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村裡年輕一代很多都想去城裡住,哪怕是個小小的縣城?

西瓜哥筱甲


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我是80後就是農村出身,記得小時候我們那個村子每家每戶都有人住,沒有空房,幾乎沒有人外出打工,買東西只會去鎮裡 縣城都很少去,也就10年的變化真的很大,現在我所住過的村子裡幾乎戶戶空房,家家都在縣城買了房,還有的外地打工也很多,留守的都是老人、或農忙的時候會回來幾戶種地的村民,他們離開村子有幾種原因,最多的是因為孩子上學,畢竟在他們的選擇範圍內 縣城是最好的,還有就是因為家裡土地少 賺不到錢 所以外出打工,我也見過去縣城租房子住也不再村裡住的年輕人,說農村髒等等、我個人而言小時候很想去城裡 住樓房、但現在當你真正生活在城裡的時候 就真的好懷念小時候的村莊,出門就有鄰居 有人、鄰里鄰居都很親人一樣、吃著自家種的菜,喝著自家打井裡的水、自家種的大米、自家養的豬 雞 鴨 鵝 、所有所有都是那麼好


遠嫁冰姐


說說老家的情況吧,我縣國土面積不足600平方公里,而人口高達57萬,湖北全省面積最小的縣城-雲夢縣。鎮裡2006年開通了福州銀川高速公路,並設立全縣唯一的收費站,出口距離鎮區僅僅1.5公里。2019年12月新的二級高鐵站也通車了,距離縣城7公里,距離我鎮8公里.原來的漢丹普速火車站還在運行。小時候記事開始,家裡從未分過田,我爺爺奶奶育有三個兒子,每人平均一分多地。我爸排行老大,下有兩個叔叔,最小的叔叔71年出生。迫於生計,二叔98年攜全家前往北京通州梨園做小本生意,2000年四叔也前往梨園做生意(三叔十幾歲發燒夭折了),隨著城市改造二叔去年回縣城帶孫子,四叔09年回武漢繼續從事水果生意。我父親一直從事廢品回收,承包工廠那種。村裡原來有一百多戶,除了過年熱鬧一點,其他時間不足15戶,基本上為了孩子求學到鎮裡、縣裡、市裡、武漢買了房子。村裡除了去年剛通了自來水外,其他沒什麼變化,房子大多是2000年前後蓋的樓房,平時回家就呆上半天,很多人都叫不上名字,畢竟聚少離多,我父親比較偏執2007年花了16萬又蓋了一棟😄全鎮戶籍人口5.2萬人,多少戶籍分離的沒法統計。我們村可以作為人口遷移的一個縮影,家家戶戶都買了房,並不是為了攀比。說實話鎮裡條件真不差,落戶企業也不少,開車到縣城10公里也就15分鐘的事,但終究是留不住人。


文縐縐與拖把男


大城市的交通便捷,醫療和教育還有生活的配套措施都是優勢,很多人在大城市待過,匝一回到回到農村都很難適應,我公公婆婆家在張家界農村,家裡沒有wif,手機信號也不好,上廁所還得去豬圈裡(關豬的房裡、豬圈外面挖的吊坑),村裡學校裡的幼兒園早上八點接娃,下午三點送回,週五下午不上學……一句話,感覺不適應。雖然家裡的空氣清新 ,蔬菜沒打藥,還有很多山貨特產 。其實除了前面這些 ,我估摸著,很多年輕人在不留農村是因為在農村不知道做啥,沒有合適的工作或項目。圖片是公公在家院子裡自制鍋刷。



那個愛吃木瓜的夏天


我家就是農村的,現在在小縣城工作。現在農村發展挺好的,但是家裡還是沒有人都出去打工了,在家的都是些老人小孩不能出去打工的,在家裡種地不賺錢,只能老人在家種地,有勞動力的都出去打工了。老家的條件也不好,在縣城想吃穿什麼都能買的到很方便,在老家想買東西要不是集市要不搭車去縣城。好點的村裡有大點超市可是東西還是不齊。


離開的樹葉1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前段時間在老家,聊天的時候一大爺(在村裡我輩小)說起了在縣城旁邊幹活的經歷。

地點:縣城北某陳莊小區

業主問:

“你們都是哪兒的呀?”

樸實的大爺回答:

“我是XXX村的”

“哦~原來你們是農村的呀!”

其實我挺納悶的,真搞不懂為嘛把自己硬拉到“城裡人”範圍,就會有這麼大的優越感。況且那裡屬於城裡麼?

其實這麼急於把自己和農村撇清關係也能理解,因為現在農村的問題真的很多,在人們越來越懶的生活狀態下,是不能承受的!

比較突出的就是用水

在城區住的話,自來水公司全天供水,除意外基本是不會停水的,但是在村子裡就不一樣了,村裡吃水困難是始終存在的問題,吃水方便的村子,每天早上放水多接點水可以用一兩天。

吃水不方便的村子,兩三天都不來一次水,假如遇上故障或者糾紛,有時候整個夏天都處在停水狀態!

白天上班沒空去打水的到了晚上回到家自然十分的難受!冬天的時候還稍微好一點,夏天呢?三四十度的天氣出了一身汗回到家連個洗澡水也沒有,有沒有一種想死的趕腳!

