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物華天寶"天華山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在陝南安康市寧陝縣四畝地鎮有一片神秘美麗的大山----天華山,在佛語中有“物華天寶”之意,茫茫天華山與戶縣相通,與佛坪接壤,方圓數十公里,貫穿了大半條蒲河。2016年7月8日,西(安)成(都)高鐵秦嶺天華山隧道順利貫通,這標誌著西成高鐵橋隧工程進入攻堅階段,“一線穿南北,蜀道變通途”。秦嶺天華山隧道全長約15.989公里,最大埋深超過1000米,是西(安)成(都)高鐵長大密集隧道群中最長一條,也是亞洲最長單洞雙線高鐵隧道。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往四畝地鎮去的道路沿途風光無限好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陝南安康市寧陝縣四畝地鎮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勤勞淳樸的四畝地群眾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西成高鐵穿約四畝地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西成高鐵穿約四畝地

四畝地鎮位於寧陝縣西部,距縣城64公里。東與新場鎮、筒車灣鎮相連,南和西邊與佛坪縣毗鄰,北與周至縣、戶縣接壤。轄四畝地、四樹坪、柴家關、太山壩、嚴家坪5個村和 1個居民委員會,19個村民小組。四畝地歷史久遠,要追溯至唐代武德年間,有陳姓大戶為抵防土匪騷擾,建佔地約四畝的石堡,故得名四畝地。新中國成立後轄四合、桃園兩鄉。1952年四合鄉增設太平鄉,桃園鄉增設四樹坪鄉。1953年撤銷太平鄉,設四合、桃園、四樹坪三鄉。1958年三鄉改稱四畝地管區屬蒲河公社所轄。1961年設置四畝地公社。1967年改稱四新公社,1972年恢復四畝地公社。1983年9月改為四畝地鄉。1996年11月將柴家關鄉併入改稱四畝地鎮。四畝地為革命老區。1935年12月,中共陝南特委在四畝地建立寧佛工委。1938年12月,建立了中共四畝地黨支部,屬中共安康地委管轄。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四畝地境內的天華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的重點保護動物羚牛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四畝地境內的天華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的重點保護動物羚牛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四畝地境內的天華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的重點保護動物大熊貓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四畝地境內的天華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美麗風景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四畝地境內的天華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美麗風景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四畝地境內的天華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美麗風景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四畝地境內的天華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美麗風景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四畝地境內的天華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美麗風景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四畝地境內的天華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美麗風景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四畝地境內的天華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美麗風景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四畝地境內的天華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美麗風景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四畝地境內的天華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美麗風景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四畝地境內的天華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美麗風景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四畝地境內的天華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美麗風景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四畝地境內的天華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美麗風景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四畝地境內的天華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美麗風景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四畝地境內的天華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美麗風景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四畝地境內的天華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美麗風景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四畝地境內的天華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美麗風景

四畝地境內的天華山景區建有藥王廟,盛產 "獅子頭,菊花心"名貴黨參,曾為朝廷貢品。境域有蘭花湖,龍潭瀑布、新隆古樹、石猴子及古佛寺佛教文化旅遊景點。

自古以來,天華山就是川陝往來的要道,商販從蜀中出發過劍門關,穿漢中,取道洋縣,翻越天華山,出戶縣,到達西安。這條茶馬古道,曾經商旅絡繹不絕,滴滴答答的馬蹄聲響逾達數百年,山下的四畝地鎮老街也因此貿易繁華昌盛,客流不斷,當年有“小上海”之稱,後來在抗戰期間更是擔負渝川陝三省的地下交通站的重任,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據說三國時期,諸葛亮佔據漢中,打算繞道寶雞大散關,出祁山進軍中原,蜀中大將魏延提出引兵翻越秦嶺,就是現在的天華山,兩路齊出,直取關中,被諸葛亮所阻止,就是因為天華山地勢複雜,山高路陡,難以逾越。從蒲河溯游而上,四畝地老街就在天華山腳下,也是山的尾部。老街口上有一座清朝末年的私塾---“養正學社”,房舍雖然早已灰飛煙滅,獨留下高大的門樓如同風燭殘年的老人佇立達百年之久,算算也是寧陝最早的私塾之一了。老街僅存的幾間木板房,穿越茫茫時空,經歷漫漫風雨,已是鏽跡斑斑,門板上的黑漆在陽光中反射著點點金光。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天華山,滿眼是綠樹的幽雅,白雲的嫵媚,山泉的清冽,清風的纏綿。這裡樹美,山美,景更美。天華山景區內人文景觀頗多,這裡既有文公廟、懸棺、古棧道遺址、古莊園遺址、大王寨、菩薩廟、山神廟等歷史古蹟,而著名的林口子戰役就發生在這裡,如今這裡有紅軍棧道、紅軍標語、烈士紀念陵園訴說著紅色革命戰爭的歷史風雲。

