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业技术人员来说,评上职称有多大实惠呢?

对事业技术人员来说,评上职称有多大实惠呢?

对事业人员来说,职场出路主要有两条,一条走职务提拔之路,一条是职称晋升之路。对于那些家庭有背景、有实力、能说会道者走职务提拔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实现身份转换,变成梦想中的公务员,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譬如原单位有个同事,89年出生,2012年考到单位里,原计划培养成为业务干部,但人家有能力,有背景,在单位里混了几年,业务本领没见提高什么,嘴皮子练利索了,加上单位正处于人手不足的当口,命运垂青,连续提拔,2015年被提成副科下乡当领导去了。比他年龄大6岁,早进单位两年的另一名同事,依然在业务科室里苦苦等待机会。

对那些没有多少家庭背景,需要依靠自己实力进行打拼的人来说,与其寄希望于在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为了提拔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求爹爹、告奶奶地找关系,扒门路,自降身份,倒不如放开心胸,淡然面对,顺其自然,同时扎实做好业务工作,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走职称晋升道路,先把眼前的利益抓到手里再说,也能让自己活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那么评职称到底能有多大实惠呢?下面结合我2008年和2017年两次评上后,工资涨幅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2008年我们单位一行三人通过了中级评审,由于单位里中级岗位设置较多,缺口有4个,拿到证书的下个月我们三人就全部被聘用了,工资也随之上涨了大约160元左右,涨幅约在20%左右,年均增资2000元左右。这让依赖工资生活的我开心不已,蚊子再小也是肉啊。单位里另一个同事,看到我们忙头忙尾,又是申报材料,又是面试的,最后不过涨了百多元工资后,心中鄙夷不已。当时他心血来潮,和亲戚联合买了台收割机搞副业,劲头正足,看我们一副瞧不起的表情“这点钱,我联合收割机割两刀就挣回来了。”但他不知道,评上职称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工资上去了,今后调资什么的也同样水涨船高,一次受累,终身受益。果不其然,两年后,那位同事因收割机作业太累受不了,赔钱卖了。转头想再去申报职称,却因为岗位设置受限,屡屡受挫,直到2015年才拿到中级证书并被聘上,比我们晚了整整七年。在不考虑工资上涨的前提下,也比我们净损失1.4万元以上。这又何必呢?

2017年10月我幸运地评选上高级职称,也在证书拿到手后第二个月,被单位聘用,成为单位里唯一一个高级职称。由于当时我们市里工资起点很低,不算绩效,净到手工资不过三千余元左右。没办法,财政穷,大家都一个水平线上的。拿到高级后全工资上涨了750元左右,其中到工资卡上净涨了688元左右,由3416元左右变成了4104元左右,涨幅同样在20%左右。并且在调资半年后,我们市里落实住房补贴政策,按照政策实施前的上个月的工资基数计算核发,这样我的住房补贴也比其他人高了一部分,真是幸运中的幸运。现在过了两年多,我的卡上工资大约为5900,比同龄人工资平均要高1000元左右,这也是我之所以激情满满、任劳任怨的动力所在,总得对得起这份工资才行。当然,相比于其他一些人,我是负责具体业务的,中层干部,平时工作时间较长,生活来源几乎全部依赖工资收入。而其他同事虽然工资收入少些,但人家富余时间较多,外财、副业充足,综合收入远超于我也未可知。要不然,也不会有人宁愿不干中层干部,也要时间自由些、宽松些的事情发生了。

总而言之,对事业人员来说,有可能的话还是尽早报职称吧。因为这是当前最公平、最透明的晋升渠道了(至少在我们这个行业如此,其他不得而知),更看重的是你的能力、水平和工作实绩,其他场外因素可能有,但相对不大,而且也不影响你的职务提拔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