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遊戲害了孩子?還是推卸責任的家長害了孩子?

最是一夜落紅淚


比較認可其他答友的這句話“從在即合理”,所以這個問題我們或許可以這樣來考慮:

1.適當控制遊戲時間,未必全是害。大部分的遊戲,還是有一定的益智幫助的,每天控制一定時間,適當的玩一玩遊戲,反而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2.物極必反。你如果一味地禁止孩子,他的逆反心理只會導致他每時每刻都想著和家長鬥智鬥勇,只為了玩遊戲,最終導致電子遊戲對孩子的誘惑力越來越大。

3.合理疏導,拒絕低俗遊戲。低俗化、成人化的遊戲,則是必須拒絕的,可以通過和孩子交流,每天多長時間玩一會遊戲,但是他必須遵守一點,就是不能玩低俗化和成人化的遊戲。

4.獎勵和付出結合。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每天的遊戲時間,比如按時完成作業,幫做家務等等。

總結一下就是,遊戲本身沒有對與錯的劃分,更主要的在於家長能否更好的引導孩子對待遊戲,合理控制,適當放鬆,才是正理。




執戟畫殘影


在這裡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經歷,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作為兩個男孩子的爸爸,我覺得自己責任重大。回想自己的青少年時期,對我吸引力最大的就是遊戲。

從小霸王學習機接觸坦克大戰開始,初中去網吧玩三角洲部隊,聯機打紅警,再到大學時候玩穿越火線。可以說遊戲是我成長過程的夥伴。

有朋友會問,高中時候你玩啥遊戲。嘿嘿,高中時候一個星期一下午的假,一個月一天假。時間只夠洗澡,剪頭髮的,有點多餘的時間還想要睡覺或者和同學一起去打籃球,踢足球,或者約一下喜歡的女同學。哪還有時間去玩遊戲啊!

我承認自己不是學霸,也算不上學渣。之所以沒有完全荒廢自己,逃課去網吧瘋玩,還要感謝我的爸爸。

從小我爸爸就教我打乒乓球。當然現在沒有成為職業運動員,要不然也沒時間在這裡回答問題。雖然後來沒有堅持打乒乓球,但是高中時代,喜歡足球籃球,都要感謝當初父親培養出來的運動細胞。我至今還記得被父親逼的我留著眼淚改掉無拋起發球的情景。

上大學後,經常玩電腦遊戲,很瘋狂。遠離了父母和老師的管教,又有閒錢,真的是無法約束自己。

現在想想,那時候有更多特長的同學都在練習自己的特長,在學校裡享受掌聲和同學的敬佩。我們這種屌絲,只能在無人的角落貓著,酸澀的羨慕著。

遊戲能打發了無聊,卻填補不了空虛

小孩他無聊啊,他不知道什麼是空虛寂寞冷啊!遊戲它簡單啊,輸了我再來啊!

小孩他喜歡新鮮的東西啊!我就帶我兒子接觸新鮮的事物。讓他自己去發現有一個愛好發展成了特長之後,那種歷經風霜雨雪終於見到彩虹的快樂是遊戲不能給的。

有了追求的少年,遊戲只能是過客。


懶貓0810


【歐爸動能資深陪伴師】曾經分享了一個案例:

一個孩子需要用手機,但是他並沒有去問他的家人要,而是直接去翻了他媽媽的包,把手機拿出來。

陪伴師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樣是不禮貌的。

孩子很奇怪地看著他,理直氣壯地說:我以前玩手機的時候,他們也是直接從我手裡搶我的手機啊。

孩子的自尊是神聖的、不可侵犯的,年齡不分大小,金錢不分多少,權力不分高低,在自尊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才是愛,不平等是傷害。——歐爸
父母不想讓孩子沉迷玩手機,不如在孩子玩手機前和孩子約定好時間,什麼時候要把手機還給我,屏幕上有時間提示,到幾分鐘的時候我會和你提前說。

這樣孩子玩手機的時候會下意識地注意現在的時間,我玩手機的時間還有多少,我該什麼時候結束,這樣孩子就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

如果父母沒有提前給孩子限定時間,孩子會認為你拿走我的手機是不應該的,我還沒有玩夠。

當然,和孩子約定好之後孩子仍然不願意,這時候和他再次強調規則,雖然這時候他很有可能扭過頭不看你。

在拿回手機的過程中,沒有強行制止,也沒有說教,只有不可逾越的規則和有效的溝通。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是要給孩子增加阻力,讓孩子失去動力。而是做到正向互動,給孩子疊加正面的能量,讓孩子有動力、有能力去面對這個充滿規則的世界。

但是,你不斷地和他強調規則,我們說好了什麼時候結束玩手機的時間,循循善誘,不斷強調規則的重要性,直到孩子把手機交還給你。

有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孩子才知道怎麼去尊重別人。


歐爸動能家庭教育


我是“康睿媽育兒”,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電子設備已經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網上各類遊戲伴隨孩子長大。是遊戲害了孩子?還是推卸責任的家長害了孩子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

