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半的宝宝会什么?

纳纳和悦悦


两岁半也就是30月龄了。这时候的宝宝已经是个小大人了,但无法明辨是非,养育者的引导就很重要了。以下从五个方面来分析宝宝会什么。

一、关于大运动。30月龄的宝宝很多都会跑和跳了。宝宝可能很喜欢在高处蹦蹦。这时候父母就要细心了。

二、关于精细动作。两岁半的宝宝的精细动作已经发展的很好了。串珠穿针引线可能都不在话下了,宝妈陪玩时要注意防止误食。儿童的安全剪有些宝宝也会使用了。

三、关于语言发育。这时候的宝宝很多都可以和大人交流。有些可以说一整句话,有些可能只会说字词,这就需要父母多花时间和孩子交流了。

四、关于社交方面。宝宝对周围环境更感兴趣了。宝宝开始对某个小朋友感兴趣了。

五、关于生活自理方面。如果精细动作引导的好,很多宝宝都会独立吃饭、穿衣脱衣了。还有一些宝宝可以独立如厕了。但很多宝宝还是无法做到的。


朴雅育儿


我家同花顺刚好两岁半,会些啥呢?

大运动:

会蹦蹦跳跳,爱跑好动精力旺盛,带出去爬木栈道,能走8000步,累了坐下休息,也会跟你商量要抱一会儿。拍照会配合摆造型,跟遇到的路人打招呼,问好,看到泥土上的小虫子会仔细观察,比较喜欢走他好奇的路,钻各种缝隙,犄角旮旯,爱探索。

精细运动:

有饭局时,给他一个小碗一双筷子,能自己吃东西,吃饱了玩小汽车,能把一个新车拆成各种零件,自编自导各种情境,一会儿救援一会儿修车一会儿排队,比较享受过程,也会拉着你的手互动,这时候配合一下他的角色。

拆装---享受过程

语言:

坐车出游,看到外婆位置小,会说外婆你辛苦了,注意安全。知道照顾你的情绪,妈妈你别生气,我下次注意。看绘本,能讲出大概故事,会根据经验来判断用什么词表示,比如吵闹的环境,要求你们说话小声一点,别影响他看电视。

会说车子开的慢悠悠,自我介绍会说请多多关照,还要跟其他小朋友做好朋友。

社会性:

特别愿意帮忙做家务,什么都是我来帮忙,我自己来,昨天晚饭,北京烤鸭自己包了六个,吃了两个,哥哥爸爸妈妈一人一个,玩了一个,会主动要求,饿了想吃东西,渴了要喝水,饭桌上要喝西瓜汁。

知道轮流和合作,商量比强势有用。

认知:

做什么事都有兴趣,但持续时间不长,特别喜欢玩各种场景的角色游戏,自己是水果店老板,结合积木卖各种水果,还会告诉你没货了,打电话叫送货,然后结账欢迎下次光临。能唱几首中英文儿歌,声律启蒙几首,都是听多了潜移默化来的,兴趣比刻意引导有用,小朋友还是以游戏为主。

这就是我家30个月的小朋友。




莫晴飞在家早教


我家小外孙女刚好25个月就喜欢看抖音,吓得我把抖音卸载了[大笑][大笑]


用户1181895765862


不知道你们家娃娃两岁了没有,如果到的话,那些过来的妈妈会告诉你,两岁的宝宝很可怕。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对付他们了。哭闹是经常地事情,说起来,好多妈妈都经历过这种事情,也很有发言权,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被“折磨”的吧。

@手机用户:我闺女快要两岁了,现在是要什么就得给什么,你不给,她立马往地上一躺,然后再一转,咦,地都给拖干净了。

@是是非非:我家男娃刚两岁,一不如意就上演孟姜女哭长城,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发现自己躺错了位置,不能引起你的注意,就偷偷爬到你旁边再次倒下,继续哭。

@工资背影:我儿子两岁了,但是从一岁半开始就闹着要自己吃饭,自己喝水,问题是他说话不清楚,全是靠猜,猜对了他就嗯,猜错了,立马嚎给你看,我都快愁死了。

这个时候的孩子,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自己想做的事,别人不能做;东西要和自己想要的完全一样;自己的东西,别人不能碰。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自我的意识

