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父母老了,我們該為他們做什麼?

a741753690


百善孝為先,這首先是我們中華的傳統,在古代,最是注重孝道,即便是位極權臣,你不孝,也有言官彈劾你。

現在的生活方式節奏快,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有時候就會忽略父母的感受。

那麼,我們該怎樣在繁忙的日子裡去好好照顧父母呢?

現在有很多的養老機構,如果有條件可以讓父母去養老院,這並不是把父母送去養老院就不管了,有時間了去看看,常打電話和父母聊聊天,也是父母心中的慰籍,也有給父母在家請保姆的,這樣父母有人照顧,我們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去打拼。

現在最讓兒女擔心的就是,兒女成家了,都在外地,老家只剩下父母,而且,父母又不願離開老家去城市,我們做兒女的也應該理解父母這份戀家的心,故土難離,越老越是這樣,我們只能常給父母打電話,現在網絡發達,好多東西可以給父母買了郵過去,定時的給父母寄些錢,節假日放棄旅遊的時間多回家陪陪他們。

父母不容易,當兒女的也不容易,都互相體諒,我們應該理解父母的嘮叨,理解他們的埋怨,當我們老了就會知道,我們也這樣。




梅影千雪


陪伴陪伴還是陪伴,為什麼我會說這麼多次,那是因為我做不到陪伴。下面是這次疫情在家裡面和父母生活的一個月時間有所感受,又無可奈何而寫出來的。

其實你已經不配流出眼淚!

2020年的春天註定不平凡,

把世界的每粒塵埃都定格在人間,

我,被定格在家鄉的小院落裡,

這裡有我的父母,我的親人。

這些天我被困幽在一望無際的大山之中,

困頓無助時我就會狂奔到山巔,

對著空曠的世界吶喊,

嘶啞過後黯然神傷淚流滿面,

想起,

駝背歪腿的老爹拎著垃圾桶把兒女們一桶桶的煩心事丟到世界的另一端。

想起,

一瘸一拐的老媽拿著燒火棍把柴火往鍋灶裡填把自己的苦楚一把把燒完。

這時你真想淚流滿面,

現實告訴你一遍又一遍,

好好陪伴

好好陪伴

活計能多幹就多幹,

不要想做給誰去看,

看著那斑白的鬢髮,

看著那嶙峋的雙手,

看著那失神的雙眼,

看著那發紫的雙唇,

那風中搖晃的身影,

影集裡青春的笑容,

呵護你長大的雙親,

你想哭嗎?

我已經沒有淚水,

我知道此時你早已不配流出眼淚!





光陰李


年老的父母真正需要的是兒女的陪伴和反哺。

時光偷走了父母的青春年華,有一天你發現父母雙鬢如霜,皺紋爬滿臉頰。作為兒女,我們盡所能孝敬父母,讓父母安度晚年。

我的老家在川北,有許多留守的老人。他們的兒女常年在外面打工。陪件他們的是村莊和田野。只有春節,遠行的兒女才回到家中陪伴父母。

在假期結束,返城的時候,父母開始忙著為我們的揹包裝上家鄉的特產。:‘‘媽媽,別裝東西了,裝不下了。’’看見媽媽忙裡忙外,我勸說媽媽,但她堅持講:‘‘再放一把面吧,家裡自己做的面好吃。’’媽媽往已經裝滿行李的揹包裡放麵條。同村的二娃開車回家過年,也在收拾行李,準備返回城市。二娃的爸爸媽媽把家裡的香腸,臘肉,紅苕,土雞蛋,花生…裝滿了車子的後備箱,裝滿了父母對遠行兒女的愛。

看見父母忙碌的身影,我的雙眸飽含了淚水。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唯有父母對兒女的愛指向了別離。日夜衰老的父母目送著遠走高飛的兒女,給予兒女最好的,傾其所有,父母年年歲歲固守著我們的家園,守望著我們回家的路。

