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大地震的直接導火索:不起眼妃嬪差點改變歷史

文|周渝

後宮之事,史書往往只有寥寥幾筆,多少明爭暗鬥,腥風血雨,都隨著當事人的逝去而永遠湮滅於歷史波濤之中。嘉靖二十年(1541)前後的紫禁城後宮必是暗潮洶湧,方皇后與曹妃之間可能已勢同水火、劍拔弩張,而這時候另一位不起眼的妃嬪——寧嬪王氏的參與,則成了這場後宮大地震的直接導火索。

寧嬪王氏通常被稱為“王寧嬪”,在嘉靖十年冊選的“九嬪”中,並不見其名,其家世、何時入宮、因何被封為嬪皆不詳,也無生育。原本王寧嬪大概會和歷史上無數“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的後宮女子一樣,將一生的都消磨在紫禁城的紅牆之內。但壬寅宮變讓她在史書上留下一道醒目血痕。

由於王寧嬪留下的資料極少,歷來對於其人如何多是通過壬寅宮變來進行推測。有人說其是個性格剛烈、不甘受辱的女子。也有觀點認為其是個怨毒之人,被嘉靖帝冷落後,心生嫉恨,動了殺心。當然無論是哪種情況,僅憑王寧嬪一弱質女子之力都無法將皇帝置之死地。但王寧嬪找到了可靠的盟友,她們就是宮女楊金英等人。

後宮大地震的直接導火索:不起眼妃嬪差點改變歷史

乾清宮東次間東牆上的門,通往東兩梢間的暖閣

楊金英,壬寅宮變的主要實行者,身份為宮女。在明代,紫禁城內設有“六局一司”作為專門管理宮女的機構。六局為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一司為宮正。六局各司其職,負責“以勞宮寢、祗勤典守”,戒律責罰則由宮正掌理。選拔宮女的地點主要在江南一帶,每次選拔約300人,其中又分女子和婦人兩種,女子年紀13歲以上,19歲以下;婦人年30以上、40以下無夫者。入宮的女子、婦人比較優秀者,先為女秀才,再升女史、宮官,以至六局掌印。一般女子、婦人在宮中服役五至六年,允許出宮回家婚嫁。從明代宮女制度的信息來推斷,楊金英等人應該屬於六局中的尚寢局,該機構下屬有司設、司輿、司苑、司燈。

但這裡還涉及兩個問題,其一,這些宮女和王寧嬪為何能夠達成共識,鋌而走險對皇帝下手?其二,壬寅宮變的事發地點究竟是在乾清宮還是在曹妃宮中?

先說第一個問題,即殺人動機。從現有的史料基本可以斷定,宮女們欲將嘉靖帝置之死地,不僅是鋌而走險,更是魚死網破。嘉靖迷信道教,長期服用丹藥是沒有什麼爭議的,而這些丹藥中不少都有強烈藥性,一旦服用後會出現亢奮、暴躁等症狀,宮女很可能成為其發洩對象,長期遭受虐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