孩子两岁以后,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这是他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他们希望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不希望有父母的干预。另外他们说话能力还有待提高,语言可能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常常会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发泄。

解决方法

孩子到了两岁以后,最好的做法是尊重他们的规则。假如哥哥去上幼儿园,妹妹也一定要求去,妈妈可以带着妹妹去幼儿园转一圈,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又尊重了他们的意愿。他们就会开心了,就不会哭闹了。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妈妈们稍稍做一些让步还是可以的。

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育儿的一些经验心得,现在的科技发达,我就尝试用数字产品帮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后也试用果很多款名为“早期阅读”或“学字”的应用软件,都不是十分满意,要么是到后期课程需要交费,要么就是说是免费,但内置广告频繁,影响学习效果。直到朋友向我推荐了 ,【猫小帅学汉字】应用。让我知道孩子如果先接触汉字,感受汉字,感受汉字阅读带来的乐趣,可培养孩子的初步语感,给孩子带来更多学习兴趣。后来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使用了一段时间,发现课程一次收费就能终生享受,可以让孩子持续学下去,并且每一个关卡还都有复习环节,可重复学习,巩固先前所学内容。我们家长也可在设置中设置学习休息时间,培养孩子的用眼习惯。


久隐517


学会用筷子:2岁以后小儿的双手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首先,能很好地用勺子自己吃饭,不撒饭。看见大人用筷子也要求用筷子吃饭,最初拿不好,经过练习,很快就会用筷子吃饭了。注意开始时要教给他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如果姿势不正确要随时纠正。

倒水不洒:手拿东西比较稳,能自如地将孩子杯子里的水倒在另一个杯子里而不洒出来,自己端杯子喝水。

学会用剪子:手持剪子剪纸的动作,对小儿有莫大的吸引力,看到大人剪东西,孩子总是凑在眼前,争着要剪子。可以给孩子一把圆头的小剪子,教给小儿将纸剪成各种形状,宝宝专心致志地坐在小凳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将一张白纸剪成皮球、苹果,以及只有宝宝自己才能看懂的小鸟、小兔子……。小儿学会用剪子能锻炼手指的灵巧性,发展想象力,将大脑的思维想象通过手指的活动变得形象化。这是一项值得学习的手工操作。但是,2~3岁的孩子学用剪子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要告诉小儿,万一剪着手,会流血、疼痛的,使小儿明白在操作中要加倍小心的道理。

画画:能模仿用正确的拿笔姿势画画。孩子喜欢拿笔随心所欲地乱画,这种乱涂乱画的线条对成人来讲毫无意义,但这却是孩子真正的创造性。父母要鼓励孩子,称赞画得好,并且要善于观察,通过涂画了解他在想什么,探询他的思维想象脉搏,提高智能水平。如小儿在画汽车,那么就带孩子去看车,找出车的特征:四个轮子、方向盘……。孩子画画的意义不在于绘画的技巧,而主要是培养观察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用橡皮泥捏动物和物品:五颜六色的橡皮泥或面团、黏土是孩子喜爱的玩物,稚嫩的小手能捏成小鸭子、碗、盒子、皮球等各种动物和物品。玩橡皮泥和揉面团不仅能发展小儿的触觉和手部肌肉的力量,还有助于幼儿形成守恒概念。也就是说不管物体以什么形状或排列方式存在,其数量、重量、体积不变。例如桌上摆有两份同等数量的扣子,均按一字形排列,其中一份儿扣子与口子之间不留空隙,另一份儿则扣子间的距离拉大,问孩子哪份儿扣子都,他会盯着摆得长的那份儿说:这个多“;当着孩子的面,将两块儿一样大小的橡皮泥搓成两条粗细不一、长短不一的长条,问他哪块橡皮泥大,孩子保证选择又细又长的那条。这就是说幼儿还不具备理解和认识守恒的概念。玩橡皮泥和揉面团能够使小儿体会一块橡皮泥不论是变成长的、方的还是圆的形状,其量却没有变。守恒概念的学习将有助于孩子对数学的理解。

