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景谷·茶林·化石

在景谷的土地上,發掘出了全球唯一的距今3540萬年的景谷寬葉木蘭化石,以及廣泛分佈的距今2700萬年的中華木蘭化石。根據考古發掘,發現新石器時代的石刀、石斧以及人類居住過的遺蹟,兩千多年前,“羌”“濮”“百越”三大族群就生活在景谷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說明早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就有人類在這片土地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人類文明,經過遷徙、融合,形成了現在眾多少數民族彙集的景谷縣。


歷史·景谷·茶林·化石


茶樹是雌雄同株異花授粉的被子植物。木蘭是被子植物的原始代表,古木蘭是被子植物之源,是山茶目、山茶科茶屬及茶種的始祖。思茅有茶樹始祖化石——第三紀景谷寬葉木蘭(新種)、中華木蘭化石及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野生茶樹和最大規模的原生野茶自然群落。是唯一具備茶樹原產地要有茶樹的原始型生理特徵、有古木蘭和茶樹的垂直演化系統、為第三紀木蘭植物群地理分佈區系的三要素地區。


歷史·景谷·茶林·化石


1978年,以寬葉木蘭(新種)為主體的景谷植物群化石被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發現公佈。

木蘭植物群化石,主要分佈在北緯22°5-25°之間,幾乎為北迴歸線所平分;野生茶樹分佈多集中在北緯21°08-25°58,而沿著北迴歸線南北方向逐漸減少,並自西向東延伸。野生茶樹與木蘭植物群化石分佈多集中於北迴歸線兩側,均為常綠闊葉喬木型,都是南亞熱帶、熱帶雨林共生產物,生態習性上,都具有喜溫、喜溼、喜酸、耐蔭怕鹼等習性,這是茶樹在長期的系統發育過程中所形成的生態習性接受了木蘭遺傳基因的結果。


歷史·景谷·茶林·化石


在地質古生物學上被稱為“第三紀景谷植物群分佈區系”,是我國少見的漸新世植物群,也是唯一沒有受到第四紀冰川波擊的區系。景谷盆地芒線的景谷寬葉木蘭(新種)化石,距今約3540萬年。


歷史·景谷·茶林·化石

 

我國已發現的木蘭化石只有兩種,一是寬葉木蘭,僅見於景谷;二是中華木蘭,見於思茅市的景谷、景東、瀾滄,臨滄地區的滄源、臨滄,保山市的騰衝,德宏州的梁河等7縣;普洱市發現中華木蘭化石的地點在景谷煤廠、景東田心、瀾滄勐濱等處。中華木蘭較寬葉木蘭晚,時代為晚第三紀中新世。從葉片的形態、葉脈構造、側脈對數及夾角大小、側脈不達緣、並向上彎曲與上方側脈相連、葉尖形態等特徵對比,茶樹與寬葉木蘭、中華木蘭植物化石有較多的相似之處,在遺傳上有親緣關係。


歷史·景谷·茶林·化石

由此推斷,在第三紀木蘭植物群地理分佈區系特定的氣候環境條件下,茶樹由寬葉木蘭經中華木蘭演化而來,在未受到第四紀多期毀滅性冰川活動襲擊的條件下,茶樹在景谷得以生存和發展,並傳播開來。


歷史·景谷·茶林·化石


上壩、小吊水頭兩株古茶樹的發現和存在,展現了從景谷寬葉木蘭、中華木蘭到現今廣佈的茶樹所經歷的垂直系統演化的過程。千家寨野生古茶樹群落的地理位置,與景谷寬葉木蘭化石的產地景谷盆地及中華木蘭化石產地景谷煤廠、景東田心緊緊毗連。


歷史·景谷·茶林·化石


茶樹由寬葉木蘭經中華木蘭演化而來,從景谷木蘭植物群化石與千家寨野生古茶樹群落如此臨近,以及從第三紀木蘭和現代茶樹時空分佈系統的密切聯繫,從景谷寬葉木蘭化石的出土,到千家寨大面積原始野生古茶樹群落這一茶樹活化石的發現,證明了茶樹起源在中國的雲南,普洱是茶樹重要的發源地、原產地。

歷史·景谷·茶林·化石

 

從地質變遷、茶樹自然分佈和進化類型來看,某種物種變異最多的地方就是該物種起源的中心地帶,許多屬的起源中心在某一地區集中就是這一植物區系的發源中心,原始茶樹集中並具有原始茶樹的形態特徵和生化特徵的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普洱及周邊地區是茶樹變異最多、品種資源最豐富和山茶科、山茶屬植物最集中的地方,是原始茶樹最集中並具有原始茶樹形態特徵和生化特徵的地區,是茶樹的起源中心和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

歷史·景谷·茶林·化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