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如蘇式園林般精雕細琢的小面,並不燙嘴,卻緣何讓我不忍下嚥


我是地道的北方人,吃麵,在我們這裡是既快捷、便宜、又盯時候的一種餐食。在北京,打滷麵、炸醬麵、芝麻醬麵、汆兒面是最為流行的家常吃法。即便在外面吃館子,再複雜不過的小碗幹炸也不過七碟八碗的素菜面碼配以小碗麵底,價格也不貴,且也能吃飽!

而這一次,我又來到了以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的城市~蘇州。且第一次走進了一家專門吃麵的小館“萬泰興”。據說,它家的面也如蘇氏園林一樣精雕細琢且味道獨特。店面的門頭正如前面所說,有著如蘇式特有的園林景觀的外在;而進入店內,一襲古色古香的韻味也是沁染周身。無不彰顯著“蘇式”一詞獨有的精緻......

還沒有點餐,卻被店內廳堂裡和客人同處一室正在工作的服務人員所吸引。服務人員在廳堂工作本是正常的,但忙著的不是服務於客人點餐或收拾餐桌,而是坐在餐廳一角正在忙著拾掇螃蟹這一半成品食材。經瞭解後得知,這些食材的加工程序,確是為了餐廳主打招牌餐食“禿油黃面”而準備的!


本該在後廚進行的加工作業,卻在廳堂佔用有效經營面積而為之。這一做法,也許是讓顧客看得見摸得著,而彰顯店家以真材實料出品的緣故,倒也是說的過去的。只見長方桌上擺滿了已經拆分好的蟹腿、蟹身,分別放在保鮮盒裡。

而服務人員則手戴一次性手套,並熟練的用木籤子在已經蒸熟的蟹身內剔、挖、扣、刮、三下兩下,便把蟹身內的蟹肉全部取出。手法之熟練,動作之快捷,顯然是日積月累後的熟能生巧了。

而眼前這滿滿一盒的蟹黃肉,便是主打招牌“禿油黃面”除去麵條後的又一主要原料食材。顯然這樣還是半成品,相信在最後呈現在食客面前時,還有一道重要的工序,那就是炒制了......

眼見了這樣的前序加工工藝後,讓我對這碗招牌面有了無盡的遐想和急於品嚐的慾望。但當我拿起菜單的時候,我卻彷徨了!雖然是朋友招待,但在我看了價格以後,我還是放棄了這份“禿油黃面”。並笑著對朋友說,我是食肉動物,還是來份“紅燒大排”面吧。

而“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這句話卻一直縈繞在我耳邊,且還不止一次。與此同時,朋友告訴我說:你點的“紅燒大排”是澆頭,面要什麼面? 我確信我吃過大排面,而且還有牛肉麵啊,雞腿麵啊,都是菜、肉和麵為整體的一價一份。誰知道在這裡,澆頭和麵是區分開來點的。18元一份的澆頭,12元一份的白/紅湯麵,好吧,終於在尷尬之後,我完成了點餐。


面在上桌之前,我還在驚歎和好奇這家精緻的蘇式麵館裡的出品,會是怎樣與其價格一樣的高端和美味!正在這時,同行的朋友點的“禿油黃面”先上來了,拍照,不是為了打卡,而是為了典藏,我笑談著。在眾多澆頭中,一碗白淨的素面最為顯眼,而油汪汪、黃澄澄的則是主角“禿油黃面”的澆頭。其中還有朋友點的一些如“香菇”、“麵筋”等素澆頭......

而我的“紅燒大排”加紅湯麵也隨之上來了,面並沒有我想象當中的一大碗且熱氣騰騰。紅湯在我看來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鮮香,而大排卻是著著實實不小的一塊。也許是餓了,不容分說的我一筷子下去,卻只挑起幾根面,實話說,不是捨不得吃,是我得細品才是。

精細,清淡、南北方飲食文化的不同,是我在細品之後對我點的這碗麵給出的定義。顯然,我的結論並不準確,也是不夠的。於是,我又加了一份素面,來更完整的更細緻的品嚐......

在我吃的時候,同桌的朋友卻還要經歷“禿油黃面”的最後一道工序,這時,有個服務人員過來拌麵。只見她戴著手套口罩並一手拿筷子,一手轉著碗邊,像極了我在一個視頻網站上看到的網紅麵館老闆如出一轍的拌麵手法。這就難怪這碗麵的不一般了。看似簡單的手法,在服務人員的手中,嫻熟的轉動著、翻拌著......

好像不依照著這樣的攪拌方法,這碗麵便失去了它本該擁有的素質與鮮香的味道,也許不按照這樣的手法,華麗而精緻的原材料食材似乎就失去了本該擁有的錦上添花一樣!在經過至少一分鐘的攪拌之後,面可終於以吃了。我相信,這份幾乎有著一整隻滿黃大閘蟹“禿油黃面”,在經過整個一系列精雕細琢的料理之後,這份“禿油黃面”一定會讓食客有著超乎想象的滿足感盡興而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