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在新疆兵团的知青岁月

说起易中天,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你知道吗,这位以“百家讲坛”名扬天下的厦门大学教授、知名的作家、学者、教育家,在午夜常常梦回新疆……

易中天在新疆兵团的知青岁月

易中天在新疆兵团的知青岁月

因为生于1947年的易中天,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度过一生中最宝贵十年的青春岁月。他时常会想念自己出发的地方,那个绽放过自己青春的地方,那个叫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地方,一个他生活和工作过十年的地方,而且那十年正是他从18岁到28岁,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易中天在兵团的十年

“其实我到现在还经常梦见兵团,后来我也慢慢理解了贺敬之的《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谈起兵团岁月,易中天这样感慨。

易中天在新疆兵团的知青岁月

易中天与故友激情拥抱

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劳动力紧张成了兵团建设最头疼的大事之一。1955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文中向知识青年发出号召: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兵团随之作出决定,动员内地知识青年支边……

易中天在新疆兵团的知青岁月

在读了苏联作家威拉·凯特林斯卡娅的《勇敢》后,一心想到新疆去写本中国版《勇敢》的易中天在1965年9月和上千名的武汉青年,一起踏上了西去的列车。“机车飞奔烟尘卷”中,易中天和他的战友们到达了他们的分配地,有着“小西伯利亚”之称(150团是石河子最远的一个农场,这里有着最低温度零下40℃的寒冷冬季,也有着最高温度可达零上40℃的炎热夏季)的兵团八师150团。

易中天在新疆兵团的知青岁月

易中天被分配到了畜牧班,放牛,挤牛奶,后来又放羊,收麦子,拾棉花……沙海之城里艰苦垦荒,让他经历了不少艰苦和考验。

1966年,易中天到新疆的第二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文革开始后不久,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遍布大江南北,因为易中天在文艺方面的特长表现突出,他被连队领导抽调到团部,成为一名宣传队员,主要工作就是编剧。为了苦中作乐,易中天在工作闲暇之余开始创作诗歌,他的作品在《诗刊》、《解放军报》、《新疆文艺》、《军垦战报》上都发表过,一时被朋友们誉为“新边塞诗人”。

易中天在新疆兵团的知青岁月

通过努力,易中天的文学生命在兵团这片热土上悄然绽放……

1975年3月25日,易中天利用自己在文学上的特长,报名去了乌鲁木齐八钢子弟学校,在那里他得到了校长赏识,成为了一名高中老师。1977年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1978年国家又恢复了研究生考试,易中天全力以赴备战考研,以高分考取了武汉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专业。

兵团留着他的青春

在兵团,易中天有过酸甜苦辣,有过不少纠结,也有过不少郁闷和困惑,但对他而言,兵团给他的更多的是回忆和怀念。

易中天在新疆兵团的知青岁月

每当易中天回到兵团,看到老朋友,他心里都会觉得暖暖的,对他而言,兵团就是一个走出去但忘不掉的地方,因为,这里留着他的青春。

易中天在新疆兵团的知青岁月

在新疆,易中天还认识了自己的妻子

那年易中天参加了新疆文联举办的创作骨干学习班,易中天在班上认识了写散文的李华,这时易中天与她一见钟情,两人谈了三年左右就结婚了。

易中天在新疆兵团的知青岁月

易中天写给兵团的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六十周年时,易中天还特赋此诗,以为祝贺:

塞外江南知几许,黄沙漫处英雄旅。

稻花香似酒旗风,麦浪翻如春夜雨。

当年烽火熄狼山,百战将军奏凯还。

二十万人齐解甲,荒原不再是荒滩。

秋雁南飞过无影,红柳瑟瑟风吹醒。

准噶尔兮大漠横,塔里木兮冰河冷。

有志青年来四方,红装一夜换军装。

为将瀚海存心海,便认他乡作故乡。

旌旗展展羌笛咽,百年孤独千秋业。

难酬家国三春晖,辜负长安一片月。

月下花前曲意新,园中桃李已成荫。

桃红柳绿分天地,遍野春蕾满目亲。

丰收勿忘艰难日,浩气长存军垦志。

愿君步步上层楼,风雷奋起凌云势。

易中天在新疆兵团的知青岁月

如今,誉满南北的易中天经常会说:“如果没有兵团的10年生活,我就不可能学会务实精神,不可能了解人性,不可能知道做人的道理……”

易中天在新疆兵团的知青岁月

易中天“我要再穿穿老军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