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質書的未來在哪裡?

2218992768


古語有云“觀古可知今”,縱觀歷史長河,紙質書的演化,從最古老的甲骨,到青銅器、帛書、竹簡,直到蔡倫發明了更為廉價輕便的紙。

而如今,紙質書相較於電子書,已不再廉價、便利。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載體,就像當年紙質書取代竹簡,運用與時代相符的科技去更換知識的載體,這在歷史上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你問紙質書的未來在哪裡,如果是5年、10年年,那紙質書大概率依舊擁有不少的受眾。若是50年、100年,我想,應該就只能在博物館看到了吧。

我們對一件事物所謂的“喜歡”,不過是習慣了它們的存在,而產生的錯覺罷了。我們喜歡紙質書的質感、排版、設計…那是因為現在的電子書做不到這些,但是如果有一天能做到了呢?甚至做的比紙質書更對我們的胃口呢?還會都多少人死守紙質書不放呢?

流年笑擲,未來可期。時代的發展免不了與舊物告別,當年竹簡被紙張替代的時候,閱讀竹簡長大的孩子一定也是無比惆悵吧。若實在懷念,做一個收藏家,也未嘗不可。

我是亮哥,一個人生路上的旅行者。


亮哥遊天下


紙質書一定會永久存在的。

作為一個喜好讀書,而且是讀好書的人(市場上的那些意淫的仙俠流或校園流的爽文小說不是我的菜),我也一度認為紙質書會被電子書或手機平板取代。我一度很喜歡用kindle去讀書,我當時覺得以kindle為代表的電子書實在太方便了。一機在手,那就是隨身帶了一個移動的圖書館啊,而且可以隨時的在電子書上做筆記,並且需要時可以隨時的導出你做的筆記並彙總,而不用像紙質書那樣要去一頁頁的去翻找你做的筆記。

但是慢慢慢慢的,我就發現電子書閱讀起來跟紙質書比差些感覺。就是缺少那種讀書的感覺,總感覺隔了那麼一層。就好比穿襪子泡腳那種感覺……這種感覺相信用電子書看過書的人都能體會。

於是乎,新鮮感過後,我的kindle就成泡麵神器了,我又重新迴歸紙質書行列。

至於在手機或平板上看書,那就更不用說了,由於不是自然光,傷眼睛。

而且還有一點,往往一本新書,特別是好書,紙質書的出版發行一般都比電子書出版的快:先是硬版封面的紙質書出來,然後是軟版封面的紙質書出來,最後你才能在kindle等電子書或其閱讀軟件上看到。我在機場的書店總能淘到一些好的新書,而它們一般上是kindle上還沒出來的。所以,要想先睹為快的話,只能買紙質書。





大江大河夢


您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以下談談我的看法。

根據第三方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總規模為803.2億元,線上渠道是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實現了25.82%的增長,線下書店也實現了2.33%的同比增長。

在線閱讀這塊“蛋糕”,不僅增速誘人,而且是IP的源頭,因此受到各方重視。6月11日,阿里文學在北京舉行新品發佈會,宣佈與天貓圖書聯合推出全新數字閱讀產品天貓讀書APP,助力紙質書實現電子化。同時,發佈會上天貓讀書全新品牌標識和Slogan“品質閱讀,美好生活”也一併公佈。即日起,用戶在淘寶、天貓購買部分紙質書時,可以同時購買其電子版。我認為“紙電一體”是未來趨勢,目前,紙質圖書與電子書在線上購買及消費場景是割裂的,這種狀況使得用戶不能在購買圖書時享受到一體化的服務。但根據第三方調查數據顯示,紙電一體其實已經成為閱讀的主流場景,55%的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一年曾同時閱讀紙質書和電子書。

閱讀是人獲取內容的一種方式,移動互聯網發展到今天,閱讀行為正在發生兩點變化:

