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輸了一場戰役,贏了戰略勝利”的例子?

邪惡小羊羊


在西貢街頭戰鬥的美軍

春節攻勢中,兩輛美軍M113裝甲車,右側為一名南越共和國軍遊騎兵部隊

(新山空軍基地附近被打死的北越軍屍體)

準備起飛進行空中支援的UH-1炮艇直升機

(戰鬥中的北越正規軍)

(西貢街頭,一名被美軍憲兵抓獲的北越別動隊隊員)

比較著名的例子莫過於越戰中北越於1968年1月底發動的“春節攻勢”

早在1967年6月,越南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就通過決議,力圖在明年奪取決定性的勝利,在1968年集中軍事和政治力量,向南方各個城市,尤其是南越首都西貢,古都順化,港口城市峴港等發動出其不意的進攻,發起日定在1月30日,代號T25戰役。1968年1月,越南勞動黨召開了十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央政治局去年12月提出的“關於把革命戰爭轉移到決定性勝利新階段”的決議。

新春攻勢的主要目標,是西貢-嘉定-提岸特區,這裡是美軍援越軍事司令部以及南越共和國軍的指揮中樞,此處美軍和南越軍共部署了三道防線:包括美國陸軍25師,大紅1師,第9師,101空降師,11裝甲騎兵團等單位,以及南越共和國軍精銳的別動隊第五聯團等,美軍和澳大利亞新西蘭部隊共計53個營,南越共和國軍46個營,但問題在於,這些部隊分佈過於分散,並且由於春節假期,南越共和軍各部隊離隊休假率達到了50%。

北越方面的佈置為,多點同時進攻,互相呼應,牽制美軍,第七軍區和西貢-嘉定-堤岸軍區臨時合併,成為統一領導的東部戰役指揮部,下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聯盟(越盟)的第5,7,9三個主力步兵師,以及兩個軍區的全部地方部隊,另外,北越在攻擊開始前,動員了北越正規軍將近10萬人進入南越地區,南方中央局副書記阮文靈擔任戰役指揮部書記,越南南方解放軍副司令陳文茶擔任戰役總指揮。具體到對南越首都西貢的進攻,9個別動隊將以突襲方式佔領西貢市區內外9個重要目標,第二梯隊各個尖刀營和地方部隊跟進支援,擴大佔領區,並試圖引導西貢市內居民起義支援,另外,5,7,9三個步兵師對於西貢周邊美軍,南越共和國軍基地,據點,機場展開攻擊,力圖拖住美軍,防止其回援市區。

此時的美軍,卻沉浸在一片勝利和安寧的氣氛中,美國援越軍事司令部總司令威斯特摩蘭將軍在去年11月興致勃勃地宣佈,根據計量統計出的越盟和北越軍損失,美軍已經能看到“隧道盡頭的勝利曙光”,還向媒體公開保證,美國的軍事行動將在兩年內分階段結束,根據慣例,在春節期間,美軍對越盟實行了例行的36小時停火,部分美軍也離開了自己的戰鬥崗位,然而此時,大批越盟別動隊員已經混跡在春節探親走訪的人流中,攜帶武器進入了西貢和其他南越各大城市。

1月31日凌晨2點,攻擊開始(推遲了24小時),268步兵營用82毫米迫擊炮開始襲擊美軍援越軍事司令部所在地新山空軍基地,守衛這裡的美軍和南越共和國軍依託堅固的攻勢進行了猛烈的反擊,戰至2月1日下午兩點,越盟別動隊由於彈藥耗盡,被迫退出戰鬥。

在西貢市內,凌晨2點,越盟第五別動隊駕駛滿載炸藥的卡車,直接衝向南越共和國總理府“獨立宮”,然而只是炸壞了獨立宮的部分大門,第五別動隊只能利用AK47步槍等輕武器,與聞訊趕來的美軍憲兵,南越共和國軍和警察進行近距離輕武器戰鬥,最終第五別動隊因彈藥耗盡,被殲滅。同時,第4別動隊試圖佔領南越國家廣播電臺,向南方全境發佈起義文告,但在初步控制大樓後,護送北越方面的播音員的一股越盟游擊隊卻因為南越共和國軍阻擊而無法到達,旋即,精銳的南越共和國軍第一傘兵營也趕來,與別動隊展開激烈的戰鬥,第四別動隊包括隊長南祿在內,全部陣亡。

另外,試圖佔領南越共和國海軍總部大樓,以及美國駐西貢大使館的行動也分別失敗。在大使館,美軍716憲兵營和502傘兵團1營C連通過直升機機降和外部集結,對攻入大使館的別動隊進行了中心開花和反包圍,從凌晨3點到9點,經過6小時激戰,越盟第11別動隊也宣佈覆滅。

