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以後如何轉行?

見聞色


大俠觀點:轉行之前,一定要先積累新行業的經驗。

我就是30歲轉行的,目前來說混得還挺好。收入、動力、興趣都得到了更大提升,所以我就分享下我個人的經歷,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先說下我之前從事的工作吧。

30歲之前,我一直從事的是家居建材行業的營銷策劃管理工作。因為沒有上大學,所以高中畢業之後就出來工作了。

從最開始的基層銷售員,做到市場部主管,再到營銷總監。

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十多年時間。

而當我決定要轉行的時候,身邊所有人都感到詫異,同時也極力反對。

然而我還是堅定的要轉行,原因跟你的情況差不多。對行業、工作都極其厭倦,動力肯定就不用多說了。

而關於興趣方面的問題,是因為我從高中畢業後,因為沒學歷、沒經驗,所以沒辦法選擇了幹銷售。而之所以進家居建材行業,也是“偶然”的機會。

在那時候根本就沒考慮過哪個行業好或者不好的問題。

之所以會選擇在30歲轉行,一方面是我個人對於自己的人生規劃方面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在此之前其實做了3年多的籌備。

接下來就說下我轉行的情況。

我是在26歲的時候開始做營銷總監的,而做了營銷總監之後自己也在不斷學習和摸索一些新的營銷方式和思路。

於是我參加了很多學習和培訓,包括線上和線下的。

多年的營銷工作經驗,讓我看到了一些新的機遇,也就是新媒體。

在當時我還只是對於新媒體營銷比較感興趣。

經過一年左右時間的瞭解和學習之後,我開始嘗試做新媒體。

主要從兩個層面來嘗試,公司營銷戰略層面和個人層面。

也就是在進行營銷戰略規劃時,我開始把新媒體營銷融入到了公司的營銷規劃中來。

另外我自己開始做自媒體個人號——也就是我現在這個頭條號。

在經過三年多的摸索和學習後,終於在30歲這一年,我果斷轉行了。

首先跳出了家居建材行業,另外跳出了營銷銷售管理這個職業,最後放下營銷總監的身份面子去做一個基層員工。

現在我在一個教育集團,任職新媒體中心負責人。

收入、地位、行業都讓我比較滿意。

最後再說一些心得體會吧。

雖然職場上有句話叫做“換行窮三年”,但是在我看來,如果自己從事的工作不是自己感興趣的,甚至還產生了厭倦心理,那麼不換行可能會讓自己痛苦一輩子。

但是當我們年齡到了一定階段後,輕易換行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收入、地位、面子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所以,在換行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幾個問題。

1、你喜歡哪個行業?

2、你擅長哪個職業?

3、你是否有長遠規劃?

我之所以能夠在30歲果斷轉行,是因為我花了三年時間來學習新的職業技能,等於就是說我做了三年的前期準備。

而相對而言,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在轉行的時候其實更穩妥。畢竟你的工作經驗會讓你在全新的領域更快成長。

所以,要是你確實想要轉行,我不建議你“盲目”轉行。

在咱們這個年齡段,其實試錯的風險更大,所以更需要“三思而後行”。


職場大俠知陽


我想說的是能下定決心轉行的人,一定是值得佩服的。

轉行對於我來說挺難的。

因為我們是不願意一成不變的度過餘生。

不論是為了高薪、還是因為對原來工作環境的無法忍受。

文末有福利,閱讀完本文只需3分鐘,看完的話可以點個贊,謝謝。

小編今年30了,工作9年,大專機械專業畢業,沒畢業直接進國企化工廠,從事化工生產一線工作。

農村出來的孩子,沒什麼見識,感覺大專一畢業能進入世界500強的國企也是很開心的,畢竟不用一畢業就失業,不用自己去人才市場擠著去投簡歷(雖然當年我也打印了幾份)。沒去工廠的時候,都不知道化工廠的塔、罐、換熱器、泵什麼的都是什麼樣子。一直以為蒸餾塔就像大雁塔或者雷鋒塔那個樣子。

話說誰也有同樣想法的,舉個手!哈哈哈...