1、互聯網讓消費內容的眾多渠道間產生了串聯,這其實是IP衍生的一個技術基礎,任何一種消費方式都不再是單一的。

2、人們在獲取內容的同時,互聯網也會將用戶的閱讀數據反哺給內容生產者。當人們在消費一本紙質書時,人們的分享行為、閱讀停留時間、評論觀點等,都可以用數據的方式反饋給作者。

目前很多網上讀書將試圖通過擴大整個閱讀市場的用戶群體,進一步拉動線上圖書市場的整體銷售。同時,依託紙電一體的大數據,全面提升關聯效率,助力內容創新和作者多元化發展,進一步推動閱讀產業升級,形成從購買、閱讀、分享、推薦再到IP衍生的全新閉環。同時,天貓讀書還將發展包括聽書、內容付費、AR看書等場景的豐富場景,讓手機成為讀者的“移動書櫃”。

加快業務佈局 入局嚴肅文學閱讀市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持續深入,文娛市場的消費途徑正在不斷增多,閱讀作為用戶消費的第一落腳點,也正在迎來全新變革。宇乾表示,互聯網時代流量和內容是一個交替上升、相輔相成的過程,依託阿里生態,阿里文學將堅定不移地走有戰略縱深的文娛生態路線和建立文學產業的基礎設施。

今後,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深入,以文字為核心的內容產業也將迎來全新變化,紙電一體或將全面激活閱讀市場的新增量,推動新一輪的產業升級。



愛吃蜂蜜的熊


紙質書的未來,作為不是業內人士的我,不敢妄自評論。但還是忍不住說說自己對紙質書的熱愛。

讀書,是心靈的旅行。行千里路,讀萬卷書,是一種曠達的人生態度。讀書與旅行,都是追求精神層面的愉悅,在知識的海洋裡瞭解世界,在旅行的途中探索世界,從而不斷地提高自己修養與素質。旅行也是一種讀書,讀山讀水、讀人生百態、讀風土人情。

目前有各種讀書軟件,電子書作為新時代的人們讀書的一種途徑,而我,獨愛紙質書,捧起一本書,細細閱讀,吸收書中的知識,品味書中文字帶來的愉悅。遇見喜歡的文章,可以拿起筆來做一些標註和記錄,還可以做些讀書筆記。看紙質書,不光是可以隨時捧起,從上次的書籤處看起,更是一種儀式,一種情懷。電子書固然方便,但手捧手機,看小小屏幕上的文字,總會覺得少了這樣的書卷氣,少了這樣的文藝氣息。

前幾天參加了一個寫作營,堅持28天的寫作,用本子記錄文字,用筆和紙來代替鍵盤和鼠標書寫。開始時你會覺得寫字生硬,不夠流暢,但堅持下來,便會有不一樣的收穫!所以,讀紙質書,也是同樣的道理,於我來說,我更喜歡讀紙質書。今年也列了自己的讀書計劃,願時光溫柔,不負韶華。




小杜的平淡人生


現在使用電子書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紙質書還是有很大的市場

現在使用手機對視力的影響不容小覷,在沒有決絕這個問題之前

  1. 家長更願意選擇紙質書給孩子使用。將會在兒童繪本、學生課本、課外書籍使用非常廣泛;
  2. 企業家、作家、工作和文字有很大關係的人、愛學習的人,這幾類人是愛看書,看紙質書不僅體驗上不一樣,可以保護視力,還會把書收藏起來,有時間再看,一本好的書是會看很多遍的;
  3. 老人,帶著老花眼鏡,透過“兩層玻璃”看文字,一定沒有隻帶一個眼鏡看舒適。

流水點點


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會去圖書館。去圖書館當然不是去看電子書了。我還是喜歡紙質書,喜歡那種書香,喜歡那種讀書的感覺,讀電子書是沒有這種感覺的。

個人覺得,電子書不可能會代替紙質書。設想一下,你去圖書館了,而圖書館裡沒有紙質書,可能嗎?