遊戲本身沒罪,而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孩子沉迷於遊戲的家長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遊戲是把雙刃劍,好的一面是讓孩子思維更活躍,創新能力增強,視野也更開闊等,壞的一面會讓孩子身心都得到損傷或沉迷到不能自拔。所以需要家長講究方法,宜疏不宜堵。

一、6歲前儘量讓孩子不接觸手機、平板遊戲。我們大人做好榜樣,全家首先規定時間不使用手機、平板、電腦。這個時間可以進行親子時光。

二、積極培養親子閱讀習慣,家裡要有一個固定的角樓看書或佈置好孩子喜歡看書的書房,每天堅持親子閱讀或獨自閱讀。

三、經常帶領孩子出外活動,認識大自然,讓孩子動起來,多結交朋友。

四、孩子入讀小學後,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不斷提高,叛逆期也越來越明顯。這時要堅持和孩子協商、制定合適孩子的遊戲時間,即使孩子有時不遵守約定,家長要“溫和而堅定”和孩子溝通,堅持原則但又不用語言和行為去傷害孩子的心靈健康。

五、到了少年期,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經常和孩子談心,約定好時間玩手機和平板。

只要我們家長能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同時做到深度陪伴,從小養成閱讀、戶外活動的好習慣等。那麼適當的玩遊戲,能讓孩子緊張的學習得到放鬆。

我是“康睿媽育兒”,如有育兒問題可以關注我!


康睿媽育兒


我個人覺得是推卸責任的家長害了孩子。有些遊戲可能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但是起到監護人作用的家長,才是問題的根本。

1.首先我們要清楚孩子為什麼痴迷於遊戲?

為了和同伴交流?為了興趣?為了打發時間?都有可能。遊戲也不是隻有壞處,可控的遊戲時間裡,孩子確實可以得到放鬆,可以與同伴有更多話題,所以可控的遊戲並不是不能接受的。

2.不可控的遊戲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是家長的縱容,剛開始的時候沒有給孩子制定合適的邊界。對遊戲時間、遊戲類型做合理的限制,幫助孩子養成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家長的忽視助長了孩子對遊戲的依賴,才會逐漸失控。

3.家長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心理營養。

最初家長為了孩子不耽誤自己玩手機,玩遊戲,把遊戲推給孩子,缺少陪伴、缺少互動、缺少正面積極的反饋讓孩子更迷戀遊戲,因為這些都是在遊戲中可以獲得的。

所以,遊戲是應該受限制,加強管理,但是更應該引起關注的是家長。


小小的夢想在發芽


都有可能

第一:孩子可能沉迷遊戲後那家裡的錢充錢,導致上癮,甚至騙家長的錢(可能性較小)。

第二:孩子分明只是適當的消遣玩遊戲,家長卻說是遊戲讓他沉迷,導致學習不好,但是結果就是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妥當,導致孩子學習不好,卻不想承擔責任,就推給了遊戲。

適當玩遊戲消遣一下可以,但是不要過量,沒到可以充錢的年齡不要充錢

家長的教育方式可以問問老師,查查百度,都是很好的方法,不要隨隨便便就把責任推到遊戲身上,多跟孩子交流交流,比如問問:老師在學校是怎麼叫你們的?用了什麼學習方法?這樣還可以和孩子的距離更進一步


清涼一夏薄荷糖


是推卸責任的家長害了孩子。

孩子為什麼玩遊戲,因為除了遊戲其他的好像無法吸引他的注意力。

如果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盡職盡責,這個孩子玩遊戲的幾率很小。

這個世界上很多家長以忙為藉口,覺得掙錢才是第一位的,從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長。

要知道,孩子就像一顆小樹苗,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發叉長歪,這時候負責任的家長就會及時發現,並加以糾正。

捫心自問,有多少家長才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從未缺席過?

要想孩子遠離遊戲,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不要等孩子沉迷遊戲不能自拔再痛斥遊戲害了孩子。不是,是家長在推卸養育的責任罷了。


聽絃音


凡事都是有雙面性的,還是那句話“存在即合理”他存在就有他存在的道理。

遊戲可能大多數會讓有的孩子厭惡學習,一方面是遊戲的坑害,另一方面也是家長不負責任的推卸,你怎麼不管好你的孩子不讓他玩遊戲,你一味的讓孩子學習,孩子也會煩,要做到勞逸結合,管理好孩子,要有計劃的去玩,也能讓孩子更好。

現在看似孩子有很多玩的,像我們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玩泥巴[捂臉],可是現在又有幾個孩子玩,隨著時代的進步,各個方面都在發生變化,孩子們的世界已經不是我們那個時代的了,遊戲只是一種表現,何況有的大人也一直玩遊戲,其實主要就是大人的責任


98淺笑


感覺能毀滅孩子的不是遊戲

80年代的家長說武俠小說能毀掉孩子

90年代的家長說遊戲能毀掉孩子

00年代也說遊戲能毀掉孩子

現在也說

但真正毀滅下一代的,是上一代


上課睡覺的本新


雖然是遊戲對孩子的吸引力比較大,但是作為一個家長也要多監督一下,家長要起帶頭作用,儘量不要在孩子們面前玩遊戲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4eb026c91204935ae0e583e7b4e36a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