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允濟治縣,以德訓眾

張允濟,青州北海縣人。隋大業年間,為武陽縣令,致力於以德行教育訓導民眾,深受百姓的擁戴。

故事:允濟治縣,以德訓眾

一、巧斷耕牛案

元武縣與武陽縣接壤。一天,張允濟剛坐定,忽聞縣衙外“咚咚”的擊鼓聲傳進來,知道有人告狀,當即傳呼來人上堂。

告狀人是個農民,見了張允濟就撲通跪倒在地上,連呼:“大人,小民冤枉呀!”

張允濟有何冤屈,你細細道來,本縣自有分曉。

堂上喊冤的人,是元武縣人。他曾經帶了一頭母牛,隨妻子的孃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母牛生下了十多頭小牛。後來要分居,到了要分居時,妻子孃家人不肯還給那頭牛,元武縣衙門幾任縣令,都不能解決這問題。那人就到武陽縣,請求允濟評判。

允濟說:“你是元武縣人,屬元武縣管轄,怎麼到這裡來告狀?”

那人淚流不止,把事情的始末都講了出來。允濟於是命令手下人綁了告狀人,用衣衫矇住他的頭,將他帶到他妻子孃家所在的村子去,說是抓住了盜牛賊。

張允濟召集村人,將村裡的牛全部集中在一起,一頭一頭詢問牛是從哪裡來的,妻子孃家人不知道其中的緣故,又擔心受連累,就指著那頭強佔來的母牛說:“這是我女婿家的牛,從哪裡來的我就不知道了。”

故事:允濟治縣,以德訓眾

允濟便揭開牛主人矇頭的衣衫,對他妻子孃家人說:“這就是你女婿,你可以把牛還給他。”妻子孃家人叩頭服罪。

元武縣主管官聽說後,都十分慚愧。

二、追查盜蔥人

張允濟治縣親力親為,曾在路途中遇到一個老婦人,在田地裡種蔥,為了防止有人偷盜,她還搭了一座圓形草房,白天菜地管理,晚上在那裡守蔥。

故事:允濟治縣,以德訓眾

允濟看老婦人,兩片平癟嘴唇,一癟一癟地顫動著,黑瘦的臉上佈滿了皺紋,消瘦的身軀,彎曲的脊背。不僅心生憐意,俯身對老婦人說:“大娘,你白天菜地管理,晚上只管回去,不要守著,如果遇到盜賊,來報告本縣,我來替你做主。”

老婦人聽從了他的勸告,回家安歇。結果住了一夜,那蔥就丟失了很多。

老婦人把情況告訴了允濟,他便把總地十里之內的全部男女都集中起來,一個個到跟前來檢驗查問,果然找到了盜蔥的人。

在允濟的精心治理下,百姓生活井然有序 ,民風淳樸,夜不閉戶,野無遺賢。

三、治縣有方者

允濟治縣有方,政績尤其卓異,遠近之人都稱讚他。曾有個趕路的行人,天亮前就出發,把衣衫掉到了路上,走了十幾裡才發覺。有人對他說:“我們這武陽縣境內,路不拾遺,只要能返回去取,東西一定在。”正如這人所說,果然找到了衣衫。

不久,允濟升任高陽郡郡丞,當時高陽沒有郡守,張允濟獨自統領這麼一個大郡,官員百姓對他又畏懼又愛戴。到賊寇首領王須拔進攻圍困高陽郡,當時城中的糧食都吃光了,官員百姓紛紛採集槐樹葉蒿子杆來吃,最終沒有一個人叛變投敵。

唐朝貞觀初年,張允濟多次升遷擔任刑部侍郎,被封為武城縣男①。後出任幽州刺史,不久就去世了。

(小編注:縣男,爵名。唐始置,從五品,金、元沿置,明廢。 又作"縣伯"。)

據《舊唐書》改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