家附近有一個圖書館。每次進去都好多人,有看書的,有看報紙的,有複習功課的。紙質書一樣受歡迎。

我倒覺得不是書做的不精緻,而是書裝潢的太精緻,但內容卻沒那麼深刻,沒那麼經典。

也要看到,現在人們確實有些浮躁,靜不下心來去讀書。

我最近隨便拍一些幾分鐘的小視頻,也寫一些五六百,上千字的小文章,視頻閱讀量有的能上萬,但文章一般能達到兩位數就不錯了。

但我覺得文章還是要堅持寫,文章是經過沉思的,經過沉澱的東西,而視頻只是隨手一拍,過後就忘。

所以,我覺得紙質書的前途在於思想性,深刻性,而不在於裝潢的好壞。紙質書的好壞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檢驗才知道。


生命不息行走不止


紙質書由來已久而且比較傳統,讀紙質書有質感一頁一頁的讀書能享受讀書的書本氣息,更能激發讀書的興趣,並且紙質書的收藏價值更能引起讀書人的重視,讀紙質書能讓大腦活躍,讀紙質書更有讀書的氛圍,從舒適度來說紙質書更有利緩解視覺疲勞,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子書逐漸替代了紙質書,電子書方便快捷隨時可以拿出來讀未讀完的篇章,另外電子書小巧攜帶方便,電子書更環保節約資源,其文字圖片影像等訊息更體現出圖文並茂的形式,讀書軟件字體大小顏色可調比較人性化,紙質書和電子書各有優點和不足,傳統書商銷量下滑但是還有顧客不斷光臨,電子書改變的只是讀書的方式,在國內多數的作品和新書問世都是紙質出版,那些內容深刻的書籍讀者還是首選紙質書,由此可見紙質書電子書同樣重要。





平淡生活楊


未來紙質書刊在以下領域依然有較大的市場:

第一:傳統教育領域。傳統教育領域將是未來紙質書刊的重要應用領域,由於傳統教育領域並不是採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所以紙質書刊還是不可替代的。

第二:高端閱讀領域。所謂的高端閱讀要區別於傳統的新聞閱讀和諮詢信息的閱讀,高端閱讀通常集中在研究領域,在文學研究等科研領域,傳統書刊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第三:不能採用互聯網的環境。互聯網雖然目前已經逐漸普及,但是互聯網並不能完全覆蓋閱讀的所有場景,在一些特定環境下(乘坐飛機等),紙質書刊依然具有市場。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方面的問題,或者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諮詢我,謝謝!


逍遙的幸福生活


我覺得要知道紙質書的未來,可以看看之前人類任來記載知識的那些載體,他們的現在就是紙質書的未來。比如古代的羊皮紙,中國的書簡,還有更古老的甲骨文,現在他們都成了都進入了博物館,告訴現在的人以前的人是怎麼記載知識的。

那麼未來紙質書也會一樣,最終會進入博物館,因為現在電子書它能夠滿足紙質書所有的功能,而且它更加的便捷,易於查找搜索,複製粘貼分享。一個手機就可以存下幾十萬上百萬本書,體積小到幾乎看不見,不佔地方。

所以我認為電子書最終會徹底的取代紙質書,紙質書會像之前那些記載知識的載體一樣,最終會進入博物館。


阿偉理想國


作為一名出版社從業者,我想說的現狀是大量紙質書確實很難,想象不到的是發行量到5千的書都能算是暢銷書了,大部分出版社做紙書賺錢越來越難了,都在往數字化轉型。但是也要看到有些紙書銷量仍然很好,比如去年中信出版的《這裡是中國》,還有一些童書繪本也不錯。所以紙質書的未來,我覺得有兩個大方向,一個是精裝書,裝幀精美內容精良,值得一輩子收藏的好書;一個是童書繪本,因為小孩子還是看紙質書比較好,有讀書的氛圍對眼睛也有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