這一開工就是好幾年,化工廠有多苦估計好多人沒有體會。化工行業一般情況下是沒有正常的節假日,(主要是工人),都是排好的班,早中晚、甲乙丙丁之類的。輪著上,該哪個班上就去上班,所以過年過節什麼的,一般不調班的話,你可以把三年後春節你上什麼班都可以知道。

有頭腦的公司還開發出倒班日曆這種高級產品,專門幫助倒班人員。需要的自己去下載吧,可不敢貼圖了,怕被再封號。因為我們之前沒有周幾的概念,只有上班-休班-上班。往復循環,就像機器一樣,什麼時候檢修可能有機會停一下。

想象中的化工廠可能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也可能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但是實際上,極有可能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甚至可能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安全生產大於天,公司也配備專職安全技術人員,但是工作幾年下來,真是越來越膽小,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因為什麼一件可能很小的事情就出現大的事故,前有世界最大的化工生產事故——印度博帕爾毒氣洩漏事件,後有前幾年我們都不願去回想的天津港事件。這都是生產或者儲存化工原料因為誤操作或者是違規之類的原因造成的,但是隻要出事就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我們生產的也是這樣的易燃易爆、高溫高壓的化工原料,而且長時間的接觸對人的身體有很大的傷害,但是生活的太安逸,想要跳出這個圈就越來越難,考慮的也越來越多。

1、自己的學歷不高,雖然後來上班時候接著考了成人本科的學歷,但是學的還是化工方面。而且很多公司也不承認。

2、年齡也越來越大了。出去不知道幹什麼工作,整天在工廠憋著,就是上班、休班。甚至上班時候連去食堂都是奢侈,因為崗位上人少,只能輪換著去吃飯,或者是同事幫忙帶飯在崗位上吃。

3、有房子、戶口、孩子以後上學、保險之類的很多顧慮。

可能是我多慮了,也可能是魄力不夠,就這樣轉行的小火苗在心裡埋了一年多又熄滅了,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後來的休息的時候就自己上網開始搜索相關的轉行,什麼“工廠工人轉行去哪裡?”,“30歲轉行容易麼?”之類的問題。這些答案無一不指向互聯網行業,畢竟我們國家現在互聯網行業發展最好。

其實每一個人遇到的情況和所處的環境以及性格都是不一樣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能下一個決心,而且付諸實踐。

心中有了方向,就擼起袖子加油幹吧,就去互聯網行業,大佬們不要鄙視我們這些轉行互聯網的人,做運營吧,聽說入門容易,就是不知道這麼大年齡還有人要麼?(心裡的小黑人說!)

怕什麼!還沒去試試,怎麼知道?踢前鋒不也有瓦爾迪、託尼、拉帕杜拉這樣大器晚成、逆襲成名的球員麼,而且人家的足球生涯才多少年啊,我們的職業生涯更長。(心中的小紅人說!)

就這樣,開始了幾個月的運營自學,聽老師講課、做實操、再聽課、自己練習文案寫作、瞭解各種資訊。現在到了求職階段。希望在最近能更新最新的入職消息。希望可以給各位心存轉行念想或者是在徘徊階段的朋友打個強心針。


孫遠遠


跳槽窮一年,轉行窮三年;所以轉行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為了讓你少走彎路,我們給予三個建議:

一.30歲以後轉行之前先要好鋪墊

假設在某個行業做膩了想重新換一個行業,那麼你最好一邊做著現在的工作一邊利用業餘時間去想從事的行業兼職。這麼做的好處最少有三個:

1.你提前兼職進入自己想從事的新行業,它能夠為你的轉行提供經驗積累。

2.你通過提前進入自己想從事的新行業,這樣能夠為你日後正式轉行提供切入高職的基礎和條件;避免從基層重頭來過。

3.兼職可以讓你工作和生活更充實,同時增加收入。

二.30歲以後轉行,最好選擇與現在所處行業所關聯的行業轉換,這樣你積累的經驗、人脈才能夠充分利用;同時也能為自己謀取高職,不至於從零開始

什麼是相關聯行業?舉例:食材供應與餐飲是相關聯,餐飲和線下娛樂是相關聯等等。

假設你是做餐飲的想換個行業,那麼你就可以考慮選擇食材供應公司。你從事了新的行業之後,可以把之前認識的人脈利用起來(比如:餐飲老闆、採購、經理、廚師長等等)。

這些人脈將為你的工作開展帶來很大的幫助和業績提升,也從側面幫助你獲得晉升和加薪!甚至因為你掌握了這些人脈資源,面試的時候老闆直接讓你異業同崗切入(你原來在餐飲公司是經理,到了食材供應公司也直接給予任命經理。)

三.30以後以其轉行,不如打造被動收入系統

35歲左右將面臨職場中年危機,因為不少的企業會淘汰絕大部分這個年齡段的員工。你說好不容易轉行剛立住腳跟,結果將面臨被公司淘汰!是不是很扎心!

