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北辰青年​

在回答如何培養之前,先給大家說說深度思考的重要性:

人與人的差距,就體現在思考問題的深度上。

在我們北辰青年未來大學媒體部,有非常多的實習生,其中有兩個人讓我們印象深刻,姑且稱之為AB好了。AB都是大三,但兩個人每次的交付,A總是超過了我對他的期待,而B每次的交付卻總是不盡人意。

我不禁感嘆,人和人的命就是不一樣的,你看同齡人的差距就這麼大,這是為什麼呢?我開始留意他們一天的工作習慣:

A每次交付的稿件,不僅邏輯嚴謹,還能站在用戶的角度去考慮,調整文字的趣味性。並且A還會在寫作前提前一步向上管理,問我稿件的要求,找了幾個模板問我是不是這樣,什麼時候要……

在交稿之後,A又馬上過來我工位“騷擾”我:哥,你覺得這裡這樣寫還是那樣寫比較好,我覺得在這裡如果這樣想,可能體驗更好,但引流的效果不好blablabla。

在發完稿後,他也會過來說,哥,你覺得這次的溝通出現什麼問題,我這樣做是不是可以寫得更快更好……(太優秀了,好想把工作記錄發出來)

你說這樣善於思考的人,產出的東西能不好麼?

再說說童鞋B,同樣工作也是很認真,每次安排的任務都會完成。但每次都差了那麼一點點。我有時非常的納悶,究竟是我傳達的不清楚呢還是怎樣。

後來我就發現,無論我讓他做什麼,他都沒有思考我為什麼讓他做,這件事的本質是什麼,怎樣可以做的更好,每次的交付就是完成了任務……

這讓我想起了雷布斯的那句話:

大部分人寧願用盲目的努力,去代替原本該有的思考。

看似大家付出了同樣的8個小時工作,但A同學每天多出了至少1小時的思考時間,日積月累,跟同齡人的差異不止一點點!

下面,我就用他之前寫的文章作為乾貨,深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大家可以感受感受這個優秀的小夥子,如果寫得不錯,請給個zan作為對他的鼓勵哈~)

【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乾貨思維導圖

對這個世界一直保持好奇心,獨立思考,對未知對生活,不斷的去探索。——馬化騰

【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人們總是在犯同樣的錯誤。

這也正是大多數人碌碌無為的原因。

以前我曾在文章“出生寒門,有一條路可以通往高貴”裡寫到,影響我成長至今的原因,最最重要的有一個東西,就是讀書。

沒錯,讀書是行動上對我影響最大的一件事;但其實還有一件事,如果沒有它,我也成長不到今天這個樣子,那就是“我一直在問為什麼一直在探索事物背後的道理”。

後來隨著眼界的開闊,我發現不止是我在這樣想,幾乎優秀的人都在如此思考。

【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1

厲害的人都在如此思考

第一次引起我共鳴的,是在《十三邀》裡,王小川那期,看得我幾次差點手舞足蹈。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王小川說“我對所有發生的現象,一定要找到一個解釋”

許知遠就問王小川“比如哪些東西?”王小川舉了幾個,比如:

“你做節目為什麼能火?”

“社會上人與人的相處,為什麼要喝酒?為什麼要當面聊天,幹嘛不打個電話就完了?”

“一個女孩,情商又高,智商又高,為什麼把自己搞得特別慘?還搞得特別作?關鍵是我還特喜歡她,為什麼呢?”

這樣的問題,你肯定沒想過,見面喝酒不是很正常嗎?喜歡一個人難道還需要原因嗎?

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思考方式,覺得一切東西都理所當然,因為你麻木了嘛。

【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其實我們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對一切東西都好奇,那也是我們認知成長最快的時候,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就不再好奇,然後成了今天這種“就這樣吧”。

後來,我在看一些節目,讀一些書的時候,發現很多優秀的人總是會經常問三個字“為什麼”

比如後來我看王興的傳記《九敗一勝》的時候,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兩個品質,其中一個就是他永遠像個好奇寶寶,不管多麼“淺顯”的東西,他都要問個“為什麼”。

【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在傳記裡,據貓眼創始人徐桐回憶:

“別人習以為常的事,他都會琢磨幾個“為什麼”。一週上五天班,大家都習慣了,很少有人會想為什麼要上五天班,每天朝九晚五是合理的嗎?王興就問:“我們一週到底工作多長時間才是合理的?你們有沒有想過一週為什麼要工作五天?”

