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贸易商店 攀枝花贸易的肇始

春节期间的攀枝花,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摆满了货架,攀枝花人也开开心心挑选着各自喜爱的商品。可是在攀枝花建设初始,在那个年代,这是件无法想象的事情。攀枝花开发建设开始,贸易工作初创。

攀枝花早期商业大致经历了渡口贸易商店、渡口市贸易公司和渡口市商业局三个时期。

1964年11月,渡口贸易商店在仁和成立。服务项目除百货日用品和食品销售外,还有缝纫、补鞋、刊刻、理发、照相、旅社、钟表修理、白铁加工等各种服务。当时的食糖、糖果、糕点、蜜饯、果脯、乳制品、干果、罐头、饮料等副食品,也都是由渡口贸易商店统一采购后,实行凭票供应。

随即渡口贸易商店开始组建大渡口、弄弄坪、烂泥箐、摩梭河、大水井、攀枝花、仁和7个分店,同时增设蔬菜门市部、石油经营部、糖果厂、酿造厂、冰糕厂、木器厂等。

渡口贸易商店 攀枝花贸易的肇始

建在渡口吊桥南的渡口贸易商店第一分店(渡口商场的前身),是1964年11月由25名职工在金沙江边平整地坪,用席子搭建起简易工棚12间,用木板搭起货柜货架后开始营业的,主要卖烟、酒、红糖、盐巴等日用品。商店还借用云南丽江转运站的干打垒,办起了第一个旅店,也就是一间房子,白天做餐馆,晚上铺地铺用作住宿,商店服务员兼旅店服务员。

为了保证职工居民生活资料供应,当时需要工程建设到哪里,商业服务也要延伸到哪里。

渡口贸易商店 攀枝花贸易的肇始

1965年 主攻两矿(煤矿、铁矿)大会战中,会展现场分布较广,贸易商店职工发扬“背篓商店”精神,将粮食、副食、生活必需品用背篓背、用扁担挑,送到生产现场,开展流动服务。

后来的弄弄坪钢厂建设工地,当时已驻有近万施工人员,贸易商店专门派出一支服务队,理发员在草坪上为职工理发,食店职工在荒坡上搭建灶台,办起了露天面馆。

贸易商店职工就是这样紧跟建设步伐,排除各种困难,辛勤工作,为钢铁基地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渡口贸易商店 攀枝花贸易的肇始

早期的商业体制按照政企合一设置,属于工区后勤服务型。国家为了保证建设,也采取特殊政策,实行特定办法,给予特殊照顾。随着建设工作的推进,商业工作也在不断改变以适应发展。

1966年1月,撤销渡口贸易商店,分别成立百货、食品、石油等专业化公司,直接经营批发和零售业务,实行独立核算,由省有关专业公司对口管理。原贸易商店所设分店划分为百货、副食两种商店。

1966年7月,组建渡口市贸易公司,完全取代渡口贸易商店。

1970年9月,渡口市贸易公司撤销,渡口市商业局正式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