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生,我們總要和自己和解

不是你的錯。——桑恩

《心靈捕手》是一部由格斯·範·桑特執導,羅賓·威廉姆斯,馬特·達蒙等主演的勵志劇情電影。該片在1997年12月2日首映後引起一波熱潮,次年,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心靈捕手》|這一生,我們總要和自己和解

《心靈捕手》

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Will Hunting)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的故事。威爾在數學方面有著過人天賦,數學家們需要解兩年的題目,他只需一晚上就可以解出來。但他卻是個叛逆的問題少年,喜歡滋事鬥毆。在教授藍勃的發現和發掘中、在心理學家桑恩的不斷開導和朋友查克的幫助下,威爾最終把心靈打開,消除了人際隔閡,並找回了自我和愛情。

這部電影拍攝於上個世紀,但是對於現在依舊有著發人深省的教育意義。從墮落天才的救贖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和自己和解。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從天才威爾,心理學家桑恩和教授藍勃的身上分別分析他們和自己的和解的過程。

威爾:和童年創傷帶來的一切和解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男主角威爾的童年過的非常的悲慘,作為一名孤兒輾轉7個收養家庭,還被養父暴力對待,在身上留下了不少疤痕。而童年帶來的心理創傷就像這些疤痕一樣,一直存在威爾的心裡。

《心靈捕手》|這一生,我們總要和自己和解

長大後的威爾看似和他的朋友沒什麼不一樣,只不過是一個玩世不恭的問題少年。但其實他是一個天才,只用一晚上就能解出教授解了兩年的題目,看過的書過目不忘,能用理論解決一切的學術問題。而且他一直沒有放棄學習,只是不願意展現他的才能。

《心靈捕手》|這一生,我們總要和自己和解

可就這樣的一個天才,靠著在麻省理工做清潔工為生,除了上班就是和朋友在酒吧鬼混。其實可以看出來,不是威爾沒有能力從底層離開,而是他不願意離開。直到後來那位“不專業”的心理醫生桑恩,慢慢的打開了他的心扉。大家才知道,為什麼這麼一個天才,一直隱藏自己的能力,一直放逐自己。

其實看到威爾敞開心扉的時候就能知道他一直陷入童年那些陰影中無法走出來,一直認為是因為自己的原因才會被拋棄,才會會暴力對待。

從威爾我們可以看到童年創傷會給孩子造成一生的影響,我們看到“被拋棄情節”是怎麼樣在影響孩子的一生。

什麼是“被拋棄情結”呢?

所謂“被拋棄情結”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體驗到各種被拋棄的感受,這種經歷和感受如果沒有被適當地處理,就會在幼兒的心靈中形成相應的情結。 

一般情況下,這種情結的感受會從童年一直被帶到成年,有些人甚至會受其影響一生。

每個孩子在其成長的不同階段都需要完成不同的發展任務,在這些不同階段各自的發展中,孩子對主要照顧者都有著不同的需要。這些需要如果沒有得到滿足,那種不被滿足的感受就聚積逐漸形成情結,等待被激發的時刻,特別是因為父母感情不和,或者一些別的原因真實感受過被拋棄的人,更容易形成負面情緒的積累。

在現實生活中,困擾成年人的很多負性情緒都與此情結相關。 對那些在小時候體驗到長時間被動與父母分離的人而言,當這種分離是處於最需要父母的身體和情感愛撫的年齡階段的時候,他們就無法正常地發展心理而體現出對安全感、愛和信任的缺失。而這些缺失直接導致孩子在人格的塑造中無法形成穩固的基礎,孩子可能會變成猶豫和恐懼一切,進而發展成對自我和周圍環境的不信任。

這樣的童年生活相比那些尋常的同伴而言顯然是令人不愉快的,安全感和信任的缺乏很多時候讓他們處於“失去”的焦慮和害怕之中。對一些孩子而言,有時那種“失去”意味著“愛的撤銷”,他們理解為:“父母不愛我, 我很壞,都是我的錯",這種挫折的體驗在幼兒早期會被內化為內疚,進而形成自責。威爾就是屬於這種,童年時期遭遇的多次拋棄,深深的刻入心理,哪怕成年了,可以很好控制自己情緒,但在心底的最深處還是透著濃濃的不安全感和對自己的嫌惡。

