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長憶長沙血戰:150毫米重炮,每天最多30發彈,日軍屍首橫飛

1937年七七事變以來,抗日軍民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戰爭打響後,國軍在正面戰場組織了數次大型戰役,無論是淞滬會戰,還是之後的南京保衛戰,均以失敗而告終。要說真正體現抗日軍隊威風的大型戰役,還屬長沙會戰。

長沙會戰從1938年9月開始,1942年2月結束,其間發生小規模戰鬥不可計數,發生大規模會戰共3次。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軍隊陣亡、受傷和失蹤的近10萬人,但給日軍造成更加慘重的傷亡。戰後統計,長沙會戰共殲滅日軍超過11萬人。

連長憶長沙血戰:150毫米重炮,每天最多30發彈,日軍屍首橫飛

長沙保衛戰,中國軍隊奮起還擊

對於長沙會戰,有太多可以記述的地方。除了薛嶽的“天爐戰法”外,有位親歷長沙會戰老兵的回憶,也同樣彌足珍貴。

這名老兵名叫白太常,於1915年5月,雲南人,黃埔軍校12期學員。1941年到1942年間參加了第二次、第三次長沙會戰。時任重炮第1旅7團2營5連連長。由於他所在的炮兵團在長沙會戰中與步兵協同默契,重創了日軍,他和戰友受到了指揮部的通電嘉獎。

在二戰前,國軍和德國交好,雙方各取所需。雙方在軍事上的交流更甚,以至於在抗戰期間國軍頗為精銳的裝備大多是德國造。白太常所在的部隊,裝備的就是當時中國軍隊最好的德械150毫米口徑榴彈炮,射程最遠可達30千米,有效射程為12千米左右。這樣的重炮,在當時的中國軍隊手中,算得上是殺手鐧。

連長憶長沙血戰:150毫米重炮,每天最多30發彈,日軍屍首橫飛

150毫米口徑榴彈炮

這樣大口徑的炮彈,落到日軍陣地上就能炸出一個大坑,在有效半徑內的日軍非死即傷,僥倖活下來的士兵,要麼缺胳膊少腿,要麼被炮彈爆炸震傷,喪失戰鬥力。白太常後來回憶說,有時候上級命令他們集中打日軍的一處結合部。連隊集中4門榴彈炮進行打擊,白太常通過望遠鏡可以看到,隨著爆炸火光閃亮,能看到被炮彈炸飛的日軍屍首、殘肢斷臂等。

這樣的火炮火力雖猛,但因為所配備的炮彈造價昂貴,再加上數量有限。所以上級要求白太常他們一天一門炮最多隻能打30發炮彈。可是面對日軍的兇猛攻勢,急需炮兵的火力支援,每天30發炮彈根本不夠打。為了長期堅守,白太常和戰友們只能忍著打、省著打,據他回憶,他一門炮打得最多的一次,只打了23發炮彈!

連長憶長沙血戰:150毫米重炮,每天最多30發彈,日軍屍首橫飛

炮兵做好戰鬥準備

連長憶長沙血戰:150毫米重炮,每天最多30發彈,日軍屍首橫飛

長沙會戰中,百姓支援前線

白太常所在的營,炮兵陣地設在嶽麓山腳下,他們將榴彈炮隱藏於防禦工事,只將炮口露在外面,炮口可以上下左右移動。工事上面都有偽裝,日軍的偵察機很難發現他們的工事。而榴彈炮的射程可以越過長沙城,直接打到城北日軍發動進攻的必經之地。當日軍發動進攻時,炮兵觀察員會利用望遠鏡觀測敵軍的位置,同時長沙城北指揮樓上的步兵也會把他們看到的情況用電話通知炮兵。上級一聲令下,炮兵就拉開炮閂,裝填炮彈,發射,日軍等著歸西!

連長憶長沙血戰:150毫米重炮,每天最多30發彈,日軍屍首橫飛

正是憑藉這樣的“精打”“細算”,他們打的每發炮彈都能準確、及時地命中目標。默契的步炮協同,給長沙保衛戰做出重要貢獻。但白太常他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連隊的戰友犧牲3名、受傷7名,白太常連長的鎖骨也被日軍飛機扔下的炸彈炸斷了。即便如此,他們仍然勇敢地堅持作戰。全面反攻時,步炮協同十分出色,獲得重慶方面的通電嘉獎。

連長憶長沙血戰:150毫米重炮,每天最多30發彈,日軍屍首橫飛

中國軍隊繳獲的日軍武器

抗戰勝利後,白太常在陶峙嶽將軍部隊中參加起義,任兵團秘書。他和許多愛國官兵一起,迎來新中國的成立。1951年,劉伯承籌建的南京軍事學院缺少專業教員,而白太常出生書香門第,又是黃埔學生,再加上豐富的炮兵實戰經驗,被安排到學校講授《炮兵戰術》課程。劉伯承的真情實意和平易近人,學員們的尊敬,讓白太常很感動,他盡心盡力傳道授業,還萌生了入黨的想法。

1988年,72歲的白太常如願以償,實現了入黨願望。2007年3月8日,白太常在昆明總醫院逝世,享年91歲。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