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李梓老师“神秘的面纱”

揭开李梓老师“神秘的面纱”

因李梓老师以塑造“美艳”“火辣”甚至“狂野”的年轻女性形象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很多人无法相像李梓老师本人长什么样、又是一种什么样性格的人。当年常有观众误认为李梓老师本人也一定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妙龄女郎”,其实李梓老师在为简·爱、埃斯美拉达(《巴黎圣母院》)、玛丽亚(《音乐之声》)、叶塞尼娅、阿依曼(《冷酷的心》)、三谷圭子(《望乡》中的女记者)等等这些人物配音时,已经四、五十岁了,而她为《英俊少年》中的海因切、《安娜·卡列尼娜》配音时已年过50岁,在配《红楼梦》(电影版)中的贾宝玉时已近60岁。


“野性的”李梓老师


虽然李梓老师与银幕上的外国女郎在相貌上毫无相似之处,但从这些人物的性格上仍可找寻到李梓老师本人的影子。早年,李梓老师瞒着家里人谎称去天津考学,毅然决然地冲破封锁线、奔赴山东解放区参加革命。生活中,李梓老师更是同事、家人印象中的“野小子、假小子”。


曹雷:我听说,她(李梓)刚来厂里的时候,‘哧溜’一下就能爬上树去。

赵慎之:她胆子很大,不怕蛇,我们下乡劳动,要在水田里面,她怕水里面的蚂蟥,但不怕蛇,你说有劲吧?

曹雷:我们住在农村,那里有广播喇叭,中午想休息会儿的时候,广播喇叭就响了,怎么办呢?有个木头杆子,爬上去把插头拔了,这就是她干的。

赵慎之:她还有个本事。我们在常熟白马乡劳动,也叫体验生活,会在公社吃饭。我们上午劳动,下午开会,路上过一条河的时候看到鱼,她就会跳下去把那条鱼捞上来,捞上来就交给公社。”


(以上摘自《闪光的日子——老艺术家谈人生》一书)


1960年代初有一年夏天,我和李梓二人搭班去厂值通宵班,午夜我们躺在铺着席子的长桌上,忽听外面院子里蟋蟀叫声,黑灯瞎火的,她居然饶有兴趣地跑出去抓蟋蟀,真够大胆的。


(摘自刘广宁《我和译制配音的艺术缘》一书)


“文体双全”的李梓老师


2014年年底,我拜访了李梓老师的中学同学李风兰,她提到“李梓喜欢文体,爱运动,而且什么运动都能做得好。”最近我去上海时,听二哥任何说:“李梓年轻时棒球打得好,下跳棋、对方几个脑袋支招都下不过她,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那种。”他还说:“上海电影局举办系统内(包括故事片厂、翻译片厂、美影厂、科影厂等)职工运动会,李梓拿了个自行车比赛第二名(第一名是一位年轻人),是比谁骑得慢……我小时候,李梓教我骑车,有一次她在后边推着车、后来她把手松了我都不知道,她就这么在车后跟着跑了两站地。”李梓老师身体倍儿棒是有名的,据刘广宁回忆:“我的印象中李梓身体不错,个子不高但很结实,是个大冷天还能洗冷水澡的主儿。可没想到后来却得了这么个折磨了她十几年的病。”李梓老师身体健壮还体现在,她71岁高龄时步行登上了泰山顶峰南天门。家里人说,李梓罹患帕金森后病情持续了10多年,多亏了她年轻时底子好。


二哥还说:“我们曾和铁牛(饰演《南征北战》里的‘小胖子’)做邻居,铁牛老婆没文化、是个家庭妇女,她担任楼长、还爱干净,整天没事就招呼大家搞楼道里的卫生。反正李梓身体好、不怵干活儿,她‘兴致’好时、还会‘惹’铁牛老婆:‘喂,打扫卫生了’。”


揭开李梓老师“神秘的面纱”

1983年 李梓与《叶塞尼亚》主演杰奎琳合影


李梓老师的“冷幽默”


认识李梓老师的人都说她不爱讲话,但她常常“语出惊人”“一针见血”颇有“讽刺味道”。二哥说:“我小时候注意到不少认识我妈的人好像并不认识我爸,我就把我的‘疑惑’告诉她(李梓),她说‘其实他们认识你爸’。我问为什么他们装作不认识,李梓小声说‘党的领导’……我又问‘党的领导’也得做事吧,他整天都做什么呀?李梓‘咬着耳朵’又说道:‘搞运动’。”


2012年时,我听任重的岳母说起李梓老师有一次玩儿“幽默”。李梓老师用任重爱人的手机,装成“男匪”的声音给任重打电话,任重信以为真、以为爱人小张“遭绑架”。另外,我曾见过李梓老师扮“黑帮老大”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李梓老师戴着一副大墨镜、嘴里叼着一颗烟,神情“酷毙”。


李梓老师身材不高,任伯伯却有着“山东大汉”的体格。有一次,任伯伯对我说:“她(李梓)在家叫我‘小个儿’”,旁边的李梓老师咯咯地笑着。李梓老师的幽默在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


除了李梓老师“故意为之”的幽默,在她身上也有无意间发生的趣闻。“有一次,李梓大概中午还没睡醒,跑进棚里看到一句台词,随口就说:‘我开的枪。’实际是应该她问:‘谁开的枪?’伍经纬回答:‘我开的枪。’录音师小李就提醒她:‘谁开的枪?’她又马上答道:‘我开的枪。’这一下,大家都受不了了,笑作一团。小伍说:‘你开的枪,我怎么办?’”(摘自苏秀《我的配音生涯》一书)