有人講父母還在苟且,你卻炫耀詩和遠方。有父母的家才叫家。對於打工在外的兒女,除了假期回去看望父母,還要時常打電話給父母,聊聊家常,問問近況。回到家中為父母解決生活上的問題,買冰箱,洗衣機,安裝燃氣,讓父母的生活更方便。帶父母去體檢,關心父母身體健康。給父母足夠的生活費,讓父母生活有保障。

我的父母和土地有解不開的情結,我時常勸父母量力而行,少種點土地,種點蔬菜自己吃。父母當時答應了,當我回到老家,看見一片片綠油油的莊稼,金黃的稻田,我禁不住熱淚盈眶。勤勞的父母用實際行動傳遞給兒女一種永遠向上的精神。

父母老了,我將歸去,在夕陽下陪伴父母,共賞那片人間的晚霞。


君如月


只有一句,不要讓自己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當我們大學畢業以後,就脫離了父母,不要說大學以後,其實從高中開始,就已經慢慢遠離了父母,就像放風箏一樣,線越來越長,我們越飛越高,而線還是始終握在父母手裡,怕我們找不到回家的路。

童年時期的我們,會因為父母管東管西而心煩不已,最終以大吵一頓結束。

少年期的我們,正處在青春叛逆期,心裡的想法日益增多,就導致多與父母意見不合,最終以堅持自我,寧可犯錯,也不順從父母告終。

成年後的我們,心思日益成熟,隨著接觸到的人和事的增多,也越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尤其是自己做了父母以後,對自己的父母更能感同身受。

當自己長大後,才知道原來父母以前說的大部分都是對的,而自己那個時候只是一味地反叛,什麼都不會聽。

趁著自己年輕,父母也還沒有白頭的時候,多回家陪父母,哪怕只是和父母簡單的一餐飯,一起看電視,一起聊聊天,也會讓父母感到欣慰。

每年帶父母做一次體檢,父母的健康是自己最有力的強大後盾和支撐。


桃之夭夭去也耶


人世間最心酸的事,是我們逐漸長大,父母卻一天天變老。當我們看著父母原本挺直的腰身慢慢變得佝僂,看著父母青絲變白髮,看著父母兩鬢染霜,看著父母原本行動迅速變得遲緩,看著父母皺紋遍身,粗糙如枯枝的手腳不再那麼有力,不禁心酸落淚。歲月是把無情的殺豬刀,我們無法挽回父母的衰老,無法讓逝去的歲月重來,無法讓時光止步。

看到父母老了,我們該為他們做什麼?

看著父母一天天衰老,我們無法挽回父母的青春歲月,無法讓他們變回年輕。面對父母的老去,我想,我們能做的只有以下這些。

一、讓父母安享晚年

父母已為我們辛勤耕耘、無私奉獻一輩子。父母老了,我們不能再讓他們那麼辛苦,多讓他們休息,讓他們停下忙碌的腳步享受生活的快樂。我們要真正長大,承擔家庭重任,努力掙錢養家,滿足父母生活需求,讓父母生活無憂,安享晚年。

二、要懂得孝順父母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為人子女該盡的義務和責任。孝順父母,不但要孝,更要順,多聽父母的想法和要求,多順從他們,不要與父母發生爭執,與父母頂嘴,與父母吵架,凡事多聽聽父母的意見,父母的事情由他們自己做主,不該管的不要管,不該說的不要說,不該做的不要做。

三、多些關心和陪伴

父母年老了,其實他們的需求很簡單。他們不需要我們給他們多少錢,不奢求我們當多大的官,有多高的地位,不需要我們事業有多成功,他們只希望我們身體健康,只希望我們多回家看看,陪他們吃吃飯、聊聊天、說說話,讓他們不感到孤獨。因此,父母老了,我們作為子女,有時間時要為他們煮煮飯、陪他們看看電視,如父母身體允許,每年約他們出去旅旅遊,看看祖國的大美河山。

四、多安慰和體貼

父母年老了,身體抵抗力下降了,難免會經常生病,有時甚至心情不好。因此,作為子女,我們要多安慰父母,多與父母溝通交流,多做思想引導工作,多體貼父母,如父母生病要及時送醫,並陪伴左右。

