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萎的心灵满足于已知,克里希那穆提:不要让心落入模仿的窠臼

一旦你更新自己的大脑,不再制造新的模式与习惯,不再落入模仿的窠臼时,你的心就会保持清新、年轻与天真,如此它才能拥有无穷的理解。——克里希那穆提


枯萎的心灵满足于已知,克里希那穆提:不要让心落入模仿的窠臼

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这么一件事情:一天早上,他看见有人抬了一具尸体去火葬,那具尸体是用紫红色的布裹住的,随着抬尸体的四个活人走动的韵律摇晃着。克里希那穆提由此感悟到了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他由此发出感叹:满足于已知的人,心灵其实已经死亡。

我们的身体就像我们其他的工具一样,都是有着寿命的。一双鞋、一支笔都有废弃掉的时候,当它们的功能无法满足我们时,我们自然就废弃它们了。我们的身体也一样,迟早会满足不了我们生存下去的条件,于是身体便死亡了。

人的身体迟早会死亡,但是大部分人的心灵却早就死亡了。我们身体的老化是因为我们经常消耗它,因此身体的有机组织耗尽了。疾病、意外事件、老化、不健康的食物及不好的遗传,这些都是使身体衰败并且死亡的因素,可是我们的心灵为什么会死亡呢?

枯萎的心灵满足于已知,克里希那穆提:不要让心落入模仿的窠臼

心灵死亡的不只是老年人,有些年轻人的心早已变得迟钝、沉重与不敏感。年轻人的心灵应该是十分清新、好奇又带着渴望的,总是希望知道未知的事情,星星为什么存在、鸟儿为什么死亡、树叶为何坠落、飞机如何飞翔等,但是这份活泼的探索力已经被我们掩盖了,它被恐惧、传统的压力,被自己无能面对这个称为生命的惊人事物所掩盖了。

如果我们听见别人出言尖刻,对我们抱着轻蔑的态度,或者我们总是面对考试的恐惧及父母的压力,我们就会失去热情。这一切都代表我们已经不再敏感,我们的心智已经迟钝了。

另外一个造成心智迟钝的原因就是模仿。传统将我们造成一个只会模仿的人,而过去的压力则迫使我们变得顺从、服从。我们的心智早已经让我们习惯了这一切,于是我们变得麻木,以便不受干扰,毫无阻挡地平滑运作。

如果一个人依循着一定的模式思考,必定是出于追求安全感的心态,当你在历史课本中读到伟大的领袖、圣人及战士时,你是否发现自己也很想模仿他们?

枯萎的心灵满足于已知,克里希那穆提:不要让心落入模仿的窠臼

更进一步来分析,社会并不想要那些灵敏、锐利、具有革命性的人,因为这种人不可能适应社会既有的模式,他们会打破旧有的一切。这就是为什么社会希望我们的思想合乎它的模式,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所谓的教育总是鼓励我们去模仿、跟随与服从。

如果一个人说他什么都知道了,那么他在心灵上已经是个死人了。但是如果一个人认为他还不真正知道什么,而一直在发现与了解,他不急于寻找终点,也不想达到什么或变成什么,这种人是鲜活的,这样的人生才是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