拼图和套桶玩具:幼儿喜欢玩拼图玩具,2岁半以后能拼4~6块分割的图案,也喜欢套桶一类的玩具。将几个大小不一的小桶按照大小顺序依次装进大桶里,通过对实物的摆弄,既锻炼了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又学习了大小顺序。


艇暄麻麻


这个要看家里怎么培养了,基本上这年龄的宝宝都会说话了。其他的就要看大人如何要求了,如果比较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那么孩子就没有自理能力什么都不会。如果能刻意的去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那么2岁半的孩子起码会自己吃饭,穿裤子穿衣服了。


豆粑粑聊育儿


英语中有个词叫「terrible two」,直译过来就是「可怕的两岁」。

这说的就是咱们可爱的宝宝们到了两岁后,往往特别让家长头痛,比如说什么都要自己来,特别喜欢说「不」,自己有很多主意,还老跟家长的想法反着来。

最重要的是,当孩子的意志跟家长意志不一致的时候,孩子常常情绪变得非常激动,要么固执,要么情绪崩溃。

不知道宝爸宝妈们是如何度过宝宝 2 岁的,反正丁妈现在回忆起来,还是觉得挺崩溃的。

所以,丁妈请心理咨询师来给爸妈们支支招,如何应对宝宝的 2 岁叛逆期。

宝宝 2 岁后的这个时期,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第一反抗期」,是正常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

那么,第一反抗期究竟是怎么产生的?父母该怎么伴随孩子顺利度过第一反抗期呢?

拒绝依赖,是因为长大啦!

在爸爸妈妈的悉心照料下,宝宝在第一年经过了飞速的发育生长。

到了两岁的时候,宝宝已经能够熟练地按自己的意愿走路、抓握、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表明,孩子已经有能力「随心所欲」地扩大自己的探索范围,能够到更远、更高的地方,见到更多的人,用更多的交流方式,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这个阶段,孩子的反抗行为表面上是对父母的对抗,但实际上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分化、区分与接受的过程。

分化

在与母亲逐渐分离的过程中,孩子的自我意识有了「我」的概念。

区分

孩子会了解到:

  • 自己想要喝水,和妈妈告诉自己该喝水了很不一样,自己主动倒的水也就和妈妈给自己倒的水不一样;

  • 当自己饿的时候,并不是「靠意念」就能有食物的,需要自己动手;

  • 当心爱的玩具摔碎了,现实并不像自己渴望的那样能够让玩具复原;

  • 当自己想妈妈的时候,妈妈也并不一定能立刻出现在自己面前。

自己想要喝水,和妈妈告诉自己该喝水了很不一样,自己主动倒的水也就和妈妈给自己倒的水不一样;

当自己饿的时候,并不是「靠意念」就能有食物的,需要自己动手;

当心爱的玩具摔碎了,现实并不像自己渴望的那样能够让玩具复原;

当自己想妈妈的时候,妈妈也并不一定能立刻出现在自己面前。

接受

以上种种情况,会让宝宝慢慢意识到,自己的「愿望」和「现实」是两回事。 而在孩子接受这个事实之后,他会想办法来反抗这些现实,希望获得自主感和成就感,这种愿望甚至比满足需求本身(比如喝水)更迫切。

孩子的自我意识,是需要大量这样的实际经验来逐渐发展的。

从「不分你我」到「自主自立」

两岁以前,特别是一岁以前,小宝宝的生活极度依赖家长。

特别是妈妈对于婴儿生理需求与情绪变化的敏锐察觉与反应,让宝宝更加依赖妈妈。 这个时期,宝宝非常乐意在妈妈的怀抱中做各种游戏。

这段时期,当婴儿有生理和情感上的需要时,往往很快就能得到满足,这对婴儿形成「信任感」和「希望」品质非常重要。

然而,在这个时期,婴儿还没有能力区分自己和母亲;也没有能力区分自己的愿望和现实。

之后,婴儿会慢慢从这种和妈妈「不分你我」的状态中逐渐分离,意识到自己和妈妈是两个独立的人,逐渐将母亲视为「安全港湾」。

这个时期,孩子就会逐渐主动拉开与母亲的距离,从对母亲的全面依赖,向一定程度的「自立」方向发展,并为能独立做成一件事而满足和高兴。

这个时候,宝宝已经认识到「确认妈妈在,就可以继续探索世界」,并不需要「一直待在妈妈身边以确保妈妈在」,非常有利于儿童发展自主意志、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没有叛逆是不正常的

