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傳承中的中國味

筷子,是指中國常用的飲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屬、塑料等材料製作。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中華飲食文化的標誌之一,發明於中國,後傳至朝鮮、日本、越南等漢字文化圈。

中國人習慣用筷子,而非洲、中東、印度尼西亞及印度次大陸等地區的人則用手指去抓取。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的銅筷子。《韓非子·喻老》言:“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紂王為商朝末期的國君,可見3000多年前的中國就已經出現象牙筷子。

中國很早就已經使用餐具,用勺子的歷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歷史約4000年,用筷子的時間上限還不確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曆史,餐叉直到戰國時仍在用,河南洛陽的戰國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戰國以後,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記載和實物較少出現。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時的分工很明確,勺子用來吃飯,筷子用來吃羹裡頭的菜。

筷子-傳承中的中國味

筷子

筷子在先秦時代稱為“梜”,漢代時已稱“箸”,明代開始稱“筷”。《禮記·曲禮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急救篇》說:“箸,一名梜,所以夾食也”,《禮記》鄭玄注“梜,猶箸也”。《雲仙雜記》載:“向範待侍,有漆花盤,科斗箸,魚尾匙。”

《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走堂的拿了一雙筷子兩個小菜碟又是一碟臘豬頭肉。”沈從文《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邊街又有小飯鋪門前有個大竹筒插滿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

民間關於筷子的傳說也不少,一說姜子牙受神鳥啟示發明絲竹筷,一說妲己為討紂王歡心而發明用玉簪作筷,還有大禹治水時為節約時間以樹枝撈取熱食而發明筷子的傳說。普通筷子的長度約為22-24釐米左右。筷子有很多工藝品,在設計方面融入了更多的傳統工藝,從而也成為人們收藏的選擇,並且也深受外籍人士的喜愛。

筷子-傳承中的中國味

筷子

明陸容《菽園雜記》雲:吳俗舟人諱說,“住”與“箸”諧音,故改“箸為快兒”。因為吳中船民和漁民特別忌諱“箸”,他們最怕船“住”,船停住了,行船者也就沒生意,他們更怕船“蛀”,木船“蛀”了漏水如何捕魚。在這種迷信諧音的思想指導下,故見了“箸”反其道叫“快子”,以圖吉利。明人李豫亨在《推蓬寤語》中說得更明白:“世有諱惡字而呼為美字者,如立箸諱滯,呼為快子。今因流傳已久,至有士大夫間亦呼箸為快子者,忘其始也。”雖然明代已有人稱“箸”為“快”,但清康熙並不承認民間將快加了竹字頭的“筷”字。這可以從《康熙字典》中僅收錄“箸”而不收“筷”得到證明。但皇帝也難以抵擋民間怕犯忌,喜口彩的潮流。在《紅樓夢》四十回,在賈母宴請劉姥姥一段中曹雪芹三處稱“箸”,兩次呼“筯”,而四次直接寫明“筷子”。

當今社會,筷子的稱呼已習以為常,但專家學者在書法、詩詞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稱筷子為箸或筯,並沒有如《推蓬寤語》所言“忘其始也”。

那麼什麼才是中國筷子

首先,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象徵天。方的象徵地,對應天圓地方;這是中國人對世界基本原則的理解;

其次,手持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是為天地人三才之象,這是中國人對人和世界的關係理解。

然後,中國人遵守太極和陰陽的理念。

太極是一,陰陽是二;

一分為二,這代表著萬事萬物都是有兩個對立面組成的。

合二為一,這陰與陽的結合,也意味著一個完美的結果。

中國人講究合二為一,比如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從神話發源。西方後來人神分家了,做事靠科學,做人靠宗教。而中國的什麼都是合在一起的:何仙姑、鐵柺李、呂洞賓、孫悟空、豬八戒這些神仙也是人。

中國人的理想和現實、靈魂與肉體也是合二為一的。

所以,在餐廳裡呼喚服務生“拿一雙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國人;如果說“拿兩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國人。

《周易》中有明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 暗八卦:休、生、傷、杜、景、死、驚、開。筷子有兩根就是二,對應到八卦就是“兌”卦,是“口”的意思。筷子本身直,長對應八卦的“巽”卦,是“入”的意思。

