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宋徽宗如何“鐵畫銀鉤”

本篇介紹宋徽宗瘦金體《穠芳詩》、《千字文》的筆法和兩者的差異。

01/

《穠芳詩》的基本筆畫

:此帖的橫因長短的不同,各具特色。

長橫

此帖的長橫起筆時都在空中取逆勢,筆鋒觸紙後順勢而行,以中鋒提筆為之,至收筆處略向左上方提起而迅速以按筆向右下頓收,形成重肩。如“翠”、“舞”等字的長橫。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短橫

凡短橫多為左輕右重,露鋒入筆,逐漸鋪毫而輕頓收筆,較長橫在外形上顯得豐肥。如“香”、“青”等字。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在字中佔主筆地位的豎畫往往在收筆處略提向左上方,隨即向右下頓筆而收,與長橫的寫法一樣,只是方向不同。如“化”“下”等字,注意在中鋒中略帶側勢。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匕首撇

形如其名,這種撇外形尖利,呈三角形,多重起輕收。如“依”、“煥”等字。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柳葉撇

這種撇法寫時由輕至重,然後略轉側勢提鋒收筆。如“丹”“風”等字,這種撇的起筆處多“S”形絞鋒落下,明顯受到褚遂良書法影響。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捺成柳葉狀也是瘦金體的一大待徵,輕落入筆至三分之二處壓鋒捻轉成柳葉狀出筆,類似柳葉撇,但難度更大些。可多作練習,注意手指捻管的細微變化,如“逐”“零”等字。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瘦金體的豎鉤變化多為頓筆外展再向左上方提鋒鉤較長,這是對褚體與薛稷、薛曜書法特徵的一種誇張比。鉤法中又分圓轉與方折兩種。如“芳”、“丹”等字。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轉折

實接法

即筆鋒到方折處向右下倒筆,出方肩後再轉鋒直下。如“如”、“逐”等字,用這種方法轉折顯得厚實。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虛接法

即輕提後,再壓鋒形成方折直下。如“筆”、“煥”等字,這樣的方法顯得輕鬆虛靈。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在一個字中,實接與虛接兩轉折方法經常是並用的,以造成變化。如“照”、“翠”等字。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穠芳詩》中的點雖有形態上的差異,但寫法相似,多用牽絲帶出。如“依”、“徑”等字。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一帖中另一種特色點的寫法是將點的外形拉長成鉤形,多見於一個字的末筆為點者。如“似”、“融”等字。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穠芳詩》的結構特徵

一、此帖結體偏長,重心多居於字的中上方,左右及下方開張,長畫較為伸展,形成疏朗中不失緊湊,瀟灑中兼具法度的風格。

如“依”、“翠”、“醉”、“殘”等字。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二、運用遊絲牽連的行草筆勢,造成筆致飛動,神完氣足的意韻。

如“難”、“霑”、“似”、“照”等字。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三、在一個字中有相同筆畫平行出現時,通過用筆角度的變換與線條外形粗細形成生動活潑的對比。

如“舞”、“青”、“筆”、“蝶”等字。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02/

《千字文》基本筆畫

本帖的點主要分為二種:回鋒點和牽絲點。

回鋒點

這種寫法在楷書中是最常見的,即寫至末端取回鋒之勢。如“志”、“謨”|、“冥”、“矢”等字。多見於氵旁與一個字的末筆。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牽絲點

這是瘦金體中常用且具特色的點法,即筆畫末端不收鋒,向下一筆處以鉤法帶出,形成牽絲之勢,但有含蓄與外露之分。如“乎”、“市”、“文”、“每”等字。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還有一種點法可稱之為“褚式點”,即外形上顯現出鮮明的褚遂良書風的特色。起筆時有“S”狀的絞鋒動作或由空中取扭鋒之勢而以側鋒落筆。

如“崇”、“賞”字中的豎點,“字”、“歲”的豎點,“巖”字山頭中間的一筆,“貢”字末畫一點極具隸意,也是褚體的特色。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本帖中不論長橫、短橫都有一個明顯特色,就是重按頓肩,但長橫在頓筆前往往有提鋒的動作,而短橫側沒有。如“年”、“佳”、“指”、“任”等字。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豎是瘦金體中最具特色的筆畫之一,在《千字文》中也不例外。起筆多呈側勢,壓鋒而行,在末端將頓處提鋒再壓,形成重頓。如“甲”、“邙”、“早”、“軍”等字。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本帖中撇畫變化較多,有的呈“釘頭鼠尾”狀,如“縻”、“磨”等字;有的粗細較均勻,如“移”字;還有種較誇張的寫法,將起筆的“S”形扭鋒動作放大化。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本帖中捺筆多呈柳葉狀,在行筆至捺腳鋪鋒處時,手指輕微捻管壓毫,用側鋒之勢出以滋潤的質感。如“葉”、“友”、“笑”、“殿”等字。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本帖的鉤法多為頓筆外展再向左上提出,少數鉤法為圓轉筆或方折筆。如“方”、“育”、“洞”等字,“宇”字用圓轉法。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轉折

本帖的折處多用“虛接法”,即橫畫寫至中段輕提,至折處再壓鋒形成方折直下。如“日”、“用”等字;圓轉法也常用,與方折形成對比,如“虧”、“鳴”等字。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千字文》的結構特徵

一、結體偏長,重心向上

修長的結體與細勁的線條相得益彰,故而字的重心提高後,伸展長的筆畫,顯得穩重而不失勁峭。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二、依字造形,時出新趣

本帖字數很多,作者並未完全將字形都籠進瘦長的外框,而是依造字的本身特點加以安排,體現出新奇之趣。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03/

《千字文》與《穠芳詩》的差異

筆畫上的差異

二帖的基本筆畫是一致的,只是《千字文》更偏於瘦勁,線條粗細的變化不如《穠芳詩》豐富,這既有大字與小字在工具材料上的差別,也有作者創作時期不同造成的風格變化。

這裡,選出一些字例,可以與前面的一些字對比觀察。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結構上的差異

《千字文》是趙佶的早期作品,結構上平正大方,不同於《穠芳詩》之寓險絕於平正。《千字文》的字形結構比較均勻,如類似“口”、“日”的部首,框內的空折都呈方形或倒梯形,而《穠芳詩》中多呈現出三角形等較銳角度的空白,體勢較險。下面一些字例,可與前文中《穠芳詩》的字形作對照體會。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提按並用,虛實相濟

本帖線條以細勁為主,但個別筆畫及轉折、撇捺等處以重筆出之,有豐肥之美。兩相對照,節奏跳躍,有生動活潑之趣。

看宋徽宗如何“铁画银钩”

瘦金體的總體特徵是:

瘦勁、挺拔,橫畫收筆帶鉤,豎畫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似柳葉,豎鉤細長,遊絲貫聯,神完氣足。

- end -

總監丨馮錯

主編 | 凌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