揭开李梓老师“神秘的面纱”


李梓老师“温情的一面”


李梓老师自幼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程勃阿姨(李梓老师的中学同学)小时父母双亡,独自住在学校里,同时期也住校的李梓老师对程阿姨照顾有加。程阿姨说:“李梓为人随和大方、不爱计较。别人喜欢什么,她也会学着去喜欢。”

李风兰也说,李梓是个热情随和的人,没有女生惯有的小性子。她说:“当年的西红柿味道很浓(不像现在大棚生产的西红柿没有味道),我不爱吃,李梓就把西红柿里的水嘬了,把肉留给我吃。”李梓母亲喜欢孩子,对李梓的朋友都很好,她问李梓:“你怎么净交一些孤儿朋友(李阿姨也是个孤儿)?”由此可见,李梓老师从小心地纯良、爱护弱小。


李梓老师的小学同学王敏超介绍说:“李梓小时候爱看书,常给我讲故事。我们一起打乒乓球,李梓也总会让着我。平时,李梓总像大姐姐一样照顾我。”


关于“文革”时期,二哥任何说:“由于有大量‘内参片’需要译制,上译厂演员不够用,常常要向电影厂借演员配音。当时演员们都在郊区‘劳动改造’,如果到上译厂配音,就有机会回城里‘改善生活’。当年担任演员组组长的李梓,尽可能多地挑选故事片的演员来上译厂配音,这些演员适不适合配音则另说,李梓考虑的是先让他们回来‘改善生活’。”


关于这一时期的往事,二哥还谈到一个趣闻。故事片厂的朱莎(《王子复仇记》哈姆雷特情人的配音者)、林彬(《音乐之声》南爵夫人的配音者)、向梅三位女士都是“大烟枪”,她们一到上译厂就爱凑到一起吸烟。身体瘦弱的赵慎之向演员组组长李梓反映,李梓说:“她们都抽了几十年的烟了,怎么好让她们戒呢。”于是颇有脾气的赵慎之(虽然她擅长为“逆来顺受”的老太太配音,如受尽凌辱的阿崎婆、《叶塞尼娅》中逆来顺受的叶塞尼娅亲妈、《冷酷的心》中忍气吞声的婆婆)找到厂长陈叙一,陈厂长为此专门开辟了一个“禁烟区”,从而解决了吸烟问题。


“中国传统式的贤妻良母”


李梓老师贤妻良母的一面也是尽人皆知,她拌凉菜、调饺子馅儿、养花儿、做鞋等等特长“远近闻名”。据李梓老师的儿女们回忆:“虽然爸爸常年不在家,我们也没感觉吃过多少苦。在我们长身体的岁月里,食物很紧缺,妈妈总是把最好吃的留给我们。她做的炸酱面、拌鲁菜和咖喱角,好吃又有营养。偶尔做顿大肉什么的,她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自己却不起筷,还对我们说:‘你们长身体,多吃点。’‘文革’时期,有一阵子流行穿军装,可是外面没有卖。妈妈就买了白色的龙头细布,自己染色,给我们做。染布很麻烦,要反复搓洗,妈妈的手都染得发绿了。每年冬天,妈妈早早就动手做新棉鞋。她拆掉旧衣服,刮浆铺硬衬。一层层、一针针地纳鞋底,划鞋样。用灯芯绒做鞋面,里面衬骆驼绒,做起一双双新棉鞋,让我们暖暖和和的。”


关于李梓老师做鞋一事,同事(大概是潘我源)对她说:“要是打倒反动‘鞋术权威’,你就得被抓进去。”其实做鞋,也是李梓老师不得已为之的。“文革”初期,自己钦佩的老同志一个个被打倒,平时有情谊的同事互相贴大字报,戏是没得配了,“造反”,李梓又不愿意,于是她拿起了鞋底一针针地纳了起来。鞋越做越快、越做越好,所以后来就有人戏谑地称她为“鞋术专家”。


“观众眼中的大明星”


“晒被子”“晒衣服”是家居生活中常有的事,可“晒信”算是“闻所未闻”吧。当年,李梓老师大概是收信最多的配音演员了。“别看这些都是陈年旧信,有的已泛黄发脆,可对我来说,却比什么都贵重。”李梓老师说。除了个人写信给李梓老师,在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也有工厂团员青年集体给李梓老师写信的。“李梓同志,我们爱看您配的影片,希望您能介绍一下自己成长的经验,给我们这些正在为实现自己理想而奋斗的青年人以启发和借鉴。”


著名作家刘心武有一篇小说讲一个少女冒充李梓的亲戚,加以炫耀。小说能够写到有人冒充李梓的亲戚,可见配音演员当年受国人追捧的热度不输任何大明星。


小说中有人冒充李梓老师的亲戚,然而现实生活中李梓老师的亲戚却从不对他人说起自己与李梓老师的关系。今年年初,我写了一篇纪念李梓老师的文章,我的一个朋友把这篇文章转给了她的一个好友。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朋友说:“李梓是我大姑。”经了解,这个朋友正是李梓老师在北京的侄女李杨。我的朋友说:“我和李杨2000年就认识了,从未听她说起她的姑姑是李梓”。后来我得知,李杨是一个非常稳重的人,她是中国电影乐团的小提琴手,比我小三岁。


央视等媒体称李梓老师是伟大或杰出的艺术家,然而我更习惯、也更愿意接受日常生活中“没心眼儿”的、如“邻家老奶奶”一般的李梓老师,因为这不会让我因她“高大上”的形象而对她产生诚惶诚恐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