制,並隨著胎兒的生長而適度變大。胎兒也會偶爾與子宮發生「對抗」,但是子宮壁非常有彈性地化解,即沒有被衝破,也沒有還擊,溫暖而有彈性。

在寶寶出生之後,家長同樣需要為寶貝的心理發展提供一個類似子宮的虛擬生活空間。

爸媽可以通過遵從以下三條基本原則,來幫助孩子度過第一反抗期、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恥感和疑惑:

  • 給孩子一個與其當前能力相適應的空間;

  • 在安全的條件下,讓孩子自己想辦法滿足自己的願望;

  • 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

給孩子一個與其當前能力相適應的空間;

在安全的條件下,讓孩子自己想辦法滿足自己的願望;

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

而這個空間的邊界需要清晰而穩定,讓孩子容易主動適應;也需要溫暖、有彈性,讓孩子與這個邊界對抗時,減少羞恥感和挫敗感。。

1. 設置合適的邊界

家長需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來充分練習各項能力,體驗自主感、自我控制感和成就感,從而積攢足夠的自身能力和心理資源,來度過與邊界對抗時所體驗到的挫敗感,並學會應對和接受現實。

邊界的設置需要考慮一下幾點:

孩子當前的能力

邊界的設置,既需要給孩子發展鍛鍊的機會,又需要讓孩子比較容易成功、不會發生嚴重的身體損傷。

以孩子倒水為例,可以一開始允許自己用塑料杯倒冷水,比較熟練後可以允許用玻璃杯,或者倒熱水。

以孩子倒水為例,可以一開始允許自己用塑料杯倒冷水,比較熟練後可以允許用玻璃杯,或者倒熱水。

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要對「邊界設置」持續做出調整。

家長能接受

家長仍然是家庭的主人,需要讓自己過得舒適,這樣才能有能力照顧好孩子,有足夠的情緒空間接納孩子的對抗行為。同時,這也是教會孩子尊重父母、學會妥協的過程。

具體操作時,家長需要發揮創造性,想出儘可能平衡自己需求和孩子需求的邊界設置

比如,孩子自己穿衣服會比較慢,家長可以只在時間比較充足的時候允許和鼓勵孩子自己穿。

比如,孩子自己穿衣服會比較慢,家長可以只在時間比較充足的時候允許和鼓勵孩子自己穿。

再比如,孩子自己吃飯容易灑,比較介意的家長,可以對孩子提出要求:如果選擇自己吃,必須穿好罩衣、坐在餐椅裡吃,並在餐椅下面墊一大張紙。

再比如,孩子自己吃飯容易灑,比較介意的家長,可以對孩子提出要求:如果選擇自己吃,必須穿好罩衣、坐在餐椅裡吃,並在餐椅下面墊一大張紙。

社會能接受

孩子最終還是要走向社會的,並且,兩歲的孩子很快就要上幼兒園,邊界的設置需要幫助孩子適應社會。

2. 控制叛逆有技巧

(1)鼓勵自主性

在父母允許的空間內,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自己動手。

比如自己選擇穿什麼衣服,自己來穿衣服。

比如自己選擇穿什麼衣服,自己來穿衣服。

(2)提供有限選擇

把給孩子自主的空間,以有限選擇的方式呈現出來。

比如把不合季節,不合場合的衣服收起來,只把自己能接受的衣服留給孩子自己挑選。

比如把不合季節,不合場合的衣服收起來,只把自己能接受的衣服留給孩子自己挑選。

(3)真誠地尊重

很多家長,在自己並沒有真心想徵求孩子意見時,習慣用疑問句向孩子表達尊重。

比如已經該睡覺了,家長卻問孩子「要不要睡覺啦」。實際上,家長並沒有想給孩子選擇,但孩子會誤以為自己有選擇,於是互相耗費精力糾纏起來,產生不必要的挫敗感。

比如已經該睡覺了,家長卻問孩子「要不要睡覺啦」。實際上,家長並沒有想給孩子選擇,但孩子會誤以為自己有選擇,於是互相耗費精力糾纏起來,產生不必要的挫敗感。

真誠的尊重孩子,意味著家長只在自己真心能接受的範圍內給孩子發揮自主性的空間。

(4)溫柔而堅定

在孩子出現對抗行為時,爸媽需要像子宮壁一樣溫柔地堅持設好的邊界,並幫孩子處理產生的負面情緒。

「我知道你特別想穿那件衣服,但那不可以。你可以在這三件裡面選擇。」比如,在這句家長告訴孩子的話裡,孩子將接收到三個信息:

  • 爸爸(媽媽)知道我想要穿那件衣服了(表示理解);

  • 爸爸(媽媽)不讓我穿那件衣服(明確什麼不能做);

  • 爸爸(媽媽)給了我其它可以選擇的衣服(明確什麼可以做)。

爸爸(媽媽)知道我想要穿那件衣服了(表示理解);

爸爸(媽媽)不讓我穿那件衣服(明確什麼不能做);

爸爸(媽媽)給了我其它可以選擇的衣服(明確什麼可以做)。

(5)穩定自己的情緒

父母自己的情緒狀態是幫助孩子度過這個時期的關鍵。

對抗時,孩子往往容易情緒失控而攻擊父母,既包括打、咬、踢等身體攻擊,還包括大喊「壞媽媽」「我討厭你」等,進行言語攻擊。

家長需要避免自己被攻擊到,否則自己可能會隱性地報復孩子,而且孩子容易在之後因為知道傷害到了父母而感到羞恥與內疚。

那具體怎麼辦呢?

  • 一方面,家長可以通過緊緊抱住孩子來限制身體攻擊;

  • 另一方面,要清楚知道,孩子這些言語與行為只是因為他情緒失控了,並不真的是這麼想的。

一方面,家長可以通過緊緊抱住孩子來限制身體攻擊;

另一方面,要清楚知道,孩子這些言語與行為只是因為他情緒失控了,並不真的是這麼想的。

(6)教孩子方法

這就是所謂的「授人以漁」啦。

逐漸教給他應對各種情況的辦法,孩子的方法越多、越熟練,自己進行嘗試時,也會有更多的收穫;在與爸媽設置的「邊界」對抗時,也會有更多辦法來克服挫敗感。

總之,這個時期是培訓孩子自理能力、建立孩子「規則意識」的極佳時期,家長積極的面對,將為孩子未來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用戶2775419033915


兩歲半的孩子應該什麼都會了,吃飯喝水穿衣,說話能讓人聽懂了,身高應該在90以上,一百以下,高的人應該不止了吧,我家孩子一歲三個月,身高92,體重28,愁死為孃的了,不想體重,吃什麼都不長


39天天向上


應該都會了吧,我家孩子兩歲半就上託班了,尿尿知道脫褲子,完事後也會提褲子,吃飯能用勺子吃,用水杯喝水。大人講的話她都能聽懂了。


@軒^O^


兩歲的孩子什麼都會,也什麼都不會。這個時間是孩子建立世界觀的時候,建議你多聽聽音樂,給孩子講故事。做健康有益的示範,孩子學習能力很快。很快就學會你想教他的並且他感興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