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宮變”:一場史無前例的“宮女起義”

文|周渝

今天所見的乾清宮多是經過清代翻修後的模樣,包括原來明朝的牌匾也都被更換過。明朝時,龍椅之後還沒有“正大光明”匾,彼時宮中懸過多少匾不得而知,但根據明代宦官劉若愚留下的筆記《酌中志》中記載,可知崇禎年間的乾清宮所懸之牌匾為“敬天法祖”四個字。不過,乾清宮的丹陛是明朝的老東西,據記載,這些臺階是明代時皇家派人取自西山白玉石打造,每塊“長三,闊一丈二尺,厚二丈五尺,鑿為十一紋”,以萬人拖拽至此,築萬年不動之基。

“壬寅宮變”:一場史無前例的“宮女起義”

乾清宮正殿內景

清朝的雍正帝移居養心殿之前,乾清宮的東、西暖閣一直是皇帝的寢宮。自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起,到雍正帝移居養心殿為止,乾清宮一共居住了14位明朝皇帝和兩位清朝皇帝(順治、康熙)。暖閣內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共九間屋。這些屋子內如同迷宮,每間屋子都有上下兩層樓,各有樓梯相通。更為複雜的是,每間屋子裡都有三張床,或在上或在下,一共27個床位。在明代,乾清宮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在此居住。其他妃嬪只能按次序進御,沒有皇帝的允許不能久住,當夜即離開。至於睡哪一間屋,哪一張床,都由皇帝自己決定,即使是熟悉暖閣情況的宮女和太監,也不能確切地知道皇帝究竟睡哪兒。

明代乾清宮為“天子之常居”,坤寧宮為皇后寢宮。名曰“乾清”與“坤寧”是取天下清平、大地安寧之意。嘉靖十四年(1535),於兩宮之間中圓殿改名交泰殿,取“天地交泰”之意,也有君臣之意互相溝通、上下同心之願景。總而言之,內廷三宮之命名,正是表達了明代帝王希望天下長治久安之美好願望。不過在嘉靖一朝,乾清宮與坤寧宮卻是多事的不祥之地,三位皇后皆不得善終,而嘉靖帝本人也險些命喪於此,可謂乾清不清、坤寧不寧。

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二十一日深夜,嘉靖帝朱厚熜熟睡之際,十數名宮女以花繩為器,摸到御床之側,隨即用繩子套住嘉靖帝的脖子,企圖將其勒死。這次事件震驚了紫禁城,史稱“壬寅宮變”。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宮女謀殺皇帝事件,從帝、後、妃、嬪到普通宮女,無不牽涉其中。多年以來,壬寅宮變從謀殺動機到事發地點皆疑雲重重。要覆盤這次宮變,首先得請出幾位主要涉案人——嘉靖帝朱厚熜、皇后方氏、端妃曹氏、寧嬪王氏以及宮女楊金英等16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