越盟別動隊第一波敢死進攻之所以沒有達到預計目的,就是因為支援他們的各個北越步兵尖刀團/營,在路上遭遇了美軍優勢火力和阻擊,無法與其匯合。北越步兵鵝門2營和嘉定特工4營試圖攻佔南越共和國軍聯合參謀本部,但遭遇了警衛營和南越裝甲騎兵團的阻擊,後者配屬的M41輕型坦克發揮了重要作用,上午9點,南越共和國軍第八傘兵營也趕緊前往救援,北越部隊依託攜帶的輕重機槍,B40火箭筒,75毫米無後坐力炮和60毫米迫擊炮進行了頑強抵抗,隨後南越海軍陸戰隊第二營也加入戰鬥,戰至2月1日下午2點左右,北越軍彈盡糧絕,600多名作戰人員只有28人僥倖逃脫,其他都被打死或俘虜。

在西貢周邊鵝邑縣,北越陸軍“決勝團”對這裡的古螺基地和扶董基地也進行了攻擊,這兩個基地是南越共和國軍炮兵和裝甲兵司令部所在地,與前來增援的南越共和國軍陸戰隊第四營進行了激戰,南越共和軍戰死17人,負傷88人,北越軍戰死超過100人,原定的摧毀這兩個基地,將其中貯存的重炮和坦克裝甲車輛繳獲,用於支援西貢市區戰鬥的目標也未實現。

同時,東部戰役指揮部試圖在西貢地下交通員的掩護下,試圖進入西貢市內建立前進指揮部,但被南越軍警識破,被迫在富壽賽馬場建立臨時陣地進行抵抗,武文傑帶領指揮部成員先行撤離,警衛部隊在賽馬場就地抵抗,凌晨6點,增援的新平6營抵達,美軍司令部判斷,賽馬場緊挨西貢-堤岸公路樞紐,給美軍和南越軍前往西貢救援造成了極大不便,另外,在此佈置的越軍迫擊炮和單管火箭炮,也將威脅新山機場和西貢市內,所以必須加以奪回。南越軍別動隊33營乘坐直升機,以及隨後趕來的美軍憲兵一個排首先對賽馬場發動衝擊,隨後,美軍第七步兵團3營和17裝甲騎兵團D中隊,從平政縣趕來,次日,美軍60機械化步兵團也趕到,但激烈的戰鬥一直持續到了2月6日,北越軍最終損失380人,還不包括臨時前來支援的西貢市內特工和北越同情份子,美軍陣亡18人,南越軍陣亡將近100人。

此時,在新山空軍基地,北越24B步兵團下屬16步兵營也加入了對新山空軍基地的進攻,採取戰鬥隊形,在82毫米迫擊炮掩護下直撲機場各碉堡,但遭遇了美軍和南越共和國軍第八傘兵營的阻擊,隨後,美軍25步兵師下屬第四裝甲騎兵團的M48巴頓主戰坦克也前來增援,利用坦克炮的強大火力分別將北越268營和16步兵營趕出了現有陣地,另外美國空軍的UH-1休伊炮艇機也前來增援,對佔據了部分建築屋頂的敵人進行空中打擊,最終,268和16兩個北越步兵營在新山空軍基地丟下了將近600具屍體。

到了2月5日後,西貢市內的戰鬥逐漸平息,戰鬥轉移至西貢周邊地區,參加奇襲西貢的北越別動隊,步兵尖刀團營與潛伏特工傷亡慘重,大部分單位撤回根據地時,兵力只剩下出發時滿編的10%到15%左右。

在西貢外圍,北越陸軍第5,7,9步兵師也陷入了苦戰。被譽為“尖刀鐵拳”的第九師決定攻擊位於霍門縣的光中訓練中心,這裡是南越共和國軍最大訓練基地,同時阻擊該基地和附近的美軍25步兵師支援西貢。雖然光中訓練中心僅在1天的戰鬥後,就趕走了第九步兵師,但美軍經過五天的激戰,才徹底消滅了霍門縣新富中鄉附近叢林和橡膠園中的第九步兵師2團,打通了關鍵的一號戰備公路。在西貢東北,第九步兵師第三團也參與了對守德軍事基地的進攻,但美軍一個裝甲騎兵中隊火速來源,迅速打退了缺乏重武器支援的第三團。

北越陸軍第五步兵師,在隆平機場附近和美軍展開激戰,但在潛入部署階段就被美軍第199步兵旅發現,於是呼叫武裝直升飛機對其展開先發制人的壓制,越軍的DKB122單管火箭炮和82毫米迫擊炮剛剛發射了一輪炮彈,就遭遇了來自美國陸軍空中騎兵17大隊武裝直升機的空中打擊,傷亡慘重的北越軍被迫後撤,根本無法衝進機場。