威爾是不幸的,但是他也是幸運的,他遇到了桑恩,遇到了摯友查克,遇到了願意包容他的哈佛女孩那好幾句“不是你的錯”,讓威爾敷衍回答到真正認識這句話就是自己所需要的,桑恩是真的認為不是自己的錯。

《心靈捕手》|這一生,我們總要和自己和解

他的被拋棄情結得以在別人的幫助下解開,完成和自己的和解,從容的開始自己的生活。

《心靈捕手》|這一生,我們總要和自己和解


《心靈捕手》|這一生,我們總要和自己和解

也有不幸到一輩子都被被拋棄情結所累的人。《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女主角松子,從小因為生病的妹妹而被父親忽略的松子,因得不到父親的愛,而感覺被整個世界所摒棄。沒有人救贖松子,長大成人的松子惡性循環般不斷重複此種被拋棄的生活模式直到生命終結。無疑松子是善良的,可是松子在追尋童年缺失的安全感時,卻像噩夢一般一直被拋棄,一個不幸的童年還帶上一個不幸的一生。

不是每個人都能碰到桑恩的,更多的情況我們需要自己救贖自己。當我們感受到被拋棄感該怎麼辦呢?

不要否定自己,要學會擁抱真實的自己。我們不能決定什麼時候出生,也沒法決定從那個家庭出生,甚至無法決定自己是否出生。存在即合理,我們的存在是合理的。被拋棄不是我們的錯,是拋棄我們的人的損失。

世界很大,多出去看看,不要把自己困在角落暗自神傷。世界還有很多美好的事情,一個感激的笑臉,一個冒著熱氣的包子,一個煙雨朦朧的傍晚。

我們要愛自己,愛世界,這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桑恩:和陷入“失去”漩渦的自己和解

都說是桑恩救贖了威爾,可是對於桑恩來說,遇見威爾,救贖他的過程何嘗不是在救贖自己。在遇見威爾以前的桑恩就是一個一蹶不振的“失敗者”,失去自己心愛的妻子以後,執意不願意開始新的人生,。

威爾靠著一幅畫,就看出桑恩如今處於找不到港口的風暴中,甚至看出原因“也許你娶錯女人”。

《心靈捕手》|這一生,我們總要和自己和解

雖然威爾是為了激怒他,不再來參加心理輔導,但與此同時卻點醒了一直處在漩渦裡的桑恩。

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梅蘭妮·克萊因曾提出:從出生開始,人類就有著原始的"愛"的能量,這是一種維持人類心理發展的驅動力,以"力比多(Libido)"為單位。

逐漸地,隨著心理的成熟與發展,嬰兒開始意識到自己並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存在。嬰兒的"力比多"開始向外投放,而通常最早是投向它生命中的第一個客體--給予它生命養分的母親。

隨著個體繼續發育與成熟,它的力比多能量開始轉移,並且向外投放到越來越多的其它客體上--當然,這裡的"客體"即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這時,如果投放了個體"力比多"的客體因為外界原因而被強制銷燬,或者強制與個體分離,也就意味著個體一部分"愛"的能量和這個客體一起被生生抹殺、剝去了,個體隨之感到的痛苦可想而知。而且,投放了越多力比多的客體,當它被奪走時,個體將承受的痛苦也就越加深重。

桑恩就是因為太過愛自己的妻子,才在失去的時候那麼痛苦。威爾帶著堅硬的盔甲到來,他在幫威爾卸下盔甲時,也慢慢拔出自己紮在心裡的刺。為了向威爾展示真實的世界是無法用書本的知識和計算來說明的,他開始啟封自己的記憶,在公園的長椅上平靜的談論著自己。

