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課引發的悲劇:父親欲拉著兒子尋短見

好絕望?深圳12歲男孩利用上網課,在手機上打遊戲、看直播,充值一萬餘元Q幣後,又打賞遊戲主播12萬餘元。面對這樣的情景,父親徹底絕望了,欲拉著兒子尋短見,所幸得救,損失的錢也陸續追回。


“丈夫砸碎了家裡所有的碗筷酒瓶,拉著兒子要從陽臺跳下去,被我攔住後,又在凌晨拉著兒子跪在107國道,最後被巡警帶到了派出所。” 男孩的媽媽說,都這樣了,她仍然體會不到兒子的悔過之心。
“這麼多年,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沒有改變。”

2


好絕望?河南15歲女孩,疑因沒有手機上網課等原因,將母親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大量吞下,導致昏迷住院。女孩的姐姐上高一,弟弟讀小學六年級,她讀初三。三姐弟共用一部手機,女孩錯過了上網課的時間。
女孩的父母均為殘疾,是建卡低保貧困戶,家中有兩部手機,一部智能手機,去年9月份買的;另一部只能拍照。姐弟三人輪流使用智能手機觀看直播、錄播上網課,用另一部拍照記錄作業。
官方通報:2018年,女孩曾因家庭瑣事有過一次服藥昏迷的經歷;今年元宵節前後,她丟了一輛自行車心情不好;2月27日,女孩將一些不知來源的藥品研磨成粉,被姐姐丟棄;2月28日,女孩拿走父親半包香菸,並將其一根根掰斷;2月29日早上,女孩服用藥品陷入昏迷,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


3


12歲跟15歲,都是花一般的年齡。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孩子們有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學習機、平板電腦、電話手錶等,被各種電子產品包圍著;窮人家的孩子,卻連登錄上個QQ都是奢侈,只能生活在絕望中,伴隨著死亡和解脫。
能不叫人痛心嗎?80年代長大的父母,總想給兒女創造優越的條件,卻不能讓兒女懂得幸福的來之不易。深圳那位父親,辛辛苦苦攢下的存款,被兒子幾晚上就打賞給了陌生的主播。在兒子眼裡,父母的辛苦算什麼?
近段時間,孩子們利用上網課,在手機上打遊戲、看直播、大筆打賞主播的新聞幾乎鋪天蓋地。兒女揮霍父母的血汗錢,就一點不心痛嗎?平日裡用零花錢給父母買樣禮物都捨不得,打賞主播卻揮金如土,怎會不讓父母寒心?
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成了敗家子和白眼狼,父母寄託在兒女身上的希望也全沒了,他們累死累活為了誰?自己捨不得吃穿,也生怕兒女餓著凍著,又是為了啥?嚐盡童年貧苦的父母,奮鬥的動力在哪裡?沒有哪個父母希望兒女重蹈自己童年時期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他們只想給兒女最好的生活。


4


那些打賞主播不眨眼,花錢如流水的孩子們,不妨比較一下15歲小女孩的故事,設身處地想想,如果換個家庭背景,沒有父母的打拼,還在溫飽線上掙扎,又會是怎樣的心情?窮人家的孩子不想活了,有錢人家的孩子活得不耐煩了,前者是生無可戀,後者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誰都貪玩,誰都會享樂,卻不是誰都可以盡情享樂。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情仇,也不會有與生俱來的享樂,所有的優越條件都離不開人們對惡劣環境的改變,是一代又一代人用血汗和智慧換來的。享受其中的人,懂得感恩嗎?不懂感恩,便不會珍惜。
既然可以創造,窮人家的孩子也不必自卑,只要勤奮努力,所有的貧窮和不堪都是暫時的。貧窮和富足永遠只是表面的差距,人心卻是一致,都有人性的弱點,都喜歡玩樂,尋找遊戲的刺激,也都有人性的優點,感恩和珍惜,奮發圖強,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5


孩子終究是孩子,怎麼可以用成人的思維去要求?如何才能讓孩子一邊上網課,一邊不至於沉迷於網絡遊戲?又該如何保證窮人家的孩子有手機上網課?孩子們平常用手機玩樂,從來都沒盡興過,此刻利用上網課,可以名正言順的耍手機,又如何保證不是脫韁的野馬?


有些家長開始發出呼喊,請停止網課,父母沒有時間和精力陪讀,孩子們拿著手機得不到監督,很容易沉迷於網絡遊戲,甚至用鉅款打賞主播、充遊戲幣等,給家庭帶來損失,給成長帶來負能量。
上網課也是為了教學,讓孩子們不耽誤成長,有錯嗎?家長在承擔掙錢養活孩子、照顧孩子吃喝拉撒睡以後,就把教育的任務全部給了學校。經濟的擔子太重,家長保證了孩子在學習上的所有開支;生活的壓力太大,家長保障了孩子的吃穿住行。家長有錯嗎?
試想一下,孩子們不上網課,成天在家裡無所事事,做父母的就真的放心?有的父母擔心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乾脆不許孩子用手機;有的父母沒錢,正好讓孩子用不成手機。殊不知自己成天抱著手機玩,對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們,無疑不是充滿了誘惑。

6


在兒女面前,做父母的沒有權利抱怨,只有更加努力,更加細心,方方面面做得更好。不防多一些引導,多一些安慰,多一些陪伴?孩提時,都是在父母的要求下成長;自己做了父母,想想孩提時的叛逆,是不是可以在要求兒女的同時,多一些自我要求?


太不容易了,父母儘量做好,兒女儘量體會,良苦用心堪比成長良藥,在兒女成長的路上沒有捷徑可走。付出越多希望越大,然而,想要希望成為現實,還得付出更多心血。那就滿足孩子的基本條件,再多一點陪伴,傾力相授,引導孩子上好網課。
父母不要高高在上,再能幹的父母,連孩子都教育不好,也都是失敗。父母也不是全能,更不是十全十美。經歷過童年的調皮搗蛋,長大後也依然存在不足,家長意識到了,就該跟孩子同歡樂共成長,也才是人類的進步。(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上網課引發的悲劇:父親欲拉著兒子尋短見


作者:森森姜林,四川通江人,職業編輯,《孤學》教父,著有《歸途》等書,長期從事公益,曾被全國多家媒體報道,現運營自媒體,微信公眾號跟作者同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