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事業技術人員來說,評上職稱有多大實惠呢?

對事業技術人員來說,評上職稱有多大實惠呢?

對事業人員來說,職場出路主要有兩條,一條走職務提拔之路,一條是職稱晉升之路。對於那些家庭有背景、有實力、能說會道者走職務提拔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實現身份轉換,變成夢想中的公務員,走上人生的康莊大道。譬如原單位有個同事,89年出生,2012年考到單位裡,原計劃培養成為業務幹部,但人家有能力,有背景,在單位裡混了幾年,業務本領沒見提高什麼,嘴皮子練利索了,加上單位正處於人手不足的當口,命運垂青,連續提拔,2015年被提成副科下鄉當領導去了。比他年齡大6歲,早進單位兩年的另一名同事,依然在業務科室裡苦苦等待機會。

對那些沒有多少家庭背景,需要依靠自己實力進行打拼的人來說,與其寄希望於在千軍萬馬中擠過獨木橋,為了提拔忍辱負重,委曲求全,求爹爹、告奶奶地找關係,扒門路,自降身份,倒不如放開心胸,淡然面對,順其自然,同時紮實做好業務工作,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走職稱晉升道路,先把眼前的利益抓到手裡再說,也能讓自己活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那麼評職稱到底能有多大實惠呢?下面結合我2008年和2017年兩次評上後,工資漲幅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

2008年我們單位一行三人通過了中級評審,由於單位裡中級崗位設置較多,缺口有4個,拿到證書的下個月我們三人就全部被聘用了,工資也隨之上漲了大約160元左右,漲幅約在20%左右,年均增資2000元左右。這讓依賴工資生活的我開心不已,蚊子再小也是肉啊。單位裡另一個同事,看到我們忙頭忙尾,又是申報材料,又是面試的,最後不過漲了百多元工資後,心中鄙夷不已。當時他心血來潮,和親戚聯合買了臺收割機搞副業,勁頭正足,看我們一副瞧不起的表情“這點錢,我聯合收割機割兩刀就掙回來了。”但他不知道,評上職稱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工資上去了,今後調資什麼的也同樣水漲船高,一次受累,終身受益。果不其然,兩年後,那位同事因收割機作業太累受不了,賠錢賣了。轉頭想再去申報職稱,卻因為崗位設置受限,屢屢受挫,直到2015年才拿到中級證書並被聘上,比我們晚了整整七年。在不考慮工資上漲的前提下,也比我們淨損失1.4萬元以上。這又何必呢?

2017年10月我幸運地評選上高級職稱,也在證書拿到手後第二個月,被單位聘用,成為單位裡唯一一個高級職稱。由於當時我們市裡工資起點很低,不算績效,淨到手工資不過三千餘元左右。沒辦法,財政窮,大家都一個水平線上的。拿到高級後全工資上漲了750元左右,其中到工資卡上淨漲了688元左右,由3416元左右變成了4104元左右,漲幅同樣在20%左右。並且在調資半年後,我們市裡落實住房補貼政策,按照政策實施前的上個月的工資基數計算核發,這樣我的住房補貼也比其他人高了一部分,真是幸運中的幸運。現在過了兩年多,我的卡上工資大約為5900,比同齡人工資平均要高1000元左右,這也是我之所以激情滿滿、任勞任怨的動力所在,總得對得起這份工資才行。當然,相比於其他一些人,我是負責具體業務的,中層幹部,平時工作時間較長,生活來源幾乎全部依賴工資收入。而其他同事雖然工資收入少些,但人家富餘時間較多,外財、副業充足,綜合收入遠超於我也未可知。要不然,也不會有人寧願不幹中層幹部,也要時間自由些、寬鬆些的事情發生了。

總而言之,對事業人員來說,有可能的話還是儘早報職稱吧。因為這是當前最公平、最透明的晉升渠道了(至少在我們這個行業如此,其他不得而知),更看重的是你的能力、水平和工作實績,其他場外因素可能有,但相對不大,而且也不影響你的職務提拔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