我們認為考慮30歲以後如何轉行,不如好好思考下如何增加被動收入。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來實現你的被動收入,比如:著書、發明專利、學習炒股、學習其他投資知識等等!一旦你的被動收入系統打造成功,那麼你就再也不要擔心什麼鬼中年危機了!

【關注@諸葛明職場教練 專注職場十六年,堅持分享口才、銷售、營銷、管理、商業系統等方面的實戰經驗】


諸葛明職場教練


正確轉行的三個步驟

轉行是一件重塑工作和生活的事,當你有了轉行的想法,有了自己看重的事情並燃起激情時,就要抓住時機轉行。那該如何著手呢?

1.善用雙向思維,從正反兩面諮詢內行

經濟學家赫伯特·西蒙曾研究職業成長的課題得出結論:一個人花大約3~5年的時間才能真正融入一個行業,花1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達到精通的地步。可知,轉行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

沒有專業知識半路轉行的我們本就不是優勢,再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摸索階段,並不是最高效的方式。向內行的前輩諮詢是最快捷的方法,我們可以從正反兩面出發。

首先,先向轉向這個行業成功的前輩們取經:

(1)選擇這一行的原因,需要具備什麼工作技能;

(2)前輩們的發展路線,都會遇上哪些困難以及解決方法;

(3)針對目前自己的情況前輩們有哪些有效的建議。

其次,儘可能的再向已經離開這行的前輩請教:(1)什麼原因導致離開;(2)這個行業是否有什麼需要注意的“遊戲規則”。

最後,綜合前輩們的經驗,謹慎思考這個行業的利與弊,再結合自身的情況做考量。相較於自己捨近求遠從零去摸索新行業的規則來說,向內行的前輩們汲取經驗,無疑會事半功倍

2、擇優原則,行業和崗位只選一項改變

你需要了解“轉行”並不單純只是轉換行業,這其中還包括了崗位內容。言下之意就是,職業=行業+崗位。所以,你需要明確,自己是想在新行業做舊的工作內容,還是想在舊行業裡做新的工作內容。

很多人希望通過一次轉行就是實現新行業新工作內容,這在實際工作中難以實現。你目前的成就是由你過去的成績堆積起來的,想拋開這些以零經驗進入新行業做新的工作,這樣的做法很難成為大部分的企業聘用你的理由。

所以,如果你想轉行,行業或崗位內容只選一項改變。憑藉過去的部分經驗及所長進行“實力轉行”,只有聰明地去適應和改變自己,才能總是讓自己處於有利之地。

3、先實施,後計劃

組織行為學家埃米尼亞·伊瓦拉研究發現:人們之所以轉變失敗,是因為傳統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出問題了,並提出了從“先計劃後實施”到“先實施後計劃”的轉行新思維。

一位曾經合作過的客戶,從公關轉去做了自媒體。在這個過程中她並不是一蹴即至的。在做公關時,基於日常工作之一是編輯稿件,自己便對寫稿有一定的經驗。所以週末會“兼職”免費朋友的公眾號撰稿供稿,在耳濡目染下也逐漸掌握了運營新媒體賬號的技巧,最後也終於運營起自己的自媒體賬號,實現成功轉行。

其實“兼職”是個試錯過程,某種程度上極大的降低了轉行的失敗率。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切身實地的與這個新行業或新職位磨合,通過實踐去了解這個新領域的看事角度、做事方法、存在的問題、整體的發展,再客觀的進行自我分析,自己是否匹配,再進一步做計劃與選擇,避免了轉行失敗需面對的困難處境。

轉行是一個漸變的過程,空想是無用的。先從第一份“兼職”開始,從不斷的實踐中去調整自己,機會來的時候才能一擊即中。 歌德曾經說過,猶豫不決的人,永遠找不到最好的答案,因為機會會在你猶豫的片刻失掉。 轉行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並非取決於一個宏大的計劃或周密的策略。是基於自身優劣的點面分析,通過先實踐調整自己,讓能力逐漸貼近和適應這個新領域,等待最佳機會,最終才能實現成功轉行。