青縣前段時間開始整理各村的村容村貌,幾乎所有的村子村容村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即便是這樣也不能改變現狀的所謂“農村空心化”的狀況。

農村空心化,就是村裡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而且留在村裡種地的年輕人幾乎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其實原因很簡單,城市需要一部分有能力有潛力的農民去城裡定居,在城裡工作生活。而繼續留在村裡發展的年輕人就會變成反面教材:

有能力有潛力的都去城裡了,留在村裡的豈不就是“沒能力、沒潛力”的了?

就像上面某陳莊小區的那個業主,她那就是在玩兒命的把自己往“有能力、有潛力”的圈子裡拽,只不過是拽大勁兒,貽笑大方了!

結婚難也是村裡一大難題

由於計劃生育的原因和之前重男輕女是思想,導致的直接原因就是社會中性別失衡,男多女少的問題日益嚴重。

假設現在有兩個年輕小夥子,同樣的年輕有為,同樣的顧家脾氣好,但其中一個在村裡有幾間大瓦房,另一個在縣城有一套十多年的二手樓房,我想多數的女孩子都會選擇那個縣城有樓房的去結婚...

這樣的情況出現後,就會給人們一個錯覺:“城裡好混,在城裡娶媳婦容易”!

於是好多人開始了去城裡“漂”的生活,帶著滿腔的熱血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在大城市從事著一份看上去體面,其實收入微薄的工作...

還有最致命的就是養老問題!

同一份工作“非農業”戶口就是正式工,享受著企業的全部福利待遇,公積金保險什麼的。但是農村戶口只能是“合同工”,介於正式工與臨時工中間的工種,雖然乾的活都是一樣,但是公司給予的福利待遇和正式工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表現最大的就是在“保險”方面。

從1978年改革開放到2018已經40年了,當初第一代進城務工的人現在也基本到了退休年齡,他們退休後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不排除一部分混的好的,回到老家過的很好

但是也有一大部分,只能算是湊合活著了!只能靠著兒女來養老!兒女們呢?兒女們正在和城裡虛高的房價、高額的教育經費鬥智鬥勇呢!

不過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現在農村加入養老保險的人越來越多,再過幾年應該就可以保證有經濟能力自己養老了。

每個地方的發展都會有一些陣痛,但願人們都能忍過去,那換來的將會是家和萬事興!


潮流音樂咖


那麼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第一農村的目前的狀況是土地少種植的作物只夠解決口糧的問題,根本達不到其它方面的要求還要根據你所在的地域來決定你基本要求。第二現在人的思想都不想生太多孩子,怕自己負擔重也怕孩子負擔重,好多人為了孩子基本不種地了都出去打工或做點小生意,這樣能讓自己的下一代有更好的生活。第三就是城裡的一切設施都要比農村好首先就是醫療條件比農村好,教學條件也要優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環境和條件就放棄了農村的生活。正因為自己沒有感受這一切才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更好。所以好的多人寧願放棄農村安逸的生選擇喧鬧的城市。



婉鑫媽


這個問題基本都知道答案,我個人談談幾個觀點:

一:農村土地,家庭以小面積土地為主,地少,農作物價錢上不去!扶養孩子負擔重,百分之六七十的家庭,難以生存!

二:教育,現在百分之七八十的農村學校基本沒有學生,為了讓孩子收到更好的教育,再加上農村家庭帶孩子在外務工,導致學校合併和解體!

三:在外讀書的年輕人,完成學業,百分之九十五選擇留在城市,環境好,掙錢又多,更多的孩子,已經不習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的農村生活。

四:生活質量,在農村很難做到想吃啥買啥,想娛樂,休閒,美食,沒有消費的場所,對於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說,越來越會享受生活。

五:醫療,很多年輕人在城市務工,工作。在農村的父母健康,成了必須考慮的問題!一般輕病症還可以,對於一些疾病來說,從農村到城市少則半小時,多則幾個小時的車程,給患者帶來更多的傷痛和危險,考慮到這一點,很多人把父母接到了自己的城市,就醫方便。


長白山人五哥哥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物價也提高了,其中最讓老百姓望而卻步的就是房價了,高房價讓許多家庭不堪重負。衣食住行,如今人們對住的要求越來越高了,許多農村人在大城市省吃儉用打拼幾十年就是為了在縣城買上一套房子,改善自己的生活,以往還有許多人喜歡在農村建房,但是現在年紀稍微小一點的人群都寧願多花錢去城裡買房,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在平民窟裡面笑,這似乎已經是一種狀態、一種趨勢了。


錦鯉博高倍


首先,在村裡難以維持生計,大部分的人只能打零工,村裡除了老的就是小的,田地都荒廢了,即使種點,還不夠喂野豬和麻雀;其次,年輕人留在村裡,若無特長或自己的事業,會當成無能者,被人看不起,離開鄉村,到一個周圍沒有那麼多熟人在的環境,冷暖只有自知,沒有人對他品頭論足。


詹前旺


個人觀點也許有些偏執,不當之處請多指教。本人農村出生,爸媽現在還再農村生活,幾十頭牛,十幾只羊,我喜歡農村[呲牙]對於現在的農村年青人來說,沒成家的,家裡沒有負擔,不願意在家幹活,喜歡自由,如果是念過幾天書的,更覺得自己有遠大報復也自然不想回農村,成家以後的年青人,不得不去城裡,因為要考慮孩子的上學問題[流淚],尤其是我們這邊這樣的問題尤為突出,導致村裡年青人越來越少[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