從1月31日到2月19日,西貢周邊的戰鬥中,美軍(含澳新泰國部隊)以及南越共和軍正規軍一共戰死1297人,負傷6944人,總傷亡超過7000人,北越和越盟一方,陣亡估計超過10000人,負傷25660人。同時在,在峴港,芽莊,古都順化等地,也爆發了激烈的戰鬥。在整個越南境內,新春攻勢中北越和越盟共計戰死42180人,俘虜9461人,負傷人數可能達到驚人的20萬人以上;南越共和國軍戰死4950人,負傷15907人,美軍(含澳新泰國部隊)戰死4120人,負傷19265人

從戰術層面上看,新春攻勢是失敗的,絕大部分戰術目標都沒有實現,沒有攻克一座南越與美軍佔據的大都市,也沒有攻克任何一個南越與美軍重兵防守的主要據點,大中城市中的南越民眾對北越要求起義支持的號召反應消極冷漠,同時北越過低估計了美軍的反應速度和火力優勢,承受了比預期高很多的傷亡損失,在新春攻勢之後,南方的越盟游擊隊精銳與基幹基本損失殆盡,北越必須負擔起在南方境內進行遊擊戰的主導任務。

然而從戰略上說,北越和越盟成功了。在新春攻勢後,南越政府失去了對超過100萬農村人口的有效控制,南越和美軍情報部門的失職也讓人沮喪:將近10萬名北越軍隊和骨幹份子帶著大量武器滲透入南方和南越的核心地帶,居然沒有及時獲得相關情報與預警。另外,從2月到4月,北越又發動了第二階段“小年攻勢”,到了1968年4月,美軍每週在越南的陣亡人數已經達到了562人,當月陣亡人數接近2000人,駐越美軍總司令威斯特摩蘭不顧駐越美軍已經達到54萬人的新高,要求再增派26.7萬人的部隊,然而這已經衝破了華盛頓和白宮的政策底線,1968年6月,威斯特摩蘭被解職,擔任陸軍總參謀長,其職務由副手艾姆拉姆斯將軍代替。不僅如此,在3月底,只有26%的民眾選擇繼續支持總統約翰遜的越南政策,曾經最積極主要干涉越南的內閣成員,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也在新春攻勢發動時辭職,他稍後告訴記者,從那一刻起,他已經不相信美國能夠在越南獲勝。3月下旬,總統的顧問班子,包括前國務卿艾奇遜,麥克斯韋爾.泰勒將軍,以及國家安全顧問麥喬治.邦迪向總統提供了一份備忘錄,明確向總統提出“在現有政策框架內,美國無法在越南獲得預期中的勝利,美國應該尋求通過與北越談判,來解決越南問題。”3月31日,約翰遜在電視講話中,除了公開向北越呼籲談判,同時宣佈自己不會謀求連任。


征服者帖木兒


解放戰爭期間,粟裕大將與國軍名將張靈甫的對決,就是典型的輸了一場乃至兩場戰役,卻贏得了戰略勝利的例子。

解放戰爭期間,張靈甫率領的國民黨整編七十四師由抗日鐵軍第七十四軍改編而來,裝備了全部美械,戰鬥力驚人,被稱為蔣介石的御林軍。解放戰爭中整編七十四師來勢洶洶,我華東野戰軍雖然在第一次漣水戰役中擊敗對手,但卻在淮陰戰役、第二次漣水戰役中連續在張靈甫身上吃了大虧,形勢似乎朝著對張靈甫有利的方向發展。

但粟裕將軍畢竟是不世出的名將,他利用張靈甫的驕橫心理,層層設餌,最終將張靈甫引入孟良崮絕地。當時張靈甫有恃無恐,他滿以為自己上孟良崮吸引我華東野戰軍主力後,可以由周圍其他國民黨軍隊對我軍實現反包圍,全殲我華東野戰軍。無奈國軍實在是一盤散沙,與張靈甫素來不和的李天霞只是派出一個營的兵力敷衍了事。

其他國民黨軍更是毫無反應,只有驍勇善戰的黃百韜率領25軍拼死馳援,卻被我軍狙擊在距馬山,難以突破。結果可想而知,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全軍覆沒,粟裕大將威名遠播。在二打漣水中吃了大虧的王必成縱隊率先攻上孟良崮,失利的陰霾一掃而空。