你只是個孩子,你根本不曉得你在說什麼。所以問你藝術,你可能會提出藝術書籍中的粗淺論調,有關米開朗基羅,你知道很多,他的滿腔政治熱情,與教皇相交莫逆,耽於性愛,你對他很清楚吧?但你連西斯汀教堂的氣味也不知道吧?我看過你沒試過站在那兒,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畫吧?肯定未見過吧?如果我問關於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數家珍,你可能上過幾次床,但你沒法說出在女人身旁醒來時,那份內心真正的喜悅。我如果和你談論戰爭,你會向我大拋莎士比亞,朗誦“共赴戰場,親愛的朋友”,但你從未親臨戰陣,未試過把摯友的頭擁入懷裡,看著他吸著最後一口氣。我問你何為愛情,你可能只會說出愛情十四行詩,但看過女人的脆弱,你未試過全情投入真心傾倒,四目交投時彼此瞭解對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獻給你,把你從地獄深淵拯救出來,對她百般關懷的感受你也從未試過,你從未試過對她的情深款款矢志廝守,明知她患了絕症也再所不惜,你從未嘗試過痛失摯愛的感受......

既是告訴威爾世界是要自己去感受的,也是告訴自己一切都過去了。當桑恩一遍又一遍的告訴威爾,“不是你的錯”,其實也是在告訴自己,摯愛的離開不是自己的錯。

《心靈捕手》|這一生,我們總要和自己和解

都說不知道明天和意外那個先來。在漫長的人生道路里,我們總是會不斷的得到,不斷的失去。孤獨,才是人生的終態。

海靈格曾經說過:在任何一個系統裡,每個存在都要有它的位置、都要被看到,哪怕它現在已經不在了。否則就會產生衝突,而這衝突的後果往往會令我們得不償失。

面對失去,我們能做的只有給與這場失去最盛大的悲傷,保存好她的位置,然後擦乾眼淚,帶著她未完成的那一份繼續前行。

藍勃:和其實沒有那麼成功和解

藍勃是麻省理工的數學教授,是“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的得主,他一直覺得自己是成功的,特別是相比自甘墮落的同學桑恩,簡直是一個成功人士。他發現了威爾,為了讓威爾的數學才華展現在世人面前,他跑前跑後,只希望威爾能夠和他一起解答數學的奧妙。

可威爾的出現讓他的成功變得不堪一擊,威爾輕鬆就能解出他解不出的題目,他開始晚上睡不著。最開始的時候他只是希望威爾可以用自己的數學天賦造福數學界,後來開始發現自己的不完美,自己無法企及這個天賦男孩。他和桑恩爭論,不過是想證明自己是對的,只有自己這樣才算是成功人生,通過對比證明自己的成功。

《心靈捕手》|這一生,我們總要和自己和解


《心靈捕手》|這一生,我們總要和自己和解


《心靈捕手》|這一生,我們總要和自己和解

黃渤曾經說過: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後來藍勃在桑恩離開前來找桑恩,表面是和老朋友和解,其實是在和那個可能沒那麼成功的自己和解,藍勃開始有點認可桑恩所說的,放棄和失敗也沒有關係。

很多人都有很強的勝負心,都會覺得平凡的一生是恥辱。我記得《奇葩說》曾有一個辯題“終其一生,都只是一個平凡人,我該會後悔嘛?”

我最有印象的發言是薛兆豐教授的,他說:“平凡是1,不凡是10,但是我們每個人生都有個基礎分,是10000。平凡的人生與不凡的人生,是10001與10010的差別。”大家都只看到1和10的巨大區別,卻沒有看到10001和10010其實差的不多。我們不必完美,不必讓自己活在框子裡,做自己就好。

《心靈捕手》是一部有關心理諮詢的電影,或多或少都是帶有一些戲劇性。真實的生活可能比這還糟糕,但是請不要心懷絕望,總會有人小心翼翼的撥開你的盔甲,給你溫暖且真實的擁抱。我們終將學會和自己和解。

我是 ,一個愛好小文藝的工科女孩,歡迎大家評論、點贊、轉發,關注,我將用最愉快的方式為大家講述身邊的愛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