總之,父母與子女的緣分只是今生,沒有來世。無論如何,來世也不會再相見,也不會再成為父母子女關係,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緣分,趁父母還在世,及時行孝,多孝順父母,關心父母,尊重父母,體貼父母,多些安慰,少些責怪,多些陪伴,儘量少遠離,多與父母溝通交流,多傾聽父母的意見,讓父母安享晚年,不要到時“子欲孝而親不待,樹欲靜而風不禁”,後悔莫及。


寒葉930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你不能不知道。一可因長壽而喜,一則因年高而懼。

長壽是值得我們高興的,但是也要知道父母老了很多事情和身體都不行了為此而憂慮也是正常的。及時行孝,珍惜現在和父母一起的日子,常思養育之恩,常懷感激之德。父母老了,等你成功了,父母已經沒了,從小,我們就欠著父母的,而我們有能力去回報的時候,可能已經晚了。不管現在的你在做什麼,請多抽點時間陪陪父母,不要讓他們成為空巢老人,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陪伴他們。人這一生,唯獨欠我們自己的父母,作為孩子的我們把壞脾氣都給了自己的家人,他們無限的容忍我們,寬容我們,可是我們每一次的讓他們生氣,都像是在他們心上扎刀子。且行且珍惜,不要等父母老了才去孝順他們。



芸希小姐姐


“當你老了,頭髮白了。。。。”這是我們的父母的真實寫照,他們真的老了,我們該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1)照顧好自己:在每一個人的父母心中,我們都是小孩子,俗話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因此我們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生活,不要讓父母擔心,是對父母最大的孝心。

(2)要多陪伴:a)兒女漸漸長大,對父母的依賴少了,老人家情感開始變得落空,我們要多抽時間回家陪伴父母吃飯,聊聊家常,一起分享有趣的新聞和視頻,讓他們有參與感,變得更有活力,拉近大家的情感。b)平時若是太忙碌,也不要忘記經常打電話回家問候,老人家肯定在等我們的電話。c)休假的時候,陪伴他們去散步,重溫小時候親子樂的溫馨。

(3)一起去旅遊:父母奔波忙碌一輩子,還沒有看過祖國的大好河山。趁著父母身體還強健,就帶他們去國內景點走走,開闊眼光,感受祖國的強大和繁榮。去北京看首都吧!去蒙古看看草原吧!好多地方都值得陪父母去玩的。

(4)定期檢查身體:父母身體年紀大了,大大小小毛病會有,要定期帶他們去做身體檢查,病向淺中醫,多留意他們的飲食習慣,要保持健康飲食。

(5)生日:一定要記得父母的生日,儘儘孝心陪伴他們過生日吃飯,因為老人家的生日過一年少一年了。

餘生不長,父母老了,我們要珍惜共同的時光,希望天下父母都健康長壽。


wenny2020


父母老了,作為兒女的一定要努力把孝心盡到。老人和自己住在一起的,要抽出空來陪老人說說話,免得他們心裡孤獨。生活上要多關心他們,力求讓老人吃的舒心,穿的順心。小時候,他們養育我們,為我們洗衣做飯。他們老了,我們要為他們洗衣做飯。不要嫌棄老人穿的不好,好與不好,取決於孩子的孝心。

不在父母身邊,要常回家看看,陪老人說說話,進進作兒女的孝心。實在不能回家,就常打個電話,噓寒問暖。有時候,老人並不圖兒女能給他們多少什麼,而是不要讓老人覺得唄兒女遺忘了,內心孤獨!

兄弟姐妹多的,不要和其他兄弟姐妹攀比,各人的孝心各人進。我們今天做的,其實就是為自己的孩子作榜樣!家風正,就不愁將來孩子沒孝心!