林屋公子


延安保衛戰更具有代表性。

1947年3月,國民黨鑑於全面進攻沒有更大收穫的情況下,為了摧毀中共指揮中樞,決定集中兵力實行重點進攻。胡宗南帶領25萬精銳力量,向延安發動猛烈攻擊。當時西北野戰軍只有3萬人,裝備更是處於絕對劣勢。面對敵強我弱的嚴峻形勢,黨中央決定,先誘敵深入,適時放棄延安,在北部山區創造時機,逐步消滅國民黨有生力量。

延安保衛戰進行了七天七夜。西北野戰軍利用一切條件狙擊、騷擾和破壞敵人的進攻線路,仍然無法阻止敵人前進。3月19日,國民黨佔領延安,蔣介石喜出望外。毛主席卻豪邁地說:“少則一年,多則兩年,我們還要回來的。”

從戰術上看,解放軍輸了延安。延安是一座孤城,帶不走,受不住。從戰略看,卻是國民黨輸了全局。沒有抓住中共首腦,還把主力耗在西北。有限資源沒有用在刀刃上,不是輸還是什麼?而戰略,決定著戰術。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國民黨大軍佔領延安後,猶如進入牢籠,在陝北軍民天羅地網的包圍下,機動性喪失,活動空間反而大為縮小,更容易遭到西北野戰軍的強烈襲擾和周旋。

彭德懷先後組織青化砭戰役、羊馬河戰役、蟠龍戰役,兩次攻打榆林,調動敵人東奔西走,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殺傷敵人主力。

國民黨這25萬精銳力量被牢牢拖在陝北高原貧瘠地帶,猶如拳頭打到棉花上,找又找不到,打又打不好,撤又不能撤,完全疲於應付。

更重要的是,大大減輕瞭解放戰爭其他戰場的壓力。在西北,是敵多我少。在其他戰場,則是我多敵少。我以中共首腦+3萬拖住敵人25萬精銳,太值了。

1948年,時機成熟後的解放軍在西北發起大反攻,3月取得瓦子街戰役大捷,大量消滅敵人有生力量。4月22日收復延安。一年後西北全境解放。毛主席的話應驗了。

國民黨的25萬人越打越少,後來殘兵敗將撤退到成都。成都戰役,全部覆滅。


樸素文明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當然是淞滬會戰了。

在淞滬會戰之前,日軍在華北集結重兵,沿著平原四面出擊。

這就是古代遼國、金國、蒙古人、滿清的套路。

這些異族憑藉軍隊戰鬥力的優勢,特別能在平原上發揮威力,以一當十。

而在這些區域作戰,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很不利的。

以當年的軍事作戰來說,平原地帶士兵超過八成的傷亡,均是來自於火炮。

而國軍壓根就沒幾門火炮,完全被日軍吊打。

比如保定戰役,石家莊戰役,雖然都造成日軍一定傷亡,但我方傷亡更慘重的多,也無法長期抵抗日軍的推進。

這種地形,國軍甚至想吃掉1個日軍大隊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火力相差太大。

這就像朝鮮戰爭第二次戰役第三次戰役,即便包圍了一些美軍但就是很難吃掉。

同時,平原地區的道路比較完善,便於日軍機動行軍和後勤運輸。

當時日軍雖然不算摩托化機械化,但部隊裝備大量戰馬,機動和運輸能力都大大強於國軍。

當時日本在上海僅有幾千人,而在華北平原已經集中了幾十萬大軍。


如果中日僅僅在華北平原決戰,最終結果就是國軍在短時間內大敗,華北被敵人迅速佔領。因敵我力量懸殊,日寇很可能傷亡較少就獲得巨大勝利,下面無論是強行佔有華北停兵不動或者繼續南下猛攻,都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國民政府巧妙的把日軍引到上海地區。

這裡是江南的水網地形,到處都是湖泊、河流、稻田、樹林,尤其沿著長江西進武漢,沿途更是無數山地和丘陵。

不要說作戰,即便日寇行軍也是非常困難的。日軍重武器運輸困難,連戰馬都陷入淤泥中蹣跚前進。

這樣一來,就會大大阻礙日寇的推進,造成日軍較大傷亡,讓抗戰陷入持久戰。


為此,我們投入了中央軍幾十萬主力,日寇果然上當,也將本來用於華北的部隊紛紛投入上海。

結果上海血戰3月才淪陷,其後幾十萬日軍陷入水網中不能自拔。

而華北的壓力大幅度減輕,出現了太原會戰重創日軍、徐州會戰甚至在臺兒莊直接擊敗日軍的戰例。

由此,抗戰被拖入持久戰,三月亡華不可能,甚至3年也不可能了。


薩沙


輸了一場戰役,贏得了整個戰爭,這明顯說的是解放戰爭中的青樹坪戰役。

淮海戰役後,國民黨五大主力全部被消滅,國民黨敗局已定。但是國民黨軍隊中的桂系軍閥,始終跑的快,第三野戰軍、第二野戰軍都找不到桂系軍閥主力進行決戰,如果將來這支20多萬的桂軍逃到大西南山區,對中國解放事業是很大的損失。