大地尚未甦醒,唯獨幾枝桃花俏生生毫不謙讓的開著,奔騰的河水,撞到石頭上泛著清白的漣漪。河岸邊兩座微微隆起的墳冢透過樹林依稀可見,山間的馬尾松挺拔肅立,郁郁青青。走進仔細觀察,石塊簡易壘起的墳頭,水泥勾縫,一塊水泥抹成的墓碑上簡單刻著著幾個大字“林口子烈士墓”,別無其他。探訪當地一個年近九旬的老人,詢問林口子的戰事,老人熱情健談,娓娓道來。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四畝地過去是連接川陝茶馬古道上一個繁華熱鬧的小鎮,有“小上海”之稱,陝南最早的黨支部就誕生於此,抗戰初期建立過連接四川漢中到西安延安地下情報站。聽著老人的講訴,穿過漫長的歷史隧道,曾經的戰火彷彿浮現在眼前。

1946年6月,國民黨撕毀停戰協定,集結三十餘萬大軍對中原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實行碾壓式的圍殲,妄圖一舉吃掉中原八路軍6萬餘人。黨中央根據形勢,將中原八路軍分為三部分,其中由王震、王首道率領率三五九旅、幹部旅為右路,取道荊紫關向山陽、柞水前進,向西面突圍。1946年8月初進入陝南商洛地區,成功解放鎮安雲蓋寺,胡宗南部為防止王震率部突進關中,在秦嶺調兵遣將設防圍堵妄想將右路軍消滅在陝南。右路軍迅速調整將部隊分做717團和719團兩部,分頭行動,打亂敵人圍殲計劃。717團兩千餘人不畏艱險不怕疲勞,離開鎮安後,向寧陝方向挺進,由太山廟穿插到平河梁,1946年8月6日抵達寧陝新場,嚴懲當地土匪惡霸,書寫革命宣傳標語數十處,簡要休整後,準備前往洋縣略陽,繞到寶雞。

1946年8月9日,717團翻越秦嶺天華山剛剛走到四畝地林口子雞公嶺,就遭到敵軍的伏擊,林口子戰役就此拉開序幕。林口子沿線山勢險峻,雞公嶺兩邊懸崖峭壁,從山溝只有一條小路通往外界,一座小山包直對溝口,適宜埋伏。原來在突圍部隊解放鎮安後,國民黨四處設伏,在林口子駐紮三個連隊約400餘人,防止我軍進入漢中,不想剛剛設伏就與我軍遭遇。敵人率先開火,我軍猝不及防,當場四名戰士犧牲,用兩挺機槍將我軍壓制在溝口。一時間,槍聲大作,子彈呼嘯,兩軍互相回擊,激戰一個小時,我軍衝鋒三次,都未成功。指戰員分析前後皆有強敵不宜戀戰,只有殺出一條血路,才能脫險,觀察地形採取正面佯攻,派一個小分隊翻山運作到敵軍背後,一舉端掉敵人的兩個火力點,我軍主動出擊奪取有利地形,敵軍迅速潰散,戰鬥經歷兩個多小時結束。我軍共犧牲十一人,其中一名女戰士為搶救傷員英勇就義,打死打傷敵人三十餘人,取得了林口子戰役勝利。