“他會質疑所有的事情,為什麼是這樣的?就像我們那個出票機,為什麼不能做一個小的?他會把別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拿過來重新再想。這是這幾年他對我影響最大的一點。”

這就是一個美團CEO的思維方式,永遠像個嬰兒,對人們習以為常的,覺得理所當然的東西,都要弄明白,為何事物如此發生?

【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王興還不是最厲害的,最令我佩服的是達利歐,看完《原則》這本書,對達利歐五體投地。

他講了很多原則,因為太多,我只記住了一小部分。但有一個原則我永遠忘不了,那個原則他並沒有明確提出來,卻在整本書裡不斷呈現,就是“不斷在問事物背後的機理是什麼?”

達利歐在書中如此說到:

考察影響你的那些事物的規律,從而理解其背後的因果關係,並學習有效應對這些事物的原則。

隨著你對這些關係的理解不斷加深,你就能看到隱藏在,撲面而來的複雜事物中的實質。

通過這樣做,你將開始理解每個“再現的情境”

背後的機理,並逐漸形成一個應對該情境的“意境地圖”。

【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我用接地氣的語言再翻譯一遍就是:當你遇到一個困擾你的問題,你不要就此錯過,而是此後不斷去問個為什麼,慢慢的你對事物的理解就會加深,最後得到一個逼近真相的答案。

當你懂得了那件事物背後的道理,以後再遇到同類事物,就能一眼看穿它的本質,如果你還能把它總結成為處理同類事物的原則,那就更棒了,以後你將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OK,上面舉了3個例子,一個王小川,一個王興,一個達利歐,希望幫助你初步理解並建模。

其實還有很多優秀的人物都是如此,如果你留心一些,他們身上一般都有這個品質。

【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2

它對我的影響

什麼人能稱之為牛逼的人?

不就是他在某個領域,對事物的理解比你更深嘛。

咪蒙公眾號做得很成功,是因為她懂年齡在18~28之間那群人,義憤填膺,渴望成功,又缺乏人生的歷練,覺得世界都是錯的,於是咪蒙替他們發聲。

王興的美團做得很成功,是因為他對O2O的理解比同行都深,底層需求,商業模式,互聯網思維。

所以“為什麼”對我的影響,也是這樣,它讓我在某些東西的理解更深刻。

【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人生大概是四件事情:學習、工作、生活和愛情。

因為現在還沒有接觸工作,所以我對工作的理解還比較少,但是對學習和生活的理解卻是極深的,在愛情的某些地方也比較深刻,當然了,因為沒有經歷,所以在細節上還是比較欠缺。

舉個例子,剛剛蘇緣在文章裡問到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人擁有大把的金錢,有豪車,別墅,幾乎物質上什麼都不缺,卻還是過得不幸福呢?

類似於這樣的問題,我就經常在問“為什麼”。

為什麼小時候玩個老人機都手舞足蹈,現在對著智能機、電腦卻索然無味?

為什麼小時候過年有年味,現在過年卻很無聊?

為什麼一道很好吃的菜,吃久了也會味同嚼蠟?

後來我慢慢得到了一些答案,其中最偉大的有兩個思維模型一直影響著我,一個叫做“習慣麻木”,一個叫做“期待的力量”

【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我發現,人為了存活,在漫長的進化中,進化出一種能力,他必須很快適應當下的環境,以留出更多的精力去接觸新事物。

所以即使我們發現了一個很好玩的東西,掙了很多錢,吃了一道美食,經歷了初戀的心跳,都必須很快適應下來。

我們不能讓自己的大腦,每天都處於極度興奮的狀態。我們必須很快適應一個東西,轉而去創造新的東西。

【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這就是它們背後的道理,如果你懂了它,你就知道,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永恆幸福的,愛情也不是。

所謂七年之癢、蚊子血與紅玫瑰,不過就是我們對愛情習慣麻木了,轉而想尋求新的刺激,正常的身理反應而已。

讓我疑惑最多的還是愛情,因為最複雜的是人性,而人性裡最複雜的就是愛情。不知道你經常有沒有這樣的疑惑?