寧靜生活淡泊人生


對於年老的父母,我們除了有物質提供,而且要有精神供給。特別是現今生活節奏快捷的時代,很多人忙工作,忙事業,有的讓父母幫助帶孩理家,父母成了小家庭的保姆,累得苦不堪言;有的離父母甚遠,平時難有閒暇去關注父母的生活、身體狀況,打電話少,更別說經常抽時間去陪陪老人。所以,很多老人在年輕時為兒女辛苦打拼,在年老時並沒有享受到該有的幸福晚年。所以我覺得,當我們父母老了,我們要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一、關心從尊重開始

假如年老的父母還在為你小家庭奔忙,下班回來也不要做“大爺”,不要把工作中的煩惱帶到家裡,跟父母相處說話柔和親切,對事物的看法和見解不同,力求包容父母的缺點求同存異,不要出言不遜地頂撞父母。

二、關懷體現在日常

把感恩父母的心體現在行動上,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下班回家能接替父母手中的活,哪怕洗洗碗拖拖地,做一點事就為父母分擔一些,不要把大把的時間花在手機上,多和父母說說話聊聊天。父母離你很遠的,定好時間,哪怕再忙,也要和父母聯繫,和他們通通話,瞭解他們的身體狀況,定期抽空回家看他們。

三、把喜悅分享給父母

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孩子的喜怒哀樂無不牽動著父母的心。平時把自己工作上的成績和生活中的喜悅跟父母分享,他們聽了會比自己的喜事還高興。假如父母年事已高,身體不好,生活的不快和挫折就儘量自己去扛,就不要去告知他們,不能幫你解決問題,還徒添他們的煩惱。

四、有時間帶父母出去轉轉

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父母剩下的人生比你短,他們剩下的時間是在做減法,隨著差越來越小,你陪伴的時間也越來越少,趁著他們現在還能走動,陪他們出去看看,比純粹給他們錢要好很多。

總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父母親情永遠是縈繞我們心裡牽掛不捨的情懷,陪伴是最好的親情良藥,趁父母現在還沒有龍鍾厭移,病之難動時,盡你改盡的孝心吧!





藍依口袋


“看到父母老了,我們該為他們做什麼?”看每位父母的具體情況而定。我想至少有三個層次的事情必須做:

1、第一層次,是人文陪伴,陪伴是最長情的告訴。我想用在父母身上也是很合適,這是最基礎的情感保障。對於老人,心理健康的需求中陪伴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享受天倫之樂的很大部分內容,就是有孩子能陪伴在邊,而非孤獨老去。當然,隨著生活和工作範圍的變化,像以前幾代人合居式的陪伴可能性已很小。

但現代的交通、通訊的高度發達,給多種形式的陪伴提供了條件。有節假日可以多回家看看父母、幫父母做家常等、其他時間可以多通電話、視頻等,形式多樣化的陪伴。

2、第二層次,是經濟保障,除了精神保障後,給父母較好的物質保障。這對於現在很多老人都不同程度的需要,尤其是收入不高、儲蓄不足、身體不好的父母,這方面尤其重要。

父母老了,很時候也導致自己收入降低、病痛增加、對醫療保健的需求增多,這時子女如果能在經濟上給父母紮實的保障,也可讓老人無擔心安度晚年。收入不足的父母,子女應給父母錢財;身體不好的老人,除了財富的給予外,提供應好的醫療條件、經濟保障很重要,讓父母肯花費、敢看醫。

3、第三層次,是內心需求,充分挖掘父母的潛在的或隱性的需求。讓其保持一直的希望和活力,這應該是最高層別的保障。父母隨著變老,對子女的依賴增強、獨性降低、勞動能力變差。除身體、精神原因外,很多時候自己獨處時不懂幹什麼。

這時,如果能讓父母發現自己的一些隱性或潛在的愛好,也會給老年人的生活樂趣和質量提高,帶來很重要的幫助。如父母能上上老年大學和同伴一起學習年輕時想學沒時間學的東西、參加一些老年社團活動,顯然會對老人的活力和精神提供幫助。

綜上所述,父母老了,子女能從老有所依、老有所享的角度出發,力所能及為老人提供更好的經濟保障、人文陪伴及愛好提升,將會為父母的老年生活質量保證提供良好基礎。

我是自然與獵人,以上是我的觀點。歡迎大家一起討論,看看如何提升老年父母的生活質量。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