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任內閣首輔,編纂《永樂大典》的解縉,為何在雪中凍死?

《大明風華》的熱播讓永樂皇帝朱棣火了一把,作為整個明王朝時期成就不低於朱元璋的皇帝,他創造的“永樂盛世”是明王朝的巔峰。

朱棣在靖難之役後登基,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他爹朱重八為了預防相權對皇權產生威脅,廢除了丞相制度並嚴令後世子孫不能再設立這個官職。政策是個好政策,但是工作量實在太大了,朱棣發現他一天不吃不睡也幹不完這麼多活兒!而且廢除丞相之後,皇帝與官員之間就沒有了過渡的橋樑,這讓皇帝直接面對了所有的官員,也就承受了所有的壓力。

大明首任內閣首輔,編纂《永樂大典》的解縉,為何在雪中凍死?

於是在公元1402年的6月,朱棣成立了內閣。

這時候的內閣,其實就是皇帝朱棣的秘書班子,他們的辦公地點集中在了皇宮的四殿兩閣,稱為內閣學士或內閣大學士;職位設定為五品,定位就是中等級別的皇帝高級秘書。首批內閣成員是翰林院的7位才子,在《大明風華》中出場的解縉,楊士奇都在其中。

這些人的特點是年輕,有學問,做事幹練,文學才能優異,行政經驗豐富;隨著內閣的成立,一個新的職位產生了,就是內閣首輔;內閣首輔的品級也是五品。這種情況直到明朝的中後期,內閣大學士一般都兼任了尚書職位之後才使內閣諸人成為朝臣之首。

朱棣時代,成為朝臣之首是想都不要想的,敢想就是死罪,朱棣可是被自己兒子稱為“比老虎還毒”的存在啊;首任內閣首輔就是《大明風華》之中那位看不明白事兒而被扔雪地裡凍死的才子解縉。

解縉也因此與胡惟庸並列歷史上承上啟下人物之列,胡惟庸是中國最後一位丞相,解縉則是第一任首輔。倆人下場也差距不大,都沒得到好的結果。

大明首任內閣首輔,編纂《永樂大典》的解縉,為何在雪中凍死?

為什麼是解縉,這是因為解縉確實有才,是大明頭號筆桿子,朱棣需要利用他的才學來修撰《太祖實錄》;修撰《太祖實錄》,這個事情很重要,需要證明兩件事。

第一件:血統問題。

就是證明朱棣他媽是他媽!朱棣出生於朱元璋打天下的戰亂年代,沒有完整的出生證明。因此朱棣必須證明他是朱元璋的原配馬皇后的親生兒子,而不是其他妃子生下之後由馬皇后撫養長大的。

馬皇后是朱元璋唯一的皇后,只有她生的皇子才是嫡子,這關係到他即位的合法性。

解縉通過《太祖實錄》的整理修改,有論點有論據,令人信服的對朱棣是馬皇后親生子的問題進行了表述,出色的完成了這一任務;以後的所有正史都引用《太祖實錄》的記述,明確標明朱棣是馬皇后的第四子!

大明首任內閣首輔,編纂《永樂大典》的解縉,為何在雪中凍死?

第二件:正義問題。

就是證明朱棣搶奪皇位的是正義的!

為了證明這一點,解縉對《太祖實錄》進行了刪改,增加了表現朱棣帝王之氣的部分,刪除了他和中央政府對抗的部分;作為反例,解縉將建文朝描述為暗無天日的時代,皇帝荒淫無度,奸佞橫行,上天接連示警,民間各種災禍不斷。一正一反,朱棣靖難就成了拯救老百姓出火海的正義軍事行動了。

修改後的《太祖實錄》呈給朱棣御覽,朱棣只批了四個字:深體朕意!受到領導表揚的解縉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立即投入了另一部書的編撰之中,這部書就是《古今烈女傳》。

皇帝登基,都會重新建立自己的規矩,樹立榜樣,打造統治權威。朱棣也不例外,他的皇后是徐達的女兒,建議皇帝讓秘書們編寫一部貞潔烈女讀本,讓天下臣民學習這些道德模範的榜樣。

朱棣深以為然,就把任務交給瞭解縉負責。

大明首任內閣首輔,編纂《永樂大典》的解縉,為何在雪中凍死?

於是解縉就主編了《古今烈女傳》,蒐集記錄了上千名貞潔烈婦的光榮事蹟,數量上超過了所有史書上記錄的烈女總和。這部書的編撰在對女性的控制,管理,摧殘,禁錮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後世我們聽說過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寡婦不改嫁,流氓騷擾自己毀容,男女授受不親等均出自於此。

此後的解縉在編書方面的天賦得到了更大的發揮,朱棣把自己文治武功中的文治標杆:編撰《永樂大典》交給瞭解縉。

由於是篡位登基,朱棣憋著一口氣要作出讓後世讚歎的成績來證明自己。武功方面他親自上陣,一次次的討伐蒙古。甚至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實話說這方面確實做到了極致了。

文治這一方面就是編撰《永樂大典》這一部有史以來空前的百科全書,這是一部彙集了中國古代文化精髓,集大成的曠世奇書,收集各種古代典籍7-8千種,遠遠超過清朝乾隆時期的《四庫全書》的3000多種。

大明首任內閣首輔,編纂《永樂大典》的解縉,為何在雪中凍死?

解縉有幸成為了這部奇書的總編撰官,僅此一事,足以把他前面所有的汙點一把抹去了。他沒有辜負朱棣的信任,圓滿的完成了《永樂大典》的編撰工作,既為永樂朝的文治作出了突出貢獻,也將自己的名字留在了歷史之中;編撰《永樂大典》的日子是解縉一生中最榮耀的時光。

與《大明風華》中演繹的解縉在朱棣晚年失去信任不同,由於捲入了皇室的奪嫡風波,在永樂三年的時候,解縉就開始失去了朱棣的信任;支持太子的解縉被朱棣認為是太子兄弟不和的罪魁禍首,說白了就是認為自己孩子都不錯,之所以現在感情不好了就是解縉在中間挑事兒。

永樂五年,解縉被陷害,一路貶官到了越南。在越南的幾年天高皇帝遠倒也消停;永樂八年,解縉進京出差,恰好朱棣討伐蒙古去了,沒見到。就去覲見了胖乎乎的監國太子爺。

大明首任內閣首輔,編纂《永樂大典》的解縉,為何在雪中凍死?

這事兒被誣陷為故意等朱棣不在的時候才進京,是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去見的太子;朱棣大怒,將解縉抓進了錦衣衛的監獄之中,一呆就是5年。

永樂十三年,錦衣衛都指揮使紀綱領會了朱棣的意圖,用酒灌醉瞭解縉,讓他凍死在雪地之上。這一點和電視劇是基本一致的,解縉死後家族全部流放遼東。

一代才子就這樣走完了一生,究其原因,除了介入皇室紛爭之外,恐怕還有一個原因是他修改《太祖實錄》的時候,知道的太多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