使用筷子時,一根為主動,另一根為從動;主動為陽,從動為陰,此為兩儀之象。

一雙筷子躺在餐桌上,就如同一支筆躺在書桌上。

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慾,以示與動物有本質的不同。

筷子還有點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舊時人們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雙筷子,有什麼毛病都能自己搞定即便忘了帶,隨手掰根樹枝或蘆葦,折斷了,在石頭上磨一磨,在水裡洗一洗,也能用。

使用筷子時也有很多講究,比如夾菜只能從上往下夾,叫做“騎馬夾”,從下往上翻著夾叫“抬轎夾”是不允許的。

最後咱們來看看用筷子的禁忌,用了一輩子你用對了嗎?

1、三長兩短:

這意思就是說在用餐前或用餐過程當中,將筷子長短不齊的放在桌子上這種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們管它叫“三長兩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為中國人過去認為人死以後是要裝進棺材的,在人裝進去以後,還沒有蓋棺材蓋的時候,棺材的組成部分是前後兩塊短木板,兩旁加底部共三塊長木板,五塊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長兩短,所以說這是極為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

這種做法也是極為不能被人接受的,這種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無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這在北京人眼裡叫“罵大街”因為在吃飯時食指伸出,總在不停的指別人,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對方時,大都帶有指責的意思。所以說,吃飯用筷子時用手指人,無異於指責別人,這同罵人是一樣的,是不能夠允許的還有一種情況也是這種意思,那就是吃飯時同別人交談並用筷子指人。

3、品箸留聲:

這種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裡,用嘴來回去嘬,並不時的發出噝噝聲響,這種行為被視為是一種下賤的做法。因為在吃飯時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種無禮的行為,再加上配以聲音,更是令人生厭。所以一般出現這種做法都會被認為是缺少家教,同樣不能夠允許。

4、擊盞敲盅:

這種行為被看作是乞丐要飯,其做法是在用餐時用筷子敲擊盤碗。因為過去只有要飯的才用筷子擊打要飯盆,其發出的聲響配上嘴裡的哀告,使行人注意並給與施捨這種做法被視為極其下賤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齒。

5、執箸巡城:

這種做法是手裡拿著筷子,做旁若無人狀,用筷子來回在桌子上的菜盤裡巡找,不知從哪裡下筷為好。此種行為是典型的缺乏修養的表現,且目中無人極其令人反感。

6、迷箸刨墳:

這是指手裡拿著筷子在菜盤裡不住的扒拉,以求尋找獵物,就像盜墓刨墳的一般這種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屬於缺乏教養的做法,令人生厭。

7、淚箸遺珠:

實際上這是用筷子往自己盤子裡夾菜時,手裡不利落,將菜湯流落到其它菜裡或桌子上。這種做法被視為嚴重失禮,同樣是不可取的。

8、顛倒乾坤:

這就是說用餐時將筷子顛倒使用,這種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謂飢不擇食,以至於都不顧臉面了,將筷子使倒,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9、定海神針:

在用餐時用一隻筷子去插盤子裡的菜品,這也是不行的,這是被認為對同桌用餐人員的一種羞辱,在吃飯時作出這種舉動,無異於在歐洲當眾對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樣的,這也是不行的。

10、當眾上香:

則往往是出於好心幫別人盛飯時,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遞給對方被會人視為大不敬,因為傳統是為死人上香時才這樣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飯中,無異是被視同於給死人上香一樣,所以說,把筷子插在碗裡是決不被接受的。

11、交叉十字:

這一點往往不被人們所注意,在用餐時將筷子隨便交叉放在桌上這是不對的,人認為在飯桌上打叉子,是對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學生寫錯作業,被老師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質一樣,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這種做法也是對自己的不尊敬,因為過去吃官司畫供時才打叉子,這也就無疑是在否定自己,這也是不行的。

12、落地驚神:

所謂“落地驚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將筷子掉落在地上,這是嚴重失禮的一種表現,祖先們全部長眠在地下,不應當受到打攪,筷子落地就等於驚動了地下的祖先,這是大不孝,所以這種行為也是不被允許的但這有破法,一但筷子落地,就應當趕緊用落地的筷子根據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畫出十字,其方向為先東西后南北意思是我不是東西,不該驚動祖先,然後再撿起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