審慎樂觀並做好準備,轉行或許並不是一個困擾,而是人生的另外一種可能。





廣州南方君VLOG


30歲才開始思考轉行,不是不可能,只是難度會很大,你需要考慮的因素會非常多。
說實話,我自己就是30歲才完成第三次轉行。
第一次轉行是在24歲的時候從國企工程行業轉行到互聯網行業,對於互聯網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沒有人帶,沒有熟悉的圈子,從一張白紙開始一筆一劃地蹣跚學步。
吃過很多很多的虧,也上過許多的當,曾經也非常厭惡地想重新回到國企,但是現實告訴自己,已經回不去了。
既然選擇了轉行,還沒有了退路,那咱們只能往前幹了!
轉行到互聯網電商行業,不會運營,那就從電商客服開始幹。不會售後客服的策略,那就是從最初級的接待客服開始幹,總之先入門再說。
只要你進入到了這個圈子,接觸到這個領域的一些思維,其他許多的事情都可能是相關或者相同的。
1年以後開始接受店鋪的操盤工作,也運營過年銷千萬的店鋪。
隨著對這個行業的認知越來越成熟,很多決策更偏向理性一些,知道自己在這個行業已經不再具備什麼優勢了,開始著手曲線救國。
從互聯網電商運營轉型到銷售運營,並且以銷售管理為主,思維一下子從線上運營轉變到線下銷售管理了。
以往需要研究的是店鋪數據和用戶畫像,現在不僅需要研究數據,還需要對銷售人員進行管理。
從來沒接觸過電話銷售的我,也只有奮起直追,結合過往的工作經驗,摸石頭過河,也最終獲得了銷售冠軍團隊。
成家立業後已經不能全心投入到銷售管理了,30歲結合過往的工作經驗轉型到數據運營,一門心思做數據和做業務。
這是我30歲以前三次轉行的經歷。
經過這三次轉行,我總結了幾點轉行的經驗:

1、不要頭腦衝動,一定要理性權衡利弊

我們很多人都喜歡受別人的鼓動,說哪地方工資更高,要不要考慮轉行過去。
頭腦一熱,也就屁顛屁顛過去了。
結果發現,根本不像別人說的那麼回事,可是以前的單位又回不去了,職業規劃一地雞毛。
我告訴你,永遠有比你賺錢的領域或者工作,難道你總要不停的去跳槽嗎?
把自己放在合適的位置才能長久,也才有機會成為自己領域的專家,才能獲得更高的價值,別總羨慕別人的領域。

2、轉行的跨度不建議過大。

我第一次從國企工程行業轉到互聯網行業就算是跨度比較大的一次。
當時年少氣盛,認為自己可以打敗世界,大不了從頭再來,所以頭也不回的過去了。
這也是非常有風險的一次吧。
但是後來的轉行就相對理智一些,每一次轉行都與前一份工作相關。
一來是工作容易上手,不至於從頭再來。
二來是可以把過往經驗轉換一下,面試的時候不至於沒啥成功案例。

3、在一個行業裡不待滿3年,別說完全瞭解這個行業。

很多喜歡玩投機倒把的人,藉著所謂“到處看看”的藉口,涉獵許多的領域。
每次進入一個領域,不到一年,和別人吹牛說的頭頭是道,總以“我做過我還不知道啊”的口吻來提醒別人,自己是權威。
事實上,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潛規則,短短的時間你根本不可能深層次地去了解這個行業的全部。
所以轉行前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在這個行業待滿了3年,足夠了解自己不適合這個行業才選擇轉行的。
總之,凡事都需要理智一些,別總是衝動決策,多分析事情的利與弊。如果選擇了轉行,建議跨度儘可能小一些,也容易入行一些。
歡迎關注@銀桑筆記,十年職場人,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銀桑筆記


30歲轉行,就像足球比賽還剩最後十分鐘,你還落後兩分,贏的機會當然有,但是留給你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30歲的人轉行,生活上、心態上的壓力是很大的,不能像20歲的人那樣隨便,所以下面幾個問題,要考慮清楚。


一、你通過轉行想得到什麼?

轉行肯定是因為在你之前的行業,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或許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行,而得不到,或許是因為行業根本沒前途,而得不到。


總之,你要想明白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對比去新行業裡能不能得到,如果新行業還是一個鳥樣,那你的轉行只是在浪費時間,毫無意義。


二、轉行會導致薪水變化!