相反,倒是如果孩子两岁左右没什么反抗行为,那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这种情况通常并非孩子自身的问题所致,而可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

  • 家长过于严厉,孩子「自主」的欲望受到抑制,已经不会做任何反抗,唯唯诺诺;

  • 过于溺爱,孩子一切欲望有求必应,让孩子持续「你我不分」,剥夺了孩子心理发展的机会,导致他依赖性非常强。

家长过于严厉,孩子「自主」的欲望受到抑制,已经不会做任何反抗,唯唯诺诺;

过于溺爱,孩子一切欲望有求必应,让孩子持续「你我不分」,剥夺了孩子心理发展的机会,导致他依赖性非常强。

帮助宝宝度过叛逆期

给爸妈们的建议

在宝贝出生前,妈妈的子宫是宝贝的生活空间。子宫既是保护又是限制,并随着胎儿的生长而适度变大。胎儿也会偶尔与子宫发生「对抗」,但是子宫壁非常有弹性地化解,即没有被冲破,也没有还击,温暖而有弹性。

在宝宝出生之后,家长同样需要为宝贝的心理发展提供一个类似子宫的虚拟生活空间。

爸妈可以通过遵从以下三条基本原则,来帮助孩子度过第一反抗期、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和疑惑:

  • 给孩子一个与其当前能力相适应的空间;

  • 在安全的条件下,让孩子自己想办法满足自己的愿望;

  • 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

给孩子一个与其当前能力相适应的空间;

在安全的条件下,让孩子自己想办法满足自己的愿望;

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

而这个空间的边界需要清晰而稳定,让孩子容易主动适应;也需要温暖、有弹性,让孩子与这个边界对抗时,减少羞耻感和挫败感。。

1. 设置合适的边界

家长需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来充分练习各项能力,体验自主感、自我控制感和成就感,从而积攒足够的自身能力和心理资源,来度过与边界对抗时所体验到的挫败感,并学会应对和接受现实。

边界的设置需要考虑一下几点:

孩子当前的能力

边界的设置,既需要给孩子发展锻炼的机会,又需要让孩子比较容易成功、不会发生严重的身体损伤。

以孩子倒水为例,可以一开始允许自己用塑料杯倒冷水,比较熟练后可以允许用玻璃杯,或者倒热水。

以孩子倒水为例,可以一开始允许自己用塑料杯倒冷水,比较熟练后可以允许用玻璃杯,或者倒热水。

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对「边界设置」持续做出调整。

家长能接受

家长仍然是家庭的主人,需要让自己过得舒适,这样才能有能力照顾好孩子,有足够的情绪空间接纳孩子的对抗行为。同时,这也是教会孩子尊重父母、学会妥协的过程。

具体操作时,家长需要发挥创造性,想出尽可能平衡自己需求和孩子需求的边界设置

比如,孩子自己穿衣服会比较慢,家长可以只在时间比较充足的时候允许和鼓励孩子自己穿。

比如,孩子自己穿衣服会比较慢,家长可以只在时间比较充足的时候允许和鼓励孩子自己穿。

再比如,孩子自己吃饭容易洒,比较介意的家长,可以对孩子提出要求:如果选择自己吃,必须穿好罩衣、坐在餐椅里吃,并在餐椅下面垫一大张纸。

再比如,孩子自己吃饭容易洒,比较介意的家长,可以对孩子提出要求:如果选择自己吃,必须穿好罩衣、坐在餐椅里吃,并在餐椅下面垫一大张纸。

社会能接受

孩子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的,并且,两岁的孩子很快就要上幼儿园,边界的设置需要帮助孩子适应社会。