時間緊迫,敵人追兵尾隨而至,我軍來不及掩埋戰友遺體就匆匆轉移了。後來717團解放了華陽,穿越川陝公路、渭河平原、隴海鐵路、西蘭公路,1946年8月29日在陝甘寧邊區部隊接應下,勝利地重返陝甘寧邊區。戰事過後幾天,當地一位姓彭的士紳,出資十一塊銀元,悄悄掩埋了烈士的遺體,修建了兩座烈士墓。

槍聲遠去,硝煙散盡,兩岸險峻的山巒依舊靜靜地沉寂著,透出古老的荒僻和時間的幽深。想到稚嫩的生命在此定格,青春的熱血在此拋灑,頓時肅然起敬。瞭望遠方,松濤如嗚,流水如泣,許多林口子的故事,就這樣鐫刻在石頭上,流淌在河水裡。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站在四畝地鎮的老街盡頭,感受著歲月流金,物是人非的褪變,留下一段段蒼涼的故事。放眼遠眺,這大大小小的山巒,連綿不斷延伸向遠方,或險不可攀,或高聳入雲,或雲霧繚繞,宛如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讓你目不暇接,心曠神怡。沿老街而上,經過魚洞子、涼水井,山勢逐漸險峻起來,路下面傳來淙淙的流水聲,這條流淌千年的蒲河,時而平緩寧靜,時而奔騰激盪,清澈俊秀的河流明亮見底,叮叮咚咚的水聲有著天籟般的美妙。河對岸幾戶農家屋簷下懸吊金燦燦的玉米,兩顆柿子樹已經掛紅,深黃的黃豆苗等待採割。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繼續向北行走,算是天華山的腹地了,有一處被人們稱作“石猴子”的地方特別惹人注目,遠遠望去,兩顆高大蔥鬱的樅樹底下,一隻猴子一動不動蹲在一塊巨大岩石上,伸出一隻手放佛要摘取什麼,又好像招呼同伴,惟妙惟肖。據說石猴子還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仙界的一隻靈猴,因觸犯天條被貶下界,落在這裡,被化為石猴,為了懲罰它,只准它夜裡活動出來覓食,石猴經常趁著夜色偷取河對岸的莊稼,因此對岸農田常常欠收。當然傳說只可付之一笑,多多少少安慰那那個年代終年勞作卻食不果腹的農人,也流露著人們對五穀豐登的期盼。深秋天涼,草木凋零,大地放佛一張黃皺的草紙,一片片收割的稻田裸露著灰褐的泥土,一垛垛的稻草堆在田邊,三三兩兩牛羊低下頭靜靜地啃草佇立,悠閒恬淡,這一切都散發著濃郁的田園風情。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再沿河而上,經過一個狹窄的山嘴,前面豁然開朗,出現一個橢圓形的盆地,據說這裡曾經是唐朝開國駙馬柴紹的謫貶之地,因此取名為柴家關,後來被歷代皇家作為御用狩獵場,足以可見當年獸類繁多,環境清幽,景色宜人。如今一條公路從中穿行而過,人們沿路而居,紛紛建起了小洋樓,平整的田畦裡種著各類時蔬,地邊一排排修剪的桑樹沐浴在秋色裡,守護著安靜祥和的大地。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秦嶺天華山美景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天華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站一景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天華山秋色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天華山秋色

(大美秦嶺)“茶馬古道”四畝地,


再向前就到了天華山的最深處了,到了寧西林業局的伐木場,也快進入莽莽的原始森林了。當年為了搞活山上經濟,木材作為最主要經濟命脈,這裡紅極一時,現在僅剩一排平房在陽光裡靜默,一條野草橫生的土路順著山勢延伸向遠方。路旁的青松經過二十餘年的保護,已長成參天大樹,枝幹粗壯挺拔,樹冠遮天蔽日;紅樺、白楊、青岡樹、野荔枝木、馬尾松,參差羅列,鬱鬱蔥蔥,它們在這裡度過歲歲年年,從青蔥到枯黃,從夢發到凋落,週而復始,呵護著這片深情的土地。秋陽溫暖的撫摸著,秋風熱情的薰染,大山的顏色悄然變化,黑的崖、青的松、黃的葉、紅的果、藍的天、白的雲,五彩斑斕,可謂是大自然華麗的鋪排。(盧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