轉行窮三年,這句話並不是玩笑話,轉行意味著從頭開始,收入是肯定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的,薪水的降低會不會讓你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只有能生存下來,才去資格去考慮,未來是買別墅還是買遊艇。


三、新行業跟你的匹配度

30歲的學習能力,專注度等各方面是會出現下滑的,完全從零開始,去適應一個新行業是非常難的,所以你需要考慮新行業所需的技術和能力,是不是跟你相匹配。年紀大了要學會認命,客觀的看待事情,而不是想著自己還有主角光環,到哪都能逆天。


30歲才轉行,意味著之前的職業生涯是失敗的。

但30歲轉行,你到50歲時,依舊會20年行業經驗。

所以如何轉行,根本問題是:你需要更加謹慎去對待,珍惜這最後的機會。


關注點金隊長,分享職場、賺錢心得,願每一個人都被溫柔對待,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點金隊長


轉行有風險,辭職需謹慎,在這個“青黃不接”年齡段換行業需要一定的冒險精神,

轉行的話建議優選自己熟悉的領域並能突出自己的個人能力,做好自己的規劃這樣才能讓我們轉行成功!

我有一個朋友是做汽車4S店銷售的,他當年32歲,隨著這兩年國產汽車銷售的不斷下滑,收益越來越難,因此決定轉行,他一直都騎車,12點休休住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其他行業也不是很懂,因此轉行的話,他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重新開始,另一個是選擇汽車相關的職業。

到時他找到我,想跟我諮詢這方面的建議我建議他選擇相對熟悉的一個領域,後來他選擇了汽車零配件這個行業並且一直幹到現在,蘇州冬天而言的話,還是不錯的。

我為什麼建議他選擇相對熟悉的領域呢?

1、隔行如隔山。

俗話說得好,隔行如隔山,一個新的行業,對於一個30多歲的人來說,從頭開始學習的話難度相對較大,另外有那些年輕人前赴後繼的選擇這個行業,那麼你30多歲,相對年齡這方面差距就會讓你在年輕人面前失去優勢。

2、換行窮三年。

30多歲考慮換工作的話,首先我們要考慮一下自身的情況,30多歲在中國一般意義上都有了家庭,有了孩子需要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就是養家餬口!

俗話說“換行窮三年”,如果選擇一個新的行業的話,首先收入可能會比較低,這樣做起工作來可能就會困難重重,一方面是家庭方面,另一方面是對於比相以前的薪資而言的話,會有比較大的心理落差。因此,如果真的打算換行業的話,真的要考慮清楚!

3、相對熟悉的領域可以利用以前的資源,自身融入也更加的便利。

我那個朋友從汽車銷售轉到零配件銷售,雖然說是銷售的產品不一樣了,但是都是汽車行業,因此,以前的一些資源還是可以利用的,回家也比較火,融入這個環境,因為自身在4S店的話,比較瞭解汽車這方面的一些知識,建行的零配件的話也相對輕鬆和簡單。

第二個方面我們要做好規劃。

1、首先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自己工作。

首先我們要做好自己規劃的前提是確定好自己選擇哪個行業?哪個崗位?如何坐車方便的選擇呢?就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去考慮這方面的問題,比如說自己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自己執行力強,還是管理能力強?根據我們自身的一些條件,然後選擇合適我們的崗位和行業

2、豎立一個正確的目標。

確定好崗位及行業之後,我們必須要樹立起一個新的目標,而且是可達到,利用SMART原則。你為什麼要樹立一個正確的目標呢?有目標就是方向,還可以值得我們這些個行業,不斷地提升自己然後達成目標,實現自己的理想。

3、做好在這個工作三年到五年的規劃。

有了明確的目標之後,我們就要做好這個崗位,3到5年的一個短期規劃,或者說是5到10年的一個長期規劃劃。

根據我們的規劃,在一定的時間節點內要完成相應的提升及學習,雖然可能在崗位上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是我們對於自己的要求不能放低,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當機會來臨,我們就可以把握住機會,一躍成為自己想要變成那樣的人,從而不斷地實現個人的目標。

30歲轉行的話,難度相對較大,但是如果選擇相對熟悉的領域,以及做好個人職業規劃的話,我相信,這方面的問題很快就會被解決,因此如果真的選擇轉行的話,一定要考慮清楚哦!