【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 為什麼女生喜歡壞壞的男生?那種壞到底是什麼壞?女生經常在說的安全感是什麼?安全感的背後是什麼在驅使?為什麼現實裡,其實女生愛的大多是“豬八戒”而不是“孫悟空”?為什麼愛一個人會變得卑微?為什麼失去之後,才會突然想要珍惜?為什麼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類似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也許你曾經疑惑過,但我敢肯定你一定沒有深入去思考過,也沒有去求索過。

因為我們80%的人都只是活著而已,從來沒有願望要去探索事物背後的道理。

【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但也正是如此,我們總在犯同一個錯誤,一個渣男又一個渣男,一次傷害接一次傷害。

後來我得到了一些思維模型,其中一個叫做“一見鍾情”,它能解釋部分疑問,目前還在求證中,先賣個關子哈,有機會再分享。

學習中也是如此,大家都在說碎片化時代,我就經常在問,碎片化時代要怎麼學習?什麼是碎片化?

大腦的學習機理是什麼?

思維導圖為什麼強大?費曼學習法為什麼有用?

高手與普通人之間到底差在哪裡?

刻意練習

的本質又是什麼?

【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慢慢的,我得到一些思維模型,比如“存量思維”,就是我自己感悟出來的最偉大的學習模型,其他還有多元思維模型

建模慾望等。

生活、愛情、學習,我都舉了一些例子,希望幫你建立模型,最後我還想提一下讀書這件事。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有的人讀書覺得很痛苦,很難堅持?

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突然想通了自己為什麼那麼喜歡讀書。

【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因為我有太多“為什麼”,它們一直在強迫我去找出答案,但是經歷有限,所以我只能找到一個更快速的途徑,那就是讀書。

僅僅花幾個小時,就能獲得一個人幾十年的智慧,我在讀書裡不斷找到了我疑惑的東西,並且建立模型,樂此不疲。

還想提一嘴,經常有讀者留言說覺得我邏輯還不錯。

如果你有留心觀察的話,你會發現我經常在文章裡問為什麼,很多個為什麼組合起來就成了一篇文章,它們自成邏輯。

【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2

怎麼做?

一、跳出習以為常。

其實宇宙的規律就隱藏在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中。

比如,我們經常在提時間管理。可是我們卻很難做到時間管理,那麼這背後一定是有問題了。你要敢於去懷疑,有沒有可能是精力管理?

【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比如王興問團隊那個問題,為什麼一週的工作時間是5天,想過沒有,為什麼偏偏是5天,而不是其他天?這背後的道理是什麼?與商業有什麼關係?

比如,看網劇的時候,為什麼看了一集,基本上40集就沒跑了?這背後到底體現了人類怎樣的身理機制?

比如,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槓精去diss吳京,為什麼你永遠贏不了槓精?這背後體現了人哪些心理?

類似這樣的問題,有時候太習以為常,反而容易被我們所忽略。

你必須具備一種能力,不管這件事多麼平常,只要我們感到無從下手,你都要去問一個為什麼會這樣?

【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二、在讀書中獲取答案。

我也知道讀書是件挺痛苦的事,但是你的人生有限,如果用一年來明白一個道理,那太慢了。

現在有人已經把“為什麼”的答案寫在了書裡,那是他們用幾十年的時間得到的,你可以暫時拿過來用。

因為你要知道,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我們人類總是在犯同樣的錯誤,而那些錯誤其實前人早已經歷過,然後寫進了書裡,為什麼不直接拿來用呢?

比如心理學,很多東西,其實弗洛伊德、弗洛姆、阿德勒、武志紅他們已經研究出來了,你為什麼還要自己去碰的頭破血流呢?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才能走得更快哦。

【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三、思維模型+原則。

得到答案之後,怎麼辦呢?

我推薦兩個工具,一個是思維模型,

幫助你決策的工具,一個是原則,幫助你行動的工具

當你得到答案之後,要不斷蒐集起來,讓它們系統化。從一個模型發散出來,不斷填充它,我叫它“存量思維”。

並且在今後的生活中不斷驗證它,如果你發現它解釋不了,那麼一定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找到它,優化你的模型。

比如前兩天的建模慾望就是,我搜集了好多例子來驗證它;並用它來指導我的學習,並且幫助別人學習。

所以你會看到,今天這篇文章超多例子,希望幫你建立模型。

【乾貨】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