這時,一場敗仗改變了這個局勢。這場敗仗就是青樹坪戰役。

在青樹坪吃敗仗的是林彪第四野戰軍中的名將鍾偉。鍾偉擔任49軍軍長,和40軍軍長韓先楚並稱為四野兩大好戰分子。在三下江南戰役中,時任二縱五師師長的鐘偉敢抗命堅持己見,使林彪改變原定作戰計劃,取得了靠山屯戰役全殲國軍87師的勝利,這一戰,鍾偉直接從師長提拔為縱隊司令,這是解放戰爭中的唯一。

青樹坪戰役,也創立了解放戰爭渡江戰役後的唯一一敗。鍾偉的49軍渡江之後求戰之心很急切,49軍的146師孤軍冒進和後方失去聯繫,在青樹坪被第46軍236師伏擊,桂系頭號王牌第7軍的171師、172師又前來助攻。鍾偉和146師取得聯繫後派出145師進行接應。這一戰,146師陣亡877人,傷2000餘人,可謂元氣大傷,前來接應的145師也有470人的傷亡。這是桂系軍閥在解放戰爭中第一次大規模遭遇解放軍的惡戰大戰,從此以後,鍾偉的49軍再也沒能擔任主力部隊出擊,基本一直在二線擔任預備隊,鍾偉也因此在建國後僅被授予少將軍銜。

青樹坪戰役,雖然解放軍49軍被重創,也同時讓桂軍驕傲輕敵,與我軍死磕,很快被全殲。

衡寶戰役,幾乎是把青樹坪戰役複製了一遍,國民黨第一名將白崇禧,猜到了開頭卻沒有猜到結尾。

四野第45軍第135師孤軍深入,被桂軍白崇禧集中5個師圍攻,幾日後,林彪集中了54萬軍隊不僅把桂軍20萬人圍困在衡陽到寶慶的公路周圍,同時封鎖了桂軍逃往雲南貴州和廣東的道路,當白崇禧發現這一點時,已經大勢所趨。

衡寶戰役後,殲滅國民黨軍4.7萬餘人,桂軍的精銳師全部被殲滅,解放了湘南和湘西大部地區,從此以後,桂軍再也不能發起有效的抵抗,白崇禧的“小諸葛”的大名,成了大笑話。

不過,平心而論,桂軍的實力比起蔣軍來說,還是差很多,都解放戰爭了,桂軍還是的主力兵器還是漢陽造的老套筒,與蔣介石軍隊的全美械軍隊相比,簡直是不入流的窮親戚。渡江戰役後,解放軍的裝備甚至略好於桂軍。

桂軍最大的戰鬥力就是跑得快,青樹坪一戰,桂軍不跑了,那還不是等死了。

經過青樹坪戰役,桂軍自信心膨脹,以為自己可以和解放軍死磕,就註定了驕兵必敗結局。


歷史知事


輸了一場戰役而贏得戰略勝利甚至整場戰爭勝利的例子在歷史上還是有不少的,我習慣性的稱為逆向型皮洛士式勝利,我就在歐洲近代的戰役裡選取4個經典戰例吧。


1566年西蓋特堡之圍

雙方兵力:神羅:2,300-3,000 VS 奧斯曼:10萬+

結果:奧斯曼得不償失的勝利

簡述:1566年蘇萊曼一世率領軍隊向歐洲腹地發起大規模攻勢,但在圍攻西蓋特堡期間,城堡內兩三千馬扎爾人和克羅埃西亞人進行了頑強的防禦,最終奧斯曼用了1個月的時間以2至3萬人的代價拿下了這座城堡。而蘇萊曼一世則在勝利的前夕死去。這場戰役雖然奧斯曼人獲得了勝利,但確使其進攻維也納的計劃無限期擱置。而疲憊的奧斯曼人則在此後27年間暫停了對歐洲內陸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1709年馬爾普拉凱戰役