豆芽菜說職場


30歲換行有點困難,可能你從畢業已經工作了6-8年,你前面擁有的技術經驗、榮譽都將化為泡影,又要從頭開始。

到了新公司,你可能要從新適應新環境,學習新的技能,你不在有以前合得來的同事,摸得懂路數的老闆,引以為傲的技術和一般徒弟的吹捧。這裡是一個新戰場,只能和周圍的人慢慢磨合,還要沒日沒夜的提高新技能來滿足新的工作。

到了30歲換行可能著重考慮下自己的心裡能不能承受住,因為新的環境可能有比你小的上司,你也不在有你原來行業原來公司的權威,每每工作困難的時候會有些失落。另外一個方面,30歲了你的學習能力變弱了,還有一個你原來的工作經驗固化了你的思維,會讓你在新的行業吃力萬分,現在隨便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學習技能領悟技能這一塊幹翻你,所以換行須謹慎,30歲這個年齡我想著你在原來行業原來公司已經油條級別的人,有點發懶的心態了。

既然你選擇30歲這個坎換行說明你還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人,保持良好的心態,迎接你的新工作,創造新的明天。我也是在這個年紀換行從通信換到了軟件開發,實在困難[淚奔]




跑步小蝸牛


我用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你,沒有明確的目標方向,打算放棄一切、從頭開始的心理準備,無論如何不放棄的堅持,請千萬不要隨便轉行,不然你很可能會後悔莫及。

一定要想清楚!

轉行有可能是主動自願的,例如對行業厭倦了、想轉換工作環境等等;也有被迫轉行的。

例如:行業的衰落,搬遷的新城市沒有相同機會等等。但無論是主動還是被迫的,轉行這個問題一定要心思熟慮,三思而後行,不妨思考一下這幾個問題,看看你或者你如何才能成功轉行?

第一,你是否能夠承受得起轉行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前提是30歲以後,而不是剛出社會小白,你與20多歲的年輕人相比,年齡上處於劣勢不說。

相對而言,你的試錯成本會非常高昂,是否能夠捨去你現在擁有的一切是非常關鍵的。 因為你如果投入一個新行業,對於充滿未知的前途,你未必有勇氣迴歸到“零”這個起跑線上從頭開始;

再者,這時的你已經處理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態,轉行這樣如此巨大的改變,面對家人的反對意見,你是否能夠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呢?

第二,是否知道你轉行後要做什麼?

實際上,對於很多想轉行的人來說,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

畢竟“三十而立”這個觀念讓無數人感到壓力,確實有些職場打拼的人在30歲的時候,實在無法“立”起來;

太多比自己年輕比自己有能力的人,眼巴巴看著他們要不升遷,要不創業,要不出國,彷彿只有自己原地踏步,不知道要幹什麼。 如果你這種情況,更加不能盲目衝動!

當然如果你有非常清晰的職業規劃,這時候轉行是可以的。但情況是完全相反的話,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告訴你,你的成功率會非常低。

第三,轉行後,打算給自己多長沉寂的適應期?

投入到一個新行業裡,你需要重頭再來,而且要調整好心態面對無法預料的困難和隨時而來的心理壓力。

你需要沉寂一段時間來解決這些問題,短則一到兩年,長則可能要三到五年,甚至更長時間,你是否能夠耐得住寂寞呢?

我25歲的時候,放棄原來的工作,投身到互聯網行業從0開始,我用了接近三年時間,長期996,甚至經常007,投入比身邊人2倍甚至3倍時間,才能把同齡人差距追回來。

同樣地,我為了追趕這個差距,這三年裡我失去了生活,除了吃飯睡覺,基本把一切時間都投入到工作或工作相關的事情上。

總結來說,轉行雖然是一個邁向成功全新的機會,但時間不等人,奉勸所有想轉行的人,在轉行之前,必須考慮清楚轉行的風險和成本,你是否能夠承受得住!