2. 控制叛逆有技巧

(1)鼓励自主性

在父母允许的空间内,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动手。

比如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自己来穿衣服。

比如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自己来穿衣服。

(2)提供有限选择

把给孩子自主的空间,以有限选择的方式呈现出来。

比如把不合季节,不合场合的衣服收起来,只把自己能接受的衣服留给孩子自己挑选。

比如把不合季节,不合场合的衣服收起来,只把自己能接受的衣服留给孩子自己挑选。

(3)真诚地尊重

很多家长,在自己并没有真心想征求孩子意见时,习惯用疑问句向孩子表达尊重。

比如已经该睡觉了,家长却问孩子「要不要睡觉啦」。实际上,家长并没有想给孩子选择,但孩子会误以为自己有选择,于是互相耗费精力纠缠起来,产生不必要的挫败感。

比如已经该睡觉了,家长却问孩子「要不要睡觉啦」。实际上,家长并没有想给孩子选择,但孩子会误以为自己有选择,于是互相耗费精力纠缠起来,产生不必要的挫败感。

真诚的尊重孩子,意味着家长只在自己真心能接受的范围内给孩子发挥自主性的空间。

(4)温柔而坚定

在孩子出现对抗行为时,爸妈需要像子宫壁一样温柔地坚持设好的边界,并帮孩子处理产生的负面情绪。

「我知道你特别想穿那件衣服,但那不可以。你可以在这三件里面选择。」比如,在这句家长告诉孩子的话里,孩子将接收到三个信息:

  • 爸爸(妈妈)知道我想要穿那件衣服了(表示理解);

  • 爸爸(妈妈)不让我穿那件衣服(明确什么不能做);

  • 爸爸(妈妈)给了我其它可以选择的衣服(明确什么可以做)。

爸爸(妈妈)知道我想要穿那件衣服了(表示理解);

爸爸(妈妈)不让我穿那件衣服(明确什么不能做);

爸爸(妈妈)给了我其它可以选择的衣服(明确什么可以做)。

(5)稳定自己的情绪

父母自己的情绪状态是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时期的关键。

对抗时,孩子往往容易情绪失控而攻击父母,既包括打、咬、踢等身体攻击,还包括大喊「坏妈妈」「我讨厌你」等,进行言语攻击。

家长需要避免自己被攻击到,否则自己可能会隐性地报复孩子,而且孩子容易在之后因为知道伤害到了父母而感到羞耻与内疚。

那具体怎么办呢?

  • 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紧紧抱住孩子来限制身体攻击;

  • 另一方面,要清楚知道,孩子这些言语与行为只是因为他情绪失控了,并不真的是这么想的。

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紧紧抱住孩子来限制身体攻击;

另一方面,要清楚知道,孩子这些言语与行为只是因为他情绪失控了,并不真的是这么想的。

(6)教孩子方法

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渔」啦。

逐渐教给他应对各种情况的办法,孩子的方法越多、越熟练,自己进行尝试时,也会有更多的收获;在与爸妈设置的「边界」对抗时,也会有更多办法来克服挫败感。

总之,这个时期是培训孩子自理能力、建立孩子「规则意识」的极佳时期,家长积极的面对,将为孩子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岁之后就可以教宝宝开始识字啦,我闺女就是这个时候开始认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养她的兴趣,最有效的还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猫小帅学汉字】挺不错的,我闺女用了1年多了,特别喜欢,现在还经常给我讲故事,棒棒哒。


用户2775419033915


两岁半的孩子应该什么都会了,吃饭喝水穿衣,说话能让人听懂了,身高应该在90以上,一百以下,高的人应该不止了吧,我家孩子一岁三个月,身高92,体重28,愁死为娘的了,不想体重,吃什么都不长


39天天向上


应该都会了吧,我家孩子两岁半就上托班了,尿尿知道脱裤子,完事后也会提裤子,吃饭能用勺子吃,用水杯喝水。大人讲的话她都能听懂了。


@轩^O^


两岁的孩子什么都会,也什么都不会。这个时间是孩子建立世界观的时候,建议你多听听音乐,给孩子讲故事。做健康有益的示范,孩子学习能力很快。很快就学会你想教他的并且他感兴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