雙方兵力:法國:7.5萬 VS 大聯盟(英國、荷蘭、神羅、普魯士、丹麥輔助軍團)8.6萬-11萬

結果:大聯盟戰術上勝利;法軍戰略性勝利

簡述:作為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期間的決定性戰役之一。1709年9月在法國東北部的馬爾普拉凱村北,維拉爾和布夫萊公爵指揮約7.5萬法軍與兵力處於優勢的11萬大聯盟軍隊展開激戰。戰役的結果是大聯盟聲稱自己取得了勝利,原因是他們迫使法軍撤退。但大聯盟兩倍於法軍的傷亡,慘烈巨大的重創傷亡使英國國內掀起反約翰·丘吉爾的浪潮、以致於反法盟軍內部震驚恐懼而開始出現議和的意見,役後法國扭轉了戰爭中期的不利局面,並直到戰爭結束。對於法國而言這不失為一場戰略性勝利。

1794年光榮的六月一日

雙方兵力:英國25艘風帆戰列艦 VS 法國26艘風帆戰列艦

結果:英國戰術性勝利;法國戰略性勝利

簡述:1794年5月在北大西洋法國護航艦隊遭到豪勳爵指揮的英國艦隊重創,所幸豪勳爵十分疲憊,無法再繼續帶隊,接下來他的下屬表現太差勁,居然允許法軍受傷的戰艦逃跑,而且沒能截住那支有117艘船的穀物運輸船隊,這使得豪勳爵的戰術勝利所得到的戰略成果被白白浪費了。所以從戰略上看,法國達成了從美洲到本土運貨的目的並緩解了國內的糧食危機,對法國人而言這不失為一次戰略性勝利。

1813年包岑戰役

雙方兵力:法國:14.3萬 VS 俄國、普魯士:9.6萬

結果:法國勝利

簡述:聯軍在呂岑戰役中失敗後,撤至包岑附近沿施普雷河右岸預先構築好的陣地上。陣地左翼緊靠波希米亞森林山支脈,右翼沒有天然屏障,由騎兵掩護。俄普聯軍有9.6萬人,火炮636門。拿破崙軍隊約有14.3萬人,火炮350門。拿破崙的企圖是:首先攻擊俄普聯軍陣地中央和左翼,迫使其消耗預備隊,然後用內伊軍團對敵右翼實施迂迴突擊,深入維特根施泰因軍隊的後方。5月20日,拿破崙軍隊向近2萬人守衛的聯軍前進陣地發起衝擊,並迫使其撤至主陣地。5月21日,法軍進攻聯軍陣地中央和左翼,緊接著內伊軍團向聯軍的右翼彼得·維根施泰因的俄軍實施突擊。儘管內伊兵力佔優勢,但未能擊破俄軍的抵抗和實現向霍赫基爾希實施縱深迂迴機動,維根施泰因的部隊撤向拉克爾。維特根施泰因考慮到法軍在數量上佔優勢,一旦法軍再次進攻聯軍就有被包圍的危險,於是率部撤到勒包河對岸。最終拿破崙未能圍殲俄普聯軍,這就使法國的政治和戰略形勢大為惡化。拿破崙被迫於1813年5月23日至7月29日進行和談和簽訂停戰協定。簽訂停戰協定是拿破崙犯下的一個戰略性錯誤,奧地利和瑞典因此倒向了反法聯盟。


黎塞留的野望


輸了一場戰役卻贏得戰略性勝利,最著名的莫過於越南戰爭中越軍對美軍發動的“春節攻勢”和“復活節攻勢”。

越南戰爭分五個階段,在第一階段,美國只是向南越政權進行援助,派遣軍事顧問。第二階段,美軍開始向南越派遣特種部隊,隨後,美軍飛行員開始駕機支援南越軍隊作戰。以“東京灣”事件為標誌,越南戰爭進入第三階段,真正意義上的越南戰爭開始。



1965年3月,美國總統約翰遜批准“滾雷行動”,對北越展開了大規模轟炸。3月8日,3500名美海軍陸戰隊在越南峴港登陸。此後,戰爭規模不斷擴大,美軍不斷向越南增兵,最高時駐越美軍達五十餘萬。同時,中蘇加大了對北越的援助,中國派遣了高炮和工程兵部隊,蘇聯向越南派遣了地空導彈部隊。

美海軍陸戰隊在峴港登陸,越南戰爭開始



時間來到1968年1月底,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解放陣線發動了春節攻勢,在南越大範圍內對美軍發動總攻。向西貢等64個大中城市及美軍軍事基地展開了猛烈攻擊。

春節攻勢中的自貢街頭



面對攻擊,掌握有絕對制空權,制海權的美軍,依靠強大的火力向越軍展開了反擊。經一個多月的戰鬥,美軍在付出五千多人的傷亡後殺傷了更多的越軍,打退了越軍的春節攻勢。

春節攻勢形勢圖



隨後看一下大事表:

1968年3月,約翰遜政府宣佈部分停止對北約的轟炸。

1968年5月,越美兩國巴黎和談開始。

1968年10月,美軍宣佈停戰,從1969年開始逐步從南越撤出美軍。

1968年11月,美國宣佈完全停止對越南北方的轟炸。

從這個大事表就能看出,擊敗了越軍春節攻勢打了勝仗的美軍,其在戰略上是步步後退的。

春節攻勢中腿部負傷的美軍,1968年2月,順化。



從1969年開始,越南戰爭進入第四個階段。

美軍在撤軍的同時,積極武裝南越軍隊,同時開始了對柬埔寨的轟炸,妄圖截斷通過柬埔寨向越南南方運輸物資和兵員的“胡志明小道”。更是在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在國外訪問時,策動柬埔寨國防大臣朗諾發動政變推翻西哈努克。朗諾上臺後馬上宣佈改變國策,支持美國的侵略戰爭,1969年4月,三萬多名美軍進入柬埔寨。

從這能看出,美國是不甘心從越南撤出的。還妄想著通過截斷北越對南方的補給和增援來逼迫北越就範。

復活節攻勢中的美軍



1972年3月,越南集中了幾乎全部武裝力量,發動了比“春節攻勢”大得多的“復活節攻勢”。這一次,美國採取了更大的報復行動。美國總統尼克松命令美海軍封鎖北越港口,命令美空軍加大對北越的轟炸,動用B52戰略轟炸機對北越進行地毯式轟炸。面對絕對優勢的美軍火力,越軍的復活節攻勢損失很大,至少有十幾萬戰士犧牲。最終,復活節攻勢失敗。

轟炸越南的B52機群



在隨後進行的巴黎和談中,美國表現得比北約積極得多,多次主動提出結束越戰的建議。雙方爭議的焦點是美國希望美軍和北越軍隊同時撤出南越,以爭取到一個體面的撤軍。但是北越不予理會。

1972年12月29日,美國政府決定暫停對北越轟炸,1973年1月15日無限期停止了對北越轟炸。1973年1月27日,《巴黎和平條約簽訂》,隨後兩個月美軍全部從南越撤出,換來的是北越從2月開始釋放美軍戰俘。

後面的第五階段就很清楚了,1975年1月19日,北越向南越發動了總攻。

1975年4月30日7點53分,在一家旅館樓頂上,搭載最後一批美國人的直升飛機起飛。五個小時後,北越人民軍攻入南越總統府。

北越坦克攻入南越總統府



可以看到,在“春節攻勢”失敗的越南,戰役後得到的是逼迫美軍停止轟炸,坐到談判桌前談判如何結束戰爭的戰略性勝利。而更大的“復活節攻勢”失敗的越南,戰役失敗後獲得的是美軍被迫灰溜溜的全部撤出越南,取得了對美國的越南戰爭的戰略上的完全勝利。

越南戰爭中的美軍直升機群



其實,擁有絕對壓倒性優勢火力的美軍,在越南戰爭中幾乎打贏了每一場戰役和戰鬥,但是面對在中蘇支持下的北越,面對不怕犧牲抗戰到底的越南軍民,美國不得不吞下戰爭失敗的苦果。


我淡如菊


奧索維茨要塞包圍戰(奧古斯圖戰役的一部分)

過程以及背景:德國統帥部將1915年戰局的重心從法國戰場轉移到俄國戰場後,計劃以第10和第8集團軍的兵力(超過15個步兵師和1.5個騎兵師)向俄軍右側實施迂迴戰略。擬用突擊集團從北、西兩個方向實施兩面夾擊,圍殲在希萊嫩西南170公里正面上展開的俄國第10集團軍(11.5個步兵師和2.5個騎兵師,司令為西韋爾斯將軍)。2月7日德第8集團軍在奧古斯圖夫方向對俄軍左翼(南翼)發起進攻,翌日德第10集團軍向韋爾日博洛沃和蘇瓦烏基方向上的俄軍右翼(北翼)實施迂迴突擊。德軍這兩個集團軍的進攻出乎俄軍統帥部的意料。2月14日前,德國第10集團軍突擊集團迂迴到了西韋爾斯集團軍右側,迫使其步兵第3和第20軍東撤。俄軍左翼各步兵軍在雷克、賴哥羅德地域頑強抵抗,阻止了德國第8集團軍的前進,但因交通線受到來自東北方向的威脅,而不得不撤往沿博布爾河構築的陣地。在俄第10集團軍總退卻時,步兵第20軍(4個不滿員步兵師)陷於困境,在進行頑強的防禦戰鬥中被圍困於奧古斯圖夫森(在奧古斯圖夫東南)。該軍的頑強的抵抗阻止了德軍進攻達10天之久,使俄國第10集團軍的主力得以撤至利普斯克—奧索維茨要塞一線。德軍向東南方向進攻的道路被封鎖了。在奧索維茨要塞包圍戰中,德軍釋放芥子,德軍隨後向俄軍發動攻擊,俄軍利用白布遮住自己的鼻口,向德軍發起反擊,德軍以為是死去的俄軍復活了,因為在當時沒有什麼人能抵擋芥子氣,於是紛紛潰散,俄軍以慘重的傷亡抵擋了德軍的進攻,以免整個波蘭突出部的俄軍被圍殲,乃是一次重大成果,但隨後沙皇下令撤出第十集團軍,奧索韋茨要塞就此淪陷,奧古斯圖戰役最終以俄軍的全面撤退而告終,但保留了數個集團軍主力