歡迎關注苑燕兒,一起分享收穫, 一起成長


苑燕兒


先說明一點:三十歲轉行風險極大,一旦失敗輕則浪費幾年時間後又回到原來的行當,重則回都回不去,提前大坡度的走下坡路。

因為三十歲是分水嶺,你的前十年是累積知識經驗人脈心智的過程,這些東西是你上坡的過程,30歲就是職業黃金期,是這些經驗人脈心智發生最大價值的時候,也就是這近十年累積變現的時候,而這時候你選擇換行,那麼這十年累積就打水漂了。

其次,30歲還在換行,那麼你求職時候HR回很質疑你,前面這些年你在想什麼、在做什麼,為什麼到現在才想到換行?是思想不夠成熟?還是各種穩定性有風險?再說了,30多了,你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已經步不如年輕人,公司為什麼錄用一個換行的你而不是選擇一個更年輕的?

那麼風險如此,如果篤定了承擔風險,如何選擇換行呢?

1、不是什麼行業都可以進入,有平衡風險和可能性

曾有個朋友做自媒體的,到29歲的時候覺得賺錢太慢了,想轉型去做金融分析師,後來我幫他分析後,從學歷的準備上、經驗背景上、能力上的準備、甚至於CFA、CPA等證書的考證,就需要準備4年左右,即便考到證書後他的學歷和經驗概率也非常低,最後花花似打消了這個念頭。

所以跳槽換行不是那個行業賺錢、想去做什麼就可以做的,而要從這樣2個維度去思考選擇:

①知識技能能力相關性

比如我一個朋友以前做行政後勤的,行政後勤相對來說價值比較低,所以在做了三年多後就謀求轉型做HR,HR相對於行政會更有技術性一些,而這個轉型也並不難,因為在某些企業行政和人事是合併一個崗位的這就有切入點,其次HR的一些基礎工作行政屬性比較強,考一個人力三級師就有切入點和基礎。

在我們選擇換行的時候,主要考慮的是自己的技能、經驗、技術或者某些資源能給自己帶來換行的可能性,這才是一種理性的選擇,並且這種選擇能夠更大概率提高換行的成功概率,也降低自己換行的風險。在明晰自己的能力技能可能性後,是要選擇相關聯的職位去考慮,比如做HR的轉行可以考慮走培訓師、獵頭、管理諮詢顧問方向轉型,比如做經銷商開拓方面的銷售,可以朝銷售培訓、市場管理、終端店長等方向轉型。

所以盤點一下你能力、知識、經驗、資源,在自己原來的相關領域在領域的橫向縱向去尋找適合的方向。

②興趣性格價值觀

“適合”才是我們換行的最大動機,如果不適合,你會迎來下一次換行。而對自身而言,“適合”的最底層要求就是興趣、性格、價值觀與企業匹配,也就是職業上的三觀匹配。

舉個栗子,你的職業興趣是做研究方向的,原來就因為被安排去做生產管理鬱鬱寡歡多年,現在換去做職能類工作,仍舊不適合。研究型的人要去做數字分析、技術方案研究就會感到舒適、做得舒服。

同樣的性格也是,性格的內向外向、理性感性也絕對工作性質上的選擇,一個適合饅頭苦幹的人去做觥籌交錯的工作肯定做不好也不開心,價值觀也是一樣的道理。

這裡推薦可以用MBTI、DISC、霍蘭德職業興趣來測試自己的興趣性格價值觀。

基於以上,我們也才能夠梳理篩選出適合我們轉型的方向和路子。

2、朝著目標方向有所準備

如果找準了一個或幾個適合轉型的方向,並不久意味著可以轉型了。這些方向都是一個終點,能否成功轉型還需要規劃出路徑來。

比如我前面提到的給朋友規劃的從一個自媒體人轉型到金融分析師(雖然概率極低)的路徑就包含前1年考取證券從業資格證、同期開始準備CFA/CPA考試,到第三年後到爭取到小公司做行業研究,通過行業研究來切入金融行業,其中還包括行業研究這個工作的實現路徑等,整個下來就會成為一個完整的時間倒推表,已經需要達成的任務條件。

這就才是路徑。所以當你選定的一個職業發展方向來準備轉型時,下一步就要透過大量的網絡招聘信息、各種知識信息問答分享平臺、各種書籍,去整合找出這個崗位需要的任職資格(學歷經驗等影響條件)及勝任力要求(對能力技能的要求),這些要求都需要與你現在情形做對比,然後找出差異,這個差異就是你提要提升和達到的地方,然後列出時間表,這就形成了路徑。

以上就是轉型換行的一點建議,但過30歲中肯的建議不要輕易換行,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但成本又非常高。

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