總結:奧索維茨要塞包圍戰中俄軍英勇的頂著毒氣進攻,讓人敬佩,雖然失敗了,但是保留了有生力量


Dark清帝國傅儀


我能想到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坦能堡戰役。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東線的一場大戰。因為俄軍威脅東普魯士,德軍為了支援東線,從西線抽調兩個集團軍。此次會戰俄軍兩個集團軍幾乎全滅,損失兵力不計其數。德軍獲得了輝煌的勝利。

但是為了打這場戰役,從西線抽調的軍隊削弱了西線的力量,導致西線沒能完成施裡芬計劃。最終讓法國得到喘息之機,死裡逃生。德國沒能在最快的時間內打垮法國,從此德國陷入了最不願看到的兩線作戰境地,並最終戰敗。

協約國方面輸了一場戰役,卻贏了整個戰爭。

第二個例子是湘軍和太平軍的靖港之戰。

曾國藩統帥的湘軍被太平軍打得大敗虧輸,曾國藩本人羞憤交加,投水自盡,被部下就起。

但同時就在靖港邊上的長沙,湘軍卻打敗了太平軍。從此太平軍離開了湖南,並再也沒有進入湖南。而湘軍卻從此可以利用湖南為基地,逐步延長江推進,最終滅亡太平天國。

可以說,太平天國的失敗,最初卻源於就靖港大戰的勝利。


唐律疏議


土城戰役,是發生在1935年1月下旬紅軍長征途中的一場惡仗、硬仗、險仗,雖然戰鬥慘烈,紅軍傷亡巨大,但毛澤東英明決斷,及時撤離,才拉開了四渡赤水的序幕,展現了他高超的“用兵如神”的軍事智慧。

 長征初期,紅軍一路受挫,損失慘重,士氣低落。遵義會議後,急需打一場勝仗來鼓舞鬥志,毛澤東也剛剛“出山”,也需要打一場勝仗來提升威望。在得知土城只有川軍郭勳祺四個團5000人的兵力時,毛澤東提出攻打士城。

士城當時由川軍郭勳祺部佔領,郭的部隊是川軍中赫赫有名的“模範師”,官兵不但訓練有素,紀律嚴明,而且武器裝備精良,極具戰鬥力,他們構築了堅固的陣地,修築了雕堡,以逸待勞。紅軍將士信心百倍,奮勇作戰,全力以赴。但戰鬥打響後,卻異常激烈,交戰雙方近乎陷入膠著狀態,打成了“拉據戰”“消耗戰”。關鍵時刻,朱老總不顧個人安危,親率陳賡、宋任窮的幹部團,到一線作戰指揮。在戰鬥激烈的情況下,毛澤東從一個俘虜兵得知,土城的兵力不是原先預計的4個團,而是6個團1萬多人時。他果斷地下令,主動撒離,開始了一渡赤水。郭勳祺因守城有功,受到蔣介石的嘉獎。

毛澤東在分析士城戰役的教訓時,主要講了三條:一是敵情沒有摸準,原來以為是四個團,實際是六個團,而且還有後續部隊。二是輕敵,對劉湘模範師的戰鬥力估計太低了。三是分散了兵力,不該讓一軍團北上。我們要吸取這一仗的教訓,今後力戒之。同時,他還講到:“土城這一仗,由於及時渡過了赤水,擺脫了尾敵,改變了被動局面。部隊果斷地變為輕裝,甩掉了包袱(笨重物資),行動更自由了,更能打運動、游擊戰了。”

現在大家對土城戰役的結果認識不一,有的認為是川軍勝了,紅軍失敗;有的認為是打了個平手。但不管誰勝誰輸,毛澤東就是從這次戰役中,實現了軍事戰略上的轉變,開始四渡赤水。應該講,沒有土城戰役,就不會有毛澤東四渡赤水的神來之筆。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交流評論探討,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